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_第1页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_第2页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_第3页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_第4页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母文化与粤港澳文化认同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蒋明智2009年4月10日一、文化软实力、文化国力与文化认同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在全球信息时代权力变迁的综合背景之下,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前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约瑟夫·奈(JosephNy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软实力”理论。“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在今天这个全球信息时代,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力量。包括内部软力量如制度创新、人力资源、文化辐射力、凝聚力与亲和力、高科技研发能力和外部软力量如国家形象、国际机制的控制力、国际规则的创制力和国际义务的承担能力等。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软力量在综合国力结构中比硬力量更为重要。能否提升和强化解决软力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软实力”从理论上把以文化为主要因素的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为国家制定其发展战略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文化国力”己经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是:文化软实力本于价值观内容的文化的认同力。认同凝聚人心,认同产生吸引。因此,文化软实力最基本的要素是文化的凝聚力。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源泉、基础和重要构成要素所谓“认同”,即是一种“归属”的情感。 那些建立在共享世系、相信来自共同血缘祖先的主观情感,属于原生性的认同,它们对群体的构成至关重要。民俗文化即是构建原生性文化认同的可贵资源。钟敬文先生曾提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三分法,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的中下层文化,就是民俗文化。这种文化虽然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却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部分。钟敬文先生指出:“民俗是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都体戚相关。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民俗,如果说个人的身体所反映的是他与本民族的血缘联系的话,那么,一个地区的民俗所反映的则是这里的每个人与他的族体之间所具有的文化联系。”粤、港、澳三地历史上曾属同一个行政区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血缘和史缘关系,不仅同为粤方言区,而且在文化上也同根同源。我们今天以龙母文化为个案,来探讨它在三地原生性文化认同构建中的意义和价值。三、龙母文化的核心内容1、龙母的传说 最早记载始于南朝刘宋年间沈怀远所作《南越志》。现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所引:《南越志》云: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长五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稍长二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中,潆洄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光炳耀,谓曰:“龙子复来耶?”因蟠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致。”诏使者以元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安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南人为船为龙摇尾,即此也。2、传说所反映的龙崇拜观念这一传说属于感神龙而诞生始祖神话的遗留。其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帝”感龙而生的神话。这些感生神话也反映了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的氏族社会特征。在上述感生神话中,龙实际上是一个图腾,它充当了男性始祖的角色。正因如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广袤华夏大地上的子民都是龙的传人。3、龙的形态4、龙母传说中的孝道伦理龙母传说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敏感的神经,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孝道观。孝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善事父母;二是尊祖敬宗;三是传宗接代。龙母传说异文中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传达的“割股疗亲”般的对父母的孝行。史书上也有类似记载:据《宋史·孝义传》:太原的刘孝思,母病3年,他不但割股肉,还“断左乳以食母”。吕升则在他父亲失明后,“剖腹,探肝以救父疾”。龙母庙对联对龙子孝道的称赞:“孝庙著多灵,果是感人怀母德;慈陵在心目,并非迷我信神权。”在传统中国,“孝”是一种最重要的善行。《论语·学而第一》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如果一个人不能对父母尽孝,也就不能对国家尽忠。所以孝无论是对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态度,还是对国家的心意,对世界的秩序,甚或对万物的爱心,它所产生的效力,是十分深远的。就是在今天,它仍然有着积极作用。5、龙母信仰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众心愿龙母信仰由于历史悠久,在民众的眼里灵异卓著,因此二千多年来,绵延不绝。曾昭璇在《天后的奇迹》中说:“在河神中,以龙媪传说为起源,逐渐发展成为龙母庙的龙母信仰。宋以后,天后信仰传入,与之产生矛盾,或变为并行奉祀,成为广东民间民俗一大特色。”尤其在近百年来,龙母信仰在粤港澳有很大影响。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十,香客络绎不绝,庙外码头停满船只,庙内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群。特别是五月初七那天,更是水泄不通。因为初八为诞辰,人们在零时给龙母烧头炷香,因此不少人在庙外露宿,睡在地上,叫做“打地气”,据说这样可以接纳天地之灵气,祛病消灾。民众对龙母的信仰除了个人的一己之利外,更多的是为了集体和社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民众的共同心愿。四、港、澳的龙母信仰1、香港的悦龙圣苑历史香港钟玉明(人称钟七姑)女士,将龙母庙的香火分割到了香港,对龙母信仰在香港的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相传,1941年的龙母诞,钟七姑专程从香港到悦城贺诞,并在庙内“打地气”。当夜,她梦见了龙母,说日军将攻占香港,今后香港人将不能再到悦城拜龙母,要她把龙母带到香港供奉,并吩咐钟七姑离开时,到庙内请一张龙母相片、一本签薄、一对茭杯、一支令旗和一只笔,带到香港供奉。钟七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边有一只笔和一支令旗。她明白这是龙母托梦给她,很高兴。回到香港后,便在九龙城衙前围道寓所设坛供奉龙母。1945年香港重光后,后寓所拆迁,钟七姑便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金兰姊妹,合资在葵涌马角租了个地方,正式建庙供奉龙母,是为“悦龙圣苑”。1970年该庙迁往坪洲。悦龙圣苑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香港龙母信仰的中心和粤港两地龙母文化交流的桥梁。自1983年悦城龙母祖 庙重新开放以来,悦龙圣苑对它的捐款在各堂口组织中,数额是最多的,光庙内张榜公布的就达215600港币和9000人民币[该数据为笔者2001年的统计数字。]。悦城龙母祖庙在重新开放前,庙内神像在文化大革命被红卫兵毁弃,悦龙圣苑第二代住持黎苏得知情况后,即与德庆县人民政府联系,联合香港各堂口及众善信,捐巨款重塑了一樽紫檀木龙母神像,送给悦城龙母祖庙重光。以后每年龙母诞及年底,悦龙圣苑都派代表到悦城龙母祖庙为龙母更衣。可以说,悦龙圣苑对悦城龙母信仰的复兴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2、港澳对内地龙母文化的推动据笔者2001年统计,对悦城龙母祖庙有过捐款的堂口组织在香港多达23个,数量几乎与内地持平;而其捐款额则比内地堂口组织多出近70余万,成为龙母祖庙最强大的经济支柱之一。来自港、澳的个人捐款、捐物则更为丰厚。如香港陈策文先生前后捐款240万港元;香港高杏红女士捐款50万港元建悦城龙母小学;香港祥嫂捐款50万人民币(另外40万捐给悦城龙母中学);香港周景照先生和李笑容女士捐款重修东裕堂;澳门田耕阁斋菜馆黄业昌、黄升雄父子向德庆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母祖庙捐赠了一批珍贵的瓷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参观了龙母祖庙。相传,他先捐了1万元给龙母大桥,而龙母祖庙则一分没捐。在他放鞭炮时,燃至炮胆,不响了。后来捐了2千元给龙母庙,再放,炮胆才响。事后,马老赋诗一首:“久仰悦城龙母显,有求必应鉴公平。天机奥妙诚难测,国泰民安感圣灵。”该诗被镌刻在龙母庙东裕堂的墙壁上,现已广为流传。五、龙母文化的发展 今天的悦城龙母祖庙成为粤港澳民众寻根问祖、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和新春祈福的一个重要场所。德庆县地方政府将悦城龙母祖庙与德庆孔庙和盘龙峡生态旅游区结合起来,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