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xx_第1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xx_第2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xx_第3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xx_第4页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x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根本政治制度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考情分析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内容较多,从命题题型看,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一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题式灵活,出现频率较高。现在,我们对民主与法制非常重视,提倡“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是近几年新增添的内容,将会是高考考查重点区域。命题的角度,将会与当代的社会现象结合考查,成为焦点热点题目,复习重点当放在民主建设的历程和影响上。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人心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C、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D、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京;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2)时间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

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二、新中国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A、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B、宪法主要内容: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特点: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意义: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曲折:

1957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人大积极加强立法工作,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利主体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1956年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确立和发展: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特点③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1、实行原因2、建立法律依据:①1949年《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3、概况: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4、评价:①是根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

6名副主席中有

3人,政务院

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

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解析】:由题干的信息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由此说明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答案:c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答案C《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解析】《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答案:A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答案C2007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由当地民族进行自我管理B.中国各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最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内蒙古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D.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答案C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正确选项是A。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从图案不能直接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信息,“正式创立”与“1953年"的时间也不符合,排除④。答案:D考点3: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导致“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根本原因。⑵毛泽东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⑶党内民主生活的破坏、法制践踏和个人崇拜严重等。⑷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美国侵越、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导火线3.全面发动的标志1966年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4.“一月风暴”

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许多老干部、知名学者、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批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2)革命委员会成立,司法部门纷纷陷入瘫痪。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4)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196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由于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市含冤死去。

6、“文革”的评价性质: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内乱。“文革”的教训①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②对社会主义建立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的“阶级斗争”。③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④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B.解放初期的梁价波动情况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

的建设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背景2、内容(拨乱反正)A、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C、组织路线D、伟大决策3、意义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10)②党和国家工作处在徘徊中前进局面(两个凡是)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江苏卷)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上海历史)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

问题:(10分)(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注: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①“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这样“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④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3、内容: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②“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4、理论意义

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香港问题的产生割香港岛给英国

—《南京条约》1842年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1860年强租新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二、“一国两制”的实践(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的历程:A、香港问题的由来:B、香港回归的历程:中英会谈1982联合声明1984.12.胜利回归1997.7.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前提条件——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民族情感,渴望回归二、“一国两制”的实践澳门:1)问题的产生及回归历程时间事件1553葡萄牙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1984中英联合声明,提供范例1987中葡联合声明1999回归

2)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及回归的意义

(1)性质: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近代殖民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和强租的中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地问题。(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一大步,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二、“一国两制”的实践3、遗留问题: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台湾问题的产生2)台湾回归的阻力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3)中国政府的对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强大的祖国;正确的方针;共同的信念;交流的加强;国际的公认。

有利因素: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16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B、近代的大陆与台湾: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湾;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从此大陆与台湾长期隔绝。A、古代的大陆与台湾:二、“一国两制”的实践4)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前景展望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隔绝—交流民间交往打破坚冰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1992年,九二共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经济合作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纲领性文件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北京文综·18)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15.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D(2009年上海历史24)“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三次分离,两次回归。第三次分离使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还没有统一。请回答5~6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于右任1962年《望大陆》

材料三

1980年以来,海峡两岸出现一股和暖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回祖国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请回答:

(1)《春愁》作于何时?作者为何而愁?(2)“叶落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身在海峡对岸的于右任先生为何只能葬在高山上“望我故乡”?(3)材料三中出现“和暖松动的暖风"的原因是什么?(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答案:(1)1896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等领导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失败。(2)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1949年随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残余势力从祖国大陆退守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敌对状态。(3)由于祖国大陆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台湾岛内逐渐引起强烈的反响;祖国大陆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促进和缓交流;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努力。(4)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发展;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特别是美国的阻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进行讨论。海协会建议,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提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