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重点_第1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重点_第2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重点_第3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重点_第4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级建造师—市政道路—挡土墙1K41101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一、常见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在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砌体结构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按照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可分为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柱板式、锚杆式、自立式、加筋土等不同挡土墙;其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简述见表1K411016。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 表1K411016类型结构示意图结构特点重力式1.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2.一般用浆砌片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可用混凝土浇筑;3.形式简单,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重力式(凸筋趾)1.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2.在墙背设少量钢筋,并将墙趾展宽(必要时设少量钢筋)或基底设凸榫抵抗滑动;3.可减薄墙身,节省混凝土用量衡重式(上下台)1.上墙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下压作用和全墙重心的后移增加墙身稳定;2.墙胸坡陡,下墙倾斜,可降低墙高,减少基础开挖钢筋混凝土悬臂式(2014单3)1.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由立壁、墙趾板、墙踵板三部分组成;2.墙高时,立壁下部弯矩大,配筋多,不经济钢筋混凝土扶壁式1.沿墙长,隔相当距离加筑肋板(扶壁),使墙面与墙踵板连接;2.比悬臂式受力条件好,在高墙时较悬臂式经济带卸荷板的柱板式1.由立柱、底梁、拉杆、挡板和基座组成,借卸荷板上的土重平衡全墙;2.基础开挖较悬臂式少;3.可预制拼装,快速施工锚杆式1.由肋柱、挡板和锚杆组成,靠锚杆固定在岩体内拉住肋柱;2.锚头为楔缝式或砂浆锚杆自立式(尾杆式)1.由拉杆、挡板、立柱、锚锭块组成,靠填土本身和拉杆、锚定块形成整体稳定;2.结构轻便、工程量节省,可以预制、拼装、快速施工;3.基础处理简单,有利于地基软弱处进行填土施工,但分层碾压需慎重,土也要有一定选择。加筋土加筋土挡墙是填土、拉筋和面板三者的结合体。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及面板对填土的约束,使拉筋与填土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柔性结构,能适应较大变形,可用于软弱地基,耐震性能好于刚性结构;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2.可解决很高的垂直填土(国内有3.6~12m的实例),减少占地面积;3.挡土面板、加筋条定型预制,现场拼装,土体分层填筑,施工简便、快速、工期短;4.造价较低,为普通挡墙(结构)造价的40%~60%;5.立面美观,造型轻巧、多变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体的自重抵抗墙后土体的侧向推力(土压力),以维持土体稳定,多用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是目前城镇道路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2012单1)衡重式挡土墙的墙背在上下墙间设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的填土重量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墙体的稳重。悬臂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悬臂式直墙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扶壁式挡土墙由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直墙和扶壁构成,主要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挡土构筑物的稳定。带卸荷板的柱板式挡土墙是借卸荷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构筑物。锚杆式挡土墙是利用板肋式、格构式或排桩式墙身结构挡土,依靠固定在岩石或可靠地基上的锚杆维持稳定的挡土建筑物。自立式挡土墙是利用板桩挡土,依靠填土本身、拉杆及固定在可靠地基上的锚锭块维持整体稳定的挡土建筑物。(外观和上图类似,把锚杆换为拉杆再加锚定块即是自立式挡墙)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较薄的墙身结构挡土,依靠墙后布置的土工合成材料减少土压力以维持稳定的挡土建筑物。挡土墙基础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排泄滤缝)。挡土墙投入使用时,应进行墙体变形观测,确认合格要求。二、挡土墙结构受力挡土墙结构会受到土体的侧压力作用,该力的总值会随结构与土相对位移和方向而变化,侧压力的分布会随结构施工程序及变形过程特性而变化。挡土墙结构承受土压力有: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图1K411016a]:若刚性的挡土墙保持原位静止不动,墙背土层在未受任何干扰时,作用在墙上水平的压应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其合力为E0(kN/m)、强度为P0(kPa)。主动土压力[图1K411016b]:若刚性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背离填土一侧移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减小,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并产生连续滑动面,使土体下滑。这时土压力减到最小值,称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图1K411016c]:若刚性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一侧移动,这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将由静止压力逐渐增大,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出现连续滑动面,墙后土体向上挤出隆起,这时土压力增到最大值,称为被动土压力。(2007单2)(2010单4)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土受压形式挡墙状态土体状态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保持原位静止不动静止不动其次(禁止状态)主动土压力(土推墙)背离填土一侧移动深陷最小(松弛状态)被动土压力(墙推土)向填土一侧移动隆起最大(挤压状态)1K411020城镇道路路基施工1K411021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一、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一)施工特点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2015案1.1)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二)施工项目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土床强坚管涵坡)(三)基本流程1.准备工作(导行、交底、测量)(1)按照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2)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使作业人员掌握要点,明确责任。(2013案2.5)(3)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网,恢复中线,补钉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网线转边)(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2.附属构筑物(1)地下管线、涵洞(管)等构筑物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洞(管)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2)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改、加固保护。(3)修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设施,为后续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创造条件。3.路基(土、石方)施工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二、路基施工要点(一)填土路基(除杂→修台→填料→分压→碾重→管顶→终填——除坡材分重管顶)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宜≤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二)挖土路基(除杂→开挖→留量→碾重→软处→沟料——除挖留重碾水井)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三)石方路基(2014多1)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2.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夯)实。4.路基方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三、质量检查与验收(2004单18)(2004案1.1)(2014单1)检验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mm/100);一般项目有路基允许偏差和路床、路堤边坡等要求。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1K420095-1的规定。土质路基压实度 表1K411021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路基最小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0~80959593908015090909087零填或挖方0~309595939030~80949390901K41102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城市道路路基压实作业的要点主要应掌握: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三者的关系,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密度。一、路基材料与填筑(一)材料要求1.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填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值应符合表1K411022的规定。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表1K411022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道路路床0~308.06.0路基30~805.04.0路基80~1504.03.0路基>1503.02.02.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盐渍土、腐殖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二)填筑1.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保证路基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压实度及提供基层摊铺的工作面)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二、路基压实施工要点(一)试验段1.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层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2.试验目的主要有:(沉机虚方遍)(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二)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1.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且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2.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0m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3.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0~800mm时,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三)路基压实1.压实方法(式):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2.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轻静低慢叠)(2004多1)(2010多2)(2012单3)3.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常规路段),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4.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三、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一)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二)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三)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1K411032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一)材料与拌合(要求:原拌水筛机)1.石灰、水泥、土、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配比设计。2.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环保、防扬尘)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集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4.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5.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二)运输与摊铺(要求:送、防、温、床、雨)1.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4.厂拌石灰土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三)压实与养护(要求:系、水、碾压、缝、养、封+厚补)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向外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超高:为克服车辆在小曲线路段行驶产生的离心力,而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2013案4.2)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6.养护期应封闭交通。二、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一)材料与拌合1.对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3.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且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4.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5.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应视气候条件适当调整,使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所有混合料均应考虑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出厂时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运到现场的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量,在±2%内)(二)运输与摊铺1.运输混合料应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遗撒、扬尘。2.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3.根据试验确定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若松铺系数为1.25,设计厚度为200,则虚铺厚度为250)(三)压实与养护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100~150mm→12T~15T150~200mm→18T~21T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小于7d。(2012案5.1)三、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一)材料与拌合1.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基层所用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颗粒范围也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2.采用厂拌方式和强制式拌合机拌制,符合级配要求。(二)运输与摊铺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2.宜采用机械摊铺且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离析:粗细料混合不均匀,粗料集中处即梅花,细料集中处即砂窝)3.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半刚性基层严禁找补)(三)压实与养护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3.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4.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1K420091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一)材料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2.宜用1~3级的新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3.宜使用饮用水或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为6~8),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二)拌合运输1.石灰土配合比设计应准确。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石灰最佳含量和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要求。2.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合,并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3.宜采用集中拌合,拌合应均匀,石灰土应过筛。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三)施工1.控制虚铺厚度,确保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要求一致。2.碾压时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3.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4.石灰土应湿养,养生期不宜少于7d。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二、水泥稳定土基层(一)材料1.应采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及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2.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3.粒料可选用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用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用作底基层粒料最大粒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规范要求。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底基层不得大于35%。4.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5.水的要求同石灰稳定土基层。(二)拌合运输1.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要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2.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且拌合均匀。3.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三)施工1.宜采用摊铺机械摊铺,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做试验段)2.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3.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4.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5.摊铺、碾压要求与石灰稳定土相同。三、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一)材料1.石灰要求同石灰稳定土。2.粉煤灰中Si02、A1203(铝锈或矾土)和Fe203(铁锈)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细度应满足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2005案1.2)3.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破碎砂砾中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7.5mm。4.水的要求同石灰稳定土基层。(二)拌合运输1.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合比设计应遵守设计与规范要求。2.应做延迟时间试验,确定混合料在贮存场(仓)存放时间及现场完成作业时间。3.应采用集中拌制,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三)施工1.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2%。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2.摊铺、碾压要求同石灰稳定土。3.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4.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嵌丁料:吸收水分、促进乳破速度)5.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履带车辆通行。四、质量检验(水军配比压强)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1K411040城镇道路面层施工1K4110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重点介绍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其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沥青路面的压实和成型、接缝,开放交通等内容。一、施工准备(一)透层与粘层、封层1.透层(用于无机料基层表面)。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能很好渗入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2.粘层(用于砼基层、沥青基层、井周、道牙边等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2006单20)(2015案1.3)3.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封闭面层,防止雨水渗透),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封闭底基层或基层,防止养护期间水分蒸发及后期雨水渗透)。封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4.透层、粘层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匀,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二)运输与布料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2.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3.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二、摊铺作业(一)机械施工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其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每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水泥面层摊铺宽度不宜小于3.5m),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铺筑时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当发现沥青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及时消除。(基层碾压4km/h、普通沥青2~6m/min、改性沥青1~3m/min)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例如,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下卧层的表面温度为15~20℃,铺筑层厚度为<50mm、50~80mm、>80mm三种情况下,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135℃、130℃。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应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并辅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松铺系数的取值可参考表1K411041-1中所给的范围。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表1K411041-1种类机械摊铺人工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15~1.351.25~1.50沥青碎石混合料1.15~1.301.20~1.45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二)人工施工1.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如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2.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集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三、压实成型与接缝(一)压实成型1.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压实层最大厚度宜≤100mm,各层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2.碾压速度做到慢而均匀,应符合规范要求的压路机碾压速度(km/h)(表1K411041-2)。压路机碾压速度(km/h)(钢355轮068振525)表1K411041-2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钢筒式压路机1.5~232.5~3.552.5~3.55轮胎压路机————3.5~4.564~68振动压路机1.5~2(静压)5(静压)1.5~2(振动)1.5~2(振动)2—3(静压)5(静压)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规范规定的碾压温度见表1K411041-3。(铺风卧温、碾机种温、生气品黏——都有厚度)(2013案4.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表1K411041-3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50号70号90号110号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125120低温施工15014513513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80706560轮胎压路机85807570振动压路机75706055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50454.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碾压路段总长度≤80m。(2013案4.2)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宜大于30mm),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宜重叠100~200mm。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密轮骨振)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7.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8.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2006多1)(二)接缝1.沥青混合料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2.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重叠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密挤紧。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槎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四、开放交通(2013单2)《城镇道路施工预验收规范》CJJ1—2008强制性条文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注意成品保护:1、下面层不宜提前开放交通、污染下表面、影响摊铺层之间的粘结,必须开放时、应采取覆盖等隔离保护措施及摊铺上层前的清理工作。2、不得在面层上堆土或拌制砂浆)(2015案1.3)【案例1K411041】1.背景甲公司中标承包某市主干道路工程施工,其路面结构为2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0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层,300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200mm石灰土底基层。路面下设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由建设方直接委托专业公司承建。该工程年初签了承包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当年年底竣工。受原有管线迁移影响,建设方要求甲公司调整施工部署,主要道路施工安排在9月中旬开始,并保持总工期和竣工日期不变。为此项目部决定:(1)为满足进度要求,项目部负责人下达了提前开工令,见缝插针,抢先施工能施工部位。(2)项目部安排9月中旬完成管道回填压实、做挡墙等工程,于10月底进入路基结构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温度为-1℃;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3)开始路面面层施工时,日最低温为-3℃,最高温度为+3℃,但天气晴好;项目部组织突击施工面层,没有采取特殊措施。(4)为避免对路下管道和周围民宅的损坏,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工程于12月底如期竣工,开放交通。次年4月,该引道路面出现成片龟裂,6月中旬沥青面层开始出现车辙。2.问题(1)项目部下达提前开工令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指出路基结构施工不妥之处。(3)分析道路面出现龟裂、车辙的主要成因。3.参考答案(1)问题1项目负责人下达开工令是错误做法:因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开工日期都有约定。项目部应根据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命令执行。(2004案4.2)(2005案5.3)(2)问题2不妥之处主要是:①沥青混凝土面层不符合规范关于施工期的日最高气温应在5℃以上的规定;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类基层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停止施工。②不符合规范关于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7d的规定。(3)问题3引道路面出现龟裂和车辙主要成因:①路面基层采用的是石灰稳定类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其强度增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低时强度增长迟缓。为使这类基层施工后能尽快增长其强度,以适应开放交通后的承载条件,规范规定这类基层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且应在出现第一次冰冻之前1~1.5个月以上完工。开放交通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层强度不足,是整个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出现成片龟裂的质量事故。②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一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2004案1.3)(2015案1.3)③次年6月以后出现车辙,主要原因是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不够,在次年气温较高时,经车轮碾压压实,形成车辙。1K42009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以下内容主要涉及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一、市政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一)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外观质量要求是: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二)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压厚弯平、宽中横差)(2006案1.4)(三)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原压厚弯)(2011多4)(2015多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10mm。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检查数量:设计规定时每车道、每20m测1点。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一)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项目:外观、接缝、施工温度、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指标、压实度等;同时还应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外形尺寸。(二)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竣工验收应检查项目:面层总厚度、上面层厚度、平整度(标准差σ值)、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压实度、弯沉值等;抗滑表层还应检查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摆值)等。三、公路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一)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过程应做检查项目: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等试验,合格率应≥90%。(二)压实度为关键实测项目,各等级公路均应达到试验室马歇尔密度的96%,或试验段密度的98%,或最大理论密度的92%。其合格率≥90%。(马6试8理2合90)(三)平整度也是关键实测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当于城市主干路、快速路)σ应达到1.2mm,其他公路(相当于城市一般道路)σ应达到2.5mm。四、质量控制要点(质量要求、验收标准、主控项目)(一)城镇道路施工质量验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指定的规范标准要求,还应满足发包方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通用要求)(二)检查验收时,应注意压实度测定中标准密度的确定,是沥青混合料拌合厂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还是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标准密度不同,压实度要求也不同,比较而言后者要求更高。如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交工检查验收阶段的压实度代表值应达到试验室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6%或试验路钻孔芯样密度的98%。(马6钻8)(2005单17)(三)除压实度外,城镇道路施工质量主控项目还有弯沉值和面层厚度;工程实践表明面层厚度准确度控制直接反映出施工项目部和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1K41104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本条简要介绍了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通称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生产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开放交通等内容。一、生产和运输(一)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除遵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1.改性沥青混合料正常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2007多1),可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1K411042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当采用表1K411042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生产温度由试验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范围(℃)表1K411047工序改性沥青品种SBS类SBR胶乳类EVA、PE类基质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5~170—165~170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175骨料加热温度190~220200~210185~195改性沥青混合科出厂温度170~185100~180165~180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2007单3)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合出料后降低≤10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这种设备除尘系统完整,能达到环保要求;给料仓数量较多,能满足配合比设计配料要求;且具有添加纤维等外掺料的装置。3.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包裹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4.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5.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拌合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装置喷入拌合锅,拌合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入矿粉。6.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二)运输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按照普通沥青混合料运输要求执行,还应做到: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如有粘在车厢板上的剩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硬结。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滴漏时,应采取措施纠正。二、施工(一)摊铺(2011单8)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在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要求外,还应做到:1.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2.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摊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取得。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铝合金导轨即平衡梁)(二)压实与成型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还应做到: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2.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使混合料碾压温度不致降得过低。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机碾压。4.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这也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参照表1K411041-2。如发现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沥青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MB不宜用轮胎、SMA不得用轮胎、OGFC钢轮不低12T)(2009单3)(2010案5.5)5.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SMA混合料碾压产生的压实度变化,以防止过度碾压。(三)接缝1.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2.摊铺时应保证充分的运料车,以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其他接缝做法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要求。三、开放交通及其他1.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开放交通的条件应同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有关规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并符合《沥青路面施工机验收规范》GB50092-96的相关要求。2.改性沥青面层施工应严格控制开放交通的时机。做好成品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改性沥青面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完成的改性沥青面层上制作水泥砂浆等可能造成污染成品的作业。1K420094冬、雨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城市道路施工应制定冬、雨、高温等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一、雨期施工质量控制(53342)(2011单6)(一)雨期施工基本要求(雨施:天分防排修)1.加强与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2.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或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的罩棚。4.建立完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并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5.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二)路基施工(雨露:快速分段、截水压完、翻浆横坡——快分沟换坡)1.对于土路基施工,要有计划地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2.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因雨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3.填方地段施工,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三)基层施工(雨基:摊铺、碾压、石灰土、水泥土——四步渗灰泥)(2010案5.4)1.对稳定类材料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拌铺压完)2.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3.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基层施工;施工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应采用排除表面水的措施,防止集料过分潮湿,并应保护石灰免遭雨淋。4.雨期施工水泥稳定土,特别是水泥土基层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路拌法施工时,应排除下承层表面的水,防止集料过湿。(四)面层施工(雨面:沥青、混凝土)1.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不缩短、早联系)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生。(测工序、做雨棚)二、冬期施工质量控制(44327)(2012案5.1)(2012案5.2)(2012案5.5)(2015案1.3)(一)冬期施工基本要求(冬施:上冻、冬期、质量、物资——温安快防物)1.应尽量将土方、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2.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视为进入冬期施工。3.在冬期施工中,既要防冻,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4.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资。(二)路基施工(冬路:开挖方式、防冻措施——挖碾刨盖填冻块)1.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开挖冻土,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2.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应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3.室外平均气温低于-5℃时,填土高度随气温下降而减少,-5~-10℃时,填土高度为4.5m;-11~-15℃,高度为3.5m。4.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填筑。次干路以下道路填土材料中冻土块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00mm,冻土块含量应小于15%。(三)基层施工(冬基:石灰、水泥、级配——3料2前2后洒)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2.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入防冻剂。3.级配砂石(砾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施工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四)沥青混凝土面层(冬青:气温、温度、承层)(2004单2)(2004案1.3)(2006案1.3)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在低于5℃时严禁冬期施工。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应停止非禁止,必须施工时,要采取措施,砼面层同理)2.粘层、透层、封层禁止施工。(五)水泥混凝土面层(冬砼:2环2养公料鸡)1.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摊铺混凝土温度不应低于5℃。(环境)2.施工中应根据气温变化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当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15℃时,宜停止施工。(环境)3.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应不高于35℃。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原料)4.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养护)5.混凝土面层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摊铺混凝土时气温不低于5℃。(基层)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成形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的强度在其温度降到0℃前达到设计强度。(工序)7.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养护)三、高温季节施工(23)(一)水泥路面高温施工的规定1.气温高于3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应按高温施工季节的规定进行。2.应避开高温施工季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板。(二)高温施工的规定(材料环境工序养护)1.严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掺加缓凝剂,特高温时段混凝土拌合可掺加降温材料(刨冰,冰块等)。尽量避开气温过高的时段,可选晚间施工。2.加强拌制、运输、浇筑、做面等各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3.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面板遭日晒,减少蒸发量。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桥梁(一)桥面防水1K412015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一、预应力筋及管道(一)预应力筋(2009多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预应力筋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无粘接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等规范的规定。每批钢丝、钢绞线、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组成。2.新产品及进口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3.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类型分批取样检验数量丝≤60t批5%且≥5盘形、尺、面逐盘检查合格中5%且≥3盘弯、拉、伸盘报废,双倍取样批不合格线≤60t批3盘,盘1根批少3盘,全盘检面、直、力盘报废,双倍取样批不合格筋≤60t逐根外观根报废,双倍取样批不合格批2根拉伸锚夹连锚具、夹片1000套,连接件500套批10%10套6套或3组尺、面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双倍取样逐套检查双倍取样批不合格批5%5套硬度套5片个3点硬度双倍取样逐个检查管道钢管同厂同批半年量或50000m类型规数、外尺刚渗—塑管同方同艺同设备≤10000m(1)钢丝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每批钢丝逐盘进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查。从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查3盘,在每盘钢丝的任一端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盘钢丝报废,并从同批次未试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应逐盘检验,合格者接收。(2)钢绞线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逐盘检验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再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任一端截取一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应全数检验。检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应实施逐盘检验,合格者接收。(3)精轧螺纹钢筋检验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对其表面质量应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则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4)预应力筋必须保持清洁。在存放、搬运、施工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如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定期的外观检查。(5)存放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6)预应力筋的制作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弹性回缩值、冷拉伸长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钢丝束的两端均采用墩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钢丝束长度≤20m时,宜≤1/3000;当钢丝束长度>20m时,宜≤1/5000,且≤5mm。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气割。3)预应力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钢丝宜采用液压冷镦;冷拔低碳钢丝可采用冷冲镦粗;钢筋宜采用电热镦粗,但HRB500 级钢筋镦粗后应进行电热处理。冷拉钢筋端头的镦粗及热处理工作,应在钢筋冷拉之前进行,否则应对镦头逐个进行张拉检查,检查时的控制应力应≥钢筋冷拉时的控制应力。4)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在同束预应力钢筋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梳理直顺不扭转,绑扎牢固(用火烧丝绑扎,每隔1m一道),不得互相缠绕。编束后的钢丝和钢绞线应按编号分类存放。钢丝和钢绞线束移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二)管道与孔道1.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孔道一般由浇筑在混凝土中的刚性或半刚性管道构成。一般工程可由钢管抽芯、胶管抽芯或金属伸缩套管抽芯预留孔道。浇筑在混凝土中的管道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不允许有漏浆现象,且能按要求传递粘结力。(管道:刚强漏力孔道:正平垂)2.常用管道为金属螺旋管或塑料(化学建材)波纹管。刚性管应内壁光滑,可弯曲成适当的形状而不出现卷曲或被压扁。金属螺旋管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的规定,塑料管性能应符合现行行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规定。3.管道的检验(1)管道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对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应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2)管道按批进行检验。钢管每批由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钢带所制作的产品组成,累计半年产量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塑料管每批由同配方、同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不应超过10000m。4.管(孔)道的其他要求(1)在桥梁的某些特殊部位,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平滑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其管壁厚不得小于2mm。(2)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0倍。不足这一面积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其可否进行正常压浆作业。超长钢束的管道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面积比。二、锚具和连接器(一)基本要求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锥塞式(钢制锥形锚具)和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夹子追我)2.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的规定。3.适用于高强度预应力筋的锚具(或连接器),也可以用于较低强度的预应力筋。仅能适用于低强度预应力筋的锚具(或连接器),不得用于高强度预应力筋。(就低不就高与联合体投标资质要求类似)4.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预应力的要求。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除应有整束张拉的性能外,尚宜具有单根张拉的可能性。(锚具满足:分补松)5.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6.当锚具下的锚垫板要求采用喇叭管时,喇叭管宜选用钢制或铸铁产品。锚垫板应设置足够的螺旋钢筋或网状分布钢筋。7.锚垫板与预应力筋(或孔道)在锚固区及其附近应相互垂直。后张构件锚垫板上宜设灌浆孔。(二)验收规定1.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验收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数量,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2.验收应分批进行,批次划分时,同一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可列为同一批量。锚具、夹片应以≤1000套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的每个验收批不宜超过500套。(1)外观检查从每批锚具中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进行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检查。所抽全部样品表面均不得有裂纹,尺寸偏差不能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允许偏差。当有一套不合格时,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时,则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2)硬度检验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5%且不少于5套进行硬度检验。对硬度有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加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产品设计要求范围内。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大桥、特大桥等重要工程、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的锚具,在通过外观和硬度检验的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片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则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品。对用于中、小桥梁的锚具(夹片或连接器)进场验收,其静载锚固性能可由锚具生产厂提供试验报告。预应力混凝土配置与浇筑(一)配制(灰量外氯)1.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粗集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mm。2.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宜≤550kg/m3。3.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4.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折合氯化物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超过0.06%时,宜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防锈措施。(锈密厚)(二)浇筑1.浇筑混凝土时,对预应力筋锚固区及钢筋密集部位,应加强振捣。2.对先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对后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3.混凝土施工尚应符合1K412014的有关规定。预应力张拉施工(2014单5)工法分类埋管压浆构件主要工艺流程先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桥梁)不需不需空心梁(小构)台座或底模→钢筋,预力筋→张拉→侧模→浇砼→养护→放张(75%)→切割→移梁(混凝土浇筑前张拉)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桥梁)需需箱梁(大构)外模→底筋,预力管→芯模→腹、顶筋,预力管→预力筋(可先穿)→浇砼→养护→预力筋(可后穿)→张拉(75%)→压浆→切割→封锚(80%、C30)(不同的后张构件,细部流程会有出入,如箱梁分内外模,且横截面大,外模在钢筋安装前拼装,T梁无内模,横截面小,外模在钢筋安装后拼装,但张拉均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这是后张与先张的主要区别)无粘结预应力(水池)不需不需池壁钢筋→内模→预力筋→外模→浇砼→养护→张拉(75%)→切割→封锚(100%、C40)(一)基本规定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3.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o),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4.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不得大于设计或规范规定。(二)先张法预应力施工(以下是空心梁制作流程)1.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张拉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m。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模板、支架抗倾覆系数1.3悬浇法抗倾覆、抗滑移系数都是2先张台座抗倾覆1.5、抗滑移1.3)2.预应力筋连同隔离套管应在钢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人就位。就位后,严禁使用电弧焊对梁体钢筋及模板进行切割或焊接。隔离套管内端应堵严。3.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各根预应力筋的初始应力应一致。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4.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其张拉程序应符合表1K412015-1的规定。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超张拉放张至0.9σcon时安装模板、普通钢筋及预埋件等。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表1K412015-1预应力筋种类张拉程序钢筋0→初→1.05→0.9→1(锚)钢丝、钢绞线0→初→1.05(2分)→0→1(锚)对于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普松0→初→1.03(锚固)低松0→初→1(2分锚)注:1.表中σc0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值;2.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超张拉放张至0.9σcon时安装模板、普通钢筋及预埋件等。5.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的断丝、断筋数量不得超过表1K412015-2的规定。先张法预应力筋断丝限制表1K412015-2预应力筋种类项目控制值钢筋断筋不允许钢丝、钢绞线同一构件内断丝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1%6.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以下是T梁制作流程)1.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固定、接头、预留孔、疏通、焊保——固接通孔焊)(1)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牢固地定位于设计位置。(2)金属管道接头应采用套管连接,连接套管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且应与金属管道封裹严密。(3)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2011单1)(4)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通孔检查,发现堵塞应及时疏通。管道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将其端面封堵,防止杂物进入;(5)管道安装后,需在其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先穿、后穿、蒸养、防锈、焊保——先后蒸锈焊)(2009案4.6)(1)先穿束后浇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2)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4)穿束后至孔道灌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空气湿度40%~70%时,15d;空气湿度小于40%时,20d。(5)在预应力筋附近进行电焊时,应对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3.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强长多阻顺)(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2010单6)(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的设置在结构的两端。(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实际伸长值是张拉后产生的)(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5)预应力筋张拉程序应符合表1K412015-3的规定。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表1K412015-3预应力筋种类张拉程序钢绞线束对于夹片式等有自锚性能的锚具普松0→初→1.03(锚)低松0→初→1(2分锚)其他锚具0→初→1.05(2分)→1(锚)钢丝束对于夹片式等有自锚性能的锚具普松0→初→1.03(锚)低松0→初→1(2分锚)其他锚具0→初→1.05(2分)→0→1(锚)精轧螺纹钢筋直线配筋时0→初→1(2分锚)(直线同低松)曲线配筋时0→1(2分)→0(上述程序可反复几次)→初→1(2分锚)注:1.表中σc0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值;2.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应力,持荷5min锚固。0→初→1(2分锚):低松、后直钢 0初1 低直0→初→1.03(锚):普松 0初3 普0→初→1.05(2分)→1(锚):后线 0初51 后线0→初→1.05(2分)→0→1(锚):先丝线、后丝 0初501 丝、先线0→初→1.05→0.9→1(锚):先钢 0初591 先钢0→1(2分)→0(上述程序可反复几次)→初→1(2分锚):后曲钢 010初1 曲(6)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断丝、滑丝、断筋的数量不得超过表1K412014-4的规定。后张法预应力筋断丝、滑丝、断筋控制值表表1K412014-4预应力筋种类项目控制值钢丝束、钢绞线束每束钢丝断丝、滑丝1根每束钢绞线断丝、滑丝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钢筋断筋不允许注:1.钢绞线断丝系指单根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2.超过表列控制数量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条件许可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钢丝束控制应力值,应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4.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当需较长时间外露时,应采取防锈蚀措施。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四)孔道压浆1.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多跨连续有连接器的预应力筋孔道,应张拉完一段灌注一段。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2010单7)2.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压浆作业,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d,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4.埋设在结构内的锚具,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无粘结100%、C40)5.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的75%。1K420103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以下主要仅介绍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事故预防主要措施。一、基本规定(一)人员控制(资质、主持、培训)1.承担预应力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2.预应力张拉施工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3.张拉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二)设备控制(2007单18)(2007案1.4)1.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2.张拉设备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法定检测单位)二、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一)预应力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按相关规定审批。(二)预应力筋进场检验(外观、力学、3证)1.外观检验:要求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规定,按进场的批次抽样进行力学性能等检验,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试验报告。3.进场检验批和项目的规定,详见1K412015。(三)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检验1.外观检验:核对数量、型号及相应配件。锚具应无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等,尺寸满足允许偏差要求。2.按照相关规范规定,按进场的批次抽样复验其硬度、静载锚固试验等,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试验报告。3.进场检验批和项目的规定,详见1K412015,(四)波纹管进厂检验1.金属波纹管外观检查应无锈蚀、空洞和不规则皱褶,咬口开裂脱扣等现象。2.塑料波纹管内壁应光滑,壁厚均匀,且不应有气泡、裂口、分解变色线及明显杂质。三、施工过程控制要点(一)下料与安装1.预应力筋及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