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二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为()。
A.最大增长率B.最小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最佳增长率
2.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3.白桦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中缺乏白桦生长所需的元素()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共同签署了()。A.《京都议定书》B.《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湿地公约》D.《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6.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7.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聚集型
8.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暖温带
9.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10.若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这样的两个种群间的关系是()。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偏害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D.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和循环
12.生态效应指的是()。
A.在空间和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那些最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空间的种,能较好地生长,并在竞争中取胜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C.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通过对种群大小施压,影响种群内个体的适应性,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3.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生物因子
14.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15.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17.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油菜C.菠菜D.晚稻
18.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19.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20.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21.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2.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
23.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2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25.生态系统中,补充能源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总生产B.减少系统用于自我维持的消耗C.增加系统的初级生产力D.增加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26.判断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校园里的所有植物B.校园里的所有树木C.校园里的所有松树D.校园里的所有草本
27.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28.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29.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被草食动物危害的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30.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3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32.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33.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34.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35.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36.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3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38.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9.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4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K生物被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41.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A.沼泽B.深海C.沙漠D.果园
4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海水含盐量C.温度D.海水含氧量
43.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44.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的集合称为()
A.生物种群B.集合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5.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
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
C.染色体畸变时无着丝粒的片断
D.真核细胞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小体
46.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47.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
48.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49.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
A.N2B.O2C.C02D.S02
50.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A.艾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高斯定律D.阿利氏原则
二、填空题(20题)5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52.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53.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54.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5.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56.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
57.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______。
58.除太阳以外的为生态系统补加的一切能量称为()。
59.有效积温是指从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减去______再乘以该时间的天数。
60.生态系统在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又回到它原来的状态。这种特性叫做______。
61.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解决和控制,都要以______原理为基础。
62.饶基耶尔(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四种植物气候,其中有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________气候。
63.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______。
6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65.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_。
66.“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67.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68.水循环的两种方式是______和______。
69.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70.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表明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______上的变化。
三、判断题(10题)71.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72.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7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A.正确B.错误
74.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A.正确B.错误
75.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76.()
77.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78.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
79.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不同,其中在生殖阶段的耐受性范围最宽。()
80.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2.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8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84.为什么食物网中生物的营养级不会超过五个?
8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论述题(2题)86.请叙述细胞内亲核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拣过程。
87.论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六、单选题(0题)8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
A.实验室研究B.野外调查C.系统分析和模型D.以上三者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D
7.A
8.D
9.D
10.B
11.C
12.C
13.D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14.A
15.A
16.D
17.D
18.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19.D
20.C
21.A
22.D
23.C
24.C
25.B解析: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过程,有消耗就得有补充,这样才能维持系统循环。故选B。
26.C
27.A
28.A
29.B
30.C
31.D
32.B
33.B
34.A
35.C
36.A
37.B
38.B
39.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40.D
41.A
42.A
43.C
44.C
45.A
46.D
47.D
48.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49.C
50.A
51.0.5%
52.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53.内禀增长率
54.环境容量
55.极地冰川
56.水平结构
57.垂直地带性
58.辅助能辅助能
59.生物学零度
6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1.生态学生态学
62.一年生植物
63.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64.储存储存
65.个体死亡情况
66.过捕
67.1:1
68.降水;蒸发
69.负
70.空间空间
71.N
72.Y
73.A
74.A
75.N
76.N
77.Y
78.B
79.N
80.A
81.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2.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83.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
84.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指一种生物同另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而是指某一层次上的生物和另一层次上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这个流动过程中能量不断地减少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五营养级的能量已经很少不能够为下一个营养级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保证下一个营养级的生存。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指一种生物同另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而是指某一层次上的生物和另一层次上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这个流动过程中,能量不断地减少,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五营养级的能量已经很少,不能够为下一个营养级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保证下一个营养级的生存。
85.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合同汇编
-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供应商合作协议
-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
- 2025年度个人变压器维修保养服务合同细则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承包合作店面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度运动服设计与生产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食堂承包单位食堂设施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合作协议书
- 爱德万测试(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压疮护理质控反馈
- 山东春季高考Photoshop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 一年级美术课后辅导教案-1
- 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智能化医疗与康养服务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
- 中建综合支吊架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