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年化学试卷_第1页
中考历年化学试卷_第2页
中考历年化学试卷_第3页
中考历年化学试卷_第4页
中考历年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 B.干冰升华 C.琢磨金刚石 D.冰淇淋融化2.秸秆主要含碳、氢、氧元素.近年来成都市严禁在田间焚烧秸秆,焚烧秸秆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是()A.酸雨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水体污染3.食品包装袋的制造材料聚乙烯属于下列物质中的()A.天然纤维 B.塑料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4.成都市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在其他垃圾桶内的是()A.废报纸 B.塑料瓶 C.果皮 D.易拉罐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氮气的化学式为N26.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7.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C.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D.1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8.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10.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C>B B.A>B>C C.C>A>B D.B>C>A11.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解释不正确的是()现象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一小匙蔗糖放入20mL水中很快就“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D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2.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B.t1℃,A物质的溶解度为sgC.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t3℃,A、B两种物质的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3.当前我市部分中小学推行“阳光食堂”工程.下表为某校食堂某天午餐部分食谱.主食荤菜素菜米饭红烧牛肉炒胡萝卜、炒黄瓜(1)食谱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富含维生素的是(填上表中的一种主食或菜名),米饭中主要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2)食堂常使用铁强化酱油,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3)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霉变的大米.A、可以食用B、蒸煮后可以食用C、绝对不能食用(4)同学给学校食堂的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B、多提供油炸食物C、适当提供水果.14.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项目标准感官指标无异味、异臭等化学指标pH6.5﹣8.5,铜<1.0mg•L﹣1,氟化物<1.01.0mg•L﹣1,游离氯≥0.3mg•L﹣1等(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若化学指标中的pH=8时,表明自来水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自来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A、吸附B、沉淀C、过滤D、蒸馏(4)长期饮用蒸馏水(填“利于”或“不利于”)人体健康.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5.(10分)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1)若用8g氧化铜与足量一氧化碳反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2)若一氧化碳量不足,制得的铜中会含有少量未被还原的氧化铜.要除去其中的氧化铜,可向反应后所得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填操作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16.(8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锰是反应的.(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填装置序号),理由是.17.(10分)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1)A物质的化学式是,B物质的俗称是,C物质的名称是.(2)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3)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5)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填“改变”或“不改变”).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4分)18.(14分)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补充D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交流与表达】(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数据处理】(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反思与评价】(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2.B;3.B;4.C;5.D;6.D;7.C;8.B;9.A;10.B;11.A;12.D;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3.红烧牛肉;炒胡萝卜、炒黄瓜;糖类;缺铁性贫血;C;B;14.物理;碱性;混合物;Cl﹣;D;不利于;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5.稀硫酸;过滤;CuO+H2SO4═CuSO4+H2O;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16.试管(或酒精灯);2KClO32KCl+3O2↑;催化剂;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17.CaO;熟石灰(或消石灰);碳酸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改良酸性土壤(或者杀菌消毒);Ca(OH)2+CO2=CaCO3↓+H2O;生成白色沉淀;复分解反应;不改变;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4分)18.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除去水蒸气;2NaOH+CO2═Na2CO3+H20;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98.1;稀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干冰升华C.琢磨金刚石D.冰淇淋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琢磨金刚石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淇淋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秸秆主要含碳、氢、氧元素.近年来成都市严禁在田间焚烧秸秆,焚烧秸秆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是()A.酸雨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水体污染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分析:A、焚烧秸秆一般不会造成酸雨;B、大气污染是焚烧秸秆造成的主要污染;C、土壤污染焚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等;D、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解答:解:A、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焚烧秸秆一般不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B、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等,焚烧秸秆不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故C错误;D、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焚烧秸秆不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故D错误.故选B点评:环境保护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考查的重点.3.食品包装袋的制造材料聚乙烯属于下列物质中的()A.天然纤维B.塑料C.合成纤维D.合成橡胶考点:塑料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简称,通常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类,而聚乙烯是塑料材料的一种,可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成分及类别便可解答.解答:解:A、天然纤维是天然存在的纤维,而聚乙烯则由人工合成,故错误;B、塑料的种类较多一般为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聚乙烯是其中的一种,故正确;C、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但聚乙烯不属于合成纤维,故错误;D、合成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但聚乙烯不属于合成橡胶,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分类方法,要从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成都市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在其他垃圾桶内的是()A.废报纸B.塑料瓶C.果皮D.易拉罐考点:"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A、废报纸可回收;B、塑料瓶可回收;C、果皮不需要回收;D、易拉罐可回收.解答:解:A、废报纸可以回收再利用,故可回收;B、塑料瓶可回收再利用,故可回收;C、果皮再没有利用价值,故不需要回收;D、易拉罐经过回收后的金属可以在进行利用,故易拉罐可回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哪些物质可以回收,哪些物质不可以回收,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别把垃圾放错了位置.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氮气的化学式为N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氮,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无法获得氮气化学式的信息,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并依据分子的结构情况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解答:解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2+B2=2A2B;故选D.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7.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C.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D.1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果糖的化学式判断元素的组成.B、根据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果糖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果糖的化学式可知,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6):(16×6)≠1:2:1,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果糖的化学式可知,一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pH试纸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一剂鉴别(即限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其原理是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然后据此将其逐一鉴别开来,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解答:解:A、紫色石蕊遇稀盐酸变红,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故A可以区分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反应,故B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C、铁粉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和铁粉反应,故C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稀盐酸呈酸性,而氢氧化钠呈碱性,所以可以用pH试纸来鉴别,故D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故选B.点评:区别物质时利用性质差异,选取现象明显的变化进行区别,有些反应无明显的实验现象,不适合用来区别物质,这是鉴别题的一般规律.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考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A、在常温下下汞是液体;B、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C、铁在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D、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解答:解: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大部分金属都是固体,但常温下汞是液体.故选项正确;B、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性能与组成它的金属的性能有差别;故选项错误;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故选项错误;D、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C>BB.A>B>CC.C>A>BD.B>C>A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A能把B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A的活动性比B强;C不能把B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C的活动性比B弱,所以三者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故选B.点评: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并会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1.下列生活中常见现象用微观粒子解释不正确的是()现象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B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一小匙蔗糖放入20mL水中很快就“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D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受热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小匙蔗糖放入20mL水中很快就“消失”,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蔗糖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D、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B.t1℃,A物质的溶解度为sgC.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t3℃,A、B两种物质的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A物质的溶解度为sg,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t3℃,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饱和,无法比较,故错误;故选D.点评:解题时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分析解答,同时明确溶液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0%.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13.当前我市部分中小学推行“阳光食堂”工程.下表为某校食堂某天午餐部分食谱.主食荤菜素菜米饭红烧牛肉炒胡萝卜、炒黄瓜(2)食堂常使用铁强化酱油,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3)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霉变的大米C.A、可以食用B、蒸煮后可以食用C、绝对不能食用(4)同学给学校食堂的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B.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B、多提供油炸食物C、适当提供水果.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1)肉类中富含蛋白质;青菜中含维生素;米饭中含糖类;(2)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3)A、霉变的大米不可食用;B、霉变的大米蒸煮后也不可食用;C、霉变的大米绝对不能食用.(4)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B、多提供油炸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C、适当提供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解答:解:(1)肉类中富含蛋白质;青菜中含维生素;米饭中含糖类;故答案为:红烧牛肉;炒胡萝卜、炒黄瓜;糖类.(2)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故答案为:缺铁性贫血.(3)A、霉变的大米不可食用,故A错误;B、霉变的大米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B错误;C、霉变的大米绝对不能食用,故C正确.故选C(4)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故建议合理;B、多提供油炸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故建议不合理;C、适当提供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故建议合理.故选B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人们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提上了生活的日程,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14.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项目标准感官指标无异味、异臭等化学指标pH6.5﹣8.5,铜<1.0mg•L﹣1,氟化物<1.01.0mg•L﹣1,游离氯≥0.3mg•L﹣1等(2)自来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Cl﹣.(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D.A、吸附B、沉淀C、过滤D、蒸馏(4)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填“利于”或“不利于”)人体健康.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pH>7,溶液显碱性;(2)自来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写出氯离子的符号;(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蒸馏;(4)蒸馏水不含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故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解答:解:(1)由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可知二者的区别是:该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由图中信息可知,感官指标通常指的是物质的异味、臭味等,属于物理性质;pH>7,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物理;碱性;(2)自来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是在元素符合的右上方写出所带的电荷及电性,如氯离子Cl﹣;故答案为:混合物;Cl﹣;(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蒸馏;故选D;(4)蒸馏水不含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故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故答案为:不利于.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水的净化、物质的性质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5.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1)若用8g氧化铜与足量一氧化碳反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2)若一氧化碳量不足,制得的铜中会含有少量未被还原的氧化铜.要除去其中的氧化铜,可向反应后所得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填操作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8g氧化铜通过方程式计算出铜的质量即可;(2)根据铜与酸不反应,氧化铜与酸反应考虑本题,再结合方程式的写法考虑.解答:解:(1)设8g氧化铜与足量一氧化碳反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X则:CO+CuOCu+CO280648gX根据:解得X=6.4g;(2)铜与酸不反应,氧化铜与酸反应,所以加入稀硫酸将氧化铜反应掉,再进行过滤,就能得到铜了;反应物是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铜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故答案为:(1)6.4g;(2)稀硫酸;过滤;CuO+H2SO4═CuSO4+H2O.点评:除杂质原则: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16.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或酒精灯)(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E(填装置序号),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A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和试管;根据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据此选择发生装置;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根据硫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被水吸收分析.解答:解:(1)A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和试管;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其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答案为:试管(或酒精灯);2KClO32KCl+3O2↑;催化剂.(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在加试剂之前一定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故答案为: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硫燃烧会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被水吸收,所以在集气瓶底部要有少量水,用E排水法收集最合适.故答案为:E;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水性、是否有毒、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17.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1)A物质的化学式是CaO,B物质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C物质的名称是碳酸钙.(2)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土壤(或者杀菌消毒).(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5)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由于A、B、C均是含钙化合物,所以在初中应该在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之中.由于C能高温分解,所以C为碳酸钙.A是高温煅烧产物,为氧化钙.而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得到氢氧化钙(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都能得到碳酸钙.解答:解:由于A、B、C均是含钙化合物,所以在初中应该在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之中.由于C能高温分解,所以C为碳酸钙.A是高温煅烧产物,为氧化钙.而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得到氢氧化钙(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都能得到碳酸钙.即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1)A物质为氧化钙,在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的,而氧元素为﹣2价的,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是CaO;B物质为氢氧化钙,其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C物质为碳酸钙.(2)向A(氧化钙)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由于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需要吸热,所以该现象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B(氢氧化钙)有碱性,所以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同时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可能用来杀菌消毒.(4)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对应生成物为碳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5)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对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由于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故答案为:(1)CaO;熟石灰(或消石灰);碳酸钙.(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3)改良酸性土壤(或者杀菌消毒).(4)Ca(OH)2+CO2=CaCO3↓+H2O;生成白色沉淀.(5)复分解反应;不改变.点评:从限定物质中对号入座,将转化关系用于印证彼此的转化要求即可.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4分)18.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0.(3)补充D装置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交流与表达】(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数据处理】(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98.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反思与评价】(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稀盐酸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判断是否反应完全;(2)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方程式的写法考虑;(3)根据D装置的作用考虑;(4)根据反应结束后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碳考虑;(5)①根据图1的用途考虑;②根据气体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到C装置考虑;③根据图1中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考虑;(6)根据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除以样品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7)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考虑;(8)根据改进后装置的优点考虑.解答:解:(1)反应物是Na2CO3和H2SO4生成物是Na2SO4、H2O和CO2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因为该反应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了,说明反应完了;(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主要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反应物是NaOH和CO2生成物是Na2CO3和H20,用观察法配平;(3)D装置是防止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所以用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就能达到目的;(4)反应结束后在AB装置中会残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减少,结果会偏小;(5)①鼓入的空气经过了氢氧化钠,已经把空气中二氧化碳除去,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由于原有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②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③如果不处于关闭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图1被图1中氢氧化钠吸收;(6)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9.6g﹣75.2g=4.4g,设要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则: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44X4.4g根据:解得X=10.6g,纯碱的纯度为×100%=98.1%;(7)稀盐酸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8)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1)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2)除去水蒸气;2NaOH+CO2═Na2CO3+H20;(3)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4)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5)①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②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③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6)98.1%;(7)稀盐酸会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8)避免AB装置中原来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5)小题,要知道通入不含有二氧化碳空气的目的,只有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才能使结果更准确.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牛奶变酸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2.(3分)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 B.SO2 C.CO D.PM10、PM2.53.(3分)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火力发电厂将废气高空排放D.我市加速地铁、轻轨、环线等快速公共交通建设4.(3分)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5.(3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6.(3分)下列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A.2H2 B.2H C.2H+ D.7.(3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为12B.核外有3个电子层C.带12个单位正电荷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8.(3分)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9.(3分)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A.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 B.链条上油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10.(3分)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尼龙绳 B.汽车轮胎 C.纯棉T恤 D.塑料薄膜11.(3分)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12.(3分)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化肥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做法错误的是()A.运输时注意密封 B.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C.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施用后立即盖上13.(3分)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14.(3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二、(本题只有1小题,共8分)15.(8分)如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xxxx(品牌名称)帮助防治骨质疏松【每片主要成分】碳酸钙1.5g维生素D3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能参与钙和磷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镁、锌、锰等矿物质(1)该保健品的功能是,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元素(选填“微量”或“常量”),锌元素的符号是.(2)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3)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g.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6.(10分)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变化可用下式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上述变化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2)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若未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选填“不能发生”或“明显减慢”)(3)若实验室要制取48g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17.(9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E装置的导管(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E装置手机慢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8.(8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甲+乙→丙+丁(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类型的方程式:.(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甲溶液呈蓝色,乙为烧碱,则乙的化学式为,反应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丙为水,丁为盐,则该反应(“一定”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理由是.(4)若甲、乙、丙为化合物,丁为单质,且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3分)19.(13分)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资料准备]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OH﹣CO32﹣Na+溶溶Ca2+微不Mg2+不微[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交流与表达](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反思与评价](6)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7)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实验方案设计](8)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牛奶变酸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2.(3分)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 B.SO2 C.CO D.PM10、PM2.5【分析】造成大气污染的来源有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CO2暂时没有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A正确;B、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B错误;C、C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C错误;D、PM10、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范围,计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3.(3分)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火力发电厂将废气高空排放D.我市加速地铁、轻轨、环线等快速公共交通建设【分析】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废气的排放与高低无关;现在为地铁提供动力的大多是电能.【解答】解:A、废弃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烟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时,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土壤,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C、将废气高空排放时,废气会漂移的更远,扩大了污染面积,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D、地铁通常利用的电能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电能的使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故选:D.【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4.(3分)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所以,走过花圃闻到花香.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分子是运动的,香水、汽油的分子通过运动运动到瓶外造成损失.所以,香水、汽油密闭保存.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分间有间隔,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情况,需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后进行解答.5.(3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表示化合物的示意图中只能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应由不同原子构成.【解答】解:A、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不正确;B、该图所示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正确;C、该图所示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不正确;D、该图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6.(3分)下列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A.2H2 B.2H C.2H+ D.【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可表示两个氢分子.A、2H2可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3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为12B.核外有3个电子层C.带12个单位正电荷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3分)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分析】A、根据火警电话119进行解答;B、根据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进行解答;C、根据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进行解答;D、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解答】解:A、火警电话119,所以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可拨打119火警电话,故A正确;B、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而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电器短路引起更大的事故,故B错误;C、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故C正确;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故选:B.【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9.(3分)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A.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 B.链条上油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分析】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是使铁与水分隔绝,不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故选项正确.B、链条上油,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故选项错误.C、轮圈镀铬,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故选项错误.D、车架喷漆,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锈蚀的措施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3分)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尼龙绳 B.汽车轮胎 C.纯棉T恤 D.塑料薄膜【分析】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可根据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分类依据、概念及产品名称进行综合分析解答.【解答】解:A、尼龙绳的材料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不是天然纤维;B、汽车轮胎一般是由合成橡胶制成,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纯棉T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属于天然纤维;D、塑料薄膜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1.(3分)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故选D.【点评】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12.(3分)化肥碳酸氢铵具有以下性质: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性物质时也会放出氨气.该化肥在运输、贮存和施用中做法错误的是()A.运输时注意密封 B.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C.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施用后立即盖上【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该物质在运输、贮存和施用时的方法.【解答】解:A、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所以运输时注意密封.正确.B、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贮存时不能受潮或暴晒.正确.C、碳酸氢铵遇碱性物质时会放出氨气,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错误.D、碳酸氢铵分解能够生成氨气,所以施用后应该立即盖上.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运输、贮存和施用方法.13.(3分)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可推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该有机物;又知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可判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3分)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涵义进行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解答】解:由溶解度的概念,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溶液达到饱和状态.A、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其涵义是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故A说法正确;B、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由其涵义可知,在20℃时,136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食盐36克.故B说法错误;C、由溶解度的涵义可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故C说法正确;D、由溶解度的涵义可知,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本题只有1小题,共8分)15.(8分)如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xxxx(品牌名称)帮助防治骨质疏松【每片主要成分】碳酸钙1.5g维生素D3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能参与钙和磷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镁、锌、锰等矿物质(1)该保健品的功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症,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碳酸钙;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维生素D3;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选填“微量”或“常量”),锌元素的符号是Zn.(2)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胃酸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3)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0.6g.【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根据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别和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分析;(2)根据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解:(1)从图可以看出,该保健品的功能是防治骨质疏松症;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碳酸钙;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维生素D3;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因此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锌元素的符号是Zn;(2)该保健品中含有碳酸钙,胃酸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3)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1.5g×(×100%)=0.6g.故答案为:(1)防治骨质疏松症;碳酸钙;维生素D3;微量;Zn;(2)胃酸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胃酸过多症;(3)0.6.【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可以.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6.(10分)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变化可用下式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上述变化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二氧化锰(MnO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过氧化氢(H2O2).(2)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或催化作用);若未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明显减慢(选填“不能发生”或“明显减慢”)(3)若实验室要制取48g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及金属氧化物的特点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回答;(2)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回答: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氧气和氯酸钾的关系计算.【解答】解:(1)在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变化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有: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和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和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即氧化物,但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二氧化锰;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其中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锰和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只有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2)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这儿作为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或催化作用);若未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明显减慢,不会影响氧气的产量;(3)设需要KClO3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48g=x=122.5g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MnO2);过氧化氢(H2O2);(2)加快反应速率(或催化作用);明显减慢;(3)解:设需要KClO3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96x48g=x=122.5g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点评】本题是有关氧气的两种不同的制取方法的探究,考查了物质的属类、元素的化合价、催化剂的作用、及有关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完成.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17.(9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E装置的导管c(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用E装置手机慢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E装置的导管长管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解:(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与E装置的导管长管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故答案为: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8.(8分)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