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与粉丝文化电影《西蒙尼》影片名称:《西蒙尼》外文名称:《S1MONE》导演/编剧:安德鲁·尼库尔(AndrewNiccol)主演:阿尔·帕西诺(AlPacino)瑞切尔·罗伯兹(RachelRoberts)出品时间:2002年类型:剧情/喜剧/科幻/奇幻/制片地区:美国上映时间:2002年8月23日片长:117分钟色彩:彩色对白:英语剧情介绍好莱坞导演维克多也曾经在比弗利山呼风唤雨过,甚至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可现在,他的好日子似乎远去了。新片《日出日落》的女主演,一名A级大明星弃他而去,他一时间找不到满意的人选来代替,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女演员远远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女主角那般完美。一位电脑天才及时帮维克多解决了麻烦:他送来了一套程序可以设计出完美而且高度逼真的三维动画虚拟人物。借助这一程序,维克多创造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女人”。因为程序名称叫“虚拟一号”(SimulateOne),于是他便用其缩写“Simone”来给自己的女演员命名。维克多的电影顺利地完成了,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西蒙妮”一夜之间成为了大众偶像,拥有了无数疯狂崇拜者,“她”实在完美得令人无法拒绝。但是,“西蒙妮”的真正身份却没有人知道,经过精心的策划安排,维克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个秘密:所谓“完美女人”只是他用电脑创造的产物。甚至连他那身为制片公司老板的前妻也被蒙在了鼓里。两名记者似乎想揭开“西蒙妮”身份之谜,但结果只是陷入了更深的迷恋中。维克多顺势又利用“西蒙妮”制作了第二部电影,引起了更大规模的热潮。可是同时局面也开始变得让人无法控制了。在公众想知道“西蒙妮”的真面目的强烈愿望下,维克多既没有勇气戳破这个美丽的假象,又逐渐难以忍受日益增大的压力。终于他为了摆脱这一切而“杀死”了“西蒙妮”,而他也因此逮捕了。维克多公布了真相,但是包括警察在内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人们无法接受“西蒙妮”并未真正存在过的事实。最后在维克多女儿的帮助下,“西蒙尼”重新回到大众的面前,维克多终于摆脱了这场噩梦。电影中的媒介媒介的传播媒介的传播电影电视访谈报纸网站访问杂志封面电影01:03:40媒体侵犯隐私电影40:1145:0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在这里干嘛?你们这是私闯民宅!”——“你无法藏她一辈子的!”媒体制造新闻——“我知道怎样逼出西蒙尼来了……她的童年史。——你有(她的童年史)吗?——等你们写完后我就有了。媒介的舆论引导电影01:27:15媒介传播的力量——原谅我,特兰斯基先生,我只是想了解。所有这些电影,电视,还有杂志封面,互联网访问,宣传照,还有她童年的照片,全是假的?相关理论阐释与分析
“狂热的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著名迷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文本的偷猎者》(1992)“大众媒介受众可以分为四种:社会群体或公众、满足群组、媒介或渠道的受众、特定媒介内容的受众。”——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粉丝:描述与界定“粉丝”、“迷”:对某一事物的极度迷恋和崇拜。崇拜的产生在于人与自然不可调和的关系,即通过崇拜强者的行为来满足自身改造自然的愿望。大众媒介造就了大批的大众文化偶像,激发了人们的崇拜情结,一部分人成为“粉丝”。当今的“粉丝”与“迷”己经有了很大的区别。除了对偶像文本的狂热喜爱这一共同点之外,粉丝比迷更具有群体标签的特征,粉丝比迷更善于与偶像和文本互动。粉丝们创造了一种拥有自己的生产及流通体系的粉丝文化。粉丝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文化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传播的主体。粉丝:描述与界定
粉丝又叫媒介迷,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对某些明星,而且对某些特定的媒介内容表现出极度的喜爱。有学者认为,粉丝是指一群因过度沉浸于媒体建构的虚拟世界而扭曲了时间概念,丧失了自我意识的主动的受众。
虽然充当“粉丝”是不分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的,然而根据各种数据表明,分布最密集的依然是青年和学生群体。粉丝:描述与界定1、参与性粉丝的特性“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詹金斯“粉丝是一批流行文化资本积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约翰·费斯克WEB2.0时代,互联网为粉丝追星提供了最快捷、最有力的工具。百度贴吧:粉丝在其中创建的有关内地、港台、日韩以及欧美明星的贴吧总数就有12385个。粉丝们长年累月驻守这些贴吧,将自己获得的明星信息、图片等第一时间上传到贴吧中与他人分享。2、过度性粉丝的特性“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过度性”,这是粉丝与普通受众最大的不同。粉丝的过度性行为:“大肆整容追孙燕姿”,“服药自杀追周杰”,“倾家荡产追刘德华”等3、区隔性粉丝的特性“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这些斗争旨在继续或变更场域中各种力量的构型……争夺的策略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对场域的认知,而后者又依赖于他们对场域所采取的观点。”不同的粉丝追随不同的明星,于是明星的不同会造成粉丝之间的相互区分乃至对立。在同一明星的众多粉丝中,这种来源于经济实力而产生的差异也会形成一种区隔。布迪厄曾:“场域”概念粉丝的集体登台:电视选秀节目粉丝在我国大众文化舞台上的集体登场,始于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获得全国声誉之际。
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节目曾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全民娱乐风暴,成为当代中国媒介娱乐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大量来自不同阶层、职业和年龄段的超女粉丝,不仅为他们喜爱的超女选手提供了全方位的热情支持,还利用新媒介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粉丝文化。粉丝的集体登台:电视选秀节目
2004年,《超级女声》使得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生安又琪和张含韵一夜成名。人们开始注意到选秀明星以及为台上明星疯狂的“粉丝”。2005年是《超级女声》最辉煌的一届。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迅速成名,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比如“玉米”(李宇春的支持者)、“笔迷”(周笔畅的支持者)、“凉粉”(张靓颖的支持者)、“盒饭”(何洁的支持者)等。2007年,《超级女声》换成了《快乐男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各家电视台都在疯狂地播放选秀型节目:一时之间,《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绝对唱响》塞满了整个荧屏,轮番轰炸着人们的感官体验。虽然在该年年初广电总局就下达批文“将限制全国范围内海选的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但是这丝毫也挡不住愈演愈烈的选秀风暴。舞台上选手晋级PK忙得不可开交,舞台下“粉丝”各为其主也忙得不亦乐乎。粉丝的集体登台:电视选秀节目
以“不设门槛、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为特色,强调自我个性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电视选秀节目,比较准确地抓住了当今时代“粉丝”们的心理,从而容易引发共鸣。在偶像的光环背后,“粉丝”己经渐渐成为一只不容小觑的幕后推手。为了让自己的偶像成为更多人的偶像,“粉丝”们不畏辛劳、不计付出地到处摇旗呐喊;利用手中仅有的网络、短信资源缔造出了一个个造星神话。2004年到2007年之间,中国选秀节目经历了由产生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巧也标榜了“粉丝”成长的历程。伴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我们的“粉丝”经历了从刚开始的崭露头角一一渐成气候—走向正轨的发展轨迹。其间充满了欢乐、艰辛和泪水,也不乏残酷、批评和争议。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在选秀进行的那段时间,电视选秀节目成为观众以及“粉丝”们每晚例行的狂欢仪式。而“粉丝”正是因为登上了电视选秀节目这一舞台,才得以亮相,并如春风化雨般迅速成长和扩散开来。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偶像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被广大“粉丝”消费使用,必然满足了时下“粉丝”的“心理需求”,而“粉丝”在“使用”偶像之后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使用”(崇拜)的时间才会愈发持久,情绪才会愈发高涨。使用与满足:对“粉丝”使用行为的研究麦奎尔:受众通过使用媒介所获得的满足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消遣,包括逃离常规,逃避问题,释放情感;二是人际关系,包括交朋结友,社会功用;三是个人认同,包括自我参照,探索现实,强化价值;四是监视环境,主要是寻求获得信息的方式。使用与满足:对“粉丝”使用行为的研究“粉丝”行为:满足释放情感和压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施拉姆:“自助餐厅”理论使用与满足:对“粉丝”使用行为的研究“粉丝”参与节目,“消费”偶像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来进行的。然而“粉丝”的个体差异性,又导致了其行为方式、迷恋程度和迷之对象的多样化。“粉丝”和”粉丝文化”的转变(一)“粉丝”与媒介关系的转变:
从“追星”到“造星”,粉丝团体开始掌握主动权(二)“粉丝”内涵和外延的转变:
从娱乐领域和消费领域逐渐转移到了政治领域(三)粉丝和偶像关系的转变:
粉丝成为间接的“决策者”大众媒介的推动民意窗口的开启粉丝作用于媒介粉丝、粉丝文化与媒介的关系作为媒介产品受众与消费者的粉丝作为媒介传播的反馈及参与者的粉丝作为媒体报道对象的粉丝媒介作用于粉丝粉丝、粉丝文化与媒介的关系媒介是粉丝交流的平台媒介为形成粉丝文化推波助澜媒介是粉丝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粉丝对于媒介而言,是媒介产品的受众和消费者;并反馈和参与媒介传播,甚而成为媒介传播的内容。媒介对于粉丝、粉丝文化而言,是粉丝交流的平台,并催化出粉丝文化;进而成为粉丝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避免粉丝形象再现的妖魔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约利·金森的观点:人们总是用嘲弄的或者病态分析的方式看待发烧友,发烧现象研究的著作充斥着离经叛道的形象,发烧友不断地被刻画成潜在的狂热分子。“并非冰冷的酷,并非发烧的烫”(二)破除偶像塑造的单一化与模式化提供多样化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偶像形象,打造立体化的、多层次的偶像文化市场。(三)突破粉丝亚文化定位的绝对边缘化“官方或主流文化产生美学欣赏,而发烧现象只是通俗文化的作品和实践。”“另类人”?相关案例法国五月风暴——崇拜红色革命?电影《戏梦巴黎》剧照法国“五月风暴”实拍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被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所吸引,是与毛泽东本人头上的光环和成就分不开的……他的名言被人们广泛地引用,1964年出版的《红宝书》——一本为新生一代准备的革命指导手册,似乎体现了一种预先设定的一致性。在西方,它迅速地成为政治军事斗争时代的圣经。”
——《毛泽东的影响:东风西进》理查德·沃林→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体上了解Beatlemania披头士狂热
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听流行音乐的方式;成为了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化身,包括女性解放运动、同性恋解放运动和环境运动。→从唱片、报纸、电视、现场演出等媒介了解引发了欧美历史上规模罕见的追星狂潮,一种首次“以女性为主体的群体性骚乱”。刺杀约翰·列侬枪杀列侬的凶手
马克·查普曼(下图)列侬遇刺的达科塔大厦(1980年)/如今列侬与小野洋子(左图)“床上和平运动”“豆荚中的两颗豆子”媒体聚光灯追随的对象赋予他各种身份:音乐领袖工人阶级英雄反战斗士激进的理想主义者……
查普曼称谋杀列侬的念头始于他在夏威夷家中的一日,那时他坐在地板上,望向“披头士”乐队那张他听过无数次的专辑《佩珀军士孤独心俱乐部》(Sgt.Pepper’sLonlyHeartsClubBand)。
媒体将列侬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而他却相信列侬已经变成一个不真诚、卑鄙的伪君子。突然间仇恨就充满了他的内心。“他(列侬)是一位成功人士,可以说操控着某部分世界,可我呢,我什么都不是。”约翰·辛克利(上图)约翰·辛克利(右图)电影《出租车司机》中14岁的朱迪·福斯特辛克利为吸引朱迪·福斯特注意,模仿电影剧情刺杀里根总统未遂(现场图)。
2012年年底,英国青少年救助慈善组织“儿童热线”(ChildLine)发表的年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心理因素》课件
- 《电信业风云》课件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公民基本义务
- 《沙盘规则介绍》课件
- 《定价的基本策略》课件
- 班干部工作总结3篇
- 2023年学校志愿者心得体会字万能-学校志愿者工作总结(5篇)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典型题)
- 毕业销售实习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 2023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 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 SAPHR快速指南
- 广东海洋大学大数据库课程设计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完整版)食堂管理制度及流程
- 某医院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 二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6 Lesson22︱北京课改版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_金匮要略卷上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课件
- 废弃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研究报告
- 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抢答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