基础医学机体的运动系统_第1页
基础医学机体的运动系统_第2页
基础医学机体的运动系统_第3页
基础医学机体的运动系统_第4页
基础医学机体的运动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机体的运动系统第一节运动系统的结构骨连结骨肌功能:支持、保护、运动机体重要的器官;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能修复、再生、重塑;储备钙与磷,参与代谢;造血。一、骨学

正常成年人骨的数目:约206块包括: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四肢骨:126块短骨(一)、概述1.分类扁骨长骨不规则骨

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分布于腕和跗部

扁骨:位于颅、胸、盆部不规则骨:如椎骨(1)长骨longbone形似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容纳骨髓称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2)短骨shortbone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后半部等处。能承受较大的压力(3)扁骨flatbone形似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四)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2、骨的结构骨膜骨髓骨质结缔组织膜成骨细胞神经血管:营养作用:生长、再生黄骨髓红骨髓骨密质骨松质造血功能长骨的结构特点: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运动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无机质:约占2/3,碱性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赋予骨硬度和脆性有机质:约占1/3,骨胶原纤维、胶原蛋白等,赋予骨弹性和韧性骨的特性:硬度和弹性骨的生长长粗:长长:骨膜的成骨细胞骨端软骨层的成骨细胞幼儿有机物超1/3与无机物不到2/3

成年人有机物约1/3与无机物约2/3

老年人有机物不到1/3与无机物超2/3所以:儿童的骨容易变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长长、长粗4.骨的可塑性基本形态由遗传因子调控,但环境因素也对骨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影响因素有: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

习题:1、运动系统由

组成,对人体起着

作用。2、根据骨的基本形态将其分为

、扁骨和

四类。3、骨的基本构造包括

。4、骨髓位于

内,可分为红骨髓和

。具有造血功能的是:

。5、在成人的

等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二、骨的分布概况和特征全身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29)、躯干骨(51)和四肢骨(126)。(一)颅骨除3对听小骨构成听骨链,由骨连结连成颅。分面颅和脑颅1.面颅脑颅——分颅顶和颅底颅顶:借缝直接连结新生儿有“颅囟”颅底:凹凸不平,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穿行的孔、管和裂隙从前至后,依次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二)躯干骨1.脊柱:颈7、胸12、腰5、骶1、尾1,有四个生理弯曲。脊椎的共同结构如图锥体:锥弓:形成锥孔, 和锥间孔突起:棘突1横突2关节突42.胸廓

组成: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结(三)四肢骨1.上肢骨组成:上肢带骨(肩胛骨、锁骨)和上肢游离骨(肱骨、桡骨外、尺骨内、手骨)。2.下肢骨

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和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内、腓骨外和足骨)

3.骨盆

组成: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

4.足弓

足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紧密,使足底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称~。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孔、椎管(容纳脊髓)二、骨连结概念:骨与骨之间的连结骨连结的类型直接连结:相邻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特点是活动幅度小甚至不能活动,如椎骨间的椎间盘、颅骨间的缝等;间接连结:又称关节,相邻骨之间借结缔组织囊相连,相邻骨面间有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关节的活动幅度较大。不活动的连结关节的结构1.关节面:一凹一凸,上覆光滑有弹性的软骨,能减轻摩擦缓冲震荡;2.关节囊:外为厚而韧的纤维膜,内为滑膜,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3.关节腔:含少量滑液,内为负压,有助于关节稳固。其他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位于关节囊周围或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关节盘、关节唇:由软骨构成,位于关节面之间,增强关节稳固性和灵活性。滑膜襞和滑膜囊:关节的种类三、肌学

分类:平滑肌——不随意肌,弹性大

心肌——不随意肌有节律

骨骼肌——随意肌。收缩有力,快。

(连于骨与皮肤之间特称皮肌。)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一)、骨骼肌的形态与作用1.形态与分类肌腹:中部,由骨骼肌纤维构成,能够收缩舒张,产生力;肌腱: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无收缩功能,牢固附着于骨表面,传递力。根据形态分为长肌:布于四肢短肌:位于躯干深部阔肌:位于躯干浅部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根据作用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旋内肌、旋外肌肌腱肌腹体育锻炼使肌细胞变粗,细胞数量不变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跨过关节,收缩时牵动骨运动。

起点:肌肉附着在相对固定骨上的点为起点,一般在身体的近侧;

止点:肌肉附着在相对活动骨上的点为止点,一般在身体的远侧。肌肉的起止点和肌肉活动的收缩与拮抗现象(二)、骨骼肌的分布概况全身肌分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咀嚼肌咬肌颞肌下颌运动和咀嚼头颈肌头肌面肌枕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口周围肌:提降唇和拉动嘴角眉、眼、口运动,语言和感情颈肌:胸锁乳突肌:单侧收缩,头倾斜;双缩,头后仰躯干肌:

1.背肌:斜方肌,移动肩胛骨,提降肩;

背阔肌,使上臂内收、内旋和后伸;

竖脊肌,脊柱脊突两侧深部,使仰头和脊柱伸直;

2.胸肌:胸大肌和胸小肌,使上臂内收、内旋,并协助深呼吸;

肋间肌,提降肋,协助呼吸。

3.膈肌:改变胸腔容积,协助呼吸。

4.腹肌:腹直肌,正中线两侧,

腹内/外斜肌,腹侧面深层和浅层,

腹横肌,腹侧面最深层。

四肢肌:

1.上肢肌

三角肌,在肩关节周围,能使上臂外展;

上臂肌:肱二头肌:上臂前面,屈肘,并可使前臂旋后;

肱肌:协助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上臂后面,伸肘,协助上臂内收。

前臂肌:运动腕关节,使前臂旋内旋外等,

手肌:关节运动,拇指对掌等。2.下肢肌髋肌:臀大肌/臀中肌:关节运动,大腿伸直与外旋,维持身体重心和直立; 腰大肌:髋关节前方,屈大腿;大腿肌:股四头肌:大腿前面,伸小腿,屈大腿; 股二头肌:大腿后面,屈小腿;小腿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小腿后面,收缩时屈足跖,维持身体直立,防前倾等; 胫骨前肌:小腿前面,使足背屈和足内翻;足肌:主要位于足底,运动足趾和维持足弓。人体肌肉分布整体特点:与直立姿势、劳动、情感和语言有密切关系。1.颈后、背部、臀部、小腿的肌特别发达,适应直立姿势和劳动;2.上肢屈肌比伸肌发达,手指肌分化程度高,适应劳动和进行精细操作;下肢粗壮;3.口周围肌和面肌发达,适应表达情感和语言的需要。体表的肌性标志肌肉体表突出部,临床诊治有用途;从头到足依次触,首先触摸头颈部;胸锁乳突咬颞肌,斜方竖脊背阔肌;胸大前锯腹直肌,三角肱桡掌长肌;肱二三头臂部肌,桡侧腕屈指伸肌;股二四头大腿肌,半腱半膜臀大肌;趾拇长伸胫骨前,小腿三头跟腱连.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长度缩短或/和张力增高

等张收缩:肌肉作等张收缩时长度缩短,张力不变。

等长收缩:肌肉作等长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B.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和舒张。不完全强直收缩:随刺激频率的增加,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尚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完全强直收缩:随刺激频率的进一步增加新的刺激到来时,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尚未结束,不再出现锯齿波,而为平缓的机械反应。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复合收缩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一)兴奋收缩偶联概念:动作电位为特征的兴奋与以肌丝滑行为特征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1.肌管系统:

T管(transverse)

L管(lengthwise)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

(1)动作电位通过横管传到肌细胞深处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步:(2)三联管信息传递(3)肌浆网对钙的释放和再聚积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2.兴奋收缩藕联过程

动作电位通过横管膜传向肌细胞深处,终末池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差流入肌浆,使肌浆Ca2+浓度比安静时增高100倍之多。

Ca2+触发肌丝滑行,是兴奋-收缩耦联中的关键因子,由横管及其两旁的终末池所形成的三联管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安静时,Ca2+主要在终末池中;--兴奋时,Ca2+主要在肌浆中。

(二)肌丝滑行理论

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Ca2+与细肌丝的肌钙蛋白TnC结合,引起肌钙蛋白Tn分子构象改变,引起原肌凝蛋白TM的双螺旋结构发生某种扭转,位阻效应解除,肌动蛋白AT上的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的横桥与之结合,横桥发生扭动,将细肌丝往粗肌丝中央方向拖动。经过横桥与肌动蛋白AT的结合、扭动、解离和再结合、再扭动所构成的横桥循环过程,细肌丝不断滑行,肌小节缩短。其间伴有ATP消耗和化学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神经兴奋→肌膜→横小管→终池→肌浆网钙通道开放→肌浆钙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钙结合→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发生构型改变或位移→肌动蛋白上横桥位点暴露→肌球蛋白头与位点结合,激活ATP酶并释放能量→肌球蛋白屈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细肌丝滑入暗带使明带变窄→肌节缩短。*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遇到的负荷,

决定初长度。

初长度----肌肉收缩之前的长度。*后负荷:肌肉收缩开始之后所遇到的负荷。即肌肉收缩的张力。三影响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因素被动张力定义:只改变肌肉初长度并不刺激肌肉收缩时肌肉所受的拉力。意义:反映安静肌肉具有某种弹性,在受到牵拉时产生某种回弹力;但牵拉超过某种程度,达到了弹性限度,被动张力急速增大,有可能造成组织损坏,其过程有如拉长一个弹簧时类似。主动张力

定义:肌肉在不同前负荷时进行收缩所能产生的张力。意义:反映不同前负荷对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张力影响:当前负荷开始增加时,每次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地增大,但在超过某一限度后,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致于为零。后负荷固定在无限大----保证肌肉是等长收缩*长度-张力曲线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初长度越长,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越多,肌肉收缩越强。当肌肉收缩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为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前负荷对收缩的影响后负荷对收缩的影响前负荷固定在最适前负荷---被动张力极小理解:后负荷愈小,肌肉产生的张力将较早地超过这个负荷,较大的缩短长度和缩短速度,但相当于负荷值的肌肉张力却在缩短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张力-速度曲线:双曲线后负荷理论上为零时,收缩速度最大;功率输出为零。后负荷值等于肌肉所能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