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_第3页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_第4页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忠市利通区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1概况1.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位居以“塞上江南”著称的银川平原南端,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中宁、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北距银川市60km,总面积156.79万亩。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蒸发强烈。年平均降水量189.5mm,且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性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月。由于雨量稀少,加之蒸发强烈,对南部扬水灌区牧草的生长和牧业生产影响较大。利通区海拔较高,大气能见度好,日照充足,热量较丰富,可满足小麦、复种水稻、小麦套种玉米等利通区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和苦水河。黄河流经金积、板桥、古城,流程28km,水域面积1500亩,年过境流量为315亿m3,是利通区农业发展的命脉。苦水河为黄河支流,流经孙家滩地区、扁担沟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及东塔寺乡等5乡镇(管委会),流程70km,水域面积10500亩,年径流量为0.26亿m3,河水含沙量大。利通区自流灌区境内的秦渠、汉渠、东干渠、马莲渠、波浪渠等5大渠系及红寺堡三干渠为灌溉水源,有清水沟、南干沟、苦水河等3条排水干沟,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较科学、系统的灌溉体系。1.1.2社会经济利通区农业发达,引黄灌溉历史悠久,灌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比较集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粮食、奶牛、肉食、蔬菜、林果、桑蚕六大支柱产业系列。辖4乡8镇和1个管委会,涉及95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2008年总人口3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1万人,占总人数的52.5%,城镇人口17.29万人,占总人数的47.5%。农业经济结构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次之,林业、渔业辅之02008年农业总产值138637.4万元:其中,牧业产值71859.8万元,占51.8%;种植业产值56505.6万元,占40.8%;林业产值3255.3万元,占2.3%;渔业产值510.7万元,占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06.0万元,占4.7%。农作物主要播种面积59.738万亩(含复种面积),主要粮食作物种类有小麦、水稻、玉米等。近年来利通区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区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逐步回升,2008年工业企业发展到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1.1.3农业生产状况2008年,利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56889亩,其中粮食作物361189亩,占64.9%;经济作物12900亩,占2.3%;蔬菜、瓜类95715亩,占17.2%;青饲料等87084亩,占15.6%。粮食作物中,夏粮作物114887亩,主要为小麦(单种小麦11215亩,小麦套种玉米103672亩),其中冬麦72002亩,春麦42885亩,夏粮总产49045吨,平均单产426.9公斤;秋粮作物246300亩,总产122420吨,其中玉米149770亩,总产73163吨,平均单产488.5公斤,水稻93532亩,总产49179吨,平均单产460公斤,粮食总产量171465吨。大部分采用稻旱轮作,有常年旱地5万亩,主要分布在扁担沟镇、金积镇、上桥镇、马莲渠乡、板桥乡,常年稻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银滩镇、高闸镇、郭桥乡。蔬菜、瓜类生产发展速度很快,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总产219865吨;瓜果类25710亩,总产41120吨。其中日光温室3.1万亩,大小拱棚2.1万亩,露地菜1.8万亩。以“马兴西瓜”为代表的小拱棚西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经济作物主要是向日葵、甘草等作物,2008年种植油葵8010亩,总产量1495吨;甘草4890亩,总产3000吨。青饲料等作物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是以麦后复种青贮玉米为主,2008年麦后复种青贮玉米面积达7.5万亩。林业生产情况:利通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县(区)之一,林业生产发展很快。2008年共营造人工林51885亩。现共有人工林面积487380亩,其中用材林435495亩,防护林16890亩,果园面积34995亩,林木覆盖率7.7%。林果总面积104325亩,总产量39400吨。畜牧业生产情况:畜牧业尤其是奶产业是利通区的主导产业。2008年奶牛养殖数为14万头;肉牛存栏0.74万头,出栏4万头;羊只存栏24.93万只,出栏20.9万只;生猪存栏2.9万头,出栏3.7万头;家禽21万只。肉类总产12712吨,奶产量407389吨,禽蛋835吨。渔业生产情况:2008年利通区渔业养殖面积10110亩,其中池塘3645亩,水库2505亩,湖泊3960亩,水产品总产量779吨。1.2泵站工程概况利通区现有小型灌排泵站99座(建于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74座,建于本世纪泵站24座),其中:灌溉泵站98座(含扁担沟扬水一至四泵站),总装机组170台,装机容量14430kw,设计流量39.24m3/s;排水泵站1座,安装机组1台,装机容量22kw,设计流量0.042ms/s。灌排泵站设计灌溉面积18.83万亩,排涝面积0.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4.72万亩,排涝面积0.3万亩。1.3泵站工程运用及运行情况利通区中小型灌排泵站承担古城镇、板桥乡、金积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上桥镇、马莲渠等9个乡镇农田和设施农业的灌排任务,22.22%运行已超过30年,50.5%运行超过20年(含30年),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大部分泵站都存在着站房破损严重、进(出)水管道锈蚀、机泵装置效率低下,设备运转不正常等等问题;有的泵站则是破损严重,基本丧失了灌、排的功能。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泵站的投入较轻,泵站维护资金主要来群众自筹,使得泵站建管工作乏力,更新改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老化速度,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1.4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利通区扁担沟扬水泵站由利通水务局管理,下设扁担沟扬水管理站,是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利通区各乡镇灌排泵站由各乡镇水管站、农民用水协和村队集体会联合管理,建立台帐,产权交由所在村队集体所有,并与各村、队签订责任状,加强对泵站的组织管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各泵站均指定专人负责维修和看护,确保泵站安全运行。有条件的村队泵站常年安排专人看护,防止发生偷盗现象。泵站维护费以及电费均由受益农户按受益亩数分摊,基本能够保证泵站正常运行。但利通区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小型泵站在管理上仍存在产权不清晰、维修费用难以落实、部门职责不明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泵站设施被偷窃现象增多,打击不力。基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大大影响了泵站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社会进步的目标,利通区各级政府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努力探索小型泵站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通过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经营权承包、拍卖、租赁等措施,增强经营管理活力,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定期测算供水成本,同时,鼓励灌区农户科学灌溉、节约用水,降低用水成本,建立节水补偿和激励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维护灌溉秩序和群众利益。1.5泵站财务状况及分析(不含扁担沟扬水泵站)泵站财务收支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乡水利站监督指导,每个泵站均建立收支台帐,并及时向受益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确保收支平衡,专款专用。支出项目主要有看护人员工资、维修费和电费,看护费每人每年平均800元,常年看护,泵站维修除个大修申请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外,正常运行每座泵站投入约2500元,看护人员工资、维修费、电费(灌排用电采用农业优惠电价,每度电费0.279元右)折入水价,由受益农户分摊,按投入多少每灌次折算0.085元左右。利通区小型灌排泵站2007-2009年运行成本明细表序号年提水量(万方)收水费(万元)用电量(万度)用电费(万元)人工资(万元)维修费(万元)水资源费(万元)收支(万元)总提水黄河沟退水2007年725038103440616.25355.799.247.2822.75133.35-2.072008年703037203310597.55342.0095.427.623.75130.20-1.422009年789142133678670.70381.57106.467.623.75147.453.87累计2217111743104281884.501079.27301.1222.4870.25411.000.38年平均739039143476628.17359.76100.377.4923.42137.000.13从上表可以看出,泵站成本里面还没有包括管理费、设备改造费、设备折旧费等,泵站运行成本有以下特征:一是电费支出与灌排水量变化同步且支出较大;二是设备维修费用太低,仅能维修泵站日常运行损耗;三是人工工资偏低,看护任务重;四是泵站费用支出由受益农户承担后,勉强维持泵站运行。中(小)泵站的作用地位及工程效益2.1作用地位中小型泵站承担着区域性的农田灌溉、调水的重任,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区小型泵站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广大农民极为关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小型灌排泵站工程建设,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奔小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改善现有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符合党中央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精神,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2工程效益利通区中小型灌排泵站承担古城镇、板桥乡、金积镇、金银滩镇、郭家桥乡、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上桥镇、马莲渠等9个乡镇14.72万亩的农田和设施农业的灌排任务,年均引水量12890万m3(扁担沟扬水站引水5500万m3,各乡镇小型灌排泵站年均引水7390万m3),实现农业产值17075万元,在抗御干旱、排除内涝、保证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小)泵站已更新改造情况3.1更新改造方面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利通区中小型泵站数量多,泵站的地位作用突出,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行极为关键。为确保运行正常,维护群众的基本利益,利通区政府每年都将泵站的更新维护列入人大议案工程,安排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解决,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扶持,同时,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涉农项目,及时对一些老化严重的配套设施进行更新改造。3.2已更新改造情况,包括改造座数、装机功率、更新改造内容等利通区中小型灌排泵站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近年来,利通区政府积极上争项目,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泵站更新改造:扁担沟扬水泵站于1991年至1994年初步完成了三、四级泵站和渠道等骨干工程施工;2001年至2004年扁担沟扬水灌区作为农业开发项目区,对二期工程的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进行了完善;2005年至2007年扁担沟扬水灌区列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更新部分机电设备,维修改造泵站厂房及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部分干渠及渠道建筑物、配套部分防洪工程、配套改造灌区管理设施;2009年,扁担沟扬水泵站列入国家大型灌排泵站改造规划,更新了一泵站主副厂房3684m2,更换水泵16台,电机39台,更换变压器24台,流量测量装置21套和设备微机监控。利通区各乡镇中小型灌排泵站2006年以来改造8座,更新水泵33台,装机功率1485kw。新建泵站4座,装机4台,装机功率74kw。3.3更新改造投入情况,包括改造的数量和投资及投劳、资金来源及国家投资(补助)比例等扁担沟扬水泵站2001年至2004年农业开发项目投资370万元,完善了二期工程的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2005年至2007年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资1060万元,更新部分机电设备,维修改造泵站厂房及水工建筑物、维修改造部分干渠及渠道建筑物、配套部分防洪工程、配套改造灌区管理设施;2009年国家大型灌排泵站改造规划,批复投资1.28亿元,第一批下达资金1125万元,更新了一泵站。投资比例(国家补助和地方财政补助)为8:2。利通区各乡镇小型灌排泵站2006年以来更新改造泵站13座,共投入资金284万元。其中:改造泵站8座,投入资金1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64万元);新建泵站4座,投资120万元。分别为:2006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对扁担沟镇汉渠扬水和团庄扬水2座泵站进行了改造,更新泵站两座,配套机泵5台(套);自治区区财政2007年补助抗旱资金24万元给各乡镇配套机泵14台(套),2008年补助15万元,给各乡镇配套机泵9台(套);2007年“黄河杯”以奖代补25万元,更新改造金银滩镇西滩和马莲渠乡泵站2座,更新泵站2座,配套机泵3台(套);2009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扁担沟镇东风扬水泵站的1台水泵和渠口村1、4组泵站的2台水泵进行了改造;2010年土地整理项目对扁担沟村马家湖扬水和立新扬水2座泵站进行了改造。投资比例(国家补助和地方财政补助)为6:4。3.4更新改造建设管理体制及管理情况各乡镇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以所属乡镇为单位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更新改造项目办公室,统一协调、监督、指导更新改造项目实施,各村委会具体实施更新改造工程。更新改造项目办公室划分为工程技术组、工程后勤组、工程财务组、工程安全组、工程资料组等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工程技术组主要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程变更、合同的审核、工程量及进度报表等。工程后勤组主要负责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报表编报、综合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财务管理组负责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和合同要求及时拨付资金,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建设单位按照审批内容使用资金,严禁挤占和挪用。质检安全组主要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监理、设计、质检等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安全生产情况。工程资料组主要负责收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管理资料,包括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各参建单位各类申请、工程进度报表、财务报表、各验收阶段资料等,并及时整理建档,为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管理做好准备。泵站更新改造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年检制度。每年,利通区水利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泵站进行全面的检查。第二,建立泵站巡查制度。乡镇水利站定期不定期地对泵站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责任单位,同时要报水利主管部门。第三,建立泵站档案制度。工程交付使用后,立即对泵站的建成时间、扬程、流量、泵型、电动机、灌(排)面积等数据进行统计归档,使得泵站信息连续完整。第四,建立泵站操作制度,确保泵站的安全运行。对泵站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工作主要由水务局负责,每年一次。3.5更新改造后的成效及效益工程改造后,彻底解决主机组不匹配、进出水管道布置不合理等问题,提高泵站工程的运行安全系数和设备完好率,较大幅度地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和降低能耗,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切实提高泵站的供水保证能力和当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实现中小型泵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工程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14.72万亩,新增产值441.6万元,年实现节水1472万m3。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4、中(小)泵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4.1存在的问题泵站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多年来泵站更新投入少,管理跟不上,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 老化失修严重。土建破损、开裂,机电设备老化、损坏等现象突出,无法运行或带病运行的较多,运行期间出故障的多。(2) 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或选型不当或配套不合理,也存在不少泵站运行效率低,运行费用高,维修难,设备更新难等问题,能源消耗严重超标,工程效益逐步衰减。(3) 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造成管理单位长期亏损,泵站运行环境恶化,逐步走入困境。(4) 泵站管理设施、管理手段落后,缺少自动化监控和基本的信息化设施,已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影响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5) 地方财力薄弱,缺乏维修改造资金,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4.2原因分析(1) 工程设计标准低。由于我区泵站建设年代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的主体不同和受益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原规划设计的灌溉标准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区在泵站改造方面虽有所投入,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设备维修改造投入跟不上,超过使用年限,机电设备老化,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2) 操作不规范。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泵站的管护人员大多是本村临时短期聘用,所聘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技术水平差,泵站运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致使机电设备损毁的事故时有发生。(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