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备课讲稿_第1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备课讲稿_第2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备课讲稿_第3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备课讲稿_第4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备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论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如何界定消费者;王海现象的法理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消费者的一般概念及法律特征,并能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加以法律分析;2.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3.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与特点;4.了解消费者运动的产生原因和发展状况。一、消费者概念界定(一)消费者概念与特征1、概念: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作为例外,农民在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作为消费者对待。2、特征:消费者具有下述四个基本的法律特征。(1)消费者的消费性质属于生活消费;(2)消费者的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3)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4)消费者的主体是人。具体分析见教材P6——9。(二)“王海现象”法理分析赞成:法学界的主流意见一度基本一致,即王海不但可以看作消费者,而且必须看作消费者。反对:有学者认为“王海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特殊的非法经营者”。引文《工商之友》1998年第9期边余先生《王海不是消费者》。悖论:学者王卫国先生认为,以打假为业的王海是不是消费者,无论答案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是一个悖论:如果判决王海是消费者,他就可以退还假货获得双倍的赔偿,他就不可能自己去消费这些假货。我国著名应用法学者杨洪奎先生认为:消费者的主体身份是如何确立的,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具体分析见教材P10——11。最重要一点:消费者的主体身份,是在经营者向社会公众(不特定人)公开销售的场合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消费者事后将购买的商品用于什么用途而确定的,既不能用反推的方法以后发生的事实来推定在前的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行为的性质。如允许反推,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经营者法律责任一章的任意条款都将失去立法的客观基础,经营者都可以购买者不是消费者为理由而拒绝承担起法律责任。二、消费者问题与消费者运动消费者问题,又称消费者权益问题、消费者受害问题,指消费者在生活消费中其合法权益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遭受来自经营者的不法侵害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消费者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近、现代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表现:一是以假冒伪劣产品欺诈消费者。近年来,市场上(特别是落后地区市、县、乡、村)仍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其品种从烟、酒、食品、药品、服装、日用小商品到家用电器、机械产品等无所不包。同时,各种虚假广告也推波助澜,是假冒伪劣产品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是消费者钱财受损,而且严重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二是经营者欺行霸市,强制消费者交易。交易本来应是一种双方自愿的行为,但有的经营者欺小凌弱,强买强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仅一些街头地霸如此作为,甚至一些公用行业也出此下策。三是一些经营者漠视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随意侮辱、打骂消费者,严重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如: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女大学生含冤被搜身的风波。四是在服务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日趋严重。我国的一些服务性行业,如旅游、交通、娱乐、饮食等,由于管理体制混乱,经营者往往巧立名目,敲诈勒索,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消费者运动的兴起最早起源于美国,第一个消费者协会于1891年在纽约成立。美国最早的消费者运动是以争取洁净食品和药品而开始的。1906年1月,有人揭露食品加工掺假严重,并且极不卫生,有的药品致人死亡,在美国曾引起极大的震动,从而导致了政府制定法律的决定。这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联邦食品和药品法》,该法对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实行严格管制,还特别强调不得使用名不符实的产品说明,违反者受重罚。消费者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强烈震动,各国纷纷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强调必须如实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质量,不得有弄虚作假行为。各国标签法的内容也逐渐趋于完善,由于经过几十年的运作,企业也都自觉地执行法律。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一)调整对象:围绕保护消费者利益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消费者利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获得的实际好处或者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安全和公平。围绕这两消费者主要利益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国家与经营者以及国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二)基本原则1、自愿、平等、公平、诚实性用原则;2、国家对消费者特别保护原则消费者九项权利阐述【教学内容】本讲主要讲述消费者权利涵义,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三项权利内涵、要求以及实现途径。【教学要求】通过本讲的学习,应当掌握消费者权利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消费者权利的发展概况;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还应当熟练掌握我国消费者的各项权利,包括概念、内容及行使要点。第一部分消费者权利概述一、如何正确理解消费者权利及其相关概念消费者权利即指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确认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能力或资格。它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与其他法律权利相比,消费者权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消费者权利是与消费者的特定身份相联系的,是法律基于消费者的弱者地位而特别赋予的“特殊权利”。2、权利的法定性。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直接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限制或剥夺,经营者限制或剥夺消费者权利的任何行为均属无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是对消费者权利法定性的进一步确认。3、内容的广泛性。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民事权利,也包括其他权利。如消费者的安全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受尊重权等是民事权利;消费者的结社权、监督权是政治权利;而消费者的受教育权则是文化权利。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消费者权利理解为民事权利。学界有不同观点参看教材。准确把握消费者权利这一概念,还需要把它同“消费者主权”、“消费者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区别开来。消费者主权。虽然消费者主权是消费者权利的理论基础,赋予消费者权利、确定经营者义务的基本依据,但它本身并不是权利。具体原因分析学生可以参考教材(P41)分析。消费者利益。消费者权利是对于消费者利益的界定与保障。消费者利益是指消费者在社会分配、交换、消费中可以获得的物质收入和有助于自身物质、文化消费的条件。这种利益,有的受法律保障,有的可能不受法律保障。消费者保护法的重要功用和目的之一,就是明确消费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究竟应该享有何种利益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享有利益,进而通过规定权利,赋予消费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来实现对消费者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是我国消费者保护中的特有概念。“权益”是权利和利益的合称。二、消费者权利的发展历史消费者权利经历了一个由提出到逐步得到认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消费者权利提出以后,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从一般的保障安全、交易公平等领域逐步扩大到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组织设立、消费环境改善及政府决策参与等各个方面。同时,从性质上看,消费者权利的发展还经历了从一般的口号到政府的认可,再到由法律明确规定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消费者权利的保障亦越来越严密,保护消费者利益已被视为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责。1、世界范围内:18世纪末工业革命直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消费者问题日益暴露、扩大,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最早提出消费者权利说的,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消费者主权论”,强调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支配地位。有的学者还提出“消费者主义”、“消费者是上帝”等主张,所谓消费者主义,其基本的主张就是对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务进行检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幸福、自由和安全,有利于人类的公共利益。这些主张和学说都为消费者权利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消费者权利”概念的正式提出始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向美国国会提出的一份《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了“消费者权利”这一概念,并将其表述为4项权利,即:获得安全商品的权利,正确了解商品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以及就与消费者有关的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又提出消费者在其人身或财产受损害时具有要求获得适当的补偿的权利,即消费者的求偿权,丰富了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使消费者权利的体系更加完善。1968年,日本率先制定了《保护消费者基本法》,规定了对消费者各种权利进行保护的措施,从而使消费者权利成为受法律保护的不得为其他任何人随意剥夺的法定权利。此后,许多国家都通过消费者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联合国大会于1985年4月9日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规定了消费者的6项权利,即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使消费者得到充足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意愿和需要作出选择,获得消费教育,提供有效的赔偿办法,有组织消费者组织及其他有关的团体或组织的自由。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则提出了消费者的8项权利,即消费者有权得到必须的物品和服务借以生存,应该得到公平的价格和选择,应当得到安全,应有足够的资料,应该得到公平的赔偿和法律援助,应该获得消费者教育,应当享有一个健康的环境。2、我国对消费者权利的确认较为滞后。在1993年以前,虽也有一些法律、法规(如1986年《民法通则》)对消费者的权利作了某些规定,但既不系统也不规范,远不能适应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1993年10月31日,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通过。该法在广泛吸取各国及国际消费者保护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以专章的形式,对我国消费者的权利作了系统规定。根据该法的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这样,我国消费者的权利就被明确、系统地确立下来,它对于提高我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消费者权益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利的规定尚有不小的差距,即便与国际公认的标准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这在前几年,东芝、日航、三菱帕杰罗、松下、卡西欧等进口商品或服务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如今,我国已经加入WTO,在获得更为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我国消费者也将面临更强大的经营者,其弱势地位将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消费者保护标准,使之至少达到国际通行的保护水平。此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服务、住房销售、物业管理、家庭劳务、美容服务、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新的消费领域不断涌现,也要求对消费者权利更加全面和细密的规定。因此,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消费者权利的法律规定,提高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1)扩大消费者权利的范围。如确认消费者的健康环境权、保证得到可供商品和服务权、联合抵制特定商品权等等,同时,随着消费领域的不断拓展,消费者还应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法律也应对之加以规定和保护。(2)就现有权利来说,应提升权利的规格。如求偿权,现仅限于事后补偿性赔偿即损害发生后才得赔偿,应借鉴国外经验,确认事前预防性赔偿即可能造成损害时亦得赔偿。再如安全权,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否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通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可能并不完备。当这些标准本身存在瑕疵时,消费者的安全权就难以得到保障。第二部分我国消费者的权利一、消费者的安全权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否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通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可能并不完备。当这些标准本身存在瑕疵时,消费者的安全权就难以得到保障。有一起案例,一消费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由于建筑商使用的防冻剂中含有有毒物质,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消费者遂请求退房。但由于商品房的国家标准并无相关要求,因而该商品房是合格的,而消费者的购房合同又无相应条款(就消费者所掌握的知识而言,也不可能订立相应条款),因此,该消费者的退房请求就未得到法院的支持,其安全权也就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虽然法院的判决值得商榷,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消费者安全权的规格尚有待提高和完善。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民法通则》也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和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由此可见,消费者的安全权涉及到消费者的生存与健康利益,是消费者所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消费者的安全权与其他安全权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费者的安全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亦即是在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产生的。离开生活消费这一特定领域,就无消费者的安全权问题。(2)消费者的安全权是相对于经营者而言的。消费者的安全权相对于经营者来说就是一种法定的安全义务。离开经营者,消费者就无从主张其安全权。(3)消费者的安全权不只是被动行使,亦即这项权利并不只意味着只有在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后,才能主张权利,消费者可主动行使该权利,即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消费者的安全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权。它又包括:(1)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权。即消费者的生命不受危害的权利,如电器漏电致消费者死亡,即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权。(2)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权利,如装饰材料甲醛超标致消费者中毒,即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即消费者的财产不受损失的权利财产安全权受到威胁、损害时,财产损失有时表现为财产在外观上发生损毁,如电视机爆炸被毁;有时则表现为价值的减少,如旅馆管理不善,导致旅客现金遭窃。需要注意的是,财产安全并不仅仅指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安全,更重要的,它是指除了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以外的其他财产的安全,只要是在购买、使用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