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必修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页/共73页知识内容考纲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4人脑的高级功能Ⅰ5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6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第2页/共73页知识内容考纲要求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11模拟尿糖的检测参考考试目标与要求第3页/共73页1.知识重组整合:本单元知识是“稳态”“环境”的重要外延之一。不仅与本模块其他章节的关系密切,也与其他模块的关系联系紧密,如必修①中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必修②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并且,在复习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如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作为一个小单元,具体的稳态调节为一小单元,免疫调节为一小单元。这种重组整合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易于理解、巩固和创新。
第4页/共73页2.模型化与图文转换:内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抽象概念,复习中应用图解模型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以体现其内在的活动规律及重要性。如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关系,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及各系统的相互关系等,均可模型化。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调节都有其独特的机理,可以用流程图解表示出来。而且参考书中也有体现调节机理的图表等,其中有丰富的内涵。借助于转换以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本质规律。第5页/共73页3.联系实际深化理解:联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或例证,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可获得人体健康的理论,为保障人体健康提供指导。第6页/共73页第7页/共73页第8页/共73页外液第9页/共73页第10页/共73页第11页/共73页1.体液及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第12页/共73页2.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氨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第13页/共73页3.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第14页/共73页①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上述各环境间的联系表示如下:外界环境内环境物细胞内液。第15页/共73页②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③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细胞生活。④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如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原尿、脑脊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第16页/共73页⑤血液是结缔组织,其组织液是血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外环境,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⑥病理原因可打破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a营养不良;b肾小球肾炎;c过敏反应;d毛细淋巴管阻塞;e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第17页/共73页1.(2010·南京质检)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页/共73页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第19页/共73页解析: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答案:D第20页/共73页2.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①葡萄糖分解成CO2、水②抗体与抗原反应③淋巴因子④神经递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第21页/共73页解析:内环境是一些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必须经过有氧呼吸才能分解成CO2、水,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答案:D第22页/共73页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1)理化性质①渗透压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少,常用mol·L-1或mmol·L-1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的渗透压越大。b.渗透压的种类(以血浆为例)第23页/共73页离子渗透压:由血浆中离子等形成的渗透压。离子物质易通过血管壁,难通过细胞膜,所以离子渗透压相对稳定,它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等形成的渗透压。胶体物质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24页/共73页②酸碱度(pH)a.正常范围:7.35~7.45。b.调节过程:
③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第25页/共73页(2)内环境稳态的事实:pH(7.35~7.45),温度(36.5~37.5℃左右),血糖浓度(0.8~1.2g/L),渗透压(770kPa)等,可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而不是某一恒定值。(3)引起内环境变化的因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第26页/共73页2.稳态调节机制网络参与调节的是神经系统和体液,但都经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免疫系统则对稳态调节和维持起保证作用。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可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中体现,如下图所示:第27页/共73页第28页/共73页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①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9页/共73页(2)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第30页/共73页(1)等渗溶液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所以可以把离子渗透压视为血浆渗透压。临床上把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凡高于0.9%NaCl溶液者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者则称为低渗溶液。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第31页/共73页(2)无机盐在细胞外液中的作用①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Na+、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②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Na+、K+
和、有机酸及蛋白质构成细胞外液中的缓冲体系,具一定的缓冲能力,以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如血浆pH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缓冲对)有NaHCO3/H2CO3(其比值为20∶1)、Na2HPO4/NaH2PO4、血浆蛋白等。第32页/共73页3.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第33页/共73页(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第34页/共73页(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第35页/共73页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第36页/共73页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第37页/共73页答案:(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第38页/共73页第39页/共73页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第40页/共73页[解析]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食物中的酸碱物质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答案]
B第41页/共73页(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是: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系统。(3)内环境中物质(或成分)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任何打破这种平衡的因素都将破坏稳态。第42页/共73页(4)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必需的:营养摄取——满足自身生命活动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排泄废物——维持稳态与细胞代谢。(5)交换过程中不同器官的分工协作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即内环境稳态的实现是在机体调节下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第43页/共73页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第44页/共73页[解析]
组织液的形成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所以凡是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进入组织液,而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答案]
B第45页/共73页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第46页/共73页[解析]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它与蛋白质和无机盐都有关;内环境pH的维持需要内环境的缓冲对;Na+、K+分别是维持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衡,这需要借助于主动运输,即通过消耗能量维持。[答案]
A第47页/共73页第48页/共73页实验原理(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生大的偏移。(2)通过比较向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生物组织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反映出机体pH的调节机制。本讲实验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第49页/共73页实验流程检测并记录初始pH―→每滴入5滴0.1mol/LHCl或NaOH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滴入30滴―→以pH为纵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将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自来水缓冲液生物组织
第50页/共73页基本技术要求
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②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结论: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第51页/共73页比较以上三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液,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第52页/共73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为什么能维持pH稳定?(1)确定实验题目:
。(2)提出假设:内环境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当机体运动产生大量酸或碱时,内环境中缓冲物质就分别对应地与之反应,加以调节,从而维持pH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53页/共73页(3)实验预期:
。(4)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材料:自来水、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HCL、0.1mol/LNaOH。②用具:烧杯、量筒、pH试纸、胶头滴管。(5)步骤(略)(6)实验结果记录表:第54页/共73页实验材料加入0.1mol/LHCl加入0.1mol/LNaOH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051015202530051015202530自来水5.55.14.64.13.53.02.55.56.57.58.59.01011缓冲液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肝匀浆6.06.05.55.54.84.64.66.06.06.56.57.07.57.5马铃薯匀浆6.05.55.55.14.84.64.46.06.06.57.07.07.07.0鸡蛋清7.07.06.56.56.06.06.07.07.58.08.58.59.010黄瓜匀浆6.05.55.14.64.44.13.86.06.06.56.57.57.58.5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第55页/共73页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pH变化曲线。第56页/共73页(7)由上曲线推出结论:①
。②
。第57页/共73页[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出假设。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本题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已知信息出现,降低了题目难度。第58页/共73页[答案](1)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3)仅在某一阶段内,生物材料pH稳定(6)(7)①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pH维持稳定②不同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同第59页/共73页第60页/共73页[随堂高考]1.(2008·宁夏高考)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长时间缺氧状态下的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答案:B第61页/共73页2.(2008·广东高考)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第62页/共73页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第63页/共73页解析: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组织液中的物质不断更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或c受阻会影响组织液回流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第64页/共73页3.(200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第65页/共73页解析:葡萄糖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H2CO3/NaHCO3是血液中的一对缓冲物质,当血浆的pH因机体的生理活动而发生变化时,H2CO3或NaHCO3会及时中和血浆中的某些偏碱性物质(如Na2CO3)或酸性物质(如乳酸),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人体的内部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为年龄、性第66页/共73页别等的不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同一个人体温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差异,但体温昼夜温差不超过1℃,相对来说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即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答案:B第67页/共73页4.(2007·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兽药经营管理规范培训
- 商场活动营销策划方案
- 《江苏联通市场推广》课件
- 《除冰风险管理R》课件
- 四年级数学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单元测试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输液的部位周围静脉输液部位周围静脉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
- 言语治疗技术失语症阅读理解评出声读评估
- 企业培训部竞聘
- 第6讲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习题
- 社会问题第十一讲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优质课件
- 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剧本
-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
- (完整word版)新《中华颂》朗诵稿
- 棒球比赛记录基础手册
- 精讲围棋布局 布局基础
-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写作(语言结构线索):小鞋子+课件
- 肝癌原发性肝癌
- 矮寨特大悬索桥施工控制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