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唱歌1、学唱歌曲,背唱3---5首;2、巩固所学唱歌方法;3、学习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4、能够独立地自然地唱歌。唱游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器乐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欣赏1、欣赏优秀歌曲、器乐曲及说唱、戏曲唱段;2、结合欣赏简介合唱队、民族和西洋乐队的一般常识;3、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3—5首。识谱1、学习变音记号和调号。2、巩固所学识谱知识。3、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训练。本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教师注意在语言方面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三、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是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十一课。本册教材,为实现课标理念和音乐课程的价值,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作品的选择兼顾中外,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注重歌曲的歌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欣赏,了解多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认识了解音乐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和他们的作品。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学难点:(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六、教学时间安排:每周二课时
第一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Q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三维目标.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教学重难点唱准国歌,增强爱国情感。教具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国歌》歌词。.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一一《控诉》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一一《抗日游行》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学一学(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2)齐读歌词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试着读歌词)(3)学生领读歌词(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4)介绍田汉4
三、学习《国歌》旋律(1)视唱旋律第一遍(2)提示加入附点、弓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四、演唱《国歌》.齐唱《国歌》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齐声演唱《国歌》。).跟唱《红旗飘飘》师: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一一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演唱《国歌》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学生起立演唱《国歌》)教学反思:5
第一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02课题认识三连音初步掌握二连音的节奏,了解二连音的作用,并唱准和感受教学三维目标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教学重难点教具唱准和感受三连音ppt音频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音乐中的一个节奏型一一三连音。(二)新授。】、教师讲解什么是三连音以及奏法:(三连音是表示在音乐上方的 ,通常把三个音用线连起来,上面还写着一个小小的3,像这样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三连音,表示在一拍中均等的唱或者奏三个音。2、初吸型小节2、初吸型小节M连>节1111555X让学gg叉3331111注释;(这每一拍里面的三个音时值都是均等的)3、3、听一听,辨一辨。给出三条节奏型让学XX卿一条是三连音:4、练一练。给出歌曲中的一小段三连音节奏,并加上歌词,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来感受三个均等时值的音怎么来划牌子。5:出示儿歌《划小船》其中的一小带有三连音的简谱,让学生随着节奏一起念念歌词,唱唱旋律,感受其中三连音的地方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6、练习国歌中的三连音。
第一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03课题大中国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学《大中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二、新课教学(1)、默念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4)、视谱(5)、学唱歌曲(6)、注意歌曲力度三、整体演唱(1)、请学生担任领唱(2)、演唱全曲(3)、升华情感: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四、总结全课教学反思:7
第一章(单元)第4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04课题我的祖国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教学重难点重点: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段的对比。难点: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教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三、欣赏歌曲3、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5、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6、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一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7、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8、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一部分为8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9、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10、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四、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根据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分领唱和合唱。)五、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板书设计《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 热爱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 自豪教学反思:
第二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E课题老鸟、小鸟教学三维目标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一声部歌曲。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二、复习下滑音三、音程练习:1、单音程:2、和声音程:(1)、视唱全曲,(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四、歌曲练习: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2、整体听赏。3、学习第二、三乐句。(小鸟们的歌声)10
(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4、学习第五乐句。(老鸟们的歌声)(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7、整体演唱(1)、复听全曲(2)、简释绕口令歌曲:歌词简单重复(3)、演唱全曲(4)、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教学反思:11
第二章(单元)第1节(课)第课时 连续号06课题老鸟、小鸟听赏《飞来的花瓣》教学三维目标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歌曲《老鸟,小鸟》难点:听赏乐曲《飞来的花瓣》,领会其歌曲与乐曲的思想含义。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导入。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二、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三、听第一段,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四、听第二段,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五、学习歌曲。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六、学习全曲。12
第二章(单元)第2节(课)第二课时 连续号07课题全音和半音《美丽的花儿》教学三维目标学习理解全音和半音会唱美丽的花儿教学重难点学习全音和半音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全音和半音两音之间有距离,最小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加起来,它的名字叫全音。半音全音有区别,键盘上面能看清。哆来咪发梭拉西,七个白加五个黑。白七黑五十二音,平均分成十二份。不管是黑还是白,相邻是半相隔全。二、学唱《美丽的花儿》(1)、默念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4)、视谱(5)、学唱歌曲(6)、注意歌曲力度三、练习唱会歌曲教学反思:13
第三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业课题猜调教学三维目标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导入2、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个省,今天我们来唱唱云南的少儿歌曲。3、听赏《猜调》4、提问:(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生:对唱)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5、学唱歌曲:(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2)、跟伴奏唱歌词(3)、加入前倚音演唱(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教学反思:14
第三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09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三维目标通过用葫芦丝演奏自己创编的练习曲培养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和创作能力;体验演奏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聆听、欣赏、感受葫芦丝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播放背景画面,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同时语音讲述葫芦丝美丽的传说。(一)学习演奏,分步进行1、姿势训练课件示范演奏姿势,用口诀总结2、指法训练A、幻灯显示指法表,示范吹奏。B、教师引导分析,指导示范,纠正错误。3、气息训练让学生对着纸条吹气,引导:怎样才能让纸条飘动幅度基本一致?4、音阶练习。熟悉葫芦丝各部位名称:吹嘴、葫芦、主管、附管、七个音孔(四)才艺展示,巩固表演配上画面和伴奏音乐烘托气氛,教师给予更多肯定和鼓励。(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播放融入时尚元素的葫芦丝演奏。教学反思:15
第三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0课题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三维目标能学会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能学会唱四川民歌《采花》,准确地掌握自由延长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同时能选择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能在活动《考考你自己》中仔细听辨旋律并复唱出来。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引出民歌主题。了解民歌种类:劳动号子: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小调: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首。2、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听赏钢琴独奏曲《巴蜀之画》中的《晨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介绍相关知识。16《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介绍词作者、作曲家和首唱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到):1)、《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作者名叫金鼓,是重庆梁平县人,现居于上海。金鼓本名李犹龙,1917年出生在四川梁平县(现属重庆)。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黎海英作曲。作曲家黎海英,是中国音乐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3)、《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首唱者,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绍序5、了解民歌的产生、分类及风格特点,启发学生热爱民歌。教学反思:17
第三章(单元)第4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1课题飞歌教学三维目标.感受、体验飞歌的代表曲调,能够对它产生兴趣。.乐于了解飞歌的风格特点,进而关注一些用飞歌素材创作的优秀歌曲。教学重难点了解飞歌的艺术特点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二、新授1.引导学生发现曲调中的自由延长和句尾甩音的特点。2、指导学生演唱第一句旋律(做一次打招呼的发声练习:哎一一甩音)3、教师哼唱旋律,师生共划旋律线4、民歌类型的探讨。各地的山歌因为产生环境不同,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比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那么这种苗族山歌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飞歌。请大家记住它。(课件出示:飞歌一一流传于贵州省东南部苗族的一种山歌。).教师介绍这首短歌的出处.猜歌词内容,揭示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三、聆听、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继续品味飞歌韵味.聆听歌曲范唱.体验哼唱曲谱.跟琴完整演唱(教师再次指导学生演唱唱出飞歌韵味,并作评价).小结教学反思:18
第四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上课题栗子大丰收教学三维目标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能仔细听赏民歌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能听辨出主题2两次邀请安走势的直走乐器,并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名字打击乐器。教学重难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交流。二、山乡晨曲。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三、山乡的歌1、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旋律。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全班跟琴齐唱全曲。2、学唱歌词。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3、参与表现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感情,总结出用抒情、激动地情绪和明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四、庆祝丰收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评价。教学反思:19
课题打麦号子•教学三维目标•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打麦号子》。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一一号子。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学会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演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和前后十六分节奏的掌握、2/4拍和3/4拍的衔接。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情景导入,了解号子。欣赏段劳动人民打麦的画面。2、学生模仿打麦动作。3、加入号子对比。4、师:同学们,朴素的农民,正是在这一声声高亢的号子声中劳动着。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加入到他们的劳动中去,让我们先来加加油、鼓鼓劲吧!师带领学生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按节奏朗读前八小节。XXXX|XXXX|XXXJ|MXX|打起号子哼哪哼哪来干活络哼哪哼哪|XXXX|XXXX|XXXX|XXXX|一人领来哼哪哼哪众人和呀哼哪哼哪师:怎样读才能起到一种鼓舞人心的作用呢?生:要有力的,有气势的,整齐的!(合的部分加入打麦动作)(先师领生合,再请一名学生来领,大家合)5、师:现在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丰收地喜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打麦号子》a、初听歌曲回答问题。师:听一听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学生:有领唱有合唱.“一领众和”。b、再听歌曲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你的理由。第四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1320
C、再听歌曲说说歌词有什么特点?6、分步学唱歌曲。(1)学唱第一部分,要求合的部分加上教师要求的动作。(打麦子)(2)学唱第二部分:人、听老师范唱中八和后八旋律,仔细听,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旋律基本相同)B、出示歌谱,寻找相似乐句。C、对比演唱相似乐句开头的不同之处。D、仔细观察歌谱,哪些音乐记号你没有学过?或者有什么疑问?重点学唱下滑音。(增强了歌曲的表现性)E、2/4—3/4转换拍子,对比演唱两种拍子,说说不同感受。F、教师指导学生唱准前十六分和后十六分节奏。(3)完整演唱歌曲。(4)跟着歌曲伴奏唱唱。7、视听结合,情感升华。《南通号子》,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8、总结下课。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在空余的时间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劳动的快乐。最后在《打麦号子》的歌声中离开教室。教学反思:21
第四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上课题丰收锣鼓教学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知道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和音乐表现的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2、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二、聆听《丰收锣鼓》.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欣赏乐曲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聆听全曲。(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三、下课。教学反思:22
第五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5课题贝多芬与歌德教学三维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一一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二、走进音乐圣人一一贝多芬1、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2、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名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一波恩。教学反思:23
第五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6课题贝多芬与歌德教学三维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了解歌德。教学重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走进名曲一一《欢乐颂》1、欣赏《欢乐颂》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学唱《欢乐颂》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二、拓展、延伸、运用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2、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三、学习歌德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歌德。教学反思:24
第五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上课题欢乐颂教学三维目标.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背唱歌曲。.能够在欣赏中听辨出曲谱顺序,并且演唱曲谱。.了解贝多芬而的生平。.学习贝多芬乐观、积极、不畏磨难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欣赏《欢乐颂》,辨识、演唱旋律.介绍《贝多芬》和他的音乐,学习他身上不屈不挠、执着于梦想的精神。教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谈话导入.完整聆听(1)初次欣赏《欢乐颂》视频:整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感觉?(庄严、激昂的…)(2)作品简介(3)再次聆听①旋律辨识,视唱曲谱:为旋律排序,并找出有错误的一条。(旋律顺序是B\A\C,D条旋律是错误的)②对比分析:找出C、D两条旋律的不同之处,反复练习C条旋律(3)第三次聆听.加歌词演唱①歌曲中哪几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②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跟随录音演唱歌曲。.欣赏《命运》交响曲,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坚强、乐观、执着的优秀品质。教学反思:25
第五章(单元)第4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18课题1、演唱《土拨鼠》2、欣赏贝多芬的部分音乐作品片断教学三维目标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2、通过音乐素材类比,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教学重难点1、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2、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理解思想深刻的音乐作品能力。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音乐导入,创设情景二、以问激情,再次感受找出这首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361)三、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3)完整的演唱全曲。四、歌曲的表演教学反思:26
第六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9课题爱的人间教学三维目标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三、新歌教学(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二)反复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2、朗读歌词(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27力。)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三)学唱歌曲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2、解决难点(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四、拓展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2、爱的升华一感受“人间大爱”。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爱的主题,将本课推向高潮。)五、课后延伸号召学生人人争当“爱心使者”,建立“爱心日记”,记录“爱的故事”,分享“爱的喜悦”。(让学生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延续。)教学反思:28
第六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0课题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表现歌曲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导入: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二)歌曲学唱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段。(强调歌唱姿势)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三、总结:教学反思:29
课题摇太阳教学三维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摇太阳》,并边唱边用简单的声势动作参与表现。2、能认真聆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听辨木叶的音色。3、有继续关注和探索自然界“美妙的声音”的兴趣,能尝试用小瓶子、笔筒等物件吹出声音或旋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摇太阳》;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七度、八度及滑音,边唱边用简单的声势动作参与表现。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聆听感受歌曲师生探讨歌曲中各音乐要素的特点。(二)学唱与表现歌曲《摇太阳》1、编创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生依据歌曲的节拍和节奏特点,编创声势动作参与表声势动作设计:(动作为拍手)第一组:4/4 X 0 0 X | X 0 0 X II第二组:4/4 0 xx 0 xx | 0 xx 0 xx II第三组:4/4 0x 0x 0 0x | 0x 0x 0 ” II2、找出旋律特点,指导学生唱准旋律。(主要是八度、七度大跳旋律和滑音的演唱。)3、随乐轻声演唱歌词。4、指导学生唱好歌曲。教学反思:第七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2130
第七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著课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学三维目标通过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德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喜欢当地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风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歌词。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少数民族歌曲。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作品简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a调,四三拍子,是属于傣族音乐旋律创作,作曲家杨非于1954年在德宏瑞丽创作的一首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作曲者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应用了傣族不同地方的山歌调子,有瑞丽山歌调、遮放山歌调、轩岗山歌调。歌词描写了德宏美丽的景色,傣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四、让学生欣赏《有个美丽的地方》(录音机)五、歌谱教学:学唱歌谱。六、歌词教学:(1)全班齐读一遍歌词(2)学生学唱歌词(方法:老师唱一句歌词学生跟着唱一句歌词)。(3)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4)纠正学生没唱准的地方。小结:教学反思:31
课题花好月圆教学三维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节日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欣赏民族节日动画。二、乐曲欣赏.初次聆听乐曲《花好月圆》。乐曲的情绪:欢快、高兴、热烈…….再次聆听乐曲《花好月圆》。(1)问题: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有笛子、一胡、扬琴……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哪类乐器?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乐器图片)笛子属于吹管乐器、二胡属于拉弦乐器、扬琴属于弹拨乐器。.逐段欣赏。(1)欣赏《花好月圆》引子部分。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情景?学生回答: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2)欣赏《花好月圆》第一乐段。①第一乐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笛子、高胡和二胡……②老师弹奏第一乐段主题。(第一乐段主题谱例)请同学们小声哼唱。③再次哼唱,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演唱打节拍。连续号23第七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32④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⑤想一想第一乐段的旋律,再联系乐曲的题目《花好月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师:第一乐段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歌曼舞的动人画面。(3)欣赏《花好月圆》第二乐段。①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二乐段主题。(第二乐段主题谱例)②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回答: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4)欣赏《花好月圆》第三乐段。①提问: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是用大提琴演奏的……②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第三乐段主题谱例)③第三乐段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用0 0IXXX的节奏来为音乐伴奏。(5)完整欣赏乐曲《花好月圆》。师:刚才我们分别欣赏了乐曲的三个乐段,这是一首多段体的乐曲,它是由以上三个乐段排列组合而成。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听一遍乐曲,听一听这三个乐段是怎样排列组合的?(6)再次欣赏民族节日动画。三、课堂小结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人们欢快歌舞的动人场面。希望你们今后能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反思:33
第八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24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三维目标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感受故事中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特征,使学生体会到封建王朝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初步了解各种戏剧形式的主要特征,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同学们合作表演广播剧和歌剧。学唱插曲《我想有个美丽的家》,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重难点感受故事中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特征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了解各戏剧形式的主要特点。二、欣赏MTV动画《火柴天堂》1、希望这则MTV能更好的帮你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故事。2、看过这则MTV同学们有什么感受?(1)学生讨论:这首歌的歌词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更深刻的表现了出来。(2)学唱插曲《我想有个美丽的家》三、分组合作创编歌剧1、注意:(1)、小组表演最注重的是合作。(2)、一个好的剧本是一出好剧的基础。(3)、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出好剧的灵魂。2、学生分小组排练四、分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剧。五、总结。34
第九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名课题丢丢铜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二)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作为音乐背景。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三)新歌学唱《丢丢铜》:1、听赏《丢丢铜》。2、老师简介《丢丢铜》的由来。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6、歌曲的完整表现:教师引导学生,以“领一一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四)探究: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仔》,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35
第九章(单元)第2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J6课题天黑黑/、八、、八、、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聆听《天黑黑》.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一一欣赏《天黑黑》。.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师生议论。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欣赏感受音乐:(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2)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高兴的动作。(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学生进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4)展示个别学生的线条,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课堂总结。36
课题风吹竹叶教学三维目标通过学唱长汀山歌《风吹竹叶》,深入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当时革命老区人民踊跃报名上前线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风吹竹叶》,引导学生分析客家山歌的曲调特点,激发学生探索客家山歌的兴趣。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风吹竹叶》是一首福建长汀山歌的传统曲调。歌词产生于1929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歌中热情地歌颂了工农红军克敌制胜的情景和劳苦大众涌跃参军上前方的动人事迹。歌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顺口好唱。全曲音域虽只有五度,但音调高亢开阔,充满乐观自豪的情感。聆听不同版本的客家山歌《风吹竹叶》:原生态演唱《风吹竹叶》;树叶吹奏《风吹竹叶》;摇滚版《风吹竹叶》。聆听、对比、总结。学唱《风吹竹叶》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客家山歌《风吹竹叶》,请同学们一边唱,一边观察,歌曲中每一句旋律的尾音落在哪个音?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演唱,并唱出每句旋律的落音:2-6-5-3分析客家山歌的旋律特点。请山歌手现场演唱《风吹竹叶》。聆听模唱旋律不变,变动歌词,体验山歌的即兴性。连续号27第九章(单元)第3节(课)第1课时37
第九章(单元)第4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且课题采茶歌教学三维目标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歌》。2、学会采茶、扑蝶时的基本动作,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演唱,了解茶知识,感受茶乡人民劳动时欢快的心情。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听《采茶舞曲》学生排队进教室。二、课前激趣―-闻茶香、品茶味1、学生闻茶香。2、学生说感受。3、课件出示我国各地特色茶。三、学习福建民歌《采茶歌》(一)听茶音1、听赏福建民歌《采茶歌》。2、学生说感受,老师小结(情绪:欢快,轻松)3、介绍《采茶歌》的背景。师:这是一首流传于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歌舞曲,歌曲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节奏明快,音调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4、复听歌曲,说一说哪部分为采茶,哪部分为扑蝶。师:我们再听一次歌曲,大家说所歌曲哪部分是描述采茶,哪部分是描述扑蝶呢?(二)跳茶舞1、老师指导学生创编采茶和扑蝶的舞蹈动作。师:现在我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两个采茶和扑蝶的动作。2、学生展示创编动作,师评价。3、学生随歌曲跳一跳采茶舞蹈。38师:采茶舞蹈来源于采茶劳动,表达茶女采茶时的辛勤和愉快,我们起带着情绪跳起来。(三)唱茶歌师:这首歌曲真好听,大家想不想唱一唱呢?1、出示歌曲前四句歌谱,学生找前四乐句最后一小节的节奏特点。师:这四个小节都是附点节奏,加上附点和没有附点有什么区别呢?2、老师范唱有附点和没有附点的旋律,学生说感受。师:这首歌曲节奏平稳,音得跳度不大,附点节奏的点缀,让整个曲调显得轻松、愉快。3、单独练习附点节奏小节。4、学生随琴齐唱前四句旋律。5、出示歌曲后四句歌谱,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师:我们一起按节奏读这四句歌词。6、练习切分节奏,指导切分节奏的强弱。师:切分节奏的重音在中间这个音上,就好像我们刚刚扑蝶的时候网子落下的那一霎。7、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旋律。8、学生随琴填唱歌词。9、老师引导感情演唱。师:春暖花开,阳光灿烂,蝴蝶蜜蜂遍山飞舞,姑娘们采起茶也格外高兴,让我们像茶山的姑娘那样愉快地唱一四、小结。教学反思:39
第十章(单元)第1节(课)第1课时 连续号^9课题铃儿响叮当教学三维目标1、能学会二声部,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边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1《学会尊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9 牧场之国教案
- 四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一模不一样-湘美版(2014秋)
- 七年级地理下册 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 (新版)湘教版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外研版(三起)
- 2025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变频器启动控制方法
- 外科学教案-腹外疝
- 飞秒激光加工技术ppt课件(PPT 31页)
- 酒店式公寓装饰工程施工专项方案(126页)
- 小学音乐国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复习内容
- 茶艺-认识茶具(课堂PPT)
- 生物药物监测检测报告.docx
- 钢丝绳理论重量计算方式
- 浒墅关镇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台帐(模板)
- 电子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软件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校外培养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