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培训资料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培训资料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培训资料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培训资料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MajorObjectives了解胃液成分、胰腺的内分泌、胃肠激素的分族以及作用方式。熟悉胃液分泌的调节;胃黏膜屏障;重要胃肠激素及其作用;消化性溃疡、卓-艾综合征、胃癌的发病机制;胰腺炎和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

掌握胃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胰腺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重点胃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胰腺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难点胃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BriefContents第一节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

第二节胃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一、胃的结构与功能胃具有运动、分泌、消化、吸收、排泄、杀菌等多种生理功能。胃液中主要成分由胃腺不同细胞分泌。粘液细胞以分泌碱性粘液为主;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别分泌盐酸和内因子、胃蛋白酶原以及粘液,均为胃液中的主要成分。(一)胃液成分1.胃酸主要消化功能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还有抑菌和杀菌作用。2.胃蛋白酶是胃液中主要的消化酶之一。3.粘液可中和、缓冲胃酸,抵抗胃蛋白酶的侵蚀,还有润滑作用。4.内因子可与Vit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12在小肠不被破坏,并促进肠对VitB12的吸收。(二)胃酸分泌的调节

1.胃酸的生成和分泌胃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2.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壁细胞泌酸过程的调节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MP与Ca2+对H+-K+-ATP酶的影响而发挥作用。

(三)胃粘膜屏障

1.胃粘膜屏障的基本结构与概念

胃粘膜屏障(gastricmucosalbarrier)是指胃粘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护胃组织免受进食和胃液损伤的一系列机制。胃粘膜屏障基本结构包括胃粘膜表层上皮细胞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的脂蛋白层,以及覆盖于表面上皮细胞、并将上皮细胞与胃腔分隔的碱性粘液。

(三)胃粘膜屏障2.胃粘膜屏障的保护机制(1)粘膜紧密的上皮及其表面的疏水脂蛋白层(2)粘液-碳酸氢盐屏障(3)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4)其他

二、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一)胰腺的内分泌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由不同的细胞分泌不同的肽类激素,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胰腺的外分泌正常每日分泌的胰液量约1L-2L,主要含有水、电解质和各种消化酶。食物是刺激胰液分泌的自然因素。进食后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控,其中以体液调节为主。

三、胃肠激素

由胃肠道粘膜上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和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的分族

胃肠激素都是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分子量约在2000~5000范围。目前将大多数胃肠激素根据其同源性归类为11个家族。(二)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主要有:①内分泌方式②旁分泌方式③外分泌方式④神经递质方式⑤自体分泌方式(三)重要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1.胃泌素

胃泌素最主要的作用是刺激胃酸分泌,还能刺激胃蛋白酶原、促胰液素、内因子、胰酶等的分泌;促进粘膜生长;并能增强由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作用。2.缩胆囊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胰酶分泌,引起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括约肌松弛。3.促胰液素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分泌;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加强CCK的促胰酶分泌作用;抑制胃泌素的释放及胃酸的分泌。

第二节

胃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胃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胃疾病可引起胃分泌功能异常,使胃液的量和成分发生变化。通过胃液检测分析可以了解胃的分泌、运动和消化功能,还可协助检查与胃液成分改变有关的疾病,是临床研究与诊断胃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胃酸测定

1.方法

(1)胃酸浓度测定

(2)基础胃酸分泌量(basicacidoutput,BAO)

(3)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alacidoutput,MAO)

(4)高峰胃酸分泌量(peakacidoutput,PAO)

(一)胃酸测定2.临床意义

①胃酸增高:可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卓-艾综合征、幽门梗阻、胆囊炎、阑尾炎等。

②胃酸减少:可见于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及部分胃溃疡。

(二)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的测定

1.方法

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和牛血清蛋白水解法。2.临床意义PGⅠ和PGⅡ含量增高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危险性增加;PGⅠ增高有助于判断溃疡的活动性。胃溃疡时PP多为正常,十二指肠溃疡时明显升高;慢性十二指肠炎、胃扩张、慢性胃炎时活性减弱;恶性贫血时极低或无活性。

(三)胃泌素测定

1.方法

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临床意义

胃泌素虽然可刺激胃酸分泌,但高胃泌素血症时也可伴低酸分泌,因此高胃泌素血症必须结合基础酸分泌的情况进行分析。基础酸分泌

临床意义

正常或低分泌

>6mmol/h及<15mmol/h>15mmol/h胃溃疡、胃癌、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肾衰、小肠大部切除、胃窦G细胞增生、迷走神经切除、嗜铬细胞瘤、非胰岛细胞瘤慢性胃通道阻塞、胃窦功能亢进卓-艾综合征

高胃泌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二、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指发生在消化道暴露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任何部位的溃疡,因其发生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攻击因子与粘膜自身防御因子之间失去平衡,当攻击因子增强或防御因子减弱时则可致病。胃溃疡以防御因子作用减弱为主要致病因素,而十二指肠溃疡以攻击因子作用增强为主要致病因素。

1.攻击因子作用增强

(1)胃液的消化作用

局部溃疡的形成是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这种自我消化过程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HP是导致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

(3)某些化学因素的损伤作用

非甾体消炎药、胆盐、乙醇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和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分离到的。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在菌体周围形成一股碱性的“氨云”,可以抵抗胃中的酸性环境,免受胃酸杀死。

2.防御因子功能减弱

(1)胃粘膜保护功能减弱粘膜细胞自身受损及攻击因子的作用使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则引起H+的回渗,加速自身消化,从而导致溃疡的形成。

(2)胃粘膜血供障碍

胃粘膜血供减少后,胃粘膜抵抗力降低,易受胃酸侵蚀。

(3)其他防御因子作用减弱内源性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生长抑素等合成、分泌减少,将减弱胃粘膜的保护功能,促进溃疡的形成。

(二)消化性溃疡的生物化学检验

1.胃酸测定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有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多正常或稍高于正常,但有些患者胃酸分泌不增反降。2.幽门螺杆菌(HP)检测3.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PGⅠ高者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胃溃疡患者多为PGⅡ增高。4.血清胃泌素测定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较正常人稍高,高胃泌素血症的胃溃疡患者基础胃酸分泌不高,甚至可降低。三、卓-艾综合征

卓-艾综合征是胰岛非B细胞瘤,以高胃酸、高血清胃泌素、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和腹泻为特征。90%病例有消化性溃疡,患者除反复发作的溃疡外还有腹泻、脂肪泻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症状。约27%胃泌素瘤患者可伴发其他内分泌腺瘤,如甲状旁腺瘤、肾上腺瘤等。

(一)卓-艾综合征的病因

胃泌素大量分泌是卓-艾综合征临床症状和继发病变的基本原因。胃泌素分泌增多可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分裂,壁细胞增生,促进胃粘膜分泌胃酸,加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和胃肠运动。

(二)卓-艾综合征的生物化学检验

1.胃酸测定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0.6,则基本上可诊断为ZES。2.血清胃泌素测定是ZES较特异和可靠的诊断方法。3.激发试验适用于血清胃泌素正常而临床上又怀疑ZES诊断的患者。

四、胃癌

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2.幽门螺杆菌感染

3.遗传因素

4.癌前期变化

(二)胃癌的生物化学检验

1.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

CA72-4和CA19-9是胃癌最敏感的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2.酶和同工酶胃蛋白酶原同工酶Ⅰ和Ⅱ、胎盘型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3.基因类标志物met、ras基因过量表达发生在癌变早期,而EGFR、c-erbB-2、akt-2等的扩增发生在胃癌进展期。4.其他标志物CEA、MG7-Ag

第三节

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胰腺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胰腺酶和胰外分泌功能试验仍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胰腺酶检测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的测定。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主要用于诊断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等病变所致的胰外分泌功能障碍。

(一)淀粉酶测定

1.原理和方法

2.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大部分见于急性胰腺炎,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单而敏感的指标。淀粉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有:①协助急性胰腺炎的诊断;②判断高血清淀粉酶的来源;③估计胰腺外分泌功能;④有助于巨淀粉酶的诊断。尿淀粉酶升高时间较晚且持续升高时间比血淀粉酶长,故临床上测定尿淀粉酶可弥补测定血淀粉酶的不足。淀粉酶对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测定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

(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直接试验是应用某些胃肠激素直接刺激胰腺分泌,通过十二指肠插管收集胰液进行分析,以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试验用试餐刺激胰腺分泌,测定胰酶分解产物,或测定粪便中脂肪间接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状态,由于不需插管,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二、胰腺炎

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胰腺炎可复发但一般不会进展为慢性,而慢性胰腺炎为慢性病损引起,可持续存在并常有发展。

(一)急性胰腺炎

1.病因

胆道疾病、嗜酒、结构异常、损伤、内分泌紊乱、代谢性疾病、感染因子及毒素、药物中毒、血管疾病。2.发病机制

胰腺在各种病因作用下,自身消化防卫机制被削弱,胰消化酶原被异常激活,启动其他消化酶原的级联活化,再由此引发胰自身消化。

(二)慢性胰腺炎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持续性、进行性和不可逆性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消瘦、糖尿病等。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与急性胰腺炎相似。

(三)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验

1.酶学检测

(1)淀粉酶

(2)脂肪酶

(3)胰蛋白酶

(4)磷脂酶A2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

可用于水肿型和坏死型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3.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

约80%~90%慢性胰腺炎病例胰外分泌功能异常。4.血清正铁血红清蛋白测定

可用作两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三、胰腺肿瘤

(一)胰腺癌1.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吸烟、饮酒、富含脂肪和蛋白质饮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2.胰腺癌的生物化学检验(1)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主要有CA19-9、CA242、CA494、CA50、CA19-5、CA72-4等。(2)基因类标志物主要有k-ras、c-myc、c-fos等。(3)其他标志物乳铁蛋白、胰癌胚抗原、胰腺癌相关抗原、胰岛淀粉样多肽等。(二)胰腺内分泌肿瘤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均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而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肿瘤细胞可释放一种或多种多肽激素,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高浓度)作用,引起临床特异综合征。肿瘤细胞可合成一种以上的多肽激素,或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激素分泌性细胞肿瘤,但通常血循环中只有一种多肽激素水平增高,往往只有该激素过量所致的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该肿瘤分泌某一主要激素而将其命名为该激素瘤。

1.胰岛素瘤

是胰内分泌肿瘤最多见的一种,占全部胰内分泌肿瘤的70%~75%。胰岛素瘤组织缺乏血糖浓度调节机制,当血糖明显降低时胰岛素仍继续分泌,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过高导致低血糖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低血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交感-肾上腺能系统兴奋的症状群。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主要有血糖、血浆胰岛素样免疫反应物(IRI)、胰岛素原和C肽、胰岛素分泌刺激促发试验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