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九中秦凤云语文工作室教学设计课文题目荷塘月色授课教材人教版必修2授课年级高一学年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鉴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授课教师张玉凤教龄10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切入点,整体把握散文情感。.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散文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设计出家门八赏四周(〕j不宁静踱小路失宁静j求求宁静赏荷塘得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学生说出写荷花的诗句引起学生深导入朗读分析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4、5、6自然段(有的学生可、作品,联想类比,进入课堂入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写景散文能认为是4、5自然段)(一)品读第4自然段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一月下荷塘图)3、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是如何描绘的?荷叶——圆形舒展比喻荷花—一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妍媚多姿—一比喻、拟人荷香—一若有若无、轻淡飘渺一—比喻、通感生读思考,小组交流,回答问题。的能力
荷波(荷叶)一凝碧一一拟人、比喻流水脉脉(形容流水无声而似有情意)——拟人、叠词由远及近、由上到下、视嗅结合、动静结合(二)品读第5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荷塘月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鉴赏3、(略)比喻句赏析: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等等。(“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不是比喻句)4、(重点)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①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明确: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②析:“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师:(总结)可见,虽是一字之差,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意境也相去甚远。我们要以严谨的姿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细推敲。5、析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生读思考,小组交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鉴赏写景散文的能力
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小结:第五自然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工巧熨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映照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鉴赏(三)品读第6自然段1、请全班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树:重重、阴阴(沉郁)远山:隐隐约约四周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远而近)蝉鸣、蛙叫学生比较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处(稍点拨):淡淡的一喜悦一哀愁小结:“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蝉蛙如此“热闹”,“我什么也没有"。如此美丽的月色,如此让人陶醉的美景,却也难掩作者心中的哀愁,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如此复杂?我们继续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鉴赏品读第13自然,写了什么?夜游荷塘的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反衬内心不静)出门寻找宁静。为何心里不宁静?是否找到了宁静?第3自然段第1句:描写了作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第2、3、4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独处月下于白天不同,说明现在自由,而白天没有自由。这里,再说平常身不由己。第5句:作者三说平常身不由己。作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时不得自由,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把上面这些话和文章开首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看,作者在现实世界的苦闷跃然纸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管什么原因,现实世界总有许多让人无奈之处,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自然的哺育,在精神上也能从大自然中寻求到依托。当我们有困惑、有苦恼的时候,当我们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走走,去大自然中走走,不也能愉悦身心吗?朱自清先生以洋洋笔墨、细细笔触和浓浓深情,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清静、自由的“荷月世界”,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成为名篇为人们所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品读7-9段,作者为何要写想起江南采莲的事情?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至此由“实”到“虚”,开辟了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反衬出现实的不自由、不美好。在想象中作者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表明作者无法从现实生培养学生探究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
活中得到理想的“宁静”,这正是力。探究思考残酷的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知人论世,引入背景1927年,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的向往本身,即已说明了他在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与历史位置。而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就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思考讨论文章的线索行踪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业务外包个人承包合同版B版
- 2024年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运营合同
- 2024年度招投标合同管理在环保工程中的创新实践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居间协议(转让方、受让方)3篇
- 变更安全管理
- 2024年专业水暖工分包劳务协议范本
- 2024年度人才引进与培养三方合作协议版
- 复习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养殖场环境卫生承包协议:养殖区域清洁与防疫措施3篇
- 2024年实木家具采购标准协议版
-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调查表
- 人身意外险理赔给付申请书
- 木制品企业质量手册(范本)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报告
- 农业生态学 形考任务 实训2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报告
- 固化飞灰填埋工程施工方案
- 风险投资课件(PPT 72页)
- ppt模板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模板课件(15页PPT)
- 启东市学八级月月考(第二次独立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10万吨燃料乙醇厂初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