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_第1页
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_第2页
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_第3页
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_第4页
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概论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1/13/20231第三讲重力坝与雄伟的三峡工程一、重力坝1、基本构造2、工作原理3、形式二、雄伟的三峡工程----伊泰普水电站世界最高的重力坝大迪克桑斯坝

一、重力坝

1、基本构造1)非溢流重力坝;2)溢流重力坝;3)横缝;4)导墙;

5)闸门;6)坝内排水管;7)检修、排水廊道;8)基础灌浆廊道;9)防渗帷幕;10)坝基排水孔2、重力坝工作原理3、形式重力坝的特点主要是依靠自重作用来维持坝体的稳定。在运用时承受的主要荷载是迎水面的水平推力(水压力和泥沙压力等)、坝底面上的扬压力和坝体自重等。支墩坝(重力坝的另一种形式)支墩坝是由向上游倾斜的盖面和支墩组成。水压力由挡水盖面传给支墩,再由支墩传给地基。按照盖面型式的不同,支墩坝可分为:(1)平板坝盖面为平板形式。(2)连拱坝盖面为连拱形式。(3)大头坝盖面由支墩迎水面加厚形成。平板坝(岩基)平板坝(土基)连拱坝大头坝坝的平面布置坝的剖面位置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筑成,坝轴线一般为直线,并有垂直于坝轴线方向的横缝将坝体分成若干段三峡工程鸟瞰图雄伟的三峡工程三峡工程鸟瞰图三峡工程坝址三斗坪原貌三峡大坝封顶纪念:100多名建设者献出生命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三峡工程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我国和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

●三峡工程从首倡到正式开工有75年,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从四十年代初勘测和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面系统的设计研究,历时半个世纪,积累了浩瀚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前期准备工作最为充分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之最●三峡工程的兴建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最广泛的关注,是迄今唯一的经过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投票表决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三峡工程之最●三峡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650公里的航道,使宜渝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堤高到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宜昌以下长江枯水航深通过水库调节也有所增加,是世界上航运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包括两岸非溢流坝在内,总长2335米。泄流坝段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总量约1.25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钢材59.3万吨(金结安装占28.08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之最●三峡工程深水围堰最大水深60米、土石方月填筑量170万立方米,混凝土月灌筑量55.4万立方米,年浇筑量达543万立方米,年工程量和月工程量都突破世界纪录,是水利施工强度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世界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之最●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是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三峡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升程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截止2009年底,三峡工程水库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重庆酝酿三峡库区二次移民移民规模比10年前大一倍230万人将搬迁

8月21日,重庆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对《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送审稿进行了审议。最终文本即将正式颁布。“最终文本在提交市政府通过后将正式颁布”,9月初,重庆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的人士告诉记者。渝东北地区包括位于三峡库区的万州、奉节、忠县、丰都、巫山、巫溪、垫江、梁平、城口、开县、云阳这11个区县。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渝东北区域将累计转移人口230万人,向重庆主城和万州转移。这是三峡库区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比第一次三峡移民数目还要多一倍——上一次的三峡工程移民在重庆地区动迁了113万人,历经十数年,目前已基本完成。为何二度移民三峡再移民,是基于库区脆弱的生态和高昂的发展成本。上一轮三峡工程113万人的大移民,除了14万人为外迁移民外,其余绝大部分是像李银翔的妻子那般,“就地后靠”。“但上百万移民‘就地后靠’搬到高处,对山地坡地进行开发,这会导致库区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重庆市政协农委主任张学良说。第二次移民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有关建设初见成效,人均GDP由2006年的不足1000美元,增加到11600元(按美元兑人民币1∶7.5计算,约合1500美元。以下换算均可如此参照),常住人口800万人,累计向外转移人口70万左右;

第二步,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西部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23000元,常住人口下降到740万人,累计向外转移人口170万左右;

第三步,到2020年,该地区人均GDP达到43000元,常住人口下降到700万人,累计转移人口230万人左右。2005年12月7日,三峡右岸电站吊装完成的一台机组蜗壳,与大坝引水管相连,蜗壳中间是座环固定导叶。直径12.8米的特大型钢制引水管三峡右岸电站12根直径12.8米的特大型压力引水钢管,和大坝下方的右岸发电厂房12台水轮发电机组。哈电制造的水轮机转轮是水轮机核心部件之一,直径10.4米,高约5米,重达450吨,造价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制造难度极高。三峡右岸22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吊装,该定子外径达21.4米,吊装重量超过400吨三峡水轮机发电机转子进行吊装,该转子直径18.8米,加上吊装设备总重近2000吨。“三峡梦”三峡工程研究经过孙中山最早做"三峡梦"的当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后被人们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说:"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学家所倡红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英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孙中山第一个明确提出三峡建坝的伟大构想,中国人的"三峡梦"就从这里开始。

萨凡奇和他的“三峡梦”1944年9月,萨凡奇考察长江三峡。

1944年4月,在中国战时生产局任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潘绥写了个题为《利用美国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1944年秋,抗战临近尾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正式聘请美国垦务局高坝总设计师萨凡奇来华,考察三峡水电资源。9月,萨凡奇首次来华,时逢日本攻占宜昌,故考察仅至石牌、平善坝等地而止。1945年3月26日,萨凡奇再次来华。4月6日,他乘船自重庆抵达宜昌,开始了二探三峡的考察历程。7日,他重新察看石牌一带。8日抵达南津关视察。在回宜昌途中,萨凡奇回答了武汉记者关于三峡工程计划概要及建成后收益的提问,还就宜昌新建市区计划图向记者们作了介绍。10日,萨凡奇在宜昌草拟了新的三峡计划及书面详解。11日后,萨凡奇赴沪,与资源委员会同仁商讨了三峡大坝建设计划详细设想。22日,他留下了一份《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后返美。这份报告便成为民国水利史上最著名的一份长江三峡考察报告。1946年3月再度邀请萨凡奇来华商讨三峡工程计划等事项。同年4月3日,萨凡奇重点对西陵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察,为了推动三峡水坝计划的实施,中美两国就勘测设计和技术人员培训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中国政府一方面自己组织力量加快实地勘测步伐,另一方面先后派出54名工程技术人员赴美参与合作设计。1946年底还从美国调来4部钻机,在西陵峡平善坝投入钻探作业,并钻取了第一、三号坝址的岩石标本。

这一设计虽然雄伟壮丽,但国民党反动派热衷于反共内战,无心致力于民生实业。随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失败,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民不聊生,“三峡梦”也随之破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国家领导人就是毛泽东。一九五三年二月,毛泽东乘"长江号"军舰视察长江,在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关于长江的基本情况汇报时,用手指向三峡出口处说:那为什么不把这个总口子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这个三峡水库。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乘“长江”舰视察长江,听取有关兴建三峡大坝设想的汇报。图为毛主席与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亲切交谈。新中国建国不久,1954年就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长江的洪灾日益引起新中国领导人的焦虑不安。他们开始把长江防洪问题作为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来考虑。1954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利用他们途径武汉北上的旅途时间,要林一山到他们乘坐的专列上汇报三峡工程的技术问题和坝址地质等关键性问题,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第三次畅游长江后,浮想联翩,用他那神来之笔,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的著名诗篇。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除毛泽东主席外,周恩来总理就是关心和亲自组织领导三峡工程研究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1957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全国水利建设成就展览后亲笔题词:"为充分利用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1958年3月初,周恩来总理专程看望战斗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探第一线的钻探工人。1958年元月在中央南宁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把持不同意见的代表人物林一山和李锐同时请到会议上汇报,各抒已见。鉴于三峡工程问题复杂,毛主席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并委托周总理亲自抓,"一年抓四次"。1958年2月26日,周总理亲自带领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苏联专家,顶风冒雪视察荆江大堤和考察三峡,登上准备作三峡工程坝址的中堡岛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坝址、地震等诸多问题。1980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葛洲坝工程时,听取长办总工程师魏廷铮有关三峡情况的汇报。198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四川、湖北两省主要负责人和长办专家的陪同下,从重庆乘东方红32号轮顺江而下。在船上他认真听取了长办主任魏廷铮关于三峡工程的详细汇报。7月12日船到西陵峡三斗坪附近,他要求轮船减速过细看三峡坝址,他举起望远镜认认真真地察看了中堡岛。船到宜昌后,他冒着炎热酷暑,视察了正在为大江截流作准备的葛洲坝工地,后到武汉在东湖宾馆他把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胡耀邦、赵紫阳都请到武汉研究三峡工程问题。邓小平对他们说:"三峡工程作用很大,我这次作了详细了解。""应该很好地研究三峡工程的问题,轻率否定三峡不好。""只要技术经济问题能够解决,三峡就应该上。"1982年11月在听取国家计委向中央汇报2000年工农业总值翻两番设想,谈到三峡工程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3年他找姚依林、宋平研究"六.五"计划执行情况时,对他们说:"我们国家建设一定要搞重点骨干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看准了就要干,错了我们大家负责。干革命得有一个闯劲,没有一点闯不行。"1984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要求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80米,以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交通部也持同样看法。因此,国家计委、科委受国务院委托,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的水位问题。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反对修建三峡工程的意见;在主张修建三峡的人中,对水位和开发方式也有很大的意见分歧。1986年4月,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视察三峡后,中央和国务院下达了15号文件,责成水电部负责,重新组织对三峡工程的全面论证工作,并重编可行性报告供中央决策。1986年3月31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记者时说:对于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要周密考虑,有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三峡工程重新论证1986年6月~1989年2月具体的论证工作由专家组承担。为此,首先确定了论证专题,共计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泥沙、生态环境、施工、机电、投资估算、移民、防洪、发电、航运、综合规划与水位以及综合经济评价等14个,相应成立了14个专家组。我们在1984年国家计委、科委所组织的全体专家的基础上,聘请了各专家组的顾问、组长和专家。聘请专家时既考虑专业需要,又打破部门界限,尽量多聘请外部门专家。中国科协也推荐了25位专家。具体专家组成员主要由顾问和组长们推荐、协商确定。例如,地质地震组的两位顾问聘自中国科学院和地矿部,五位组长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国家地震局和水电部,并由他们协商聘请来自各部门、各高等院校的地质专家组成专家组及工作组。参与三峡重新论证的14个专家组全体专家共412位,来自40个专业,其中学部委员15人,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51人。外部门专家213人,占51.7%。论证工作分两步进行。由于各方面对三峡工程的要求各异,对蓄水位及开发方式看法不同,因此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和讨论,初选出一个可以满足经济部门及地区最低要求而又在移民、泥沙和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容许范围内的方案,也就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水位方案,作为三峡工程的代表性方案,以便深入论证比较。1987年4月,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初选方案。第二步是围绕这个方案开展各专题的深入论证,并拟定各种替代(比较)方案,比较不建、早建或晚建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在14个专家组完成论证报告后,再根据专家组的结论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样进行建或不建三峡工程的比较呢?我们知道,国家为了满足一定期限内长江防洪、通航和华中华东地区用电的需求,必须投入资金进行一定规模的基本建设,三峡工程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环。为了满足相同的国民经济需求,不建或晚建三峡工程,就要改用其它组合方案。有关专家组在综合研究大量的可能组合方案并作了试算后,拟定了几个比较合理、现实的比较方案,其中有排除三峡工程的、早建三峡工程的,以及推迟建设三峡工程的。然后详细计算每种组合下,逐年需投入的资金和以后的产出,并将每年的费用都折算到“现值”。计算时期算到工程的综合折旧期止。这样就可比较哪个方案的“费用总现值”最小,也就是最佳选择。当然,这样浩繁的计算只能在大型计算机上实现。专家组采用的软件是研究部门开发并通过鉴定、得到世界银行采用的GESP数学模型。大量计算给出的成果是:早建三峡工程的“费用总现值”最小,不建三峡工程为最大。专家组据此下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早作决策”的结论。1990年7月,仅仅在“风波”平息后一年,国务院就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国务院、中央政治局、中顾委、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领导,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26个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部长、主任,105位各方面各阶层的专家代表,以及三个全国性学会理事长和湖北、四川、重庆的省市长,共同听取了我所作的三峡工程论证经过及结论的汇报。75位同志做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各种意见得到充分反映。姚依林副总理在总结时肯定了论证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靠性,认为比以往任何其它工程都做得深人细致和精确。明确认为所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组织审查。会议结束时,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由4位国务院领导负责,22个部、委、局、院的负责同志担任审查委员,对《报告》进行严格审查。1990年10月至1991年8月,“审查委员会”用了10个月时间,聘请了163位专家(多数未参与论证工作),分10个专题对《报告》进行预审和集体审查,形成审查意见,其结论是:“审委会一致同意《报告》提出的基本结论:兴建三峡工程的效益是巨大的,特别对防御长江荆江河段的洪水灾害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我国国力是能够承担的,资金是可以筹措的;无论从发挥三峡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还是从投资费用和移民工作的需要来看,早建比晚建都要有利。”全体审查委员都签上了名。1992年3月16日,根据上述审查意见,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全体代表经过分组审议,于4月3日下午进行表决。2600多位代表按下电键,投了神圣的一票。表决结果,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当年连毛泽东都不敢决策的事,在他身后16年由人民做了决定。从此,长达40年的三峡规划论证工作有了结果,画上了句号,进入了实施阶段。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全面领导和组织三峡工程的实施,还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建设和经营三峡工程的业主,进军工地,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4日,李鹏总理亲赴工地,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一期工程全面启动。1997年11月8日,胜利实现大江截流,震动全国全球。1998年汛期,二期围堰竣工,而且经受了8次大洪峰的考验,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基坑排干了水,千年江底重见天日,大坝和厂房的基础混凝土开始浇筑。1999年,施工进人高潮,混凝土年浇筑强度达450万立方米创世界记录。2000年,混凝土年浇筑量将达到难以置信的550万立方米,拦河大坝和从山上深挖出来的五级船闸渐具雏形,上千名国际大坝专家将慕名前来考察参观。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预期,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永久船闸通航,工程开始发挥效益,2009年工程竣工,将发挥全部效益。三峡工程

坝高方案研究经过40年代,美国人萨凡奇博士突发奇想,提出的三峡方案,坝高225米。50年代中期,中苏专家联合查勘,苏联专家着重对200、220及230三个水位方案进行研究;而国内专家(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向中央推荐的是“235方案”。60年代,长办鉴于“235方案”被中央否定,三线建设又急需用电,便提出一个115~150~190~200三期开发折衷方案。70年代后期,当葛洲坝工程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长办提出了一个“200方案”。此方案一出笼,立即遭到许多人反对。在1979年三峡选坝会议期间,收集了10篇论文,长办领导人林一山处于1:9的劣势。到了1983年,长办在编制三峡可行性报告时,则着重考虑了“150方案”,这份报告称:“三峡工程按正常蓄水位15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150方案”实际上是低坝方案,它的优点在于:总投资低,可以基本满足防洪要求。该方案可装机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677亿干瓦时,对解决华东华中地区2000年前后用电要求有重要作用。客观地说,长办是始终坚持早上快上三峡的,既然高坝方案有利但国家财力有限且反对的呼声甚高,便不得已谋求低坝方案,以求通过。此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亦想实现国父孙中山和伟人毛泽东的遗愿,促使三峡工程早日上马。

“150方案”1983年5月由国家计委组织审查,6月即上报国务院,后经长办、水电部组织专家再作论证和补充。修改后,国务院遂于1984年4月5日原则上批准了这个方案。为了搞好移民和规划、统筹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中共中央原则批准三峡工程“150方案”后作出决定:筹建三峡特区,原则规定,三峡特区的区域范围限于与库区相关的县市;三峡特区行使省级职权,直属中央管辖。

与此相适应,国务院亦确定组建三峡工程建设的总甲方——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指定水电部副部长陈赓仪任主任。该筹建处于1984年12月在湖北宜昌市挂牌办公。国务院规定: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为国务院的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管辖。该公司筹建处的职能是:组织三峡工程的各项科研活动,协调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做好三峡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985年的湖北宜昌,一下子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地区。骤然间,全国各地的传媒机构争相报道三峡工程即将上马和三峡建省的消息。国外许多对三峡工程感兴趣的机构和部门,纷纷组团访华。香港及各国驻京记者,也频频向海外传递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

铁道部宣布:开通北京至宜昌的直达列车。

三峡特区地图,已经挂在了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前。1985年2月,中共中央取消设立“三峡特区”议案,决定成立三峡省,制定了改革一次性赔偿为开发型移民的方针来解决三峡库区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从许多个候选人中“点将”确定: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牵头进行三峡省的筹备工作。

李伯宁,1918年出生于河北任邱。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冀中坚持敌后斗争。1949年与傅作义先生一道参加水利部的筹组工作,数十年来历任副司长、司长、副部长等职。从50年代起,他就是水利基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李伯宁领命赴三峡,自称是“感到又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我做了那么漫长的三峡梦,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波光粼粼的高峡平湖已经在望了;惶恐的是,压在我肩上的担子太重,安置几十万移民的艰巨任务我力不胜任。但中央既已决定,我只能服从且尽力而为”!

来到宜昌后,李伯宁踌躇满志,决心为三峡省、为库区贫困县市的人民的未来拼命一搏。筹备一个行政省份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三峡省的未来只能描绘在一穷二白的纸上,具有诗人气质的李怕宁,对他履行的使命充满信心。

三峡省的区域范围是:四川的涪陵、万县两地区和湖北的宜昌市、宜昌地区及原恩施地区的巴东县。省会设在宜昌市,全省总人口约1600万。

1985年的上半年,李伯宁往返穿梭于北京----宜昌------万县——涪陵——重庆之间,足迹踏遍库区范围内的山山水水,与中央及湖北、四川省的领导同志商讨库区经济发展规划及开发型移民的选点示范工作。下半年,则着重从全国各地“招兵买马”,逐步建立健全省政府机构及各职能部门。原《中国水利报》社社长杨秀伟作为省委宣传部负责人驻扎宜昌,异常活跃;原《中国电力报》社总编李讲安以《三峡日报》负责人身份在宜昌频繁活动,著名诗人雷抒雁负责筹备文化厅的工作……

三峡省委、省政府首脑,除李伯宁外,湖北、四川两省均委派两名副省长担任副手;三峡省人大、省政协也在组建班子。短短几个月时间,各局、办筹备组的负责人均欣然受命赶赴省会宜昌,宜昌地区和宜昌市机关亦抽调了部分工作人员到筹备组,企盼在三峡省的创业路上大展拳脚,青史留名。为使同事们深入了解三峡工程和理解中央对移民工作的指示,探索如何“变一次性赔偿为开发型移民”的道路,李伯宁在三峡省筹备组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词,发表了题为“修建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的长篇演讲。他强调:“为什么要在长江修建三峡大坝?因为它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例如:防洪、发电、航运等。我看第一位的效益足可以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他指出:“30多年来,由于工程迟迟不定,川东、鄂西一直不敢上大的骨干项目,致使这里的穷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扭转和改善。如果工程再拖下去,谁也不敢往这里摆项目,库区人民还得穷熬下去。库区移民虽有困难,但只要工程上马,通过工程建设和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群众就会越来越富。”他的演讲,博得与会者阵阵掌声。

人们认识李伯宁,从他的言行举止窥见了三峡的未来……2009年11月28日,巴西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巴西南部城市伊瓜苏参观考察伊泰普水电站。ItaipuDam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水电站,其装机容量为12600MW,是巴西和巴拉圭2国共同开发建设的。工程始建于1974年,1991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发电。尽管电站属于2国共有,但巴拉圭只能用到其50%电量中的1/10,其余电量则都卖给了巴西。

新增机组中一台机组的发电频率为60Hz,另一台为50Hz。机组的额定发电容量都为700MW。伊泰普水电站增容改造后,其装机容量在2004年达到14000MW。FastFactsPurpose:HydroelectricpowerReservoir:ItaipuReservoirMaterials:ConcreteThevolumeofironandsteelusedinthedamwouldbeenoughtobuild380EiffelTowers.Thedamisamajortouristattraction.Morethanninemillionvisitorsfrom162countrieshavevisitedthestructuresinceitwascomplet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