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_第1页
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_第2页
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_第3页
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_第4页
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辩证唯物论专题复习分析

学习目标1、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方法论复习检查2、辩证唯物论误区辨析,易错易混点澄清3、第五课第二框学案问题纠正,方法总结第1页/共70页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第2页/共70页哲学第二单元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知识框架二、对应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唯物论认识论第3页/共70页主要原理方法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自然界的物质性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4页/共70页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弘扬……精神,坚持……方针;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抵制错误的错误意识等。第5页/共70页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⑴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⑵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⑶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或认为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第6页/共70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第7页/共70页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精神的力量。第8页/共70页四、自然界的物质性1、【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应有范围】自然灾害、保护环境,西部大开发等。反对做自然的主人,肆意开发。第9页/共70页五、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第10页/共70页六、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第11页/共70页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怎样做】【唯物论依据】

第12页/共70页

误区辨析误区一:物质就是具体物质形态。注意: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比较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第13页/共70页误区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一样的。注意:这个说法不准确,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误区三: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误区四: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特性是运动。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承认,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但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第14页/共70页误区五: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误区六: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误区七: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注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15页/共70页误区八: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不能将意识表述成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误区九: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但却有鬼神观念,可见,错误的思想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上帝鬼神,但在宗教中却有上帝鬼神观念,从本质上说,宗教的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第16页/共70页误区十: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误区十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因此静止也就是运动。注意:静止和运动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17页/共70页误区十二: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创造规律。注意: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可改造。误区十三: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注意: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误区十四: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误区十五:规律有好坏之分。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第18页/共70页误区十六: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误区十七: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第19页/共70页误区十八:意识可以直接改造世界。注意:意识对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的途径是实践,而不是直接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误区十九:科学理论(如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因此,就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出发点。注意:科学理论也是由物质决定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第20页/共70页2014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由环保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探索环保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提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以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9分)例题第21页/共70页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一客观实际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符合我国当前实际,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以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将推动我国摸索出一条代价小、可持续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路子。第22页/共70页设问1:请用辩证唯物论分析上述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根据(随着)形势变化、反映的问题,针对

…情况,国家企业个人等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形成有关的理论观点认识。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分析:材料中……(如科观、三观、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就业观等)是正确的意识、科学理论,要增强信心、自强不息,有利于、能促进……。或:……是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会阻碍……。第23页/共70页3、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否则会受规律的惩罚。分析:材料中(国家企业个人等)遵循了价值规律、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或:违背了…客观规律,忽视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受到了惩罚。4、自然界是客观的,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分析:材料中……尊重了自然的客观性,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或:违背…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和损失。第24页/共70页第25页/共70页第26页/共70页第27页/共70页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第28页/共70页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第29页/共70页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第30页/共70页答: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局面,必须深刻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②要充分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多种调控措施,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特点。③全面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调控措施,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第31页/共70页变式训练: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为妥善安排好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政部、财政部迅速与灾区政府研究制定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政策,并明确在中央财政安排的5亿元综合财政补助中解决资金来源。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的同学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此作简要评析。答:(1)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2)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也是正确的。(3)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32页/共70页二、非选择题11.2009年9月23日,一场超强沙尘暴突袭澳大利亚海滨城市悉尼,将城市天空染成橘红色,能见度很低,以至于很多居民担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我国北方也有严重的沙尘暴。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在防止沙尘暴的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①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它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②在防止沙尘暴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沙尘暴的客观性。③在此前提下,人们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遵循自然规律,防风固沙,既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人类。第33页/共70页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第34页/共70页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新疆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35页/共70页例题:进入21世纪,杭州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与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杭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杭州工程”。6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施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杭州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第36页/共70页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杭州市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杭州工程”的正确决策;(2)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是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尊重自然规律。(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杭州在启动“绿色杭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杭州市空气质量不断转好。第37页/共70页

(2010年福建模拟)2009年12月,农业部对两个水稻品种、一个玉米品种的三种转基因农作物发放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因为物质()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③④第38页/共70页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选①③。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选②。物质不是虚幻的东西,是客观实在。不选④。答案:C第39页/共70页2.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恩格斯把人的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意识的本质是()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解析: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项正确;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来源,不能说明其本质,不选;D说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选;选C。答案:C

第40页/共70页3.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观点()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第41页/共70页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物质的运动也看到了物质的静止,河流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改变,所以第一次可以踏进这条河流,但是第二次踏进的河流已经不是当初的那条河流了;“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看到了物质的运动而否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河流是不断运动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河流也是“静止”的,在这段时间,河流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正确。答案:A第42页/共70页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要求:“原理——方法论——错误倾向”一一对应

第43页/共70页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第44页/共70页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标志性词语: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得到经验指导实践;从……中总结教训。第45页/共70页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亦然。〖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标志性词语: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弘扬……精神,坚持……方针;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抵制错误的错误意识等。第46页/共70页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处理好主客观关系,既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错误倾向〗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第47页/共70页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倾向】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第48页/共70页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和基础。〖方法论〗要求我们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错误倾向〗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机械论和宿命论、唯心主义。〖提示〗以上五个原理都是讲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也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第49页/共70页例题:进入21世纪,杭州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与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杭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杭州工程”。6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施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杭州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第50页/共70页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杭州市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杭州工程”的正确决策;(2)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是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尊重自然规律。(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杭州在启动“绿色杭州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杭州市空气质量不断转好。第51页/共70页三、易混观点辨析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范畴不同

前者:是哲学史的总结,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内容有别前者: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后者: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第52页/共70页2、“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想做精神状态意识能动性反映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指导——实践——使用物质的东西——作用于——物质的东西——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第53页/共70页3、“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本质第54页/共70页四、走出误区第55页/共70页误区二十五: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主观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否则就是蛮干。误区二十六: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注意:无法抗拒不等于无能为力,规律可以认识并加以利用。误区二十七: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注意: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56页/共70页课时作业

第57页/共70页一、选择题1.温家宝总理格外重视海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他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海南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他要求海南建设和发展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之岛、绿色之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条件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制定详细的环保计划C.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一切顺从自然解析:B、C不是前提条件,D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答案:A第58页/共70页2.(2009年上海卷)“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解析: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不是人脑自己产生的,都需要人的实践才能形成。所以B、C、D的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第59页/共70页3.(2009年全国卷Ⅱ)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不能起决定作用,③不选;民族精神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不是依赖关系,④不选;①②正确,选A。答案:A第60页/共70页4.(2009年海南卷)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古已有之,故①的说法错误;④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其中“世人普遍认同”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含①④的选项,本题选B项。答案:B第61页/共70页5.(2009年全国卷Ⅱ)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③解析:②忽视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③错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践。答案:B第62页/共70页6.(2009年上海卷)“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解析: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不是人脑自己产生的,都需要人的实践才能形成。所以B、C、D的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