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_第1页
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_第2页
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_第3页
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_第4页
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送借鉴学习!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根底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那么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忆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方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那么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那么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那么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那么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响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防止污染。)小结、过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翻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本目,思考答复: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那么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翻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那么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开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稳固小结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2教学目标根底知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领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讨论分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对抗外侵的优良传统思想意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荣耀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答复以下问题: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开展起来的。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开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表达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二、《辛丑条约》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答复: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时间许可,稳固小结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以下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局部,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荣耀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因此,)(2)本课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示意图的学习和运用,了解地图所示语言;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作品而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根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极其伟大意义。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有三)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2、学法(有二)(1)联系比拟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从4方面来说明,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思维拓展,稳固练习。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答复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学习新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首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本钱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A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列出长征的路线,教师做随堂指导。B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长征概况后,针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疑问,提出问题,以纸条的形式,送递老师。C探究讨论——合作探究、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交由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连同导学问题向全班展示。这一步骤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学为主设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整体感知、建构体系在学生自学的根底,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A、读图添图——突破重点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读图填图的方法,出示长征动态路线图,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B、比拟分析——突破难点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比照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比照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遭遇的结局的不同,得出结论。然后出示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正确评价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3、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思维拓展。出示纪念长征的图片,提出问题,我设计的意图是贴近学生生活,点名纪念长征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4、稳固练习练习题我节选了影视资料《长征七律》。选择这一材料有三点好处(1)渲染气氛,升华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这段材料的歌词既是稳固练习的材料,真实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稳固,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3)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表达教改精神;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学生的任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所有问题都力争在课堂上解决,到达“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教学效果。四、板书设计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4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进,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根底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根底,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开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四)教学设计根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学习方法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具准备多媒体影音设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新课导入】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立革命党并展开提问。【提问】孙中山在檀香山政治体制变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须要武装暴力夺取清政府的想法,那么为了革命那一天的到来,他又做了那些前期准备呢?以及怎么去建立武装革命组织的呢?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进道路?〞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到达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授受新课】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答复“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人以及纲领。【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开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答复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多媒体呈现】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提问】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发散思维】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学生看图思考学生答复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慨清王朝的覆灭。学生答复“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学生深思并答复成功方面:1、_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拟,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拟、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根底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知识延伸】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课堂练习】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A.黄兴B.蒋介石C.袁世凯D.黎元洪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_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A.96B.93C.100D.87【板书设计】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立革命党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2、革命党的开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湖北武昌3、起义过程:4、清宣布退位: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人物:孙中山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教学反思】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史实为根底,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2023初二的历史教案5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忆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根底和组织根底,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