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翅目说课讲解_第1页
脉翅目说课讲解_第2页
脉翅目说课讲解_第3页
脉翅目说课讲解_第4页
脉翅目说课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翅目

头部

咀嚼式口器,下口式。触角多为丝状或念珠状,少数为棒状、锯状或栉状。复眼发达,少数种类无单眼。

胸部

前、后翅均膜质,形状和大小相似,纵脉近翅缘2分支,横脉很多,翅脉呈网状。一些种类翅前缘近端部处有翅痣。少数种类后翅很小或退化。胸足为步行足,仅螳蛉前足为捕捉足。

腹部

通常10节,无尾须和明显的产卵器。二、生物学特性

食性和活动习性

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叶蝉、叶螨,鳞翅目和鞘翅目的低龄幼虫,各种昆虫的卵等。部分种类趋光性强,易于在灯下采到。草蛉幼虫正在捕食蚜虫欧洲螳蛉前足为捕捉足生活史绝大多数种类为完全变态,但螳蛉为复变态。少数种类幼虫水生,但螳蛉幼虫寄生于蜘蛛卵袋里或胡蜂的蜂巢内。卵椭圆形,散产或堆产。草蛉卵产于丝柄上。幼虫3~4龄,自肛门抽丝结茧。捕食时,用1对颚管捕获并刺入猎物,注入消化液麻痹并消化猎物,再吸食液状消化物。幼虫常有相互残杀习性。老熟幼虫于丝质茧内化蛹,蛹为离蛹。一般1年发生2代,但蚁蛉需2~3年完成1代。多数以前蛹于茧内越冬。中华草蛉三、分类及重要科简介全世界已知脉翅目昆虫约4500种,我国已知640多种。草蛉科Chrysopidae

触角丝状;翅的前缘横脉简单,不分叉。幼虫主要捕食蚜虫,故又称“蚜狮”。草蛉科的代表叶色草蛉Chrysopaphyllochroma

草蛉科的代表草蛉的卵和初孵幼虫蚜狮在捕食螳蛉科Mantispidae

因前胸特别延长、前足为捕捉足、形似螳螂而得名。前、后翅的翅痣均较长。幼虫寄生于蜘蛛卵袋里或胡蜂的蜂巢内。常见种类如四瘤蜂螳蛉Climaciellaquadrituberculata。

四瘤蜂螳蛉Climaciellaquadrituberculata

蚁蛉科Myrmeleontidae触角短丝状,末端渐膨大成棒状或匙状。翅痣下方有1个狭长的翅室。幼虫在地面或埋伏在沙中,或设漏斗状陷阱捕获猎物,主要捕食蚂蚁或其他地面活动的昆虫,故称“蚁狮”。因幼虫常倒行,故又叫“倒退虫”,可入药。蚁蛉Myrmeleonsp.

蚁蛉幼虫Myrmeleonsp.

蚁蛉幼虫穴居沙地,筑漏斗状的陷阱蚁蛉幼虫静伏其中捕食陷落穴中的蚂蚁等小动物,有“蚁狮”之称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体大,细长,外形极似蜻蜓。触角长,几乎等于体长,末端膨大呈棒状;复眼大,被一沟分为上、下两部分。翅痣下室短。幼虫头部有显著的后头叶,上颚具3齿。外形很像蚁狮,但不筑陷阱,而是埋伏地面等待攻击经过的小型昆虫。黄花蝶角蛉Ascalaphussibericus

蝶角蛉幼虫Ascalaphussp.

褐蛉科Hemerobiidae

体小至中形,体褐色或前翅有褐色斑纹,并常有金属光泽。触角长、念珠状。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脉上常多毛,前缘区内横脉多分叉。幼虫细长形,两端尖削,身体光滑,不具毛瘤。上颚内缘无齿,上、下颚形成弯曲的喙管。幼虫有背负碎屑杂物的习性.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螨、蚧、粉虱、木虱等。如全北褐蛉Haemerobiushumuii等。褐蛉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