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吴健雄_第1页
女科学家吴健雄_第2页
女科学家吴健雄_第3页
女科学家吴健雄_第4页
女科学家吴健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引自网络PPS:金卡(CXF)她来自东方-杰出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点击左键换页]

吴健雄,美籍华人(1912-1997)。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江苏太仓浏河古镇街景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在江苏太仓浏河出生,她小名叫薇薇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是头一个女孩,幼时长眉秀目,聪明可爱十分讨人喜欢。有一个哥哥健英,弟弟健豪。吴健雄自己回忆,她很幸运,在家乡浏河有一段快乐的童年。

浏河的童年高中畢業,吳健雄父親給了一本大學物理教科書,

她在暑假裡唸完,就此喜歡了物理。

父亲最为亲近、疼爱吴健雄,对吴健雄的一生有着最深远的影响。吴仲裔不但思想进步,还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无线电、狩猎、弹风琴、唱歌、吟诵古典诗词……都有相当造诣,虽然对子女并不强加要求,但是看出吴健雄自幼沉静好学,资赋不凡,也就特别着力给她一些导引。他不时将当时上海《申报》上一些科学趣闻,念给识字不多的吴健雄听。他自己动手装了部矿石收音机,让吴健雄听到那来自天上的声音,给她买“百科小丛书”,向她讲述科学趣闻,在吴健雄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吴健雄幼年人格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受到了她父亲最大的影响。她和她的兄弟三人看了许多书,而这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吴健雄说,她的父亲总是走在他生活时代的前面,提出问题,热衷学习。

父亲吴仲裔母亲樊复华

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是位思想开明有远见卓识的达观人士,早年就读于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交大前身),吴仲裔在南洋公学开放的环境中,开始接触西方国家传来的自由、平等思想阅读许多谈论人权和民主的书籍,这些都在吴仲裔思想成型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参加以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爱国学社(蔡元培主办),嗣后又入同盟会,并参加上海商团。

1913年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学校。(吴健雄少年曾就读于明德)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

给吴健雄启蒙和教导最为深远的,是她的父亲和胡适老师。

吴健雄第一次认识胡适是她在苏州女师读书时。胡适应邀到苏州女师讲学。胡适的讲题是《摩登妇女》,令吴健雄眼界大开。一次历史考试,胡适监考发现才女吴健雄,倍加欣赏鼓励,后来他们多次交谈,期许甚高。

1936年,胡适到美国参加哈佛大学三百周年校庆之际,专程到柏克莱去和吴健雄作了长谈。后又写信寄书曰;“你的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此后,她把胡适在这封信中的教诲作为自己的治学和人生指南,并终身实践之。胡适对吴健雄万分赏识,期许甚高,在旅行中看到书店中有英国大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书信集,认为那时已在美国念物理的吴健雄一定会感到兴趣,就买了寄来给她,吴健雄对于胡适的爱护之情,一直铭感在心,她说:“这才是师生关系啊!吴健雄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总不忘恩师的嘉惠。她常说她的研究成果“不过是根据胡先生平日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科学方法。与老师胡适合影1934年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毕业时的吴健雄1929年,吴健雄以最佳成绩由苏州女师毕业,并且获得保送入南京的中央大学.

按当时师范生保送上大学需先教书服务一年的规定,任教中国公学。1930年入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师从近代物理学家施士元、光学家方光圻、天文学家张钰哲、电磁学家倪尚达等教授;1934年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34年中大毕业应聘到浙大当助教,这是吴健雄在上物理课。出国前与父母合影。没有想到竟是永别。1936年8月靠叔父吳琢之资助,从黄浦江登船去美国留学,一别祖国37年!这是临别时,吴健雄与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合影留念。1936年,柏克莱大学深造

1940年,吴健雄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她的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最高权威的《物理评论》上。

1942年5月30日她30岁生日的前一天,吴健雄与袁家骝走入婚姻的殿堂。袁家骝博士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并在物理研究方面颇有成就。

婚礼是在袁家骝的指导教授密立肯家中举行。密立肯是因测量出电子的带电荷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大科学家,当时是加州理工学院校长,因此有一个很大的住宅。

密立肯及其夫人主婚。举行了一场婚礼晚餐宴会,吴、袁二人在美国的许多同学好友,都来出席盛会。当时也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担任中国同学会会长,后来在中国发展导弹卫星计划中,有着最大贡献的钱学森,还替他们的婚礼拍了一部八厘米的电影。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她的中国心

身在他乡,一直保留两样中国式的品味吴健雄,除了科学,她也努力学英文和了解美国事务。但是有两件事,她却一直保有中国式的品味,其中之一是衣着,吴健雄的衣着总是中国式的高领旗袍,另外一样就是饮食。穿着旗袍,代表着她对中国一颗永远未忘的心。妈妈陪你玩!贴心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吴健雄甜蜜的家庭生活袁家骝夫妇于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仅生一子,名叫袁纬承,为了使吴健雄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袁家骝几乎承担了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带孩子,孩子后来到学校寄宿,每周接送孩子,袁家骝任劳任怨,甘心在妻子的光环下默默付出,处处以太太为荣,那时候袁家骝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来源研究,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很忙很累,但是他从不让妻子做家务,就是在这样忙碌的情况下,他也取得很大成就,推翻了中子来自宇宙空间的错误论断。难得团聚孩子在寄宿学校妈妈在她的实验室爸爸在他的实验室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多高兴啊!吴健雄做实验向来以精确著称在实验室里取得了卓著的科学成就谨记导师在婚礼上给予的教导实验第一,生活第二1944年进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以来在该校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原子物理学。

吴健雄关于铀原子核分裂后,产生的氙气对中子吸收横截面的资料,对于“曼哈顿计划”的顺利进展,有相当大的贡献。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沙漠中,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它惊人的威力,使人目盲的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云层,象征一个新时代的降临。三个礼拜之后,投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终于促成了二次大战的结束。”

作为唯一一名女性科学家参加曼哈顿计划,不仅仅是奥本海默、赛格瑞、费米等国际著名科学家对她的欣赏,而是因为吴健雄博士轻松的解决了原子弹爆炸过程中的连续问题。在曼哈顿计划之前,费米、奥本海默、赛格瑞等人,已经把这位刚三十出头女物理学家当做世界权威专家看待了。正因如此,吴健雄才能以一个初到美国、不具备美国国籍的外国人身份,参加到如此机密的国防科学计划之中,并负责最机密、最尖端的难题部分。她发现在核爆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惰性气体“氙”,这种惰性气体会阻止核爆炸的连续反应吴健雄的这项研究工作之后,再没有任何科学家对此作出继续探索,因为吴先生的工作已经十分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吴健雄功不可没,然而战争的胜利却是以广岛和长崎数十万平民的死亡为代价的,吴健雄和她的同伴感到无比痛心,但她并未因此失去科学造福人类的信心,她说:“你认为人类真的会这样愚昧地自我毁灭吗?不,不会的,我对人类有信心,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会和平地相处。才华横溢,世界一流核物理权威甘为人梯吴健雄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实验物理学研究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极重要的推进作用。她在实验室中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报告发表后曾在国际物理界引起轰动。因此,杨振宁、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吴健雄对于自己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多年来从未公开表露过意见。1989年

1月,她在回复史坦伯格的一封信上,除了恭贺史坦伯格1988年的得奖,也

对于史坦伯格在信中,以及在《科学》杂志文章中对她成就的赞扬,表示

深受感动和极为感谢。吴健雄在信中说:“像你这样一位近代物理的伟大

批评者,所给予我这样一个罕有的称赞,是比任何我所期望或重视的科学

奖,还要更有价值。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在其中。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吴健雄领导一个小组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反复地实验众人为她不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大抱不平,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这是四十年后吴健雄去世后杨振宁给写的评论.吴健雄于1954年加入美国籍。

1958年任教授。

1936年进入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师从劳伦斯、塞格瑞、奥本海默等。吳健雄在名義上是勞倫斯的學生,(發明迴旋加速器而得到諾貝爾獎的勞倫斯)事實上他是跟隨塞格瑞做實驗,塞格瑞是由義大利到美國來的一位傑出物理學家,他後來在一九五九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

吴健雄在柏克莱的导师、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对她更是喜爱有加。他们共同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吴健雄就有关研究结果写了篇论文,前列以塞格瑞的名字准备发表,塞格瑞发现后删去了自己的名字。这篇论文以吴独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使她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此举成为科坛佳话。塞格瑞评论吴健雄:“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她更加入世、优雅和智慧。”

吴健雄到美后,能以一个外籍女科学家的身份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缘其时她本身已崭露头角,更得力于她的老师美国“原子弹之父”、这项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对她的赏识和厚爱;1938年吴键雄在伯克利读书时在指导老师塞格瑞家中的留影。名师出高徒施士元先生是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学生,“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1933年吴健雄成为施士元所教的10多名学生中的一位。施先生慢慢注意到,这位美丽端庄的江南姑娘不但字好,成绩好,而且为学的精神和方法都很好。于是,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施先生给予这位聪慧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在教学、科研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师生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吴健雄成名后说过,把她带进物理学的关键人物是施士元教授。

如果没有在中央大学四年的扎实基础,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

吴健雄与在中央大学时的老师、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的合影。她每次回国必拜恩师。施士元:承教居里夫人教出“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良师引路

1974年获美国阿德菲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2年接受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后留影吴健雄获十六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将名誉科学博士学位第一次授予一位女性科学家吴健雄,198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博士1986年,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授予吴健雄名誉博士学位1984年‘吴健雄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图为她在当年伽利略讲座的大厅中演讲。图文有限,总之吴健雄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16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58成就卓越享誉世界吴健雄一生获众多奖项,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女王,中国居里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1945美國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贡献獎,1948美國物理學會會士,1958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台灣榮譽博士

1960美國高契學院榮譽博士

1962美國富蘭克林學社魏德瑞爾獎章,美國大學婦女協會年度婦女獎她成为已获该奖中第一位女性一九七五年她再打破一向由白种人男性担任的传统,成為美國物理学会头一位女性会长,并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学会成员1976年,吴健雄在美国白宫接受福特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

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由以色列工业家捐款设立的“沃尔芙奖”

,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的诺贝尔奖落选者而设。1978年吴健雄成为该奖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超过诺贝尔奖。首次向她颁发十万美元奖金,以表彰她对科学和人类的贡献。她此生获得的奖项与荣誉一一列出,不下两页纸。奖誉等身。然而她总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东方女性。吴健雄沃尔芙奖第一得主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百週年艾麗絲島獎章

1990年,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编号为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吴健雄是少数在有生之年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之一。吴健雄留在了永恒的星空!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

1990年吴健雄、袁家骝在“吴健雄星”命名大会上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吴健雄以其杰出的才能和成就为中国,也为女性争得了荣誉。美驻意大利大使鲁斯夫人对此评论说:“吴博士推翻宇称守恒定律之时,她也就同时建立起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等定律,人们再也不能说,女性是不能登上科学成就的顶峰的。”吴健雄被授予普平奖章

1991年11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被授予代表理工界很高荣誉的普平奖章。(普平奖章是为纪念1901年至193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普平教授而设的。普平教授曾对长途电话、X光检验和地下电缆铺设有卓越的贡献)。

1992年,4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和李远哲在台北发起了“吴健雄学术基金会”,以庆祝吴健雄的80大寿,给她一个惊喜。她不喜欢出风头,竟躲了起来,说:“做研究是我的本分,我只是运气好,成绩还不错而已。不要以我的名字成立基金会。”

1994年5月在波士顿夫妇俩人同时荣获全美华人协会颁发的该协会成就奖,表彰他们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为华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她是他的妻子,是国际舞台上闪耀光芒的伟大科学家;他是她的丈夫,是甘愿永远在她走在她身后的那个人。他付出自己的全部,成全她的辉煌;她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报以一世的真情。神仙眷侣鹣鲽情深吴健雄的儿子袁纬承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强调,这不是母亲的要求,是自己的选择。幸福一家人

很遗憾吴健雄的儿子不会说中国话,妈妈爸爸太忙了,孩子从小就过寄宿生活,没有汉语环境啊。袁纬承和父母妻女袁家骝夫妇于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仅生一子,名叫袁伟成,1984年9月,邓小平会见吴健雄、袁家骝教授夫妇1973年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总理会见吴健雄、袁家骝夫妇1992年在北京中国物理学家联谊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吴健雄、吴大猷(右一)等在一起。国家领导人会见

情系祖国--永远的情怀1977游长城“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吴健雄对自己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怀有特殊的感情。1977年,在回母校的短暂时间里,吴健雄为南京大学和南京地区学者举行了多场学术报告,平均两天一场。1982年,吴健雄、袁家骝夫妇还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工作过一段时间。她把母校当成自己的家,应南京大学的邀请,吴健雄的70和80岁生日均在母校度过。

关心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

她关心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台湾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大型物理实验设备关怀备至,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并亲自参予筹建工作。她还在中国物理学会、南京大学等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吴健雄反对台湾发展原子弹。她协助大陆及台湾发展家乡的基础教育,提倡女性多投入於科学领域

吴健雄她父亲吴仲裔和母亲樊复华创办的明德学校,她自己也曾经在那里接受过启蒙教育。1982年那次回乡,吴健雄为明德学校题写校名,并将25000元人民币捐给学校。1988年回国时,又捐资500多万元人民币成立吴仲裔基金会,以此来支持学校的发展,并精心赠送了一批电脑。一进校门,迎面就是吴教授那优雅聪慧,辉映着诚挚爱心和坚毅睿智的塑像;习习江风吹拂着教授那中国情结的旗袍,她一手撑在讲台上,手下还按着讲稿,似乎在向莘莘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情系明德袁家骝为明德学校题谢校训:诚朴、勤奋、团结、创新、攀高峰1982年那次回乡,吴健雄为明德学校题写校名,并将25000元人民币捐给学校。1988年回国时,又捐资500多万元人民币成立吴仲裔基金会,以此来支持学校的发展,并精心赠送了一批电脑。1994年,吴健雄(通过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又一次捐资60万元人民币,帮助明德建造教工住宅楼(共24套),大大改善了明德教工的居住条件。

明德学校一流教学环境

吴健雄博士、袁家骝博士身在海外,心怀中华,情系明德,他们把毕生所得奖金、积蓄成立“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帮助建立“风雨操场”、“计算机中心”、建设教师宿舍、建造科技实验楼,并奖励明德师生。基金会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人民币用于办好明德。如今,吴健雄童年时的母校明德学校,已发展成为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所名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