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323页,共=sectionpages2323页试卷第=page2222页,共=sectionpages2323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答案】1.B
2.C
3.A
4.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意味着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仍然有消极因素。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B.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开头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然后点明“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第二段讲人们片面认识道家的无为,然后点明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以道家的庄子学派何老子学派为代表。第三段讲韩非的观点,即“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明确观点“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段讲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第五段得出结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这五段主要讲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第六段讲“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道两家也有一致认同的思想观点。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兼济天下”,同时救济各个方面。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是道家的无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出关(节选)①鲁迅“站住!”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的说:“我记性坏……”“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税收精义》曾拜访过先生……”“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现在卫生是顶要紧的②。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到了关上,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大家如大梦初醒。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因为他急于要出关,而出关,却须把讲义交卷。他看一眼面前的一大堆木札,似乎觉得更加不舒适了。然而他还是不动声色,静静的坐下去,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那时眼镜还没有发明,他的老花眼睛细得好像一条线,很费力。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关尹喜非常高兴,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还要牵着青牛走路;关尹喜竭力劝他上牛,逊让一番之后,终于也骑上去了。大家回到关上,好像却下了一副担子。“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入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瞌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您看看您自己就是:现在只要看见一个大姑娘,不论好丑,就眼睛甜腻腻的都像是你自己的老婆。”“倘使他的话是对的,我们的头儿就得放下关官不做,这才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书记说。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关尹喜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提起两串木札来,放在堆着充公的盐和饽饽等类的架子上。(有删改)【注】①这篇小说改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节选部分之前的情节是孔子两次问学于老子,第二次后老子便决定出关。鲁迅在《(出关)的“关”》中说道:“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后来他写在《诸子学略说》中,但我也并不信为一定的事实。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②1934年,国民党当局发动“新生活运动”,强调规矩和卫生。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社会灾患四起、民不聊生。文本二:鲁迅在将“故事”新编时,有意颠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把英雄拉下神坛,让圣人回到生活,回归人的真实状态,这对普通人思考自身处境,寻找出路或许更其启发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的确是不折不扣的人道主义作家。捷克学者普实克也曾评价道:“鲁迅的作品是一种极为杰出的典范,说明现代美学准则如何丰富了本国文学的传统原则,并产生了一种新的结合体。这种手法在鲁迅以其新的、现代手法处理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中反映出来。他以冷嘲热讽的幽默笔调剥去了历史人物的传统荣誉,扯掉了浪漫主义历史观加在他们头上的光圈,使他们脚踏实地,回到今天的世界上来。他把事实放在与之不相称的时代背景中去,使之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以便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他们。”这种古今杂糅的创作带有一种先锋的味道,它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类似于编年体史书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大可视作是新历史小说的前身。(摘编自陆赛《于斜日将堕之时》)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老子出函谷关前恰巧被关尹喜碰到,因此被拦截下来住在关上,无奈给人们讲学并编写讲义,方以得出关。B.小说将老子讲学的场面描绘得生动有趣。“面面相觑”“七倒八歪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等词句说明老子的空谈不被人们接受。C.鲁迅多次用“像一段呆木头”来形容老子,可见他对老子的态度是批判的。小说最后,关尹喜与书记的对话也可以佐证。D.与无为的老子相比,讥讽老子的关尹喜和书记等人,反而是有着笃诚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的正面人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关》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小说借着老子出函谷关的历史故事,而还现实世界之魂,来暗讽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世界。B.老子不愿讲学,不愿编讲义,但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这实际上是鲁迅自己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对老子的爱惜和同情。C.小说以颠覆人物原型的方式,把传统观念里自在逍遥的老子描绘成呆头呆脑的形象,被迫狼狈出关,呈现出一种喜剧性的效果。D.鲁迅在《出关》中,通过把老子还原为生活人物的方法,揭示了老子无为哲学与现实的人的本性的矛盾,对我们全面理解老子具有启发意义。8.小说中关尹喜和书记等一众“小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二,谈谈你对《出关》中古今杂糅创作手法的认识和理解。【答案】6.D
7.B
8.①烘托老子的形象。关尹喜等人先是对老子热情有加,后又出言调侃讥讽;人们听老子讲学昏昏欲睡,东倒西歪,这些“小人物”是对老子徒做空谈的一种讽刺。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正是关尹喜等人留住了老子,请老子讲学、编讲义,送老子出关,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9.①小说主要人物老子的性格大致都有典籍记载上的依据,其中某些虚构也是可能发生的情节,遵循了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但也让圣人回归人的真实状态。②小说次要人物大都出于虚构,插入大量现代语言、情节与细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尹喜和书记等“小人物”,他们就像我国传统戏剧里惯于插科打诨的“丑角”。③古今杂糅的创作手法既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物、生活场景,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的不断插入,让读者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D.“关尹喜和书记等人,反而是有着笃诚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的正面人物”错误,关尹喜和书记等人实则是更为迂腐可笑的一类人,并非正面人物。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这实际上是鲁迅自己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对老子的爱惜和同情”错误,这篇小说并非作者的自况,而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批评。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塑造看,烘托老子的形象。关尹喜等人“打着拱,说道……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入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先是对老子热情有加,后又出言调侃讥讽;“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人们听老子讲学昏昏欲睡,东倒西歪,这些“小人物”是对老子徒做空谈的一种讽刺。从情节角度看,“打着拱,说道……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关尹喜……但看见留不住……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还要牵着青牛走路;关尹喜竭力劝他上牛,逊让一番之后,终于也骑上去了”,正是关尹喜等人留住了老子,请老子讲学、编讲义,送老子出关,构成了故事的主线。一众“小人物”推动小说情节发展。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创作手法的能力。古今杂糅是把古代和今天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小说中主要人物老子一心出关,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等性格大致都有典籍记载上的依据,其中出关被拦截,被迫写《道德经》五千字等内容的虚构也是可能发生的情节,这种写法遵循了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但“有意颠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把英雄拉下神坛,让圣人回到生活”,回归人的真实状态。小说次要人物关尹喜和书记等大都出于虚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这就是稿子”“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小说中插入大量现代语言、情节与细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尹喜和书记等“小人物”,他们就像我国传统戏剧里惯于插科打诨的“丑角”。结合文本二“他以冷嘲热讽的幽默笔调剥去了历史人物的传统荣誉,扯掉了浪漫主义历史观加在他们头上的光圈,使他们脚踏实地,回到今天的世界上来。他把事实放在与之不相称的时代背景中去,使之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以便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他们”分析,小说中古今杂糅的创作手法既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物、生活场景,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的不断插入,让读者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比如选文描写众人听讲的过程,“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大家如梦初醒,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他们根本听不懂老子在讲什么,因此讽刺了关尹喜等一大帮假充文化人,喜欢所谓的虚无的“国粹”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懂的媚俗从众风尚。小说以古今杂糅的写法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B
11.C
12.C
13.(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
14.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品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人名前后一般停顿,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餍”,满足;“遗”,抛弃;“义”,讲求仁义,名词作动词;“而”,却;“后”,活用为动词,轻慢、瞧不起。(2)“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物质方面应该提升生活水平。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丙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本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笔,自去年春天在长安与友人分别已一年,花开花落,诗人触景生情,不由引发下文对世事变幻的感叹。B.颔联“世事茫茫”既指个人命运,亦指国家前途。因为友人不在身边,又是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所以导致诗人忧愁苦闷,低沉失落,无所作为,一筹莫展,难以成眠。C.尾联诗人登楼望月,借明月这一特殊意象,传递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李儋早日来访畅叙友情的急切之情,点明了寄诗的用意。D.本诗语言平白晓畅,无穰丽绝艳之词,首联因花思友,尾联因讯登楼,中间四句自述近况,于质朴浅切中流露真挚的感情。16.后人评价此诗是“仁者之言”,但又是“不负心语”,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答案】15.B
16.①“仁者之言”是指诗句中蕴含着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仁心仁德、忧国忧民)。诗人看到百姓贫穷流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深感惭愧,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②“不负心语”是指诗句中真实坦诚地写出诗人进退两难中的挣扎与无奈。他因疾病缠身想辞官归田,但又因邑上流亡的百姓而心中有愧。【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B.“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说法错误,“春愁黯黯”,指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低沉暗淡的愁绪。“黯黯”指的是诗人愁闷的情绪,春天是美好的,但诗人只有忧愁苦闷。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诗人形象和情感的能力。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意思是指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1)“仁者之言”是指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评论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即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觉得自己未尽职责,愧对官吏的俸禄。表达了诗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2)“不负心语”是指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理。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虽短暂易逝,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答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弘”“蓟”“已”“馔”。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B.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C.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D.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答案】18.①弥足珍贵②大有裨益③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19.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珍贵,可填“弥足珍贵”。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②处,语境强调当下对让非遗进行转化的益处很大,可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③处,语境强调我国非遗项目众多,可填“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1.“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重复杂糅,可改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2.“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成分残缺,可在“开发”后加“等方面”。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D。七、语言表达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①_____。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②______,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经验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逻辑真理”。这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和人不同,③____,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答案】
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
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
完全没有生活经验【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三处空缺,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说亚里士多德逻辑推理系统与计算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所给材料的核心话题,根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空前的一句“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这句中的“他”显然是指亚里士多德,而段首句“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中的两个相关主体,可以推知,②句的陈述主体应该是“计算机”,但整个句的主语是“亚里士多德”,因此,这一句的主语仍是亚里士多德,只能用使让句引出“计算机”,因而填入句为“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再看第③句。可根据句后的“人们就可以不再依赖于经验与事实”推断出来;可根据段首句“在亚里士多德逻辑推理系统产生前”推断出来。2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春秋战国时的五子的思想主张,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请阐述原因,应不少于一种论证方法,不少于100字。孔子: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民贵君轻,国君要时刻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祚长久;如果国君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老子:无为而治,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如果过分地“为”则极可能物极必反。庄子: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墨子:兼爱,天下混乱都是由不相爱造成的,只有人们兼相爱,天下才会太平和谐。【答案】我最欣赏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存亡,主要取决于统治集团是否贤明。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的德政,反之,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所以,对于商汤伐桀、周武伐纣给予了肯定,认为“德丧”,是夏桀、商纣失去天下的根本。同样,对于春秋社会的那场混战,权力倾轧的局面,孔子认为是“礼乐崩坏,天下无道”的结果。为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希望通过对西周社会制度的“改良”开辟一条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路线。他的情怀是美丽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探讨问题、分析原因的能力。本题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首先找到关键词:五子主张、欣赏原因。写作对象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首先需要表明观点:我最欣赏⋯⋯,然后阐述理由。比如欣赏孔子需要结合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治世之道;欣赏孟子要结合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欣赏老子要结合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态度;欣赏庄子要结合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欣赏墨子要结合墨子“兼爱”主张。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古代社会,也可以阐述他们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可以采用对比论证,当然也可以采用比喻论证。注意不少于100字。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时代已大有可为,我们当有所作为吴彬丽时光流逝,浪潮翻滚,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繁荣昌盛是发展的土壤,而即使是挑战,背后也是机遇,就算是危机,当中也孕育着先机。此时此刻的我们,要立于时代潮流,必须有所作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了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无论是“五四”、“七—”—类的节日还是红色歌曲,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景仰的烈士、学习的榜样,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这不仅是时代大有可为的生动表现,更是时代大有可为的根本。正因为如此,身处这个大时代发展的我们,不能辜负这时代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更应该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融汇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我们看到,非典肆虐时,钟南山让“重症患者都到我这里来”,而新冠未明时,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又火速驰往武汉﹔我们也看到袁隆平怀揣着两个伟大的梦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中班教学课程设计
- 废旧材料生成课程设计
- 建筑电气课程设计关键点
- creo简单课程设计
- 扎染丝巾课程设计
- 《拼多多品牌传播特色及问题研究》
- 《梅花鹿茸皮提取物预防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
- 的厨房承包合同范文
-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密码改造方案
- 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国际化发展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参考答案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 口腔一般检查记录表教案资料
- 幼儿园中班课件:《预防感冒》
- 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 110kV升压站电气施工工艺及方案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路径表
- 幼儿园教学课件《半条棉被》课件
- 安检基础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松木桩地基处理计算表格(自动版)
- 阀门系数Cv和KV值计算表格(带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