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_第1页
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_第2页
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_第3页
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_第4页
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特征描述型现实探究型及条件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3)气候可以从某区域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方面描述,也可以从某种气候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最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年降水总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描述;(4)水文特征可以从某区域流域特点、河流发育情况、流程长短、补给来源、水量大小,某水系的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支流多少、排列分布,某条河流的水体类型、补给、蒸发、下渗、径流、水量、水质等方面描述(包括水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第1页/共61页时间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等);(5)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半球、纬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处内陆还是沿海)等方面描述;(6)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地质等方面描述;(7)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特点(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农产品、开发历史、机械化水平,轻、重工业比重)、居民等方面描述。第2页/共61页

答题技巧特征描述型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如下:(1)要全面、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2)认真领悟设问的角度,针对具体区域具体描述,描述时要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原理代替;(3)充分利用题中已有信息获取答案,高考题所提供的一般是课本以外或陌生的情境,要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信息,从中获取答案,还要注意题目有没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定语;(4)运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第3页/共61页

典例示范

[例1]根据下图和下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第4页/共61页尼罗河径流量构成表(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全年32608洪水期106822枯水期83170流域构时段成(%)第5页/共61页解析第(1)题,流域内的水系特征和降水状况决定流域的水文特点。整条尼罗河干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根据图表分析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白尼罗河、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的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的径流量少。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枯水期时,青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流量的17%,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占整个尼罗河径流量的83%,尼罗河枯水期时尼罗河的径流主要第6页/共61页来自白尼罗河。这是因为,尼罗河枯水期时,源流位于北半球的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而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产生的径流量多。第(3)题,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因此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还要联系尼罗河含沙量的多少,沉积与流速、流量的关系,以及泥沙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答题。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第7页/共61页(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量多。(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第8页/共61页

答题建模

“标答”建模(示例如下)常见农作物区位条件分析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生物习性及其对自然条件的区位要求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对区位的影响茶树耐酸;喜湿怕涝;适宜于在山地的迎风坡种植,因为迎风坡多云雾,湿度大,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靠近原产地;居民有饮茶的习惯;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工艺先进等小麦耐旱、耐碱;适宜土质较黏重、紧密的土壤种植。气候比较干旱,地形平坦,面积广阔等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品种优良;科技成果推广快等棉花耐旱、耐碱;适宜土质较黏重、紧密的土壤种植。有灌溉水源;大陆性气候,棉花生长后期晴天多,光照强等国家政策;周围加工能力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品质优良;有销售市场等第9页/共61页水稻喜湿、喜高温;雨热同期的气候;灌溉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平原面积广等居民喜食大米;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人口压力大,对粮食需求量大;精耕细作,单产高等玉米喜肥、喜湿;土壤疏松;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交通便利;产量高;科技成果推广快等鲜花四季如春的气候,充足便利的灌溉水源,肥沃的土壤靠近城市;交通运输便利(靠近航空港);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生产第10页/共61页

解题体验

1.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11页/共61页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2页/共61页解析第(1)题,A高原为印度德干高原,形成年代古老,侵蚀严重,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高原为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海拔高度也较高。第(2)题,此题比较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两高原的异同和西南季风、东南季风的形成原因的异同。第(3)题,两高原工业部门都是在本高原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干高原煤、锰、铁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钢铁、机械工业。云贵高原有色金属、水能、煤等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等工业部门。第(4)题,地下水污染是全国性的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各地区差异第13页/共61页不大。都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等。但除这些原因外,本地区属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因此地下水更容易受污染。答案(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第14页/共61页(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第15页/共61页

现实探究型

题型特点

地理现实问题一直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主体和中心之一,也是地理学科价值的体现,离开了对地理现实问题的探究,地理学科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地理现实问题源于生活,学生能具体感受,甚至身临其境。强调对地理现实问题的探究,是落实新课标要求,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自然地理中的太阳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天气气候现象、海陆变迁、河流地貌的发育、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灾害等,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生产活动布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都可成为考查的对象。试题往往以案例形式,与区域地图、统计图表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的考查。第16页/共61页

答题技巧首先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其次是强化图表运用能力,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最后是规范性表达,力求做到精炼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尤其是要注重“关键词”的表达,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是评分的依据。典例示范[例2]河西走廊在过去50年中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死亡。目前,河西走廊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其不适合在当地种植

B.病虫害严重

C.林带种植得过大过密,林水矛盾加剧

D.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第17页/共61页

(2)“再造河西”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中需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大力开荒

B.大力开发资源

C.大力发展交通

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完成“人为原因导致河西走廊绿洲区土地荒漠化的因果关系图”。第18页/共61页

解析沙枣林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干旱;林带种植得过大过密,林水矛盾加剧是沙枣林死亡的另一个原因。对西部地区开发和改造时首先要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答案(1)CD(2)D(3)①植被②风沙(侵蚀)③地下水水位④盐渍化答题建模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复习时主要把握产生原因与治理两方面内容。产生的原因:第19页/共61页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第20页/共61页

解题体验

2.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图甲为该市工业区划图”。风向北东北偏北东北东北偏东东东南偏东东南东南偏南频率(天)3228202020161212风向南西南偏南西南西南偏西西西北偏西西北西北偏北频率(天)2444164483649第21页/共61页

(1)根据表中所给资料在图乙中绘制该城市的风向玫瑰图。(2)该城市一年中的最大风频风向是,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简要评价图甲中序号表示的该地区布局的工业部门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第22页/共61页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初步处理基本的地理数据,并运用统计数据、地理原理理性地分析和探讨地理现实问题。在运用数据绘制图像时,应先依据整体数值情况,在风频图中确定合适的半径值,再依据表中的风向与频率在图中依次标出各坐标点,最后将各坐标点连成折线。对工业布局合理性的分析,主要迁移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工厂位置与风频大小、河流、交通的区位原理进行描述。第23页/共61页

答案(1)如下图所示。第24页/共61页

(2)西北偏北(或答西北)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冬季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3)钢铁厂合理:位于城市盛行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交通便利。纺织厂合理:无污染的企业可以布局在市区,便于工人上下班。印染厂不合理,化工厂不合理: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易造成空气污染;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易造成水污染。造纸厂合理: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水污染不会影响城市。第25页/共61页

条件评价型

题型特征条件评价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与能力,其主要表现在答案的开放性上,而且其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试题设问往往要求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简述、评价,或设计方案、提出措施等,答案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强调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只要满足题意的,符合地理原理规律的答案要点,一般都能得分。当然地理开放性试题并非答案无边无际,并非写了就能得分,实际上这类题目学生做无用功,得零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第26页/共61页

答题技巧

要对题目给出的文字、图表信息,进行综合筛选后,理清答题思路。针对不同的设问要求,力争做到全面地、辩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答案要精练、具体,不可空洞、离题;要切中要害、不可漫无边际;要严谨、规范,不可随意编造、杜撰;要有逻辑顺序,不同要点有一定的间隔距离或序号,不可混淆、杂乱,随意堆砌、罗列、前后机械重复;要突出关键词,抓主要得分点,不可盲目凑字数,看起来答得很多,事实上废话连篇,这样既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也没有效率。“关注题目的细节,保持平和的心境,规范使用学科语第27页/共61页言”是制胜的法宝。如水稻与水稻种植业,水系与水文特征,气候的特点与气候的成因,植被与自然带名称,农作物与粮食作物,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等等,在审题和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做到前后一致,不可因一字之差而错失分数。

典例示范

[例3]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第28页/共61页第29页/共61页第30页/共61页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第31页/共61页(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第32页/共61页解析第(1)题,数字可以直接从图1中获取。第(2)题,明确多条曲线的含义及其变化特点,对比其差异,推出结论。第(3)题,图3中的二、三产业在不同时期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也有不同,注意分时段讨论。图4中的二、三产业贡献度也有不同,其变化趋势也有差异。第(4)题,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时期后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第33页/共61页答案

(1)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3)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34页/共61页

答题建模

有关城市的相关知识在复习时主要应注意城市形成区位、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等。下面以上海、武汉为例说明其答题模式。

1.上海市的发展(1)优越的区位因素: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2)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第35页/共61页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3)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2.分析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第36页/共61页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3)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丰富;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第37页/共61页

解题体验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第38页/共61页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分布。(2)乙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解析第(1)题,由图中直接得出信息。第(2)题,农业区位因素要从气候(热量、降水、光照、雨热关系)、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机械化、科技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方面分析。再结合图示地区——闽南三角地带的地理背景分析。第(3)题,比较三地对外开放的差异,主要从三者的位置、资源、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9页/共61页

答案(1)海岸江河铁路干线边境(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濒临海洋。(3)(甲城市)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乙城市)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丙城市)乌鲁木齐: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陆上对外交通条件优越。第40页/共61页活页作业练习1.(2009·襄樊二模)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第41页/共61页(1)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

,B处风向为

。(2)图中C处表示锋线,可能形成

锋面,预测未来几天D处天气变化特点。(3)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为冬季的是

图,试说出判定的依据。(4)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说出图中E处天气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第42页/共61页解析第(1)题,等压距为4百帕,中心是一个低压中心,判定风向时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考虑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刮东北风。第(2)题,根据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考虑到气旋运动规律,应为冷锋,D处将有一次冷锋过境。第(3)题,乙图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一个高压中心,应为冬季。第(4)题,两个图分别表示一周前和一周后的气压分布状况。答案(1)1004东北风(2)冷锋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雨等天气。(3)乙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强高压。(4)由阴雨天变为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第43页/共61页2.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第44页/共61页(1)上面左下方的四个小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右边图中沿X—Y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选择填空)。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

℃。(取整数)(2)当地计划在乙处修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3)据图描述E点所在主要地形区突出的地形地貌特征。(4)当地的农业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简述其发展林业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第45页/共61页解析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X海拔在1500米以下,为河流支流的源头,而Y海拔在2100米以上,自X向Y海拔一路升高;居民区高度约为1100米,与甲山顶高度相差约1000米,所以温度相差约6℃。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的峡谷谷口处,其上可建较大的蓄水区,是理想的筑坝区位。E点所在主要地形区的等高线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平均海拔高度大、等高线稀疏,为完整的高原;南部等高线杂乱,高山与河谷并存。本地地势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较低地区(包括河谷)为种植业集中地区;南部山地出于收入、环境保护等动机,发展成为林业用地。第46页/共61页答案(1)A6(2)位于河谷狭窄地带,筑坝工程量较小;其上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3)北部是较为规整的高原,南部有很多山地和峡谷;喀斯特地貌广布。(4)发展林业的经济意义: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业产品;生态意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第47页/共61页3.近两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雪灾、干旱、洪涝、台风、炎热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48页/共61页(1)对图中海平面变化影响很大的因素是

。(2)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

,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3)从气候变化来看,图中代号能够表示现代间冰期的是

,末次冰期的是

。(4)你是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暖的?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哪些?第49页/共61页解析第(1)题,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升降影响很大,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反之,则下降。第(2)题,曲线反映的海平面变化,呈现周期性升降。第(3)题,冰期时海平面比现代要低,间冰期时比现代要高。现代间冰期一定是图中距今较近、海平面较高的②,末次冰期是距今较近、海平面最低的④。第(4)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给资源条件、自然灾害、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第50页/共61页答案(1)气候变化(2)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海平面呈上升趋势(3)②④(4)全球气候变暖弊大于利。有利影响: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变暖,降水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能源消耗减少;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不利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低纬度地区变得干旱,农耕区退化;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多发等。第51页/共61页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表1图示地区东部t年份与常年平均值1~9月气温比较表123456789实际值

-2

1.2

9

17.5

21

27.3

26

25

21

常年值

2

37.7

15.3

20.6

25

26.2

25.2

20.7

第52页/共61页表2图示地区东部t年份与常年平均值1~9月降水比较表(1)根据图文资料,判断甲乙两地含沙量的大小并分别说明形成原因。(2)根据上图,判断影响郑州市的锋面天气系统,并分析郑州市的天气变化情况。(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商品棉生产基地,根据资料分析t年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及形成原因。123456789t年值

10

18

19

20

50

127

210

110

130

常年值

17

25

35

42

60

65

150

105

70

第53页/共61页2009年2月18日,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中航飞机公司落户陕西,必将推动陕西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互利共赢。(4)大飞机制造代表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简要分析大飞机制造落户西安市的有利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河流流速有关。第(2)题,结合锋面过境前后气温和气压的变化状况判断。第(3)题,要结合小麦和棉花生长习性及t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第(4)题,“大飞机”制造属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科学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