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素养检测素养检测助你预习文题解读“怀疑与学问”是文章的论题,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2、作者简介顾颉刚,历史学家,我国“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二、字音识记1、给加点字注音顾颉刚(jié)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塾师(shú)懒惰(duò)大儒(rú)盲从(máng)虚妄(wàng)折扣(zhé)停滞(zhì)2、词语释义腐草为萤:出自《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玄虚:没有事实根据的。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用来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足为据:不能够当作凭据。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实际的。大儒:旧社会时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三、课前热身1、第1段引用两则名言有什么用?(1)通过两则名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同时作为道理论据,更加有力地论证了本文论点。2、第3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出下文,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3、第4自然段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第四自然段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们明白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第5自然段是怎样论述正确对待书本、学问的态度的?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先正面说,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然后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信;最后引用孟子的名言,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课文第6自然段,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举戴震的例子,从正面论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名师点拨:名师点拨:论点提出的方式:标题点明;(2)开头提出;(3)结尾得出;(4)中间某个承上启下句提出;(5)没有提出需要归纳。注意提示性的语句,如:总之、可见、这样、所以、因此、由此看来等,它们所领起的一句或一段话,往往可能是中心论点。素养达标素养达标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停滞(chì)大儒(rú)塾师(shú)程颐(yí)譬如(bì)萤火(yíng)唐尧(yáo)颛顼(xǖ)盲从(máng)懒惰(duò)墨守(mò)流俗(sú)解析:A.滞(zhì);B.譬(pì):C.顼(xū)。2、下列书写有误的是一项是(C)启迪步骤凶险三皇五帝视察轻信盲从辨伪去妄辨别折扣脑筋不功自破锻炼虚妄求索腐草为萤解析:C项不攻自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的话,是万不可相信的。B.在证据面前,他的谎言不攻自破了。C.读书不应该拘泥于书本,或者迷信书本,此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解析:A项,虚妄的意思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用在该句,语义重复。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A.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B项有误,这个句子是将人生中的结与丁香结类比,“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与“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是并列关系,因此中间应用分号隔开;C项有误,“我们是……还是……”这是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有误,“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引用没有独立性,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故选A。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B.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C.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D.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项,搭配不当,可改为“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浮现出孩子们欢乐的笑容”;B项,缺主语,去掉“在……下”或者“使”;C.项,搭配不当,可改为“成本下降了一半”或者“成本下降了50%”。故选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B.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C.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D.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解析:A.任劳任怨: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此处形容母亲在家里吃苦耐来的样子,使用正确;B.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含贬义)此处形容父亲一辈子没地位,使用不当;C.酣然入梦:很舒适地进入梦乡。此处形容红军战士不惧艰苦,表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用正确;D.彬彬有礼: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此处形容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文雅礼貌的样子,使用正确;故选B。7、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大千世界,常常因握手而孕育出美好的境界。微风与湖水握手,漾出轻柔的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云层与夕阳握手,渲染出缤纷的晚霞;茶叶与沸水握手,弥散出怡人的清香。示例二:高山与薄雾握手,幻化出缥缈的云海;笔与纸张握手,描绘出动人的画卷。8、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答案示例:大地干涸龟裂,人们无处寻找水源。一个人打开了厚厚的书木,惊奇地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泓清泉,水中还有蹦跳的鱼儿。注意:本题考查复述漫画内容。描述画面内容要仔细观察漫画里面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注意字数限制。(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答案示例一:书籍才是滋养人类的营养品,那里有丰富的宝藏。示例二:读书能使人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注意:本题考查漫画寓意的理解。结合漫画的内容联系“读书的价值”写出寓意即可。素养提升素养提升“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的重要性,是论证更有说服力。“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一切”是强调所有的科学家都包含在内,“常常”说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是建立新学说的基础。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围绕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两个分论点是递进关系。4、你认为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请简要谈谈。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③到⑤段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第⑥段再从积极方面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2.分析事理透辟周密。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又如对“怀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所谓怀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等。这些分析都很透彻、很周密。3.引名言,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如第⑤段中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做了阐释,说这“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④段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明白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对人很有启发。第⑥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5、(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怀疑精神”。“怀疑精神”就是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的态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本段首先提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观点,然后解释了什么是“怀疑精神”。接着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传说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我们要有怀疑精神。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运用道理论证,证明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的观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不能,四个词语之间存在着一层更进一层的逻辑关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不能调整。6.(2020·四川达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深触经典的灵魂王佳可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玄奘出使西域取经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完、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迫求票房而胡编乱造。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美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风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话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扶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道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日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圃于此。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是如何论述“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这一观点的?文章首先通过《西游记》被不少影视工作者胡乱改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再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证了深触经典的灵魂的原因,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深触经典的灵魂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深触经典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举例论证,以《红楼梦》这样一部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为例,具体论证了“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和说服力。(3)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材料一: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汤显祖的《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材料二: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答案: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叙述的是经典作品的深厚内涵,与本文观点相符。材料二主要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不符合本文论点。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首先阅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其次阅读所给两则材料,看哪个材料能够证明文章论点,从而作出判断。材料一列举《三国演义》和《牡丹亭》的例子,是说经典作品的深厚内涵,材料二是说“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对比之下,材料一更符合本文的论点,故选择材料一。(4)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答案示例:我们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阅读经典文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学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使我们在这个充斥着碎片化阅读的文化语境里,不至被裹挟。7.(2022·四川眉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冬奥赛场深刻启示我们,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②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每一次拼搏都是在为成就梦想蓄积力量,成功的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运动员的摘金夺银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从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到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每一次拼搏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训练中的一次次全力冲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遨游太空,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③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如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超越自我,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④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收获良机。奋斗者的拼搏,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拼搏的力量离不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离不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从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令人敬佩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⑤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呑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韶华、不负历史,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节选自马祖云《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1)下列不属于本文所阐述的观点的一项是(D)A.每一次拼搏都在蓄积力量,不可轻言放弃。B.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的耕耘和不懈的奋斗。C.拼搏的人生需要每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练。D.奋斗者应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不负使命。解析:D项强调的是要珍惜时间,不负使命,是在向大家发出号召,这不是本文所阐述的观点。(2)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A)A.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B.敦煌女儿樊锦诗在漫天黄沙的敦煌坚守40年,一生守护“飞天”。C.燃灯校长张桂梅带病坚守三尺讲台,点亮了万千乡村女孩的梦想。D.《超越》中唱道: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解析:A项强调的是一个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可论述与“立志”相关的论题,与本文的论题“拼搏”无关。(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上00后运动员所表现出的自信,缘自于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辛努力。B.要创造非凡的业绩,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英雄都需要超越常人的视野和热爱。C.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拼搏的力量源自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不惧的勇气。D.拼搏成就传奇,马伟明、南仁东、黄大发们以顽强的拼搏创造出了一个个传奇。解析: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视野和热爱”进行阐述。8.(2020·辽宁本溪)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木秀于林,风必助之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选文略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2)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参考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得了什么?参考示例二: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参考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4)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B)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管理公司合并合同(2篇)
- 2025年度农业灌溉打井工程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墙仿石漆施工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美容师职业发展服务劳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租赁与户外LED广告内容制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4篇
- 2024私车公用合同
- 2025年度油气田打井设备租赁合同8篇
- 2025年度南京市个人旅游线路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参展合同模板:5G通信技术应用展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含答案)
- 护理饮食指导整改措施及方案
- 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
- 印染厂安全培训课件
- 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设计
- 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装置自动控制的先进性说明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二 软文的写作
- 英语词汇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