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_第1页
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_第2页
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_第3页
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_第4页
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

其荧光特性学院名称:化学化工学院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特性一、 实验目的掌握苯甲酸铕、苯甲酸一邻菲咯琳一铕三元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苯甲酸铕、苯甲酸一邻菲咯琳一铕的荧光性质;了解三元配合物第二配体的协同效应。二、 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是无机发光、有机发光与生物发光的交叉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稀土铕、铽配合物具有荧光强度高,单色性好,耐候性强和不易被氧化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已有较多研究,并且以二羧酸为桥联配体,可更有效地传递能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地GolodkovaLN等人已经研制出了保温大棚膜的稀土光转换剂。它能吸收97%的200—450nm的紫外光,并能将其转换为500—750nm的红橙光。近年来,稀土有机配合物由于具有发光强度高和稳定性较好的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应用研究非常活跃。稀土配合物发光机理在于有机配位体将所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使其4f电子被激发产生f-f电子跃迁并发光,例如铕。一二酮配合物是发红光的荧光材料,主要产生5D0—7F2的跃迁。这种发光材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并转换为可见光,将其添加到塑料膜中能改善光质,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这种铕的配合物在365nm高压汞灯下观察有明亮的红色发光。从荧光的激发与发射光谱结果来看,配合物激发态处于长波紫外范围,这是配体的吸收,由于配合物是个大的共轭体系,所以n—n*吸收强度特别高,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使中心离子Eu3恢出强的红光。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位反应:EuCT+3CHCOOH——►Eu(CHCOOH)+3HCI3 65 65 3Eu(CHCOOH)+phen—►Eu(CHCOOH)phenv65 73 65 73三、 仪器与试剂试剂:36%-38%的盐酸,氢氧化钠,苯甲酸(或苯甲酸钠),邻菲咯琳(phen),pH试纸(或ph计),无水乙醇。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烘箱,减压抽滤装置,烧杯,温度计,移液管等。实验内容苯甲酸铕及苯甲酸一邻菲咯啉一铕的合成和荧光性质苯甲酸铕的制备将EU2O3溶于盐酸配成0.1mol/L的EuCl3水溶液。将苯甲酸钠配成0.1mol/L的溶液。按n(Eu3+):n(苯甲酸)=1:3(摩尔比)取样,在搅拌下,逐渐滴入0.1mol/L的EuCl3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0〜6.5,保持温度在80°C左右,不断搅拌,溶液中逐渐析出沉淀。继续搅拌2〜3h,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分别用水和95%乙醇洗至无Cl-离子,置于烘箱中,于110C下干燥,得粉末样品。苯甲酸一邻菲咯啉一铕三元配合物的制备按n(Eu3+):n(苯甲酸):n(phen)=1:3:1(摩尔比)取适量的配比溶于乙醇中,在搅拌下加入EuCl3的水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为6.0〜6.5,保持温度在80C左右,不断搅拌,溶液中逐渐析出沉淀。继续搅拌2〜3h,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分别用水和95%乙醇洗涤数次,置于烘箱中烘干。得粉末样品。荧光性能测试测试苯甲酸铕及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对比它们的荧光强度,了解第二配体的协同效应。五•实验结果F-2500FLSpectrophotometer测试时各个参数如下表:InstrumentParametersMeasurementtype:WavelengthscanScanmode:EmissionDatamode:FluorescenceEXWL:273.0nmEMStartWL:500.0nmEMEndWL:800.0nmScanspeed:300nm/minDelay:0secEXSlit:2.5nmEMSlit:2.5nmPMTVoltage:400V

Response:Correctedspectra:PeakintegrationIntegrationmethod:Sensitivity:0.08secOffRectangular11苯甲酸铕及的苯甲酸铕-邻菲罗琳-铕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图分别如下:140(617,28.3) 系列1120100(595,56.11)(0.08secOffRectangular11苯甲酸铕及的苯甲酸铕-邻菲罗琳-铕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图分别如下:140(617,28.3) 系列1120100(595,56.11)(589,39.83)200-20波长/nm图1.苯甲酸铕的荧光光谱图80强60■40*800,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0根据上表仪器参数可知激发光源的波长是273.0nm,为紫外光激发,而从苯甲酸销的荧光光谱图可知苯甲酸销在589nm、595nm、617nm处分别有一尖锐的峰,其强度在40-130之间,这说明稀土离子从配体接受能量后被激发,然后激发态返回到能量较低的能态时能够发出可见光。

吸收峰,这与苯甲酸铕的发射峰基本上一样,但该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远高于苯甲酸铕的荧光强度,这说明第二配体的引入起到了协同作用,使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六.问题与讨论苯甲酸铜及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增加邻菲罗琳配体后所起的作用?答:将三元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强度和二元配合物相比较,其强度值均远远大于1,说明第二配体的加入对增强三价铕离子发光有明显的荧光增强协同作用。邻菲罗琳的协同机理如下:第二配体扩大了共轭二键的范围,起吸收能量和传递能量作用;二元配合物一般含有结晶水,而结晶水的O-H振子的振动能级可与稀土离子的电子能级耦合,产生非辐去活化作用,因此,第二配体的加入可减少或消除结晶水的存在而达到增强荧光效果。荧光强度的大小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因素?答: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荧光的减退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在稀溶液中:F=Kc,F为荧光强度,K一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c为液体的浓度高浓度时,荧光物质发生熄灭和自吸收现象,使F与c不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碰撞也随之减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强度增加。相反,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荧光强度下降。pH的影响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一般都与溶液PH值有关,例如:在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蓝色荧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子形式存在,都不会发出荧光。同时所用酸的种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溶剂许多有机物及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比在水溶液中强。乙醇、甘油、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