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五首古诗词分别是《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这些古诗文都是经典名篇,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从人文素养来说,都与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从语文能力点来说,议论文整散结合,记叙文人物鲜明、叙事清晰,诗词格律规整,便于学生练习诵读、掌握虚词作用、积累文言实词、熟悉古诗文阅读方法。学习本单元,要在前期已经掌握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练习翻译、疏通文意;要把理解内容、感受古人的品格志趣、学习写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作为重点。《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出自《孟子》,分别论述了“何谓大丈夫”和“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这两篇文章体现了孟子的说理特点: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善用比喻类比,多用对举排比。其中名言警句很多,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从中受益。《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名篇,毛泽东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愚公移山”的故事,足见其分量之重。这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情节完整,通过不同角度和方法表现了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浅近文言文的学习典范,要通过本篇的阅读学习,带领学生走进《史记》的恢宏殿堂。《诗词五首》中《饮酒(其五)》属于古体诗,描绘了田园生活和悠然心境;《春望》属于格律诗,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遭遇沉痛抒写;《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古题诗,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热情赞颂;《赤壁》属于绝句,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困境无奈慨叹;《渔家傲》是一首词,对沉闷的现实表达不满,对理想境界充满热切向往;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单元目标】(1)学习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品格与志趣。(2)反复阅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文大意,感受古人智慧和胸襟。(3)熟读成诵,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4)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二要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问题探讨与诵读结合起来;三要重视古今的沟通;四鼓励提倡搞课外阅读。【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课型课时单元导语单元导读课1课时《孟子》三章教读新授课3课时《睿智人生》主题阅读课1课时《愚公移山》教读新授课2课时《周亚夫军细柳》自读指导课1课时《人物风采》主题阅读课1课时诗词五首教读新授课1课时单元评价检测自主测评1课时基础型阅读【课型】单元导读课【学习内容】教材:《〈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读准每篇文章的字音,读准节奏。2.识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3.能正确熟练朗读每篇文章,初步感知人物的志趣品格。【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山水之美,今天再走进一组文章,感受人物之伟,请同学们阅读单元导语,结合注释,勾画重点词语。二、学习环节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自由阅读本单元文章,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朗读课文。(1)易错字正音公孙衍()丈夫之冠()傅说()胶鬲()百里奚()曾益()空()乏其身仞()惩()迂()魁()始龀()箕畚()孀()妻匮()陇断()厝()雍()山北之塞()亡以应()荷担者()彀弓弩()使人称谢()曩者霸上()其将固可袭而虏()居无何()将军亚夫持兵揖()天子之诏()燕脂()介胄()之士军棘()门(2)通假字的读音“女”同“汝”“曾”同“增”“衡”同“横”“拂”同“弼”“反”同“返”“惠”同“慧”“陇”同“垄”“被”同“披”“式”同“轼”“谩”同“漫”2.节奏示例:(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活动二: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并反复诵读识记。(1)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2)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列子》又名《冲虚经》,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还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3)《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饮酒》的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这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辞官归隐后。《春望》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雁门太守行》作者为李贺,唐代诗人,“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牧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渔家傲》作者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5)完成表格:课文体裁及出处作者简介作者作品《孟子》《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三)初读课文,筛选信息1.读《孟子》三章,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读《愚公移山》,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简析他们的态度。3.读《周亚夫军细柳》,复述故事,想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三、小结反复诵读文章,识记重点词语并试着翻译重点语句,自主学习《富贵不能淫》鉴赏型阅读【课型】教读新授课【学习内容】教材:《得道多助,失盗寡助》【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3.教材分析《<孟子>三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省。【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展示译文。针对目标二1.熟读课文,小组交流,明确何为大丈夫之道。2.小组合作,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背诵课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检测环节(过渡语:宋代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听读课文)1.阅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米粟(sù)亲戚畔(pàn)之域(yù)民2.文学常识:孟子:名()字()。()时期著名()、()、()。()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与孔子合称“()。3.《孟子》:共()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合称“四书”。能准确识记孟子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环节针对目标一活动一;读熟课文。⑴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⑵第二遍,要求:读准节奏(教师先出示节奏,生再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⑶全班齐读。活动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勾画文中你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准备组内交流。方法指导:1.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顺:顺从);替换(同义词替换。岂:难道)。2.简化课下注释,记在原文中。3.小组长统筹分配,组员展示译文。活动三:分类归纳积累文言现象。文言现象。城:内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寡助之至:至,极点。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顺之:顺,归顺,服从。亲戚畔之(同“叛”,背叛。)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亲戚畔之(古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今义:因婚姻或血统联成的关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同学展示,教师小结针对目标二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推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3.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共产党得民心,所以得天下;美国攻打伊拉克得不到民心;也可从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方式上来拓展。)课堂小结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大到国家,小到集体)得民心者得天下评价;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评价1: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尤其是对于重点字句的翻译要准确;评价2:自主思考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交流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训练环节2.(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②敷:铺叙。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4)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3分)
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评价:能够正确解答,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虚词用法鉴赏型阅读【课型】教读新授课【学习内容】教材:《富贵不能淫》【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3.教材分析《富贵不能淫》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第二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文中,孟子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教学目标】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展示译文。针对目标二1.熟读课文,小组交流,明确何为大丈夫之道。2.小组合作,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背诵课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点拨: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李公朴、闻一多、刘胡兰。)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对“大丈夫”的理解并举例说明检测环节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开始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指导活动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2.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方式,明确朗读语气。(点拨: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二)自学检测1.注音:衍()冠()往之女家()淫()2.个人展读:朗读全文。过渡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朗读,还要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译课文。评价;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学习环节针对目标一活动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勾画文中你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准备组内交流。方法指导:1.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顺:顺从);替换(同义词替换。岂:难道)。2.简化课下注释,记在原文中。3.小组长统筹分配,组员展示译文。活动二:分类归纳积累文言现象。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丈夫之冠()(4)以顺为正()(5)与民由之()(6)淫()(7)移()(8)屈()往之女家(女:同“汝”,你)戒①往送之门,戒之(告诚)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住所)之①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②往送之门(动词,去、到)③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等)①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②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③威武不能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④丈夫之冠(“冠”: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②此之谓大丈夫(判断句)③戒之曰(省略句)针对目标二活动一:文本精读,理解文意。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点拨: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点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3.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点拨: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活动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点拨:“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度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3.文章的写作特色点拨: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③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4..有感情诵读全文。(一)相关链接1.《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膝文公下》,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2.纵横家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关于纵横家的处事方式,朱自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评述:“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这样的行事方式,是固守儒家仁义之道,强调为人要有原则的孟子所不齿的。评价1: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尤其是对于重点字句的翻译要准确;评价2:自主思考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交流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训练环节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甲)富贵不能淫(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评价:能够正确解答,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虚词用法鉴赏型阅读【课型】教读新授课【学习内容】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3.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论述严密、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读后发人深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2.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4.通过理解题目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难点】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孟子散文的特点及政治主张。2.以小组为单位提问抢答。针对目标二:1.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3.归类文言现象。4.再读课文,流畅翻译,小组内交流和补充。针对目标三:1.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2.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和说理特点。3.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并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针对目标四: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2分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2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4.通过理解题目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检测环节针对目标一: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活动二:识记相关文学常识。要求:能准确全面地介绍作者及《孟子》的文学常识。活动三:自学检测反馈。以提问小组成员或抢答形式介绍相关文学常识。学习环节针对目标二: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P(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舜(shùn)孙叔敖(áo)畎(quǎn)亩傅说(yuè)鬲(gé)奚(xī)法家拂(bì)士活动二:个人展读,朗读全文,小组对抗。过渡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朗读,还要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针对目标二:活动一: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勾画文中你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准备组内交流。2.简化课下注释,记在原文中。3.小组长统筹分配,组员展示译文。点拨:(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往往这个国家就会灭亡。活动二:积累文言现象,小组内交流补充。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集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人恒过(常常。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然后能改(这样以后)困于心(忧困)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表现)而后喻(了解、明白)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法家拂士(同“弼”,辅佐)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1)拂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③而死于安乐也(在)④征于色,发于声(在)针对目标三:活动一:1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交流点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交流点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3.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以及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活动二:深层探究1.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交流点拨】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接着由个人沦及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交流点拨】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针对目标四: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交流点拨】就造就人才而言,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当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在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就国家的治理问题而言,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诫谏,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评价;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评价1: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流畅地疏通文意,尤其是对于重点字句的翻译要准确;评价2:自主思考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交流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评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训练环节自我检测舜(shùn)孙叔敖(áo)畎(quǎn)亩傅说(yuè)鬲(gé)奚(xī)法家拂(bì)士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集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人恒过(常常。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然后能改(这样以后)困于心(忧困)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表现)而后喻(了解、明白)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翻译句子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往往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评价:能够正确解答,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虚词用法主题型阅读【课型】主题阅读课——《睿智人生》【学习内容】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图书:《居安思危》【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体会孟子阐述的做人的道理3.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主题丛书《睿智人生》选取的文章,能启迪人的智慧,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得失,清醒地看清人生的真谛。阅读这个单元,要注意学会运用比喻、类比、对举手法和排比句式说理的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论述严密、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读后发人深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学习类比的说理方法,体会治国做人的道理。2.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重难点】1.学习类比的说理方法,体会治国做人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活动一:仔细品读,了解类比针对目标二:活动二:反复阅读,体会排比,理解文意【教学过程】我们曾学习过的《陋室铭》就运用类比手法以陋室明志向,今天我们来再次感受类比的妙处。活动一:仔细品读,了解类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居安思危》,借助注释、批注、翻译和课后赏析,找出每篇文章所使用的类比,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么类比说理的?学生展示,教师点评讲析。答案示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居安思危》中唐太宗用治病类比治国,指出病即使痊愈也要护理,国家建立四海安定也要时常倾听大臣的劝谏和争辩。(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说起,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转到治理国家要施行仁政,也就是“人和”,自然推出论点。活动二:反复阅读,体会排比,理解文意1.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画出其中的排比或对举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孟子》文章鲜明的观点和雄辩的气势。答案示例:(1)排比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对举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朗读提示:排比句在朗读时要注意重读关键字,语调逐渐升高,并适当加快。对举的句子在朗读时要将对比明显的词语读出“顿挫”之感。三、作业1.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积累《富贵不能淫》和“睿智人生”这一板块中的名言警句。鉴赏型阅读【课型】教读新授课【学习内容】教材:《愚公移山》【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教学设计中,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愚公移山精神。3.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重点)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交流,自学列子的文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提问抢答。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3.译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能流利的翻译课文。针对目标二:找出表明家人邻里态度的句子,反复品读。找出愚公智叟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性格。小组交流探究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针对目标三:1.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愚公精神的理解和启示。【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当堂检测1.作者、作品连接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一)出示自学指导(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活动一仞(rèn)惩(chéng)塞(sè)迂(yū)魁(kuí)始龀(chèn)荷(hè)箕畚(jīběn)孀(shuāng)妻匮(kuì)陇断(lŏng)厝(cuò)雍(yōng)3.出示ppt:节奏划分,朗读课文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1、能识记列子文学常识2、读准字音,和节奏学习环节针对目标一:(一)出示自学指导活动一:自学课下注释,在课本标注活动二:小组讨论,积累文言实虚词惩山北之塞(苦于)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聚室而谋曰(谋划、商量)毕力平险(尽、全)杂然相许(赞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荷担者三夫(肩负、扛)寒暑易节(更替)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聚室而谋()汝()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献疑()以君之力()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投诸渤海之尾()叩石垦壤()箕畚()始龀()跳往助之()北山愚公长息曰()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无陇断焉()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始一反焉()无陇断焉()①年且九十(将近)(1)且②且焉置土石(况且)且焉置土石(往哪里)(2)焉始一反焉(语气词)①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②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之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④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⑤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人称代词,他)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4)其②感其诚(代词,他的)③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5)而②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③聚室而谋(连词,表顺承)④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①达于汉阴(介词,到)(6)于②告之于帝(介词,向)以君之力()以亡以应().以残年余力()4.古今异义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朝。)帝感其诚(被……感动,被动用法。)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甚矣,汝之不惠()告知于帝()(二)翻译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着你残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针对目标二活动一:(一)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愚公和智叟的对话。2.针对愚公这一壮举,找出表明家人邻里态度的句子并反复品读。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妻子邻人之孀妻弱子智叟操蛇之神天帝3.面对别人的质疑,愚公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为了凸显这一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手法?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愚公移山的精神指:(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2)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3)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采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对比指的是愚公、京城氏之子两人跟智叟的对比:愚公与智叟的对比突出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而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则进一步说明老于世故者对事情往往采取冷漠态度。烘托主要是指侧面描写,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送土石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烘托愚公的形象都有重要作用。针对目标三;1.简要概述故事情节。2.谈谈你的理解和启示。3、学生在自学中能标注疑难5、4、能给文言词汇分类5、能准确翻译句子6、能分析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7、能理解对比和烘托手法的效果训练环节1.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愚公移山》[乙]《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喙(huì):鸟嘴.自詨(jiào):自己称呼自己.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1)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3)其如土石何(4)以堙于东海
2.下列句子的\o"朗读"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是/炎帝之少女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能正确解答
附:板书设计移山之因:塞、迂山高困难(自然)路遥决心之大愚公移山移山过程方法原始妻子献疑冲突(人为)坚忍不拔智叟讥笑责难移山结局:无陇断焉主题型阅读【课型】主题阅读课《列子》专题【学习内容】主题类文:《愚公移山》+《列子》专题【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体会孟子阐述的做人的道理3.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主题丛书《列子》专题选取的小故事,通俗易通的向人们阐述了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体会语言的艺术特色;(重点)(2)用课上所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阅读《列子》专题(难点)(3)开好《列子》寓言故事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愚公移山》出自《列子》,现在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列子》去了解更多的古代寓言故事,去积累更多的成语故事。二、学习环节活动一:了解《列子》,回顾方法朗读有关《列子》的介绍,积累文化常识,梳理文言文学习方法。(1)《列子》:又名《冲虚经》,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2)文言文学习方法“借联理说背”。“借”即借助于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联”即联系之前所学,联系写作背景,联想补充情节画面;“理”即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内容情感;“说”即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讲述下来;“背”即熟读成诵,背诵经典词句甚至整篇。活动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运用所学到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丛书“《列子》专题”板块中的7篇文章,批注重要词句、内容道理,最终能用自己的话将每则故事讲出来。答案示例:《歧路亡羊》主要写了杨子的邻居因岔路多而找不到所丢之羊的事,杨子领悟到了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的道理。《杨布打狗》主要写了杨布因换了衣服而导致自己家狗认不出来,对他汪汪大叫,杨布一气之下要打狗,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多为对方考虑,就不会因一些误会而无端动怒。《鲍氏之子》主要写了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一番话,批判了那种认为万物由上天制造出来的唯心主义,赞扬了鲍氏之子的唯物论思想。告诉我们要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九方皋相马》主要写了伯乐推荐和赞美九方皋,以及九方皋相马的过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抓住事物本质,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造父学御》重点写了造父学御前的两件事,告诉我们基础的重要性。《詹何钓鱼》主要写了詹何独特的钓鱼方法引起楚王的问话,告诉我们有时做事要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薛谭学讴》主要写了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有所成,后认识到了错误继续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不要自以为是。活动三:穿插练笔,学写邀请函1.我们要举行“《列子》寓言故事会”,每位同学都有可能到台前展示,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故事会。2.学生阅读本单元写作训练“表达要得体”,重点阅读“写作实践”〈二〉“邀请函”的提示,根据提示开始写作练笔。写邀请函的注意事项:(1)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2)要选择恰当的称呼,体现书面邀请的正式性和对对方的尊敬。(3)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写清楚。(4)如果需要受邀请人准备什么,要讲清楚。(5)语言要简洁大方。三、作业1.每个小组负责讲一篇故事,组长负责督促组员熟练生动地讲出来,所讲故事控制在3分钟左右。2.每人将自己要讲故事的文言文抄写在积累本上,要讲的故事录成音频发到班级群里。【板书设计】《列子》寓言故事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借联理说背鉴赏型阅读【课型】自读指导课【学习内容】教材:《周亚夫军细柳》—《李将军列传(节选)》《将相和》【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本文出现了一些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要有意识的积累,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3.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作者是司马迁。本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结尾文帝一段议论,仍以霸上、棘门做陪衬,一起一结,先后辉映,显出章法严整而不失自然。对文帝,对亚夫,一笔两到,既突出亚夫,又显示出文帝的知人善任,犹其余事。【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课下注释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译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3.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文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译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重点)2.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文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针对目标一: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2.译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能流利的翻译课文。针对目标二针对目标三1.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的特点。2.自主阅读《李将军列传(节选)》《将相和》《张良传(节选)》,借助注释和翻译,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周亚夫军细柳》。(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课下注释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译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3.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文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检测环节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2.史记》原名《太史公传》或《太史公书》,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习环节针对目标一活动一: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棘门(jí)彀(gòu)弓弩(nǔ)诏(zhào)按辔(pèi)揖(yī)胄(zhòu)曩(nǎng)(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已而/之/细柳军(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活动二.小组讨论,积累文言现象彀弓弩(张开)居无何(经过)将军亚夫持兵揖(兵器)(拱手行礼)使人称谢(派)曩者霸上(先前)其将固可袭而虏(必,一定)(1)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军霸上(驻军)军上自劳军(军队)已而之细柳军(到)之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无意义)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以…为,把…作为)以备胡(来)以请以军礼见(用)将以下骑送迎(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以…为,把…作为)为天子为动(被)(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3)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4)使人称谢(古义:致意,问候;今义:感谢)(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1)天子为动(被动句)(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判断句)(3)已而之细柳军(省略句)(4)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句)针对目标二:活动一: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针对目标三:活动一1.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活动二:拓展阅读,体会人物写法自主阅读《李将军列传(节选)》《将相和》《张良传(节选)》,借助注释和翻译,你觉得哪里是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的?哪里又是通过正面描写刻画人物的?答案示例:(1)《李将军列传(节选)》中贵人与匈奴三人作战和李广与匈奴三人作战形成对比衬托;(2)《将相和》中廉颇的表现与蔺相如的表现形成对比衬托;(3)《张良传(节选)》中张良在劝刘邦和解围鸿门时的言行属于正面描写。四、训练环节(13分钟)邓哀王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②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注释】①岐嶷(qíyí):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②宥(yòu):宽容,饶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1.用“/”给下列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咸莫能出其理咸:全,都(2)犹惧不免惧:害怕,惧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有若成人之智告之于帝(《愚公移山》)B.而刻其水痕所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C.而为鼠所啮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D.冲于是以刀穿单衣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凭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5.《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文意做简要分析。首先是因为曹冲本人天资聪慧(少聪察岐嶷),且心地宽厚仁爱,通情达理(仁爱识达);其次是因为曹操偏爱和赏识曹冲,几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把王位传于他的意思(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最后曹冲的死让曹操极为难过,曹丕劝慰曹操的时候,曹操流着泪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显然,如果曹冲活着,曹丕等人肯定是无法与其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的。(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 附:板书设计刘礼军、直驰入,骑送迎军纪涣散徐厉军正面侧面周亚夫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描写结合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令;开壁门;以军礼见严明《邓哀王曹冲传》译文: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的智力。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的地方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用刑很重。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不高兴,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太祖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太祖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恕的,前后有几十人。太祖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要把王位传给他的意思。建安十三年(208)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企外包合同范例
- 代理立项合同范例
- 按揭房合同抵押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编织首饰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矿出售转让合同范例
- 农田占用合同范例
- 商铺面出租合同范例
- 法律人员合同范例
-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20.5遗传与环境教学思路 (新版)北师大版
- 瑜伽合作合同范例
- 化学机械浆与半化学机械浆
- CJJ122-2017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 睡眠中心宣传方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科《建筑制图基础》在线形考(形考性考核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论《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问题
- 大型养路机械国内发展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水利监理工程师培训
- 药为什么这样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 全员营销方案实施细则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