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二-10 -7抗菌药物_第1页
药二-10 -7抗菌药物_第2页
药二-10 -7抗菌药物_第3页
药二-10 -7抗菌药物_第4页
药二-10 -7抗菌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抗菌药物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全合成抗菌药物。

第一代、第二代——基本已淘汰。

第三代——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第四代——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既保留了前3代抗G-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抗G+菌的活性,并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作用。作用靶位在细菌的DNA旋转酶——影响DNA的合成而致细菌死亡。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1)广谱:需氧G+、G-菌,尤其G-杆(包括绿脓杆菌)。临床上用于需氧、厌氧、混合感染。

(2)可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严重的脑膜炎。

(3)多属浓度依赖型;血浆半衰期较长;具有抗生素作用后效应——集中一日剂量分1~2次给药。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

2.血糖紊乱——尤其是加替沙星可致严重的、致死性、双相性血糖紊乱一一低血糖或高血糖。

3.光敏反应——司帕沙星。

4.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

头痛、疲倦、昏厥、失眠、耳鸣或嗜睡。

严重:抑郁、兴奋亢进、幻觉、幻视、疑虑、癫痫发作、精神失常、双相情感障碍等,甚至自杀和伤人,发生率极低,且可逆。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禁忌症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和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尤其是癫痫病史者。

3.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外用制剂)。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服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惊厥危险性增大。

2.糖尿病患者同时并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通常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等血糖紊乱。

3.与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同用,可使上述药物血浓度增高。以依诺沙星的作用最显著。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二、用药监护

(一)关注跟腱炎症和肌腱断裂

患者应用后若出现腱疼痛、肿胀、炎症或跟腱断裂情况,应立即停服,及时就诊。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者和老年人风险更大。

(二)规避光毒性

(1)服用期间避免暴露在阳光或人工紫外光源下,或采用遮光措施(打伞、涂敷护肤乳膏、穿防护服)。

(2)晚间服药。

(3)口服抗过敏药、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警惕心脏毒性——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

(四)监测血糖

(1)发生血糖异常后,均首先停药。

低血糖——表现以多汗、无力、心悸、震颤、意识模糊——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

高血糖——口渴、多饮、多尿、疲劳无力——胰岛素。

(2)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

【小结——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

沙星会把跟腱伤,不满十八不要尝。

血糖乱了心中毒,精神失常怕见光。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三、主要药品

1.诺氟沙星

【注意事项】

大剂量应用,或尿pH在7.0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宜多进水,保持24h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2.左氧氟沙星

3.环丙沙星

【适应证】(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呼吸道感染。(3)胃肠道感染。(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注意事项】服用时宜同时饮水250ml。

第十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莫西沙星

【适应证】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注意事项】

(1)可延长心电图Q-T间期。

(2)可能出现假膜性肠炎。

(3)治疗复杂盆腔感染患者(如伴有输卵管-卵巢或盆腔脓肿)时,需考虑经静脉给药。

课间练习

1.下列会导致跟腱断裂,禁用于青少年的药物是

A.头孢克肟

B.氨曲南

C.林可霉素

D.左氧氟沙星

E.米诺环素答案:D氟喹诺酮类药物典型不良反应:1.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2.血糖紊乱。3.光敏反应。4.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机制——敏感菌可将其还原成能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的活性产物,进而干扰细菌代谢并损伤DNA。

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服吸收差;

血浆药物浓度低(尿液浓度高)。(二)典型不良反应

呕吐、食欲减退和腹泻;严重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三)禁忌证

新生儿、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及对硝基呋喃类药过敏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肝毒性、神经毒性、可致溶血药物合用,增加毒性。

2.丙磺舒和苯磺唑酮均可抑制呋喃妥因的肾小管分泌,导致后者的血浆浓度增高或血清半衰期延长,而尿浓度则降低,疗效亦减弱,丙磺舒等的剂量应予调整。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二、用药监护

(1)与食物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应用呋喃唑酮期间和停药后5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三、主要药品

1.呋喃妥因

【适应证】尿中浓度较高,肾小球滤过为主要排泄途径——

(1)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2)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事项】

(1)疗程应至少7日,或继续用药至尿液中细菌清除3日以上。

(2)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者,可能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2.呋喃唑酮

——主要治疗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贾第鞭毛虫感染及阴道滴虫病等。

3.呋喃西林

——仅作外用。

课间练习

呋喃唑酮的抗菌机制是

A.干扰细菌的RNA转录

B.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损伤细菌DNA

D.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E.增加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答案:C呋喃妥因的抗菌机制在于敏感菌可将其还原成能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的活性产物,进而干扰细菌代谢并损伤DNA。呋喃唑酮与呋喃妥因同为人工合成的硝基呋喃类抗菌药。机制相同,均是影响细菌DNA。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原虫——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首选药;抗贾第鞭毛虫;

2.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

3.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盆腔、肠道、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死了!

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中毒”死了!

耐药菌——缺乏硝基还原酶。(二)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三)禁忌证

1.对硝基咪唑类药过敏者。

2.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血液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四)药物相互作用

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本类药代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英钠排泄减慢。

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的代谢及排泄。

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二、用药监护

(一)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

浓度依赖型——尽量减少给药次数。

(二)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功能

(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者。

(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发生,即停药。

(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酒及含乙醇的食物、药物。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1.甲硝唑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2.替硝唑——甲硝唑的类似物。

作为甲硝唑的替代药,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

能进入各种体液,并可通过血-脑屏障。

局部用药疗效也较好。

【替硝唑——注意事项】

(1)治疗念珠菌感染,症状会加重,需同时给抗真菌治疗。

(2)对阿米巴包囊作用不大,宜加用杀包囊药物。

(3)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可能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第十二节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3.奥硝唑

第三代,优点:

①药效持续时间长,血浆消除半衰期长,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方便使用;

②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低;

③抗厌氧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

奥硝唑的左旋体——左奥硝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奥硝唑的1/15。

右旋体——奥硝唑产生神经毒性的主要根源。

课间练习

A.克林霉素B.奥硝唑

C.万古霉素D.罗红霉素E.氟康唑

1.厌氧菌感染首选

2.耐药厌氧菌严重感染首选

3.阴道滴虫病首选答案1.B2.A3.B『答案解析』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对滴虫、阿米巴和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原虫,以及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为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耐药厌氧菌严重感染选林可霉素类药物。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磺胺类——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蝶酸的合成,使RNA和DNA合成受阻,最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2.甲氧苄啶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细菌核酸合成。

单用易耐药。

与磺胺类药合用,双重阻断细菌四氢叶酸合成——显著协同效应。磺胺类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磺胺类药抗菌谱广:

G+球菌、G+杆菌、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衣原体、原虫、少数真菌。

对立克次体无效。

磺胺类分两个大类:

1.全身应用:

①短效——磺胺异(口恶)唑、磺胺二甲嘧啶;

②中效——磺胺嘧啶、磺胺甲(口恶)唑;

③长效——磺胺多辛。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2.局部应用:

A.柳氮磺吡啶——肠道手术前预防感染;

B.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大面积烧伤;

C.磺胺醋酰——眼科。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磺胺类药——按可考性重新排序并小结。

①过敏反应——常见(药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

②肾损伤——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③肝损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④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⑤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

⑥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痛及肌痛、发热。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磺胺类不良反应——重要口诀】

磺胺最爱跟甲氧,双剑合璧作用大。

过敏反应最常见,伤肾喝水碱来加。

抑制骨髓肝中毒,光敏反应别忘啦。2.甲氧苄啶

①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加用叶酸制剂。

②高铁血红蛋白性贫血。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三)禁忌证

磺胺类——对磺胺类药过敏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于2月的婴儿和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甲氧苄啶——对甲氧苄啶过敏者、小于2个月的婴儿、严重肝肾疾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紫癜症等患者。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四)药物相互作用

1.磺胺类药

(1)合用碱化尿液药(碳酸氢钠)可增加磺胺类药在碱性尿中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的杀菌作用,应避免两类药同时应用。

2.甲氧苄啶——不宜与抗肿瘤药合用——骨髓抑制。

第十三节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须知过敏反应

(二)用药过程中监护泌尿系统毒性

(1)补充足量水,使成人一日尿量>2000ml。

(2)同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碱化尿液。

(3)监测: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肾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