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苏武传
【我预习我达标】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______同_______)2.与旃毛并咽之 (_______同_______)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______同_______)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同_____)5.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 (“____”通_______)6.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初读强基·自主学习“畔”“叛”“旃”“毡”“去”“弆”“亡”“无”“见”“现”“欢”“霑衿”“沾襟”“决”“诀”(二)古今异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2.以货物与常古义:一般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义:两个词,“操”和“持”都是“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处理或筹划、筹办。﹒﹒﹒﹒﹒﹒(三)一词多义1.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 (动词,抵押)(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动词,判处)(3)副有罪,当相坐 (副词,应当)(4)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动词,对着)(5)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口技》) (介词,在)(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对等,比得上)2.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介词,因为)(2)汉亦留之以相当 (连词,表目的,来)(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介词,以……身份)(4)以货物与常 (介词,把)(5)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副词,已经)(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介词,在……的时候)(7)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介词,拿,用)3.会(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副词,会同)(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副词,恰逢)(3)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盟会)(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副词,必定,当然)(5)单于召会武官属 (动词,集聚)4.及(1)及还,须发尽白 (动词,等到)(2)及卫律所将降者 (连词,以及)(3)事如此,此必及我 (动词,牵连到)5.为(1)为武置酒设乐 (介词,替,给)(2)子为父死,无所恨 (介词,为了)(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动词,担任)(4)何以汝为见 (语气助词)6.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动词,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动词,起事)(3)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动词,调派)(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动词,揭露、暴露)7.之(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结构助词,的)(2)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音节助词,不译)(3)单于愈益欲降之 (代词,指苏武)(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告诉)②天雨雪(下)③羝乳乃得归(生子)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执、拄)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结网;用檠矫正弓弩)⑥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祀)﹒﹒﹒﹒﹒﹒﹒2.名词作状语①其一人夜亡,告之(在夜晚)②朝夕遣人候问武(在早晨、在夜晚)③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宜皆降之(使……投降)②屈节辱命(使……受屈;使……受辱)③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相斗)⑤王必欲降武(使……投降)﹒﹒﹒﹒﹒﹒4.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及还,须发尽白(变白)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以……为壮)7.诚甘乐之(以……为甘乐)﹒﹒﹒﹒﹒(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匈奴使”的定语“留在汉”后置)译文:(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3.非汉所望也。(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译文:不是汉朝所期望的。4.虞常生得。(被动句,“得”在语意上有被动意味)译文:虞常被活捉。5.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为降虏”的状语“于蛮夷”后置)译文: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6.见犯乃死。(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7.何以复加?(宾语前置,“以”的宾语“何”前置)译文: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8.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以”的宾语“何”前置,“见”的宾语“汝”前置)译文:要见你干什么?9.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所见”的宾语“安”前置)译文:(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10.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为”的宾语“谁”前置)译文: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被动句,“大臣”的定语“亡罪夷灭”后置,“夷灭”在语意上有被动意味)译文:您还又为谁(守节)呢?1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都是被皇帝陛下栽培。二、内容感知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解析】选B。虞常要射杀卫律,尚未付诸实施,所以还不能称为“行动”;况且,他想射杀卫律,只是为了使在汉的母亲和弟弟“幸蒙其赏赐”,这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国。2.熟读课文,梳理主要故事情节。答:
【明确】①出使匈奴,以求通好②虞常谋反,苏武株连③卫律逼降,坚贞不屈④流放北海,杖节牧羊⑤李陵劝降,大义凛然⑥苏武归汉,青史流传【我博览我掌握】一、魅力作家文史大家——班固生平: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征匈奴为中护军,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
成就:《汉书·地理志》开正史中专列“地理志”之先河;《两都赋》开创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编辑撰成《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代表作品:《汉书》《两都赋》《咏史》等。【经典觅珠】《汉书》名句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3.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4.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5.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二、文学常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汉书》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体例略同于《史记》,但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称,“史汉”共举。【拓展链接】史书体例小览体例特点代表作品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按国家为主体记载历史《战国策》《国语》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史记》《汉书》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叙述事件《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
三、脉络梳理
四、内容概览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在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歌颂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节。一、阅读课文第1~4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武,字子卿。少以(介词,因为)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shuò,屡次)通使相窥观。匈奴留(动词,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dànɡ,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也。”尽归(使……回)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送给)单于;单于益骄(倨傲),非汉所望也。精读析文·合作学习﹒﹒﹒﹒﹒﹒﹒﹒﹒﹒﹒
方(正要)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及卫律所将(带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一向)与副张胜相知,私候(私自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答应)之,以货物与(给)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以状语(告诉)﹒﹒﹒﹒﹒﹒﹒﹒﹒﹒﹒﹒﹒﹒﹒﹒﹒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4)”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受审讯)。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引(拿起)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坑),置煴火,覆武其上,蹈(踩)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动词,抬,扛)归营。单于壮(以……为壮,钦佩)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本是一次和平之旅,但副使张胜贪功心切,违背朝廷旨意,背着苏武与匈奴叛将秘密沟通,暗中酝酿大祸。B.缑王和虞常谋杀卫律,副使张胜卷入其中。苏武知晓后,料定此事必然牵累及他,“见犯乃死,重负国”,于是“欲自杀”。C.苏武“欲自杀”,是为了避免受审,说明苏武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出使匈奴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D.写单于的“壮”,说明苏武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不仅使敌人惊心,而且使敌人钦佩。【解析】选B。“缑王和虞常谋杀卫律”不准确,应为“缑王和虞常谋劫阏氏”,是虞常自己告诉张胜想射杀卫律。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如“迁客骚人”。B.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专称。C.假吏:文中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D.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解析】选A。“迁”,一般表示升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二、阅读课文第5、6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武益愈(渐渐痊愈),单于使(动词,派遣)使晓(通知)武,会论(判罪)虞常,欲因(趁着)此时降(使……投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招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武曰:“本无谋(参加谋划),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做……样子)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背叛)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满)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代词,这样)。空以身膏(肥沃,使动用法)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1)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争斗)两主,观祸败。若(代词,你)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因威胁而屈服),白(报告)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2)天雨雪,武卧啮(咬,嚼)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动词,生子)乃得归。别(分别隔离)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拿着),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用绳系在箭上而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器重)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陷于困境)。﹒﹒﹒﹒﹒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言下之意,现在投降还是我卫律给你一个机会,今日不投降,以后即使想要投降,也没有门路了。B.苏武给卫律以当头棒喝,严厉谴责了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卖国行径,表达了对叛徒不屑一顾的蔑视。C.苏武义正词严,向卫律发出警告:如果你胆敢一意孤行,屠戮来使,激起汉朝出兵,匈奴灭亡之祸,“从我始矣”!D.卫律精心安排,把苏武置于九死一生的境地,妄图用这种办法折磨他,消磨他意志,妄图让他屈节易守。【解析】选D。“卫律精心安排”不准确,应该主要是单于的安排。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苏武到了北海以后,匈奴断绝了苏武的粮食供应,他就掘野鼠、收草实来吃。三、阅读课文第7~10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趁机)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关系很好),故使陵来说(劝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前长君为奉车,从(跟随)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殿阶),触柱折辕,劾(弹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改嫁)矣。独有女弟(妹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折磨自己)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超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2),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3),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4)臣事(侍奉)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遗憾),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尽)今日之,效(献出)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同“诀”,辞别)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欺骗说)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详尽)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责备)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道歉)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死亡),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介词,在……时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以老同事、老朋友的身份,以叙旧的方式,与苏武推诚布公,推心置腹,恳切交谈,企图从感情上打动和软化苏武。B.李陵的劝降之词,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和迷惑性,苏武不为所动,就从更高的层次表现了苏武矢志不渝、坚不可摧的伟大爱国情操。C.李陵口若悬河,舌似利剑,苏武仍然不为所动,他的回答非常简洁。苏武避开具体问题,告之以儒家君臣大义,表达忠臣死节之志。D.苏武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的叹惋之情、悲慨之情、欣慰之感显而易见。【解析】选D。“悲慨之情”不当,另外两种情感已能概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B.后土:指谷神,是相对于皇天而言的。C.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文中“系保宫”就是关押在保宫。D.即位:指新国君登上帝位,又可以称登基、继位、践祚等。【解析】选B。“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况且陛下年事已高,随意变更法令,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我们父子无功无德,都是受到皇帝陛下的栽培。现在有机会杀身报国,即使被杀,的确甘心乐意。研读提能·探究学习【我理解我鉴赏】1.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方式有何不同?苏武对待二人的态度又有什么差别?【明确】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面对二人的劝降,苏武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对卫律自始至终采取强硬的态度,斥骂卫律“畔主背亲”;对李陵则采取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既表明立场,又不使李陵难堪。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2.课文刻画苏武形象,成功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明确】张胜和苏武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卫律和苏武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和苏武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3.苏武的民族气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出与匈奴的修好之愿,又不为之所屈,奋力抗争。
(2)对于卫律的威逼利诱等手段,他从容应对。在受审时,他以自刎对之,不愿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他于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
(3)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我实践我飞跃】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活下去,这是否矛盾?试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思考:
参考示例:不矛盾。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把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1)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苏武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中郎将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2)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权威、富贵无法征服他,便又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群读培优·拓展学习【我理解我鉴赏】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节选自《汉书·张骞传》,有删改)【培优训练】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苏武传》《张骞传》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遭遇意外。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本不应有危险。但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押。B.苏武婉拒李陵劝降。李陵采用攻心法,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显得理由充分,说服力强,但苏武并未所动。C.张骞毛遂自荐。听闻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汉朝就想趁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应召前往。D.张骞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解析】选C。“力排众议”无中生有。2.(思维发展与提升)“自杀”是《苏武传》中的精彩片段。文中苏武一共几次自杀?从中可见苏武怎样的品质?答:
答案:两次。第一次是张胜告诉苏武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苏武敏感地认识到自己定会受到牵连,因为不想国家尊严受辱,所以自杀。第二次是面对卫律的讯问,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引刀自刺。从中可以看出苏武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3.(思维发展与提升)张骞历经磨难赶到月氏,却发现月氏改变立场,不再与匈奴为敌了。结合文章,分析原因。答:
答案:①月氏国内发生了变故,月氏王已死,其夫人被拥立为王,国内和平安宁。②月氏距离汉朝距离遥远,月氏王不想再亲近汉朝。4.(思维发展与提升)苏武和张骞都是汉代有名的使臣,两人在出使经历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
答案:①两人出使都曾遭遇波折,被扣异国十几年,历经磨难,坚贞不屈。②两人都能牢记初心,忠君爱国,不辱使命,持汉节不失。附【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姓堂邑氏的奴隶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吗?”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配了妻室,并且有了孩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王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拥立他的夫人为王。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很少有盗寇,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张骞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张骞在匈奴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负有见机行事使命的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拜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课时素养评价十二苏武传(45分钟,45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单于召会武官属C.空自苦亡人之地 D.与旃毛并咽之【解析】选B。A项,“畔”同“叛”。C项,“亡”同“无”。D项,“旃”同“毡”。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D.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看见【解析】选C。A项,论:判罪。B项,当:判处。D项,助词,表被动。﹒﹒﹒﹒3.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B.羝乳乃得归C.乃幽武置大窖中 D.杖汉节牧羊【解析】选C。C项中的“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且陛下春秋高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选B。“谋反”古今都是“图谋反叛”的意思。A项,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C项,古义:年纪;今义:春天和秋天。D项,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或完成事业。﹒﹒﹒﹒﹒﹒﹒﹒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子卿尚复谁为乎?C.何以复加?D.信义安所见乎?【解析】选A。A项是定语后置。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因此时降武A.空以身膏草野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单于壮其节 D.杖汉节牧羊【解析】选B。B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肥沃”;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D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执、拄”。﹒﹒﹒﹒﹒8.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因此时降武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后虽欲复见我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选B。①“趁着”;②“通过”;③④均为“即使”,表假设。﹒﹒﹒﹒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5分)译文: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5分)译文:
答案:(1)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不主持正义,反而想挑拨天子和单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2)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解析】选B。“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分析,运用排除法,“予燕王令”错,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经营性贷款还款协议模板8篇
- 二零二五年废弃物处理及废品回收承包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租赁与智能化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外资独资公司股权变更操作细则合同
- 2025年个人汽车维修服务质押担保合同3篇
- 2025版高端餐饮集团租赁管理与服务保障合同3篇
- 个人委托支付事务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酒店装修设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果园苹果采购与销售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园林景观设计专利授权许可合同3篇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1)课件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试卷(含答案)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2024年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年十天突破公务员面试
- 《疯狂动物城》中英文对照(全本台词)
- 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明(样本)
-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