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练习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种群的特征》练习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种群的特征》练习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种群的特征》练习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种群的特征》练习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练习一、基础全面练(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22·吉林模拟)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选C。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特征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分析能力。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跳蝻和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进行调查。2.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解析】选C。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是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的:被标记的动物分布要均匀,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没有大量个体的死亡、出生、迁入和迁出,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且标记物不易脱落。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试管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1)实验中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将培养液和取样、计数时所用的滴管分别灭菌。(2)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细胞数较多,不易分辨,吸取的样液应当稀释。【解析】选D。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A错误,培养液也需要灭菌。B错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不需要去除溶解氧。C错误,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试管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D正确,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延伸探究】本探究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提示:本实验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过程中形成前后对照。4.(2022·三亚模拟)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选C。从图示看出,12月份时未成熟个体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自然条件下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不可能呈“J”型增长;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5.如图表示某池塘中鲫鱼的三个种群龄级的调查结果,其中种群1为自然状态,种群2、3受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种群2、3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B.种群1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D.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先增强后减弱【解析】选C。据种群2、3与1的比较可知,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对2、3种群数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种群1只是营养级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该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适度捕捞高龄级鲫鱼能够为低龄级鲫鱼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因此对低龄级鲫鱼生长较为有利;种群3中高龄级鲫鱼数量锐减,种内斗争将逐渐减弱。6.如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呈现动态波动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解析】选B。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数量在K值处上下进行波动,所以K值应该在b与c之间;如果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应该大于2a,即c不是K值。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解析】选B。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8.(2022·吉林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解析】选C。饲料和水虽然充足,但空间受限制,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9.(2022·江南十校联考)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解析】选C。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使蜘蛛食物减少的同时也会杀死蜘蛛,不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蜘蛛的捕食;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不会减少到零。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0.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在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选D。图中显示的是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得不出蝌蚪存活率的信息;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种群密度越大,蝌蚪达到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综合上述分析,种群密度越大,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11.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B。据图分析可知,a点时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加最快,故应该在a点以前控制种群密度,由此判断A正确;东亚飞蝗的增长模式为S型增长,增长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又因a点以后种群数量增加,至b点达到最大,种群密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由此判断B错误;因为c点表示改变环境条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防止c点出现,由此判断C正确;东亚飞蝗属于害虫,应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即d~e段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由此判断D正确。【易错提醒】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果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量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100%。种群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增长速率。假设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量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三、大题规范练(共2小题,共43分)12.(25分)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中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3)细菌——显微记数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之前相同的条件下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小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少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块田地里(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①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只/平方米。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解析】(1)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上,只计样方相邻两个边上的个体。(2)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种群个体数N∶200=160∶10,N=3200。(3)50个细菌经4h后产生了80×10个细菌,即1个→16个,细菌分裂次数为4次(24=16),故该细菌分裂周期为1h。(4)利用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作直线,直线向右延伸跟X轴相交得到种群估计数为360,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为3只/平方米。答案:(1)8株(2)3200尾(3)1(4)①3②有外来昆虫的迁入13.(18分)(2022·日照模拟)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1)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而迅速蔓延,疯狂吞噬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直接导致下降。科研人员将一定数量的鸭子放到稻田和茭白田中,一段时间之后,采用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叶子却被鸭子毁坏了。(3)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4)实验结果证明: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鸟类、鳖等以福寿螺为食,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数量增长。(2)在我国野外,福寿螺由于缺少天敌,且生活资源、空间、食物等方面都很充足而得以蔓延,在较短时间内会呈现出“J”型增长的现象。由于福寿螺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福寿螺活动能力极弱,因此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3)从题图上看,采用中华鳖生物防治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