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概述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1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一)行为的概念
思考:什么是行为? 传统行为主义: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新行为主义: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和内隐性的心理过程。认知行为主义:内隐性的心理过程254321
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者自己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别人或我们自己)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特征: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3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
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是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4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重点)5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问题行为表现:(重点)1.不良行为习惯2.社会适应不良3.反社会性6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问题儿童含义: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重点)表现:1.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现和神经症行为;2.带有恶意的甚至是反社会的行为。(三)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7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1.区别:问题儿童是个别现象,问题行为则具有普遍性。2.联系:问题行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问题儿童8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二、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与特征(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国内学者国外学者
内隐:焦虑、抑郁、退缩等情绪问题外显:攻击性、反社会性、过度活动等9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共同特征行为持久性困难不理会现实行为不受控制行为过度行为不适当良好行为不足(二)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10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1:操场上,老师和孩子们在说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想起,弘弘就撒腿朝大球飞跑过去。弘弘和迪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互不相让。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迪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老师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迪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老师以为他同意了迪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弘弘猛地抓起迪迪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迪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抱大球的双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跑了。11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咬、踢)、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为。12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看目的性攻击行为手段性攻击行为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分13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2.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习惯性攻击行为偶发性攻击行为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14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3.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看直接性攻击行为替代性攻击行为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分15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
3.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1.攻击性行为频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重点)16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17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重点)1.父母的惩罚2.强化3.挫折4.认知的偏差18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1:午睡后老师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老师赶忙跑过去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看死了,边无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得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后来老师问到原因时,得知早上云云入园时,老师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被旁边的诺诺听到了。19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嫉妒行为的含义(重点)儿童嫉妒行为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而表现出的行为。二、嫉妒行为及表现20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二)儿童嫉妒行为的类型(重点)独占性嫉妒敌对性嫉妒排斥性嫉妒嫉妒行为的类型21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思考:下面案例中的嫉妒行为22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2有一回,小朋友学画蜻蜓,孩子们作画完毕后,老师总是将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学习欣赏。每次都是彤彤的作品第一个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最明显位置。然而今天老师讲评过彤彤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也格外赞赏,并将彤彤的画移贴到了明明的画的后面,只听见彤彤叫起来:“我不要!”老师制止了她的胡闹,谁知彤彤趁大家注意,将明明的画用勾线笔狠狠地刮了好几道,老师发现了彤彤的行为,对她进行了教育,可她却大声地哭闹,边哭边喊:“他的画难看死了,我不要。”任凭老师怎么说她都听不进去。23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嫉妒行为的特点(重点)外露性攻击性破坏性嫉妒行为的特点24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嫉妒性行为的危害(四)儿童嫉妒性行为的危害25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嫉妒行为的影响因素(重点)1.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2.与他人缺乏情感交流3.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26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3:天天是个5岁的小女孩,出生后父母就十分宠爱她,外婆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照料,事事代替她做。父母上班后,天天很少出门,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玩玩具,听外婆讲故事,因此,养成了温顺、孤僻、胆小的性格。家里一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天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理睬人家,也不敢和人家一起吃饭;在幼儿园里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很少跟别人讲话,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敢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对于天天的这种情况,老师反复地对她进行鼓励和劝慰,可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老师对此表示担忧,然而,天天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因为天天一回到家,和外婆及爸爸妈妈又说又笑,还能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待天天日后长大一点儿,就会自然好转。27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退缩性行为的含义(重点)
儿童退缩性行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出害怕、胆怯,常独来独往等行为。三、退缩性行为及表现28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退缩性行为的特点(重点)1.胆小、害怕、羞怯2.孤僻不合群,难以适应新环境3.对客观现实常采取被动或逃避的行为方式29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退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1.按功能划分社会退缩言语退缩按功能划分30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划分抑制性退缩安静性退缩活跃性退缩2.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来划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31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儿童退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重点)1.教养方式不当,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2.缺乏同伴联系3.家庭关系和气氛不正常4.个人素质因素32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退缩性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认知能力交往能力言语发展33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4.小瑞在幼儿园两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了很多让老师气愤的事,如把玩具放到水里、把毛娃娃塞进抽水马桶里、在墙上乱画……幼儿园老师对小瑞进行了无数次说教,也采用了阻止等方式,但收效甚微,小瑞的破坏行为一如既往。34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破坏性行为及表现(一)破坏性行为的含义(重点)破坏性行为,是指经常故意损坏家里、学校或邻居的物品,或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并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的行为。35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1由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2由不愉快情绪引起的发泄3为了炫耀自己“能干”(二)破坏性行为的特点36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破坏性行为的类型无意破坏,是指儿童有的行为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并不是由破坏性动机所支配的,而是儿童尚处于神经发育旺盛期,性情活泼,以自我为中心,认知缺乏等年龄特征,造成行为上的破坏性表现。
无意破坏有意破坏,是指带有动机的主观性的破坏,包括干扰别的幼儿的活动,这通常是与其他问题行为相联系的,也可能是由于情感上的困扰或焦虑引起的情绪发泄性的破坏的各类方式。
有意破坏37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破坏性行为的原因(重点)破坏性行为的原因不良情绪的宣泄正常的探索行为对失败的手足无措自控能力差38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5:阳阳是中班的一个小男孩,今年4岁了,他脑子聪明,性格天真活泼,胆子很大,表现也不错。他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游戏时常常是中心人物。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班主任老师反映阳阳在活动中有说谎现象,有时候事情明明是他做的却死不认账,教育起来大伤脑筋。阳阳的爷爷也反映说:“阳阳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很是着急。”39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说谎行为的含义(重点)说谎是一种以欺骗他人为目的,心口不一致的表达方式。五、说谎行为及表现40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想象型说谎模仿型说谎侠义型说谎被迫型说谎取乐型说谎虚荣型说谎(二)儿童说谎的类型(重点)41案例某小学生,每逢期末考试快要来临时,就谎称自己有病,头疼得厉害,父母带他去看病,医生给他作了许多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异常。后来,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很疼爱孩子,但是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很严,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会把他大骂一顿,甚至痛打一顿。这个小学生后来向心理医生承认,之所以说自己有病,是想逃避期末考试。42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说假话年幼儿童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和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所以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比如,孩子胯下一根竹竿,正在“骑着”它跑,问他在干什么,他会说:“我在骑马。”明明是竹竿,哪来的马?这不是谎言吗?不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讲,这是游戏。43无意识的说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以为是说谎44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45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听老师讲故事,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461.5岁—2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忽然,对着手中咬了一块的圆饼干高兴地喊着:“看!月亮!”这是儿童最初的想象,叫联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想象越来越复杂,474849505152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有一个特点——夸张性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如儿童讲述事情时会说:“我家来的大哥哥力气可大了,天下第一!”等,至于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实际,幼儿是不太关心的。幼儿的夸张性还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喜欢童话故事,原因之一就是童话内容夸张。混淆假想与真实幼儿的想象,一方面常常脱离现实,另一方面,又常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53比如,4岁的宁宁玩了开飞机的游戏后,就对同伴说:“明天爸爸会带我去坐飞机。”明明迷上了电视片《奥特曼》,爸爸答应以后给她买奥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来幼儿园后,她对小伙伴说:“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了。”还会对小伙伴说,她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领很大……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小园园看到邻居小朋友在大啃鸡腿,心理很想吃,但嘴上却说:“昨天我一个人吃了两个鸡腿,好香。你的没有我吃的香。”这种说谎反映了小孩的真实愿望54策略1、当儿童是因为分不清想象与事实而“说谎”时。当幼儿分不清真与假、想象与事实,愿望与现实的区别时,常常会把心中所想的冲口而出。所说出的一般是大人看来分明不可能或没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孩子在撒谎。这种孩子的想象力一般比较丰富,父母可给孩子保留适当的想象空间。因此如果孩子某一天告诉你,他去过北京玩时,不妨问问她:“喔,好玩吗?去过哪些地方?怎么玩的?怎么回来的?还想不想去?”等等,听听他充满想象的描绘,让他的愿望在诉说中得到某种满足。552、当孩子是透露心中的期望和要求这种说谎反映了小孩的真实愿望,他并非真想说谎骗人。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遇到这种情况是,做父母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应该找机会设法满足孩子。父母还应该经常的了解孩子的一些愿望和需求,对于合理的需求应该尽量满足,这样孩子就不需要以说谎的形式来流露和克制愿望。56稍大的儿童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但是到了小学初中之后,有些孩子从说谎中得到益处后,开始采用说谎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变成了一种欺骗。所以我们把说谎行为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57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说谎的原因(重点)自信心的萌动理解性心理错觉满足愿望的心理无意说谎取悦家长虚夸成绩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开脱责任逃避惩罚有意说谎成人说谎殃及幼儿58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7:小明是一个4岁男孩,正在上中班,上课总是有挤眼睛等一些小动作,在与家长的沟通时,老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行分析:小明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不经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在座位上和同学说话、打闹。由于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扰同学,并且无法耐心地排队等候游戏,因此他和伙伴们相处得很不好。59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七、多动行为及表现(一)多动行为的含义(重点)多动行为,是学前时期的一种常见的问题行为,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如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差,自尊心低,性格抑郁,警觉性低等。60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1.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2.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3.自制能力多动和多动症有什么区别61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注意缺陷学习困难多动任性冲动社会适应不良(二)多动行为的表现(重点)62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多动行为的原因(重点)1.遗传因素2.儿童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轻微脑损伤3.剖腹产的孩子容易出现多动行为,出生后营养过度也会导致多动行为4.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行为的发生和持续5.成人对儿童的不良教育方法也有可能诱发和促使多动症状的出现6.环境污染63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8:嘉嘉小朋友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每天早上搂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放手。妈妈离开后,他一边号啕大哭一边喊着:“妈妈来接我,我要妈妈!”在老师的轻声安慰之后,他自己拖着小椅子坐在窗边,手里抱着自己的衣服,不停地自我安慰:“妈妈要来接嘉嘉的。妈妈马上就要来了。”等到午睡的时候,又流着眼泪喊:“妈妈来,我要妈妈。”老师坐在他的小床边,轻轻地拍拍他,不时地安慰他,不一会儿他就睡着了。一段时间过后,他认准了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玩,就连做操的时候给他安排了位置,他也要特意跑到老师旁边,有时候还会主动和老师玩游戏。64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八、依赖性行为及表现(一)依赖性行为的含义(重点)依赖性行为是指儿童过分依靠父母(或看护人)且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65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依赖性行为的表现(重点)1.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凡事依赖他人2.从行为方式来说,表现为缺少主动性,常处于被动、退缩状态3.从选择主意角度来说,具有依赖行为的儿童,需要自己拿主意时,总感到一筹莫展,总想依赖他人的决定。66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1.缺乏安全感2.父母的过分溺爱和照顾儿童产生依赖性行为的原因?67第二章儿童行为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案例:小明,6岁,男孩,上学前班。他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不经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在座位上和同学说话、打闹。由于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扰同学,并且无法耐心地排队等候游戏,因此他和伙伴们相处得很不好。据小明的父母介绍,他是个足月顺产的孩子,生长发育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但是他在婴儿期就过分活跃,即便在睡眠时也不安分。到了学走路的年龄,他经常在吃饭时到处奔跑,看卡通片时他也常常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在公园玩耍时他更是常常因为鲁莽地攀爬和奔跑而弄伤腿或胳膊。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带小明去检查,看看是否有什么问题,小明的父母没有重视老师的建议,认为他们的儿子只不过和其他孩子相比略微顽皮好动罢了。68案例2:观察者在观察2岁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时,记录到两名2岁半的幼儿在一起抢玩具小汽车,其中一个正在大叫:“这是我的!”
69
分析:2岁左右的幼儿社会合作意识差,容易发生冲突和攻击行为(指向外部世界)。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这种自我意识更多来自于对特定所有物的保护(指向内部世界)。70
案例2:当观察者记录到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不断重复着扔掉勺子,然后看着妈妈把勺子捡起来,这一系列动作是外在的、客观的。那么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呢?如果缺乏儿童发展理论的支持,就会用一种常见的思路来解释,我们经常听见父母得意地嗔怪:“这小家伙很坏,很淘气。”71
分析:根据皮亚杰的理论,4——8个月的婴儿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二级循环反应阶段,婴儿会有目的地使有趣的行为结果得以持续发生。通过这种重复,婴儿更熟练地掌握各种简单动作。而那个不断扔掉勺子的婴儿正在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抓握、扔掉的动作,这并不是一种调皮捣蛋,而是一种认真的学习。72第二章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重点)一、智力是否正常幼儿园里特别的孩子强强,3岁,在幼儿园里表现很特别,不和其他孩子玩,没有学习意识,动手自理能力很差等。强强特别爱转动手玩。家长带着强强进行了感统训练,但孩子各方面的状况还是一直落后于同龄孩子。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智商测试。智商测试的结果为65,属于智力低常。73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1.动作发育落后2.喂养困难,无进食要求,吸吮困难,不知饥饱3.语言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4.对周围事物不注意5.伴抽疯状6.特殊面容或体型(重点)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的智力水平?74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二、儿童特殊行为表现的程度触觉敏感的真真小女孩真真,一岁半,不穿新的衣服鞋袜,不让任何人抱她。一洗脸、洗澡时就哭个不停。在家只跟着妈妈,玩的时候可以跟爸爸,但睡觉一定要妈妈,到外婆家也不能过夜,更不跟着妈妈以外的任何人。在托儿所老师不能碰她,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大哭。中午饭也不肯吃,要等妈妈来了才吃。可以看出真真的行为表现的强度很大,与正常孩子相应的行为表现存在着差异。从孩子的反应看,真真有着很明显的触觉防御。75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1.与同龄儿童相比,某种行为“有”或“没有”2.看表现的程度76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三、儿童特殊行为出现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转来转去的小男孩
2岁的小男孩天天,托儿所大班。报名时爸爸妈妈一起带着,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上学第一天,就弄的老师焦头烂额。随时随地推人,任何经过他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推一下,老师也不例外,个子小的或没留神的就被他推到;见到东西就扔到地上,桌子上的、玩具架上的所有物品玩具包括玩具架都被他扔到地上,老师跟在后面捡都捡不及;老师上课时他从不坐在椅子上,到处转来转去。案例中的天天所表现的推、扔行为的频次太多,超过正常儿童的行为表现,属于非正常表现。77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四、儿童的心理表现与年龄特征是否相符合注意力不集中倩倩,女,6岁,上学前班。眼看就要上学了。可是,在学习上注意力会仍然不集中,而且要有人陪在她身边才能把作业完成得比较好,要不就是一塌糊涂。当帮她指正时,如果擦掉的次数多了,她会很不耐烦,不怎么想做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反倒是对二岁小孩子玩的小玩具感兴趣。而且特别愿跟比她小的孩子在一起玩。晚上睡觉不能自己睡,需要妈妈陪。78第二节判断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五、儿童的行为反应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妈妈第一次带着美美到亲子园的时候,美美快两岁了。她非常害怕新环境,不说话,不理人,一个劲扯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走。美美在幼儿园里,极度缺乏安全感,非常焦虑,但是她却不像别的孩子大哭大闹,只是躲在角落不停地抓自己的小手,甚至抓破皮了还不停止。午睡对她来讲是最难过的事了,每到午睡时,她那两只眼睛就瞪得大大的,难以入睡。79第三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一、生长发育的检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二、心理发育指标的检测三、儿童成长环境的检测四、儿童异常行为的检测80第三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心理发育指标的检测:观察法发育筛查法发育诊断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重点)81第三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
三、儿童成长环境的检测(重点)(一)环境对儿童的影响1.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影响2.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二)亲子关系(三)父母养育方式82亲子关系检测表
〈〉1.不管我的工作或生活再忙碌,每一天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子女。
〈〉2.我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
〈〉3.我认为孩子是有理性的,能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
〈〉4.和孩子对话时,我甚少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的语气和孩子交谈。
〈〉5.我觉得孩子能欢喜的生活,比成绩好更重要。
〈〉6.我觉得孩子犯错和惹麻烦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7.孩子说话时,我能耐心专注的听完。
〈〉8.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如摸头、拍肩、拍手、相互拥抱…………)。
〈〉9.即使孩子犯了错,我也不会因此就认为他(她)是个坏孩子。
〈〉10我经常给自己和孩子充裕的时间,避免催促孩子。
83亲子关系检测表
〈
〉11不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我都能以孩子的立场,分享孩子内心的感受。
〈〉12亲子间有冲突时,我不认为一定是孩子的错。
〈〉13我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
〈〉14我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我自己都能做到。
〈〉15我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一定都会履行。
〈〉16我与孩子谈话时,我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
〈〉17我了解孩子内心的喜好和厌恶。
〈〉18孩子愿意主动的告诉我,他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19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
〈〉20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84第三节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Couners儿童行为问卷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NBA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婴儿社会生活量表儿童感觉统合测验(适用4岁-成人)多动症的鉴别其他评定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筛查表(CBCL)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格塞尔发育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85儿童社交焦虑量表1.我害怕在别的孩子面前做没做过的事情。2.我担心被人取笑3.我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小朋友时,我觉得害羞4.我和小伙伴在一起时很少说话5.我担心其他孩子会怎样看待我6.我觉得小朋友们取笑我7.我和陌生的小朋友说话时感到紧张8.我担心其他孩子会怎么说我9.我只同我熟悉的小朋友说话10.我担心别的小朋友会不喜欢我86多动症的鉴别1.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2.难以安坐,难以完成某一件事情3.在集体活动中不能遵守纪律4.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引起分心5.在未完成作业前,对别人的提问反应迟钝6.难以听从命令,例如不按时完成作业7.做作业或做游戏时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8.做事经常随意转移,分心、半途分叉9.经常过多地讲话10.在他人讲话时,经常将别人的话打断或者插话,并干扰其他孩子做游戏11.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12.在学校或家长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13.经常出现冒险行动而不顾后果,如盲目地在大街上奔跑。87第三章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一、生物因素(重点)遗传母孕期不利因素的影响感染因素酒精吸烟环境污染孕期的情绪状态围产期损害营养饮食状况88554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系分析第三章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精神病癔病癫病智能低下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正常有心理健康问题271.551.92230.442.88110.220.96361.332.88781.776.73561.115.76t0.272.661.611.132.813.03p>0.05<0.01>0.05>0.5<0.01<0.0189胎儿酒精综合症这是一组常见的先天性问题,常见于怀孕期间酗酒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它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三。这些孩子有一些突出的生理缺陷,如头小畸形,心脏畸形和肢体、关节、面部畸形等,他们比正常婴儿小、轻,生理发展晚于同龄儿童。这些孩子还具有一些心理问题,如过度兴奋、多动、富有攻击性、身体颤抖等。大多数出生时具有酒精综合症的儿童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低于平均水平,他们中90%以上的人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会表现出较多的适应问题。第一节生物因素90911971年,作家米奇·多瑞斯领养了一个三岁的孩子艾贝尔,他的母亲酗酒成性。当时,人们对胎儿酒精综合症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艾贝尔早产七个星期,体重很低,在领养前遭到虐待,营养不良。他的妈妈在35岁时酒精中毒而死。他的父亲曾经遭到一系列的逮捕,最终被人打死。随着年龄的增长,艾贝尔难以学会数数,不能辨别基本的颜色,不会系鞋带。在入学前,他被认为是“学习障碍儿童”。他的智商一直是60左右。由于一位一年级教师的精心培养,艾贝尔确实学会了读和写,但他的理解能力却很差。当他在1983年读完小学时,他仍然不能算加减法,不会数钱,也不会明确地分清他所居住的城镇、州、国家或星球。第一节生物因素92这个孩子的行为与他的年龄不相称,没有受到如厕的训练,只能说大约20个词。尽管被诊断为轻度发育迟缓,但多瑞斯确信,如果能为他创设一种积极的环境,这个孩子会赶上同龄的孩子。但是,艾贝尔没有赶上。他四岁的时候,仍然要用尿布,体重仅仅27镑。他很难记住游戏伙伴的名字,他的活动水平极高,头骨非常小。他经常为严重的、莫名其妙的疾病或问题所困扰。多瑞斯那时已经明白了他的养子的问题。1982年,他去了一家专门治疗具有药物依赖疾病的青少年的治疗中心,在那里他看到了几乎可以说是艾贝尔孪生兄弟的三个孩子,虽然他们相貌不同,但他们的行为却是相似的。93胎儿酒精综合症直到70年代才被人们查清,而那时艾贝尔已经长大成人了。一旦酒精进入一个胎儿的血液,它就会集中存在那里相当长的时间,对脑和其他身体器官造成损害,无法治疗。对胎儿来说,这种影响可能持续终生。艾贝尔,在20岁时参加了一个职业训练项目,后来进入一个负责管理他生活的家庭,与他收集的动物玩具、纸制的玩偶、报纸卡通、家庭相片、旧生日卡片等作伴。在23岁时,他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第一节生物因素94围产期损害:低出生体重、早产、过期产导致体内营养不良。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在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打上了高危儿的标记。异常分娩(难产、剖腹产等)。异常分娩可能增加产科用药(尤其是麻醉药品)的使用机会,产科用药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已被多数人所证实。高危儿先天体格发育欠佳,日后健康状况不良可间接影响其行为发育。第一节生物因素95二、心理因素儿童气质结构儿童气质类型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的态度第二节心理因素96气质结构:(重点)情绪性:对人、对事情的积极情绪和负情绪的表达及其表现程度。活动性:对活动强度、活动时间和活动速度的要求反应性: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锐程度及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程度社会抑制性:对早期未经历过的事情所做出反应的方向性倾向专注性:活动中注意力的持久程度第二节心理因素97气质类型具体表现活跃型精力旺盛、好动、活动量大且时间长;情绪易激动、不稳定、耐受性差;对外界刺激及任职活动的反映一般;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表现一般;坚持性差,注意力分散专注型注意力持久,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喜欢安静的活动,活动量少;情绪稳定、不易激动、耐受性强;对外界刺激及认知活动反映一般;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一般抑制型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差,退缩、害羞;不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情绪稳定、不易激动;对外界刺激及认知活动的反映水平低,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均衡型情绪基本稳定;活动强度适中,对各种刺激反映一般;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一般,注意力持久的程度中等敏捷型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强、敏锐、反应快、接受新事物快;注意力持久、不易分散;活动强度和时间适中,对环境和人反应快,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占主导98第三节家庭教育因素三、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99第三节家庭教育因素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100家庭教育实例:孩子说谎的教育对策(一)搞清儿童说谎的真正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三)对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101(一)搞清儿童说谎的真正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1、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2、因父母的教育不当而说谎3、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1021、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这时幼儿由于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例如:明明是他自己把盘子打碎了,却说盘子是自己掉下来的。由此可见,幼儿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诱发其说谎。这种说谎是一种逃避惩罚、推卸责任的说谎。103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多给予关爱和理解,态度温和、慈爱。当然任何一位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撒谎,心理很难过、失望。不妨把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但不要过分斥责或威胁。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没有说实话,你一定是怕我们的惩罚,对吧?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们不喜欢你撒谎,再发生这样的事,你要告诉我们实情。”可以给孩子讲林肯小时候用斧头砍下了父亲珍贵的樱桃树而敢于说实话,敢于承担责任的故事。104(1)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但是,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言行不当而导致的。比如有时成人会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而说谎,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2、因父母的教育不当而说谎105所以父母应该随时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反省,端正自己的行为,当好孩子的表率,平时做到与人坦诚相待,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谎。当然,成人有时是出于善意而说谎,有时说的是无害的谎话,但这时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使孩子理解这种举动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果孩子是由于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而说谎,父母要加以正确的引导。106(2)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说谎。父母过于溺爱,过于忙碌或者因为父母离异没有对孩子承担养育责任,这样的孩子常常为生存、为逃避、为自我保护甚至恶作剧等撒谎。所以为父母者,不管自己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忽略了教育子女的职责。107(3)家长要求太高,管教过严也会导致孩子爱撒谎。如果孩子犯了一点小错,便受到严厉的责骂,甚至处罚,这可能会加剧幼儿的撒谎行为——孩子不得不撒谎以逃避惩罚。1083、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譬如不想吃饭,却说肚子疼;想吃冰淇淋,却说好口渴等等。父母对此要保持平常心,不去理会、鼓励他,甚至以听不懂为理由,让它再说一次。当这样的行为无法引起家长的注意时,“说谎”的行为会慢慢消失。109孩子说谎的教育对策(一)搞清儿童说谎的真正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三)对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110(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不必非追问个水落石出,不必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当着客人、孩子的同伴时更是如此。不然孩子要嘛就是不承认,如果孩子认了错,自尊心也会大受伤害。因为从5岁开始,孩子的道德感逐渐形成了。111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或者欺骗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成人已经知道了实情;二是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三是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是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112(三)对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家长或者教师应先压住自己的火气,耐心地给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应该如何做。如果孩子能主动承认错误,就应减轻惩罚。如果孩子不主动承认,还想蒙混过关,可以加重惩罚。113本章内容结束谢谢!114行为矫正的含义第三章儿童行为矫正行为矫正的方法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15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行为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矫治不良行为和增强良性行为)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重点)一、什么是行为矫正?116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发展障碍精神疾病教育与特殊教育康复治疗社区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商业、企业与人的服务自我管理儿童管理预防运动心理学与健康相关的行为老年医学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117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1问题行为是习得的2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3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4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二、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118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着眼于问题的解决1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2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3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4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5三、行为矫正的特点119四、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确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据此制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帮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记录靶行为的基线水平及变化过程,以评价矫正过程。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
120行为观察与记录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含义
记录方法连续记录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可以用来记录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或潜伏期。成果记录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果间隔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时间样本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时间样本)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121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22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刺激泛化与分化律恐惧性条件作用律高级条件作用律123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获得:当有机体做出条件反应时,经常伴随无条件刺激;消退:当有机体做出条件反应时,不经常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则反应会逐渐消失;124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刺激泛化:任何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125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恐惧性条件作用律: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126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高级条件作用律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这种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127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从桑代克到斯金纳128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三条学习规律: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练习律:学会了的反应,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后,会增加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否则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效果律:指一种行为后面如果跟随着一种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129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二)斯金纳的经典实验130131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132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正强化: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负强化: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消退:不再有强化物相伴,则发生概率降低强化律(重点)133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绪,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134案例:下列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A.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B.碰到烫的东西,赶紧缩回手来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D.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A。逃避条件作用B。无条件作用C。逃避条件作用D135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S-R型
R-S型
强化的性质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强化不是奖赏
强化伴随着反应,强化是奖赏
强化的顺序条件反射形成前条件反射形成后反应的主动性
被动主动学得了什么
刺激间信号关系特定的反应136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三、认知行为学习理论(一)认知行为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含义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就是结合行为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影响个体的内在可以改变个体外显的问题行为。137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二)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理论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138遇到不好的事;处于不好的环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运气不佳;…………真的是客观上造成的吗?139面对同一件事,140事件没有变情绪却会随着人们对事件的141——左右我们情绪的并非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142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Activatingevents——诱发性事件Beliefs——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onsequence——情绪反应及后果(重点)艾里斯ABC理论143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点144A.事件理性情绪理论模型N.情绪改善E.新认识D.辩驳C.不良情绪旧认识B.旧认识×∥145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三)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认知歪曲的主要形式: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渡引申夸大或缩小“全或无”的思想146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的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及环境三因素互为因果,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行为、个体及环境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可以导致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四、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47B(行为)P(个体)E(环境)148第二节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二)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149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2023/1/13榜样作用的刺激观察者的特征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符号编码认知组织符号预演动作预演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榜样的事件匹配的行为体能从属反应的有效性对再现的自我观察精确的反馈150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1榜样与示范2观察与模仿3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151一、强化的含义与分类(重点)强化: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导致将来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的过程。强化物:能起到强化作用的事件或刺激。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152正强化负强化无条件强化有条件强化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强化的类型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153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强化的类型(一):正强化与负强化情境
行为
后果出现刺激撤除刺激行为之后伴随着出现着一个刺激,因刺激的出现,而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增加。我们将这种因刺激的出现而使行为得到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强化。这一刺激物称为正强化物。(重点)行为之后伴随着撤除一个刺激,因刺激的撤除,而使行为将来发生的频率增加。我们将这种因刺激的撤除而使行为得到加强的过程称为负强化。这一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重点)154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思考:判断以下案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小明上课专心听讲,老师对他微笑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小明上课更积极了。东东在学做饭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很多油烟,后来他发现打开油烟机就不会那么呛人了,于是他学会了开关油烟机。155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某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就停止哭闹。重复几次之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给予糖果。家长给予糖果的行为得到了()A.正强化B.负强化B孩子的哭闹,对家长来说是不愉快的刺激。现在孩子不哭了,不愉快的刺激就消除了,家长给糖的行为今后就会增强。所以说,家长的行为是被负强化了。156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无条件强化(重点)
对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存活都具有重大影响,与有机体的基本需要都直接或间接地相关,我们称为无条件强化。强化的类型(二):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将食物、水、性等自然的积极刺激,称为无条件强化物将高温、严寒、恶臭、疼痛等自然的消极刺激称为无条件惩罚物157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条件强化
与无条件强化相对应能起到条件性强化作用的刺激,就称为条件性强化物学校里惯用的分数、名次、奖牌、社会上常见的夸奖、称赞、金钱,他们不是自然获得的,而是后天通过学习过才得来的。当某一条件性强化物与多种多样的其他强化物配对使用时,这一条件性强化物就称作概括性强化物。如:关注、金钱、称赞。特点:强化价值强大强化价值长久代币158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强化的类型(三):连续性强化与间歇性强化模式图:情境
行为
后果每次都得到强化物有时能得到强化物,有时却得不到强化物连续强化:指在某种情境下,行为每次出现后都得到强化物。间歇强化:指在某种情境下,行为每次出现后不一定都能得到强化物,而是间歇性的有时能得到强化物、有时却得不到强化物。因后果而使行为得到增强159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通过连续行为建立目标,通过间歇强化维持和巩固行为在行为获得阶段采取连续强化,而在行为的巩固阶段改用间歇强化连续强化容易产生“饱厌”现象,而间歇强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现象。连续强化需要花费矫正者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建立好的行为,间歇强化最经济、最有效思考:两种强化分别适于哪类行为矫正?160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一次性消费物社会性强化物:个体喜欢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美,点头、微笑、拥抱、温情的轻拍等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漫画书、郊游、参加某种活动。反馈性强化物:实际是一种条件强化物,是对行为结果的反馈,可能是食物、活动、代币、赞美,也可能是活动本身。常常作为辅助手段。二、强化物的类型与选择(重点)161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潜在的问题与对策反应之后施以事物作为强化物,有时会干扰正在进行的行为食物等消费性强的强化物有时很难立即实施事物等消费品的使用涉及法律和伦理问题受个体偏好影响较大,且具有暂时性162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主要优势:(重点)比较容易实施社会性强化物不会干扰正常活动的进行社会性强化物的价值大,不容易出现“饱厌”现象赞美和关注是“自然发生的”强化物,可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注:使用必须具有针对性,讲求变化163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以下案例科学吗?学生们玩好了再写作业孩子们总是先看电视再学做家务喜欢呆坐的儿童,完成指定任务才能坐着普雷马克原理:低概率行为在先,高概率行为在后164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活动性强化物的主要问题:有些活动无法或不能在低概率行为之后发生执行时弹性不够只提供一两种活动作为强化物,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降低其强化价值不合乎伦理要求165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易于生效的能直接在需要的行为后呈现能再三使用而不会引起很快的满足甚至厌腻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尽可能使用多个强化物符合个人偏好强化物的选择166选择强化物的方法活动观察事件调查方法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167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定比例强化(FR)变比例强化定时距强化变时距强化优点:有利于提高效率延缓“饱厌”现象的出现保持时间长,抗消退能力强缺点:每次强化之间会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注意:如果目标是连续的行为就不能用比例强化反应数目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反应数目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反应中断
只有当事人做出的反应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该反应才能得到强化。三、强化的程式和特点(重点)168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优点:在行为被强化之后,行为几乎没有停顿时间更不容易出现行为减退现象定比例强化变比例强化(VR)定时距强化变时距强化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可预测地变化着。169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缺点:存在“停顿”现象不适用于时间观念弱的人定比例强化变比例强化定时距强化(FI)变时距强化指目标行为在上一次被强化后,经过一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发生,就能够得到强化。170行为矫正方法——强化法优点:两次强化间没有停顿现象适用于一些持续性行为定比例强化变比例强化定时距强化变时距强化(VI)指在一次强化发生以后到下一次强化发生之前,两者间的时间间隔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进行变化。171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 2024年无线呼叫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煤制合成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视觉、情感与认同:视听综艺节目的文化认同建构路径
- 牛津译林版英语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4年桥梁建设协议格式实例
- 二手房经纪服务个性化协议样本
- 2024年非全日制员工协议示范文本
- 2024年试用期间协议期限规定详解
-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长岭镇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3年四川农信(农商行)招聘笔试真题
- 《纪念白求恩》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汽车机械基础-说课课件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疼痛预测
- 中国建设银行招聘(全国)笔试真题2023
-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件) (统编版)
- 2024年气象知识竞赛试题及满分答案
-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综合测试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选择性必修3
- DLT1241-2013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