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_第1页
电子政务系统_第2页
电子政务系统_第3页
电子政务系统_第4页
电子政务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Introductionsunyu@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简称ICTs,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和通信交流目的。——ITU《世界电信发展报告》2003无线电收音机电视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个人电脑互联网关于GPTsBresnahan和Trajtenberg(1995)使用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purposetechnologies,简称GPTs)来指代某类激烈的创新。他们描述了两个重要特点,目的的通用性和创新的互补性。当这些因素比较强烈时,比如,类似于电,它们会导致经济组织的巨大变化。有时,通过工作时间、家庭生活的约束,社会层级的影响,最终影响社会组织。Lipsey,Bekar,和Carlaw(1998)扩展了Bresnahan和Trajtenberg的定义,根据历史和理论的知识,他们给出了GPT的内部特征的四个特点:开始阶段有广大的提高空间;存在着多样化的应用;在经济的绝大部分中可以应用;与其它技术之间存在着强烈互补性。Lipsey,Bekar,和Carlaw(1998)认为,ICTs就是GTPs。ICT对政府改革提出挑战

早期的技术发明与行政机构融为一体,但是它们对权力结构和行政机构的组织方式影响甚微,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需要建立完全不同的组织制度。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互联网在一系列技术支持下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改变了这种情况。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影响政府结构、运行机制和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技术潜力。美国:全球率先电子政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减少预算赤字、增加经济活力,首次提出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e-Government的概念。联邦政府员工减少24万人。关闭2000多个联邦办公室。撤消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联邦政府开支减少

1180亿美元。200个部、局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简化了3万1千多页各种规定。作废了1万6千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1992年美国开始电子政府计划,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在1996年取得的成果美国电子政务起源的驱动力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从单纯的技术革命演变成为一场社会革命,政府必然要做出回应。同期的美国政府面临着行政改革的挑战。

“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赤字存在。我们有预算赤字,我们有投资赤字,我们有绩效赤字,而且也导致了信任赤字。”——克林顿,1993进展水平

美国

丹麦

瑞典

英国

韩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加拿大

芬兰

德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中国

印度全球概述价值创新型保持现状型停滞不前型积极变革型P.s.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判断进行分类、归纳数据来源:UNDivisionforPublicEconom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2005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993前探索试验1993-2000初步建设2000后全面建设有观点认为,1993年3月国务院提出建设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卡工程的设想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中国的尴尬:先行者不是领跑者数据来源:UNDivisionforPublicEconom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2002-2010年份1731691781791892002

2003

2004

2005

2008

20101111410174675765192272E-GovernmentReadiness

Index排名备注:2010年排名指数更名为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ndex

9各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美国:电子政务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公众、其它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政府信息和服务,为了改进政府的运作(包括效益、效率、服务质量及改革),应用互联网和其它信息技术的过程。加拿大:利用信息技术,使加拿大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一种官方语言获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整合的服务。日本:通过在行政领域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相应的业务和制度,达到提高国民生活便利性、实现行政运营的简便化、高效化以及提高可信度、透明度等目标的建设行为。韩国:通过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服务的电子化,从而使行政机构能够有效提供机构间的行政服务和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新加坡:应用技术提高政府服务的接入和提供水平,从而使所有公众和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中国: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关于e-government中译的争论是电子政务还是电子政府?观点一: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行为的组织实体及其活动程序的关系。观点二: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目标与过程的关系。观点三:在区分“政治”和“行政”的基础上,强调“电子政府”侧重于政治,而“电子政务”侧重于行政。观点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包含关系。有观点指出,电子政务包含电子政府;但也有观点认为,电子政府包含电子政务。理解的误区

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

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电子政务“电子”-技术问题?给钱技术人员去干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我们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改革和技术变革相互作用的产物,政府变革为技术应用提供了目标,技术变革为政府变革提供了手段。

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府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内容架构

电子政务课程共设七个单元:绪论政府行政范式的演进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与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未来专注于关键的交叉领域Policy政策Management管理Technology技术本章小结术语:信息通信技术,通用目的的技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府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站在交叉学科的视角上,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课后实践及思考熟悉相关研究机构、数据库的网址。浏览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如何理解e-government的e?第二课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一政府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处理者最大的ICT用户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效率和监管能力。建立更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信息通信技术建立政府与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伙伴关系。ICT即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的缩写。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二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一

政府在适应技术变革方面都比较缓慢,除了是否必要等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政府处在一个不愿意冒风险的文化环境中。

政府在优化政务流程的过程中,实现跨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阻力重重。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二

电子政务可能会强化社会的不均。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数字鸿沟问题数据来源:http:///,http:///国别网民规模(亿人)普及率中国4.5734.3%美国2.4177.5%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接入状况的中美对比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三

个人隐私问题,公民希望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顾虑是隐私权(TheRighttoPrivacy)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四可以乱真的网页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行政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法律法规外因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情报所兰科研究中心,2007领导力业务需求技术能力标准管理手段信息安全内因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SO?WO?威胁(Threats)ST?WT?内部外部25????第三课

政府行政范式的变迁内容提要厘清几组概念以公共行政理论为基础的政务分析——是以职能为核心还是以流程为核心?——是科层制还是模块化?——是民主行政还是网络民主?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争论与共识时间图谱1854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

Northcote-TrevelyanReportx1887ThomasWoodrowWilson行政学研究主张x文官法/彭德尔顿法CivilServiceActPendletonAct1883x时间HaroldDwightLasswell政策科学1951x1968Minnowbrook

ConferencexxMinnowbrook

Conference1988x1962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以及戈登·图洛克TheCalculusofConsent1990Elinor

Ostrom&Vincent

Ostrom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xxRobertB.Denhardt

JanetV.DenhardtThenewpublicservice:servingnotsteering2002TheNationalPublicManagementResearchConference1991x1987KennethJ.Arrow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xx2006HughT.Miller&CharlesJFoxPostmodernPublicAdministration政治Politics与行政Administration“行政是置身于特定的政治范围之外的。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尽管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它不应被允许操纵行政事务……公共行政是公法的详细而系统的执行。普通法的每一次特殊应用都是一种行政行为。……但是,指导这些活动付诸实现的普通法显然是超出并高于行政的。政府行为的广泛计划不是行政性的,而这些计划的详细执行则是行政性的。”

ThomasWoodrowWilson扬弃政治与行政二分?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PublicManagement

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将“公共管理(学)”当做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即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与技巧的这一部分。

将“公共管理”当做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范式(途径)相竞争的新范式或新途径。政府Government

治理Govern/Governance

尽管government和governance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不大,但其实际含义却不同。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

“治理”与“政府统治”的最基本的或是本质性的区别是:“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政府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范式Paradigm与模式Pattern

范式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模式是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秉承官僚制,以职能为核心的EG

电子政务的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条块分割体制的条件下,进行电子政务改革。

一种典型的形式,是优化职能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它是在不改变现有职能格局的条件下,加强现有职能,优化现有职能。

另一种典型的形式,是转变职能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即通过电子政务,将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给社会机构和企业,集中精力搞好政府精简之后的职能。信息孤岛与“摩天大楼”的怪圈“官本位”、“权本位”行政文化的影响下,重视“产出”,忽略“投入”,局部履行职能的效率改善导致全局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应用系统的壁垒森严,信息资源的难以共享,这些都将导致全局性的灾难。为满足政府自身事务处理的需要,单纯追求效率,电子政务建设追逐技术,无奈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政府陷入“摩天大楼”建设的怪圈。扬弃官僚制,以流程为核心的EG

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ProcessReengineering,GPR)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正确理解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将现有的政府业务电子化,而且是对现有的政府业务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果一个部门说它的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政府文件电子化,必然导致政府公文处理和业务流的重新设计和机构重组。与用户的接口由办公室/柜台/窗口移至计算机屏幕,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和机构重组。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续)不断地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其更精简、更有效率,更有效,对居民和企业更透明、更友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的政府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组织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重要的、根本的改造,从而最终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

一站式”包含两层含义:大厅一站式(实体)和网站一站式(虚拟),即大厅和网站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大厅设置一个入口节点,分布式地集成各个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服务,用户提交服务请求后,系统根据该服务的定义,启动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处理,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欧盟推行的公共服务员工所得税代扣企业税申报和税额通知增值税申报和税额通知公司注册统计数据上报关税申报环保相关的许可公共采购所得税求职社会保障个人证件办理车辆登记房屋建造许可申请报警公共图书馆登记申请和发放大学注册迁移声明医疗服务案例讨论:“一站式”服务困惑B数字北京-网上审批系统劳动保障局公安局工商局外经委计委地税局房土局网上查询下载表格填表上传跟踪状态互联网名称预审验资工商登记意向合同章程立项可行性登记报税房屋土地人员登记社会福利备案刻章项目传统网上减少比例审批步骤194155:1往返次数5735415:1所需时间9520754:1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

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高效服务”。规模适度,是指对政府的规模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政府规模过度膨胀。管理科学,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管理规律,尽量简化环节,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高效服务,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要不断拓展政府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和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度。

从信息交流看,具有如下特征:

逐级的信息交流。从上到下单向式信息交流居多。

时空差别的、非同步的信息交流。面对面式的、签章式的信息交流。传统方式下政府信息传递特征基于ICTs的政府信息传递

ICTs能实现政府政务信息直接的、网络化的、互动式的和分布式的交流:

实现同步、直接和双向的信息交流

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式信息交流

实现异地、全天候和无人值守式交流

实现非接触、非现场的分布式交流

实现信息的实时分析和决策支持科层制与模块化Modularity

ICTs改善了组织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组织拥有知识的程度,具有唯一性和被依赖性的模块推动了组织的变异。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尽管行政科层制结构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涉及到公民权力方面的各种信息、决策和服务机制必须率先模块化。互联网是组织人的“战场”

想当年,Google靠着组织互联网信息的方式,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道,奠定了互联网霸主地位。现如今,Facebook靠着组织互联网人的方式,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道,没人怀疑Facebook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霸主”的能力。

相映成趣的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信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人。互联网成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代议制下的民主行政

互联网已经成为传媒议程、公共议程和政策议程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有效机制。

电子政务实践就必须将那些能够秉持价值中立、客观公正、公平服务的网络社区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从而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以及社会治理的互动性和社会运行的透明度等奠定必要的互补基础。

网络民主

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网络民主一词。“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的一种民主新形式”,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管理决策的一系列制度的总和。网络民主,技术上可行,政治上可能是灾难性的。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对比项目传统政务电子政务政务办理方式面对面跨越地理限制政务办理时间严格时间限制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政府组织结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网络型扁平化结构政府管理方式集中管理分权管理政务生效标志公章等数字签名等政务处理程序前后串行作业协同并行作业政府工作重心以管理、审批为中心以服务、指导为中心政府主要议事方式会议等网络讨论等政府决策参与方式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政府内部与外部相统一以UN为代表的观点按照门户网站发展水平划分的五阶段论资料来源:UNDivisionforPublicEconom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2002开通网站,发布静态信息建设内部局域网,实现文档数字化网站增多,提供动态信息和专业信息提供检索功能和电子邮件服务建设系统专网和单一应用系统信息定期更新,实现网上表格下载、咨询等简单交互功能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业务信息检索用户事务在线处理数字身份认证广泛有效,信息安全得到保证基础网络基本整合后台实现信息共享完成从职能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在线服务完全整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一体化服务后台跨部门业务实现无缝集成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处理阶段无缝阶段埃森哲的观点按照服务成熟度划分的五阶段论服务转型servicetransformation多渠道的整合,跨机构的协同,流程与技术的变革成熟提交maturedelivery存在门户群及各种服务分类,形成跨政府层级的机构协同服务可得serviceavailability存在基础门户,尽可能多地推进服务上网,实施某些复杂的在线交易,存在某些跨机构的合作,以公众为中心基本能力basiccapability制定出了核心计划和法律框架,具备广泛的在线存在,实施了见效快的事务处理项目在线存在onlinepresence以信息在线发布为特征

资料来源:Accenture,2000,2003以IBM为代表的观点互动的政府整合的政府随需应变的政府在线的政府成熟度:初级

关注应用上网搜寻信息,电子邮件成熟度:演进关注智能化基础设施和门户以政府项目为中心

实现在线交易

用初级门户简化访问过程对旧有资料的访问成熟度:嵌入关注政府整合和转型,流程平衡,基础设施和文化转变

以用户为中心,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自我服务以及多渠道的访问和交换成熟度:扩展

关注点:利用网络,根据核心竞争力扩展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价值

适应能力:跨政府、企业的伙伴关系和整合,优化的价值链,合作式的服务项目开发和提供按照政务流程整合程度划分的四阶段论资料来源:IBM,2004AndyCarvin的观点按照公民权力实现划分的四阶段论资料来源:

AndyCarvin,2004公民权力1.起步initiation

所有公民均能在公众场所实现互联网接入,并且能够在线获取政府信息2.结合engagement

公民的互联网接入机会及信息能力得到发展,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公民参与政府的互动服务3.整合integration

政府长期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负责任地提供电子政务服务4.公平equity

所有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能公平地接入政府信息与服务,公民普遍具备信息能力,政府为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接入和信息能力改善实施可持续的普遍服务政策全球发展趋势努力构造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组织形态是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仍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知识管理将成为促进政府内部知识共享与交流的途径。

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将更加引起关注。

缩小“数字鸿沟”将成为提高电子化服务利用率的举措。

绩效评估将从研究探索走向实践应用。

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将更为深入。成熟电子政务的特征1.以公众服务为中心2.惠及所有人3.无处不在4.无缝整合5.开放的政府6.响应的政府7.变革的政府8.集成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所有人、随时随地可获取方便、可靠的所有政府服务和信息资料来源:兰科研究中心,2007电子政务价值交流更畅通(EasyCommunication)行政更高效(EfficientCorporation)成本更节省(EffectiveCost-down)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Cooperation)用户更满意(EnjoyableCustomer)本章小结电子政府的发展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工业社会思维向信息社会思维,由接入不均、贫富分化到普遍接入、惠及全民的方向阶段性发展。电子政府的发展是技术变革和政府改革相互作用的产物,技术变革为政府变革提供了手段,政府变革为技术应用提供了目标,在技术变革和政府改革的互动下,电子政府显示出由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子方式和传统方式的公共管理同时并存,电子政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任务是如何结合国情,优化配置政府资源,满足公民对政府服务的要求和执政能力的期望。课后实践及思考综述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理论。第四课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提要门户网站的互动本质门户网站建设的方法论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门户

WebPortalWebportal,asitethatfunctionsasapointofaccesstoinformationontheInternet.所有的门户都是网站但并非所有的网站都能被称为门户Government'sWebPortal尽管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认识,但是有一个重要转变是能够取得共识的。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政府变革的角度,从服务的提供方(政府)逐步向服务的需求方(公民、企业及非赢利性机构等)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出了电子政务研究与实践方向的演变。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CRM

对“Customer”的理解

字面的含义是消费者,或者译为客户,实际上这个英文的含义是购买商品或者享受服务的人和团体。对“CustomerValue”的理解现代政府的公共价值理念主要通过公平、服务、责任、法治、公开、绩效、参与、创新、诚信和廉洁。Customer细分资料来源:唐协平,张鹏翥,电子政务需求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研究,第25卷第7期,2008年7月:1921-1937,1931分类法代表性作者研究方法与贡献两分法AlanR.Simon(2005)把电子政务的用户归结为企业与公民三分法C.G.Reddick(2004)电子政务存在三种可能的关系:政府对公民、政府对企业、政府对政府MirkoVintar(2002)焦点在于政府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即G2C、G2B以及G2N三种OkotUma(2006)对公民、企业、政府作了非常详细的划分,如把公民分成消费者、公民,把企业分成私营企业和公共企业四分法Gartner(2000)电子政务的关系包括政府对公民、政府对雇员、政府对企业、政府对政府ZelinnaD.Pablo,ShanL.Pan(2006)电子政务涉及其内外部客户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分类成G2C、G2B、G2E、G2G、C2C五分法Fang(2002)电子政务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公民、企业、政府、非赢利机构以及政府雇员六分法RichardHeeks(2001)电子政务用户,基本可以总结为政府、企业、公民(消费者)、非赢利机构、社会团体、别的机构案例分析以美国联邦政府门户网站http://为例,分析如何开展电子政务用户细分。

如何处理用户的多重身份。如何确定用户的优先议程。1.无障碍浏览2.青少年3.新闻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几乎所有公众都曾获取过“R”网站提供的预定3000多个联邦公园和其他娱乐场所的服务。2003年有340万纳税人通过国内税务局的免费报税项目进行了免费在线报税,比2002年提高了21%。政府门户网站为谁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什么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如何实现服务?政府门户网站的公共服务定位

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信息服务交易服务沟通服务有效性公平性透明度参与度门户网站:“互动”本质12345开通网站,发布静态信息建设内部局域网,实现文档数字化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无缝阶段在线处理阶段网站增多,提供动态信息和专业信息提供检索功能和电子邮件地址建设系统专网和单一应用系统信息定期更新,实现网上表格下载、咨询等简单交互功能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业务信息检索用户事务在线处理数字身份认证广泛有效,信息安全得到保证基础网络基本整合后台实现信息共享完成从职能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在线服务完全整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一体化服务后台跨部门业务实现无缝集成纯信息传递层面的互动行政层面:事务处理层面的互动政治层面:参与治理层面的互动网站直接体现的是为政务信息公开、为民办事和公众参与。欧盟推行的交易服务员工所得税代扣企业税申报和税额通知增值税申报和税额通知公司注册统计数据上报关税申报环保相关的许可公共采购所得税求职社会保障个人证件办理车辆登记房屋建造许可申请报警公共图书馆登记申请和发放大学注册迁移声明医疗服务G2G/G2E模式

首脑机关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中央政府各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公务员及其它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G项目名称主管部门项目目标与成效12.“一站式”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内务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共享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统一的数据标准有利于数据的重复利用,方便公众使用、减少公众检索时间;节约资金、对保护国土安全尤其重要13.政府拨款管理与服务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建立拨款管理门户网站,简化了拨款机构和拨款接收机构的拨款管理业务流程,简化了拨款申请程序;节约10亿美元左右的管理成本和2000万美元的邮寄成本14.灾害管理国土安全部建立公开的“一站式”门户网站,提供有关灾难预防、应对、恢复等的信息,并可申请灾难援助服务,减轻公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减少数千万美元的保险和法律诉讼成本,节省灾难援助服务申请时间;减少提供灾难援助的部门的重复劳动和管理成本15.互操作的无线公共安全通信系统国土安全部该系统将使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沟通,解决目前各级政府在互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减少无线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有效地实施灾难管理,节约通信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成本16.电子死亡登记系统社会保障局加强联邦和州政府间现有关键在线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交换效率,节约信息纠错成本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IEE项目名称主管部门项目目标与成效17.公务员在线培训系统人事管理局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公务员提供高质量的在线培训,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工作流程,“一站式”的培训系统为政府雇员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广泛的培训课程,节约培训成本18.“一站式”公务员招聘服务人事管理局通过联邦自动招聘信息系统改善政府招聘流程,使应聘人员方便地提交简历、查询反馈信息,并为联邦政府公务员提供了可检索的简历数据库,应聘人员可以一次申请多个政府空缺职位,并及时得到有关其应聘情况的最新信息;政府部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挑选应聘人员,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19.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整合人事管理局大大减少纸质的人力资源记录,有利于政府部门根据其职能和需求选择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数据的电子化传递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务员的权利和利益,可节约时间和成本20.电子保密检查系统人事管理局提高政府部门报告和数据分析的效率,减少查找和获取公务员安全检查信息所需的时间21.政府薪资和人力资源整合人事管理局简化和统一政府薪资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合并和整合人力资源与薪资系统;大大节约组织成本,并减少信息技术投入22.“一站式”差旅管理服务总务管理局通过统一的差旅管理系统合并现有的差旅管理资源,并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为公务员提供“一站式”的整合的差旅服务,节约时间和成本23.综合政府采购服务总务管理局通过共享数据,政府部门可以在采购、后勤、支付和性能评估时获取更多的信息,推广电子交易方式,节约成本,使政府采购更加方便快捷,为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4.电子记录管理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通过电子方式对政府记录的类型和格式进行统一,方便政府和公众使用,简化信息产生过程,提供更可靠的存储方式,有效满足《联邦记录法》的要求G2B

模式停业

供应链进出口环保雇用统计财务纳税寻址落户公司启动互联网银行

技术更新每个企业一个“辨识号码”用于所有信息系统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B项目名称主管部门项目目标与成效6.在线法规制定过程管理环保署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接触规章制定过程的机会,使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合理、透明,精简重复和冗余系统;预计将节约资金975万美元7.电子税务服务财政部为用户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税收信息,简化联邦和州有关税收的法律,提高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计每年可为每家小企业节约成本182美元,6年内共为小企业节省64亿美元,每年为国内税务部和社会保障局节省约1600万美元的人力成本和办公事务成本,也可为州政府节约5.6%的相关处理费用8.联邦资产出售总务管理局整合分散的150个联邦政府站点,借助惟一的、易于访问的站点与用户进行在线交流和交易;整合150个分散站点将为政府节约1500万美元,而且在线交易也将为政府节约7.5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成本9.国际贸易促进服务商务部整合现有的20个相关网站,为出口商提供惟一的服务平台10.企业网关小企业管理局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帮助企业判断是否该遵循某项法律法规,并最大限度实现在线申请和在线审批;目前小企业用于法律法规方面的资金约为平均每位员工每年花费7000美元,惟一的、跨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的门户网站建成后将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每年将为政府节约1000~2000万美元的资金11.政府机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为政府部门和医疗保健企业建立简单而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为医疗保健企业节约570亿美元的管理成本,节约政府管理、交通、复印、纸张记录交换等方面的成本约1亿美元电子政务理论框架电子政务的兴起与发展每人一个“辨识号码”用于所有信息系统昆明北京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杭州苏州上海成都重庆婚姻出生

教育银行住房

医疗

子女

退休工作

出国纳税互联网G2C模式电子政务的全球兴起美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G2C项目名称主管部门项目目标与成效1.“一站式”娱乐服务内务部公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同一网站上检索到更加详细的娱乐信息,并进行交易;预计该项目每年可为联邦政府节约500万美元2.福利援助资格在线审查劳工部建立详细的有关政府援助信息的统一门户网站,每次可为用户节约50分钟左右;可以为政府每年减少75万次客户服务电话呼叫,节约资金约400万美元3.在线贷款申请教育部缩短贷款手续办理时间4.政府综合服务总务管理局在整合各个政府部门职能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公众与政府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及时、方便,简化政府工作流程5.在线报税服务财政部降低数据错误机率,减少对公众的后继要求,电话服务中心的工作量减少,人力成本降低一站式服务

One-stopServiceWebsite

真正的“一站式”包含两层含义:大厅一站式(实体)和网站一站式(虚拟),即大厅和网站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和行政服务大厅设置一个入口节点,分布式地集成各个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服务,用户提交服务请求后,系统根据该服务的定义,启动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处理,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案例讨论:“一站式”服务困惑B数字北京-网上审批系统劳动保障局公安局工商局外经委计委地税局房土局网上查询下载表格填表上传跟踪状态互联网名称预审验资工商登记意向合同章程立项可行性登记报税房屋土地人员登记社会福利备案刻章项目传统网上减少比例审批步骤194155:1往返次数5735415:1所需时间9520754:1如何解决现实的困惑是“管理驱动型”还是“服务驱动型”?是流程重组(GovernmentProcessReengineering)还是流程管理(GovernmentEventProcess)?是“信息资源集成(InformationResourcesIntegration)

”还是“政府资源整合(GovernmentResourcesIntegration)”?变化模型(ChangeModel)融化阶段Unfreezing转化阶段Moving再冻结阶段Refreezing管理驱动型:按部门整合服务驱动型:按主题整合服务驱动型:按场景整合http:///人性化办事导航http:///GPRorGEP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战略构想流程评价流程优化流程规范流程再造组织转换流程转换卓越程度流程构造电子政务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门户网站+核心业务网站群WebsiteGroup

网站群是由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的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独立管理自成体系的网站集合。

未经规划,自然形成,各自独立整体规划,外表统一,但信息孤立,无法统一管理整合独立网站,实现信息的共享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数据集中存储IRIorGRI

信息资源整合的核心关键是建立共享机制(InformationSharing)、变革决策机制并实施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

政府资源整合的核心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实行政府部门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优化配置,消除公共行政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以政府职能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现代公共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整体的最优。政府门户网站

GovernmentOnlinePortal将所有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完整、无缝的服务。

“政府在网站上的信息就像是很多散落在干草堆里的针,而门户网站则是人们找到这些针的磁铁。”——US联邦公共服务管理局马蒂.旺戈

门户网站集中反映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的窗口,反映了后台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以及这些系统的整合水平。本章小结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反映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的窗口,反映了后台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以及这些系统的整合水平。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政府变革的角度,从服务的提供方(政府)逐步向服务的需求方(公民、企业及非赢利性机构等)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出了电子政务研究与实践方向的演变。课后实践及思考对比分析下述政府门户网站。第五课

关于互联网空间政民互动的讨论互联网是组织人的“战场”

想当年,Google靠着组织互联网信息的方式,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道,奠定了互联网霸主地位。现如今,Facebook靠着组织互联网人的方式,用了5年时间,建立了用户基础,完善了产品,找到了盈利之道,没人怀疑Facebook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霸主”的能力。

相映成趣的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信息,一个组织互联网上的人。互联网成为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实践的做法:“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如何筹集竞选资金?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选民动员?如何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参与性和协作性”?

“技术革新对我们摄取信息和彼此沟通的方式和手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白宫网站是政府努力通过互联网迅速和有效地与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渠道”——摘自白宫官方网站实践的做法:政府“主动出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者主流媒体网站开展形式各异的“网络问政”。实践的做法:政府“被动应对”中国网民在网络之上发出的声音,作为具有舆论能量的“新意见阶层”,正在形成一个有现实影响力的虚拟“压力集团”。网民的行动已不仅限于网络之上的“清议”,他们走下“网”“坛”。实践的做法:博客/微博客博客(WebBlog,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像或视频的网站。

微博(Micro-blogging)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中国官场并不缺思想者,缺的是思想得以施行的官场生态。”“公务身份与个人身份的迷失。”待讨论的问题

1.互联网是吸引了新的参与者,还是仅为已有的参与者提供了另一个话语空间?2.参与者的言论对政府决策产生多大影响?3.政府如何看待中国网民发出的声音中出现高分贝的“噪音”?第六课政务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内容提要

这个单元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什么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即,是什么的问题如何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即,怎么做的问题看一张图片图片来源:Crofutt’SNewOverlandTouristandPacificCoastGuide(Chicago:OverlandPublishing,1879-1880),2:12-13信息是生产力系统最活跃的构成要素之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改进生产力其他各要素。JohnGast1872年的一副作品,表现了国家在经济、社会、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画面中盘旋在上空的StarofEmpire。信息则是她赐予人们的礼物,左手牵着电报线“把信息迅速传遍大地。”分析一组数据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仍低于全球23.5%的平均互联网普及率。

结尾的二级域名45,555个,仅占CN域名总数比例的0.34%。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我们置身互联网时代,但数字鸿沟问题依旧困扰国人。分析一组数据(续)

中国有用信息的80%由政府掌握,但这些信息大多处于不对外公开状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汉华谈政府信息公开化,人民日报,2005年4月13日政府是社会信息的最大拥有者,但是政府与社会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熟悉政策环境

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进入本单元第一部分内容

什么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即,是什么的问题。理解基本概念四组基本概念1234数据信息知识信息

信息资源信息产品政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数据、信息、知识数据Data:原始事实。信息Information:以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事实集合,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具有超出信息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知识Knowledge:用来选择、组织和操纵数据以使其适于特定任务的规则、指南和过程的载体。枕木堆积的枕木领奖台

梯子

类比的例子不同视角理解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个论述第一次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

信息论的奠基人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论述第一次阐明了信息的功能和用途。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信息生命周期

收集传输

加工

存储使用

维护

奈斯比特: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中不再构成为资源。相反,它构成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对信息资源的理解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美国在《文书工作削减法》、《联邦信息资源管理》中采用。狭义广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俄罗斯在《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加拿大在《政府信息资产管理政策》中采用。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为人类创造财富和提供福利;通过人类活动可识别或检测到。充分条件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的充分条件:经过有序化处理,真实、准确的信息。必要条件按照运行机制分类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包括

——由政务部门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在政务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记录、数据、文件内容;

——为政务部门收集和生产的信息,即为其业务流需要从外部采集的信息。

商业信息资源:由/为商业机构或其他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收集和生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资源。公益信息资源:可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由公益性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指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在履行法律赋予职能的过程中产生、使用、传递、保存的各类信息资源。

政府信息资源指国家行政机关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资源。经济视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发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开发-生成有用信息利用-实现信息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的生产过程保障信息供给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信息的消费过程满足社会需求发挥信息资源效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范围: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机构的使命而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这个术语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诸如人员、设备、资金和信息技术之类的相关资源。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内容本身的开发利用。性质: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更多是针对某一组织机构本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更像是一种政策,更注重对整个国家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指导和规范。侧重点:信息资源管理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相关资源的合理投入和利用,强调其管理职能。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则明显侧重于信息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具体任务的确定和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美国在《联邦信息资源管理》中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节分为创建或采集、处理、发布、使用、存储和销毁六个方面。加拿大在《政府信息资产管理政策》中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环节界定为信息采集(或创建、接收、捕获)、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与传播、信息维护与保存、信息销毁五个方面。中国在《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将其界定为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与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三个方面。政府信息公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类。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依据不同: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是通过制定立法来确立,目前国内各地的实际操作也是如此;而政务公开主要是以党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公开主体和内容的范围不同: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开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开内容为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制作和掌握的信息;政务公开的公开主体除了政府机关外,还包括党的系统、立法系统、司法系统、公用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组织(如村委会),公开的内容以办事流程、办事结果为主。规范性要求不同:政府信息公开明确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免予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法律责任等要素,并明确赋予公民可以通过诉讼或者复议来维护自身权利;政务公开的有关政策性一般只原则规定公开的范围等内容,主要通过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比如行政监察)进行监督。政务信息共享

政务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向其他部门提供,或从其他部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行为。合法性:“法”并不特指某一个“法律”或“法规”,而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普遍认同。限定性:共享信息具有明确的共享范围。有效性:共享信息是有用的并可用的。公开与共享

摒去政务与政府的区别,分析公开与共享之间的逻辑:所有信息根据共享程度,可以划分为共享和不共享两部分,共享与不共享的边界是变化的。而公开信息,即来源于共享信息,又来源于不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与共享信息、公开信息与不共享信息的边界也是变化的。不共享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信息不公开信息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也称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Re-useofPublicSectorInformation

)指政务部门以外的主体为其它目的使用政务信息资源。政务部门以外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机构。再利用目的可以是商业性的,公益性的(科研、教育、其它公益服务);可以是直接传播,也可以是增值加工后,形成更有使用价值或更容易使用的信息产品。进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如何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即,怎么做的问题如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组织保障?溯及力

?主体?配套制度?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4月5日公布,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区分行政层级设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在对这些行政层级的职权和事权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公开政府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划分。在主动公开的范围之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生活和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的政府信息。

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上海市卫生局在网上公布3000多项医疗收费标准,为市民监督医疗机构提供了依据。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续)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护商业秘密信息公开与保护个人信息

信息公开与保护工作秘密

信息公开与档案管理信息公开、信访和咨询政府门户网站

市民信箱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

。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政府机关的信息查阅点集中查阅服务中心路径依赖,初始形式选择选择过程的应该服从于成本-效率,或者成本-收益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溯及力“政府信息不公开第一案”引发的争议不溯及既往,是指不溯及《条例》实施以前的政府行为,即对2008年5月1日前政府机关未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不能依据《规定》认定其违法。2008年5月1日前形成且目前仍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应当适用《条例》,但2008年5月1日之后产生的政府信息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比如,私房落政、户籍问题、私有制改造等,遵循“一事一议”,兼顾公开与稳定两个方面;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建议主办政府机关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比如运行咨询工作机制),寻找稳妥的解决办法。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以上海市为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各部门网上信息公开市发展改革委收费标准、收费管理市监察委监督、检查市财政局收费立项,收费管理市信息委组织、指导、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市政府法制办监督、检查,《规定》的应用解释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宣传市保密局保密工作指导市档案局政府信息公开集中查阅服务工作市行政学院培训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续)以上海市为例领导机构责任部门说明区、县政府参照市级模式,成立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大多数为区县信息委,部分为区县政府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委、办、局领导小组多数为机关办公室,部分由法规处负责,少数成立了专门机构(如市教委)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政府信息目录和指南编制规则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指导规则收费制度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制度免予公开政府信息备案制度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备案制度咨询建议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格式文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绩效评估、宣传培训制度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提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共享的实现途径政务信息共享面临哪些困难?政务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如何建立?政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政务信息共享工作面临的困难需要共享信息的部门提供共享信息的部门要什么数据?在哪个部门?数据有没有?能否提供?如何获得?我有什么数据?有哪些部门要?具体要什么数据?要来干什么用?给他安全吗?怎么给他?协调数据问题解决途径

以现有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为依托,实现跨部门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全面的交换共享,实现跨平台、异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解决途径(续1)

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解决途径(续2)问题解决途径(续3)问题解决途径(续4)劳动局与建委的协同业务流程示例信息资源目录

传统概念的目录标题页码信息资源的目录(示意)

资源描述(资源名称)资源位置(责任单位)

信息资源目录人口基本信息市公安局劳动就业信息市劳动保障局宏观经济信息市统计局信息资源目录使用方式方式1:通过信息资源目录(手册)获得信息资源查询与共享方式2: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获得信息资源查询与共享市共享交换平台目录系统资源需求方资源负责方信息资源查询需求资源资源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信息资源应用梳理并明确产生什么数据、需要什么数据等信息资源编目与注册发布一、……

二、……

三、…………部门业务梳理确定并分解部门职能1、……1.1……1.2…………2、……2.1……2.2…………编制数据提供目录和需求目录与平台对接,发布目录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资源目录通过平台提供查询定位服务实时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交换通道信息资源提供单位信息资源使用单位服务器2(部署协同监管应用服务系统)前置节点机单位1业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换管理与监控系统)共享数据主题库数据交换服务器单位2前置机单位2协同监管事务处理模式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交换通道信息资源提供单位信息资源使用单位服务器2(部署协同监管应用服务系统)前置节点机单位1业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换管理与监控系统)共享数据主题库数据交换服务器单位2前置机单位2业务系统直接交换模式如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网络电子签名电子记录电子文件电子支付为政府各部门业务流提供共用信息流通道便于不同的政府业务流之间交换共享信息为政府信息一家采集多家共享提供条件有利于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及认证的实施加快建设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问题的提出中国在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中存在哪些障碍?国际社会有哪些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机制何在?如何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促进民族信息内容产业发展?国际社会的经验1985年,美国颁布的“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条例”是较早的案例之一。

2003年,欧盟发布的“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再利用指令”是另一案例。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中国的障碍政务信息资源具备公共物品的属性

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宁可“保密”有加,不愿冒可能“泄密”(公开)的风险定价原则不统一利益分配不均衡没有面向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目录以及申请程序没有考核、评价、问责制度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机制从法律、经济、行政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1234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法律文件,使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有法可依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目录登记和发布制度制订合理的、统一的收费制度建立再利用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核心问题谁采集谁维护伴随业务流的发生采集信息授权使用按需共享避免重复采集识别信息源明确信息所有权核心问题识别信息源的例子基本人头信息在派出所采集基本企业信息在工商管理部门采集基础地理信息在测绘部门采集受教育信息在各类学校采集进出口信息在海关采集个人收入信息在支付单位采集产品信息在生产企业采集失业信息在社会保障部门采集只有与业务流重合的信息流才是准确可靠和可持续的!支持内容产业的发展内容产业是网络服务业,以至整个信息产业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内容业协调发展,诸如网络宽带业务,宽带移动业务(3G以后)都无法进入商业化阶段。政府扶持本国内容产业的发展,除了创造有利政策环境之外,就是要公平地、无歧视性地对从事信息内容产品的开发商开放政府信息资源。目前我国内容产业尚处于弱小状态,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意义更加显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