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帝国日薄西山,诗坛余晖灿烂晚唐社会背景1、宦官专权2、朋党之争3、农民起义4、藩镇割据执教者: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王樱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盛唐:气象磅礴,有所作为晚唐:感时伤怀“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可不为美乎?”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却话巴山夜雨时心有灵犀一点通人间重晚晴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唐)崔珏《哭李商隐》
。哭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李商隐年少时的才华为牛党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他,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这对他那样清高孤傲的人,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打击!而妻子在他39岁那年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一道永远的伤疤。他不像太白般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明月对影成三人,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
旷世情种李商隐公元858年,45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一直认为像义山那样的人是注定不会长寿的,因为他太深情,太执着,太聪慧,太早洞察世情,所以,他命定早逝,逃也逃不掉。人们都说“红颜薄命”,我们却说“才子短命”。像王勃、李贺、李商隐那样才情饱满、忧郁寡欢的人,只适合活在后人景仰的高度中。旷世情种李商隐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商隐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宋华阳,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婚后,他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三十九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
怀才不遇:李商隐心头的千千结【深山倾情】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的绝唱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深山倾情】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写作背景这首《无题》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伉俪深情】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伉俪深情】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是他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无题诗向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之情,也有一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两者之间。但大都以悲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的悲剧气氛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关于无题诗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大类的意象。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前者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后者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咏史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细节描写生动传神;2、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3、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咏物诗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柳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记叙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概括了二人不寻常的遭遇,七字字字血泪。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东风、百花似为二人的分手哀伤低徊!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指出当初两人成就的不易难:揭示两人情感上的痛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古俊句!“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妙句天成,丝“思”谐音双关,用春蚕吐丝比拟缠绵无尽的相思之情,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此为分手后的血泪誓言:①刻骨铭心的柔情②坚贞的信念③通宵达旦的思念煎熬。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拟想两人别后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愁:既是想象那姑娘突然的幻觉,又是诗人对她的担心。一字牵两方,这种手法,叫作“一意两化”。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诗人不甘命运摆布,希望冲破重重障碍,既积极又无奈。
1、矢志不渝的爱情,希望冲出罗网;2、爱情的波折,双方感情的坚贞,不甘心屈服于恶势力的坚强意志;3、悲伤痛苦中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着精神。表达情感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首联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幽会,而只写一种温馨旖旎而有暗示性的气氛,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互相感知,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灵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颈联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凄清寂寞。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的一种游戏。把钩依次在人们手中传送,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尾联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报到。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诗人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
听鼓应官,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
兰台,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
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红楼梦》写林黛玉曾经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你喜欢吗?课后探讨按: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句,见《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全诗是这样: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玉谿生在一个深秋之夜,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之中的怀人之作。正是夜凉如水、孤苦、彷徨、无依的时候,小雨却下了起来,雨点落在那满池的残荷败叶之上,滴滴嗒嗒….淅淅沥沥…怎不叫人触景生情、满目凄凉、黯然神伤?情结登临中国文化中的登高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登高诗———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登高”意象在古诗中有以下几种形式:1、登山2、登楼3、登台4、登塔登高诗内容1、写景2、叙事3、言志写景登高诗中出现的景观有什么特点?(与“登高”有什么联系?)【景——高、远】【景——“悲”的气韵(季节——多“秋”)】言志古人借“登高”意象抒发什么情怀?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亲之情2、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怀古伤今、贬谪之伤)3、知音难觅之憾;4、功成身退之志;5、归隐山林【一首诗可能不只有一重情怀】【表现手法】(一)运用多种方式抒情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借古寓怀,或托物言志等等。(二)章法谨严有致,层次清晰而不失变化。大多先叙事、写景,然后抒情言志。前者为后者蓄势、张本,后者彰显全诗意旨。摹景近观远眺,动静交织,声色并用。抒情由浅入深,抑扬起伏,收放自如。境界开合跌宕,情感博大深沉。(三)工于造语,讲求炼字炼句。安定城楼咏怀诗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唐文宗开成三年(838),26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他的岳父)的府中做幕僚。这首诗就是他客居中登安定城楼排遣忧愁的名作。此为登高咏怀诗、政治抒情诗。整体感知《安定城楼》寓有哪些丰富的旨意?青年人胸襟的自白鞭挞猜忌自己的朋党势力用世的决心功成身退、隐居的向往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登临纵目,烟波浩渺。壮阔之境,忧愤情怀。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诗人以二人来喻自己的不得志。用典、类比、自喻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直抒怀抱,渴望功成身退。反映了“隐”与“仕”的矛盾,也反映了诗人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王安石特喜欢此联扭转乾坤的豪迈和归隐江湖的潇洒飘逸)典故范蠡佐勾践成霸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腐鼠”喻禄位,“鹓雏”诗人以凤凰自比。以寓言作结,对比了个人崇高怀抱与小人的卑鄙心理,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
典故: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
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食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中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一、回顾杜牧名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二、知人论世杜牧(803--852)
出身高门士族,宰相杜佑之孙。曾自言:“我家公相门,佩剑尝叮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杜牧诗、赋、古文均擅。书画亦精。咏史诗好为翻案文章,如《赤壁》《题乌江亭》。一赋(《阿房宫赋》)动古今。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风流才子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此诗是杜牧诗歌中最受人注意的一首,反映其文采风姿,清新俊逸,意气豪迈,直逼老“李杜”。登高忘忧:襟抱难施的抑郁、旷达之语。
诗解首联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涵”字极有气势,水中见景。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飞”字写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一俯一仰,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生机勃勃的图画。景美情逸!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颔联化用三个典故。《庄子·盗跖篇》说人的一生,“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南北朝诗人何逊有“插花行理鬓”,表旷达。《艺文类聚》:“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颔联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颈联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身处逆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诗人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牧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象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但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寄赠诗(清)王士祯:“深情高调,晚唐中绝作,可以媲美盛唐名家。”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不直言思念,青山绿水秋草中蕴含诗人无限情思(景中融情)“隐隐”和”迢迢”两叠词,既写景又传情(念人,念地)——似水柔情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秋已凉,君安好?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如怨如诉,不绝如缕的洞箫声仿佛回荡身边。语带调侃,可见二人关系之亲昵。长安晚秋赵嘏
长安晚秋
(《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首联(起)总写长安全景,呼应标题,奠定感情基调。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好像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壮阔、凄清。
“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了心境的凄凉。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颔联(承)是仰观。继续写景。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态。见归雁而思乡怀人,笛声悠扬、哀怨,颇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景语即情语——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见归雁而思乡、怀远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颈联(转)写俯视。逐渐转入抒发内心的感情——伤好景无常,生归隐之心。
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之心,而红莲凋零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句中包含对比。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尾联(合)末联则抒写胸怀,
表毅然归去的决心。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子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商山早行温庭筠羁旅诗《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羁旅思乡诗回顾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表达情感: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简析羁旅诗中常见的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山长水阔,有家难回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诗人在羁旅诗中一般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大雁南飞、倦鸟回巢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明月、大雁、芦笛、杨柳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当时士大夫亦诋其“有才无行”。诗歌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买卖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中交一公局采购合同样本
- 修改供用电合同样本
- 土石方工程安全责任书
- 代建房屋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 部编三下数学-第2课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案
- 企业自如合作合同样本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Triz版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
-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练习与答案解析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8.5发布)
- 排水沟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CAD教程CAD基础教程自学入门教程课件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课件
- 停水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电商部运营助理月度绩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人防门
- 第12课送你一个书签
- 教学课件:《特种加工(第6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