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文学复习资料第五章秦与汉初文学第一节秦文学与李斯一李斯小传(?~前280)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郡小吏(楚)—师从荀卿(齐)—至秦性格:(1)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2)“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3)(斯)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二《谏逐客书》“逐客”事件: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李斯列传》《谏逐客书》的结构:以事实为依据,逐层展开论说逐客之过。(1)以史实为证:四任君主均以客卿而强国(2)以物产作类比:外国的物质—客卿(3)利害对比:《谏逐客书》的艺术:大量使用排比、对偶句,辞采繁富,气势充沛。第二节汉初文学(高祖—景帝约60年)一诗歌(有人称这类作品为“楚歌”)楚歌:秦末汉初楚地的土风歌谣,流行于彭城一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形式上多用“兮”字,模仿楚辞句式,以七言、四言为主。刘邦、项羽、刘彻等都有这类作品传世。刘邦作《鸿鹄歌》时,对戚夫人言:“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可见楚歌常有楚舞相伴,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俗乐。(1)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相得益彰)、《鸿鹄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韩信、彭越、英布先后被灭,此诗写于灭英布归故乡时。《史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史记·乐书》作《三侯之章》,司马贞索引:“侯,语辞也,兮亦语辞,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后人称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唐代·李善:“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文选注》《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zēngzhuó矰: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丝绳

),尚安所施!《史记·留侯世家》载:“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尔)主矣。”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吕后与刘盈(惠帝,16岁登基,23岁病亡,吕后主政,未入本纪)戚夫人与赵王如意《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朱熹语)英雄末路的悲慨。(2)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了解)这是一组宗庙祭祀的乐章,主旨为颂汉德二散文(汉初散文尚气)(1)陆贾《新语》十二篇陆贾:劝说南越王赵佗降汉。劝说刘邦读《诗》、《书》,使其明白“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道理。劝说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劝南越王赵佗第二次去帝号(文帝时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汉初关于“过秦”的讨论陆贾——贾山(文帝时)——贾谊(文帝时)《新语》——《至言》——《过秦论》《汉书·贾山传》云:“孝文时,(贾山)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

贾山的《至言》载于《汉书》本传,从其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对陆贾思想的深化,贾山之后才出现贾谊对“过秦”的论述。陆贾思想:外儒内道散文艺术:气势、文采兼备,有战国纵横家余韵。(2)邹阳《谏吴王书》(或称《上书吴王》)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因道胡、越、齐、赵、淮南之难,然后乃致其意。——贾山《至言》《狱中上梁王书》《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传宾主之言的人。)于羊胜、公孙诡之闲(阻隔)。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mǎo,赵国的分野),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听凭)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狱中上梁王书》邹阳散文艺术特色:(了解)感情激越、文气充足,反复征引,词采华丽,多用排偶,有战国策士说辞气味。《汉书·艺文志》把邹阳列入纵横家。第三节贾谊及其散文一、贾谊(前200~前168)师从张仓(曾师从荀子),治《春秋左氏传》。故贾谊的思想与儒家有渊源。吴公,李斯弟子,也曾教导过贾谊。陈平、周勃诛杀诸吕,迎立文帝(刘邦庶子),以吴公为廷尉,吴公荐贾谊,贾谊入朝为博士,时年21岁。后升任太中大夫,辅助文帝实行变革。得罪周勃、灌婴等大臣,也得罪宠臣邓通(因“黄头郎”之梦得宠,后得铜山,铸钱至巨富,称“邓氏钱”),贬往长沙为太傅。过湘水作《吊屈原赋》,第三年作《鵩鸟赋》。入京,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死,贾谊忧郁而终。“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二、贾谊的政论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集《新书》又称《贾子新书》、《贾子》,是刘向编辑的(刘向编辑了很多书,是个目录学家,他常常把自己编辑的书叫做“某某新书”,后来这些书都有了具体的名字,只有贾谊的这部没有,于是称《新书》)。(2)散文作品:《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3)历代评论:《汉书·艺文志》列贾谊为儒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苏轼《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过秦论》(精读)《陈政事疏》(《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治安策》开头三、贾谊政论散文特色:1、气势雄伟。——“气”2、切中时弊。——“实”(奏疏以汉人为极轨,而气势最盛,事理最显者,尤莫善于《治安策》.故千古奏议,推此篇为绝唱.——曾国藩)3、说理透彻。——“理”4、感情充沛。——“情”资料:李梦阳《贾子序》:“《贾子》者,贾谊《新书》也。奚称《贾子》?子之也。《贾子》,贾子作乎?类贾子之言者作也。汉兴,谊文最高古,然谊陈说治理,善据事实,识要奥,一一可措之行,盖管、晏之俦焉。故曰谊“练达国体”云。”《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反面的评论:《朱子语类》载朱熹批评贾谊《上疏陈政事》:“不成文义,更无段落。他只是乘才快,故乱写去。这般文字也不可学。”又云“不知怎地,贾谊文章大抵恁(nèn那样)地无头脑。”汪士铎《乙丙日记》:“《过秦论》归于‘仁义不施’,此官话不着痛痒也。”据《管锥编》,首先注意到《过秦论》文章的特殊脉路的,是宋朝人李耆卿(李涂)《文章精义》:“文字有终篇不见主意,结句见主意者,贾生《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退之《守戒》:‘在得人’之类是也。”钱钟书:“先秦两汉之文每榫卯(sǔnmǎo)懈而脉络乱,不能紧接逼近;以之说理论事,便欠严密明快;墨翟、荀卿、韩非、王充庶免乎此。”中国论文欠严密的逻辑也是不争的事实。第四节晁错及其散文一、晁错简介: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他被景帝错杀。司马迁:“贾谊、晁错明申商”。《汉书艺文志》列入法家。晁错,曾被派往济南向伏生《尚书》,为博士。晁错之死:性格:峭、直、刻、深(司马迁、班固)(明)李贽:“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树敌太多:丞相申屠嘉、灌婴、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主管京城治安的武官)陈嘉、袁盎。导火索:《削藩策》——吴楚七国之乱——“衣朝衣斩于东市”《晁错论》苏轼………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二、作品《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徙塞下疏》、《守边备塞疏》、《论贵粟疏》选文:……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三、晁错政论散文特色:(1)针对性强,切实可行。——实际(2)分析缜密,说理透彻。——深刻(3)语言平实,稍有文采。——沉着四、贾谊、晁错对比:(1)同:善于说理,文辞通畅,态度激切,有气势。(2)异:贾谊文采、气势稍胜,晁错内容更实际,析理更透彻。第六章汉赋第一节赋体文学的起源与演变一、赋的起源:(一)“赋”字解:《毛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郑玄《周礼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孔颖达《毛诗正义》:“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大小不同,而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2)赋作为文学体裁:荀况《赋》篇:本文共5节,分别讲5件事情:礼、知、云、蚕、针。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3)赋与《诗经》、《楚辞》的关系:班固:“赋者,古诗之流。”刘勰:“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诗经》“颂讽”“美刺”传统与赋的功能相似。(有些牵强)《楚辞》与赋关系密切:司马迁:称屈原的作品为“辞”,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二、赋的演变(1)骚体赋——散体大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汉初至武帝初年。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散体大赋(汉大赋):“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班固《两都赋序》代表人物:“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抒情小赋: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大赋逐渐减少,而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人物:张衡《归田赋》(2)其他赋类:文赋:“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并认为用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祝尧《古赋辨体》)。文赋出现在韩、柳、欧、苏提倡古文时期。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俳赋(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俳”的本义是游戏。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祝尧:“建安七子,独王仲宣(粲)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机)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约)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徐摛、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情,义亡体(指古赋)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陈鹄《耆旧续闻》:“四声分韵,始於沈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律赋近于文字游戏,与明、清八股文类同,不过是唐、宋文人进仕谋官的敲门砖,几无文学艺术价值。明代徐师曾说,“至于律赋,其变愈下。始于沈约四声八病之拘。中于徐(陵)、庾(信)隔句作对之陋,终于隋、唐、宋取士限韵之制,但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而情与辞皆置弗论。”(《文体明辨》)第二节枚乘和《七发》一、枚乘简介(附枚皋)(?—前140)字叔,淮阴人,主要生活在景帝时期。从吴王刘濞为郎中,曾作《谏吴王书》、《复谏吴王书》劝谏吴王。七国之乱后,景帝拜其为“弘农都尉”,乘不就,游于梁孝王刘武门下,此时写了大量辞赋。刘武死后,枚乘回归淮阴,武帝以“安车蒲轮”征召,死于道中。有子枚皋,主要生活在武帝时期,亦长于辞赋。枚皋“不通经术”,为人滑稽,不拘礼节,善调笑(类东方朔),颇得武帝赏识。《汉书·艺文志》载:“为文疾,受诏则成,故所赋者多。”有赋120多篇。“枚速马迟”梁武帝:“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枚乘长于辞赋,《汉书·艺文志》载录9篇。《隋书·经籍志》有《枚乘集》2卷,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二、枚乘作品《忘忧馆柳赋》(不可靠)《西京杂记》载梁孝王游忘忧馆,令侍从作赋。枚乘作《柳赋》,路乔如作《鹤赋》,公孙诡作《文鹿赋》,邹阳作《酒赋》,韩安国作《几赋》没有写完,邹阳代韩安国写成了《几赋》。《梁王菟园赋》(不可靠)菟园也叫梁苑,刘武所造,在今商丘市东。梁孝王好宾客,故文士盛集于梁园。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梁园也就成了后世文士向往的圣地。李白、杜甫、高适、岑参、苏轼、苏辙等都曾来此游憩。杜甫《寄李十二白》诗:“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李白《赠王判官诗》:“荆门倒屈宋,梁园倾邹枚。”《七发》(代表作)三、《七发》(精读)(一)主旨(说法纷纭):古人看法:1.“戒膏粱之子”不要纵欲自戕(《文心雕龙·杂文》)。2.警告梁孝王不要谋反汉朝(《文选》李善注)。3.谏止吴王谋反(清梁章钜《文选旁证》引朱绶说)。今人看法:1.王国荣以为《七发》宣扬“要言妙道”,“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2.徐宗文称《七发》的宗旨在于宣传黄老思想。3.龚克昌《散赋作家枚乘》指出:《七发》的思想非常丰富,“既是对楚太子疾病的诊治”,“也是对诸侯王精神上、思想上、政治上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可视为对吴王叛逆,梁王谋国的含蓄忠告。(二)《七发》的结构“七发”:“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李善)以“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之”发端,通过吴客与太子的对话(主要以吴客的话展开体物铺陈),来展开全文。全文以探寻太子得病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为线索,分别对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畋猎、观涛六方面作了充分的铺排。这六个方面偏重于感官刺激(物质层面),太子听后病情稍有起色,最后吴客进言“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以“要言妙道”说太子(精神层面),太子“涊(niǎn)然汗出,霍然病已。”(三)《七发》的艺术特色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3、采用主客问答层层逼进的结构。《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的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四)《七发》的影响:1、完成了骚体赋向汉大赋的转变。2、开创“七体”。《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内容上以讽颂为主,而又往往颂多讽少;在语言上,少用虚词,句子进一步散化;在艺术手法铺采摛文、词藻繁富,形成一种富有气势的“巨丽”效果。《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第三节司马相如和汉大赋一、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zī通“赀”;钱财)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侯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卓王孙不得已,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相如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二、《天子游猎赋》(《子虚赋》、《上林赋》)1、以虚构人物的对话展开叙事。2、以时间、空间、事物类别等为大致线索,对物象进行繁复的铺陈。3、采用一方压倒另一方,逐层叠加的结构模式。4、以大为美的审美追求。5、物象的大量堆积、语言均呈现出一种气势。6、“曲终奏雅”的结局方式——把张扬欲望的企图收敛在节俭的主旨上。(“劝百讽一”)第四节抒情小赋和其他赋作一从散体大赋(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转移(一)在客体层面,“颂美”的对象发生变化:

两类赋的功能有差别

散体大赋——张国威、颂帝德抒情小赋——抒发个体情感

至汉和帝刘肇始,外戚、宦官交替掌政,主威日减,帝德不隆。现实已无美可颂,汉大赋失去了实际用途。东汉诸帝,不像西汉君主那样喜欢汉大赋。(二)在主体层面,文士与皇权的关系发生变化:“因东汉诸帝多童年即位、夭折,及绝嗣,遂多母后临朝,而外戚宦官藉之用事。”(钱穆)如:和帝(10岁)、殤帝(百余日)、安帝(13)、顺帝(11)、冲帝(2)、质帝(8)、桓帝(15)、灵帝(12)献帝(9)

“母后临朝而外戚得以专政,君主与外朝不相亲接,乃谋诸宦官。至郑众后,宦者始用事。自梁冀诛而权势专归宦者。此后则外朝名士与外戚相结以图谋宦官(遂有“党锢”之祸)。及何氏败,袁绍尽诛宦官,而汉亦亡。”(钱穆)二、东汉抒情小赋作家(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与崔瑗交好)。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博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范晔《后汉书》)张衡作品:《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西京赋》借“冯虚公子”之口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借“安处先生”之口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为对比。形成颂东汉、讽西汉的主旨。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士以及角抵百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等,都极其生动、具体。这一点,往往为研究两汉民俗者所重视,因为它是形象化的描述(就像《清明上河图》)。抒情小赋代表作——《归田赋》这是一篇言“志”之赋,通过虚拟田园生活之乐,来反衬宦海的拘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于时曜灵俄影,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归田赋》片段《归田赋》的艺术:篇制短小精巧。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韵律流畅。语言清丽,毫无铺陈带来的滞重。感情真挚,情趣高远。这篇赋作对魏晋山水文学和陶氏的《归去来兮辞》亦有影响。(二)赵壹本名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约生活在顺帝永建年间至灵帝中平年间。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穷鸟赋》以谢友人。并作《刺世疾邪赋》抒发愤懑之气。另有《非草书》,是书论名篇。《刺世疾邪赋》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yín)。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舵,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揄(同“输”),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刺世疾邪赋》特色:(见课本120页第2段)语激词质刘熙载《艺概》:“后汉赵元叔《穷鸟赋》及《刺世疾邪赋》,读之知为抗脏之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