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_第1页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_第2页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_第3页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_第4页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

绪论歌尔声学-STDDavidZhang1我们为什么做这份培训(一)工作的目的是什么NoProblem,NoJob!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否有更好的方法?2我们为什么做这份培训(二)三星VIP中心案例ValueInnovationProgram价值创新计划苦干+巧干24*7要把所有难题追根究底并且通通摆平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方法:Triz34触摸式发声地球仪利润的分配美国开发公司获利48美元香港公司广东外贸公司广东某制造商成本12美元40美元20美元15美元市场定价88美元获利5美元获利3美元获利20美元Kevin儿子的故事爱迪生与GE1093项发明专利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GELogo=电灯丝第23个电灯发明者/view/69200.htm爱迪生与电灯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抽真空,炭丝,白金,碳化棉丝,钨丝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说:“爱迪生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了。”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发明出整个电力照明系统发电、输电、用电系统开设电厂,架设电线天才就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67传统创新技法的分类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科学推理型

演绎法

归纳法

类比法

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探索法

等价变换法

亲和图法(KJ法)

类推法

组合法

分解法

形态分析法

信息交合法

横向思考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

5W1H法

和田法(12)

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

联想法

逆向构思法

形象思维法

灵感启示法

大胆设想法

特性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技法原理具体技法名称主要思维形式组合型形象思维型列举型有序思维型联想型6078传统创新与TRIZ创新结果的比较、解决办法思维定势发明问题12345678传统创新应用发散思维“试错法Try&Error”搜索发明问题解决办法,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查尔斯.固特异用毕生的精力只解决了一个难题。89基于TRIZ的创新:提供创新思维的效率;走出“试错法”的绝境。传统创新(发散)与TRIZ创新(收敛)

的结果比较ARIZ程序标准解法发明原理、矩阵表效应知识库……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问题问题解决910实例:吸尘器分离固体粉尘的改进查“TRIZ案例通用科学原理库”可获得16个解:声波吸附作用边界-表层-动量离心分离Coanda效应日冕放电带电过滤器摩擦惯性磁场磁效应熔化Reuleaux三角超声波振动1011TRIZ技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的含义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原俄文字母的缩写,并按ISO/R9-1968E规定,转换成拉丁文的首字母缩写Теория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TeoriyaResheniyaIzobretatelskikhZadatchTIPS: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1112TRIZ理论创始者根里奇·阿奇舒勒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1926-1998)是前苏联的一位天才发明家和创造创新学家,于1946年创立的TRIZ理论明确指出:一旦我们对大量的好的专利进行分析,提炼出问题的解决模式,我们就能够学习这些模式,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213利用瞬间压力差可以打破坚果的外壳、-如何使人造宝石沿内部原有的微裂纹分割?-如何迅速清洁船用发动机的冷却水过滤器?-如何打破核桃的外壳?通过本体论关系,由“爆米花”找到了解决方案:1314

TRIZ理论来源:浓缩数百万发明专利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Altshuller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2,500,000500,000TRIZ工具39×39矛盾矩阵40个创新原理发明等级及其特征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发明专利库迄今为止,TRIZ已分析了15,000,000专利有代表性的实用专利20%20万→250万4万→50万1415发明等级各个发明等级的特征原始状况问题来源及解题所需知识范围困难程度转换规律解题后引起的变化课题比例第一级合理化建议带有一个通用工程参数的课题问题明显且解题容易;基本专业培养课题没有冲突在相应工程参数上发生显著变化在相应特性上产生明显的变化80%第二级适度新型革新带有数个通用工程参数、有结构模型的课题存在于系统中的问题不明确;传统的专业培训标准问题选择常用的标准模型在作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解决了原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问题第三级专利成堆工作量,只有功能模型的课题通常由其他等级系统和其他行业的知识中衍生而来;发展和集成的创新思想非标准问题利用集成方法解决发明问题在转变作用原理的情况下使系统成为有价值的、较高效能的发明16%第四级综合性重要专利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结构和功能模型都无先例的课题来源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全社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和脱离传统概念的能力复杂问题运用效应知识库解决发明问题使系统产生极高的效能、并将会明显地导致相近技术系统改变的“高级发明”3%第五级新发现和基础性专利没有最初目标,也没有任何现存模型的课题来源或用途均不确定,(运用全人类的知识)独特异常问题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系统产生突变、并将会导致社会文化变革的“卓越发明”1%发明等级及其特征1516TRIZ的体系1617术语技术系统功能矛盾理想度资源效应…1718TRIZ的体系1819工具创新的思维九屏幕法人小法金鱼法STC算子IFR1920例子:测量毒蛇的长度2021九屏幕法当前系统超系统子系统系统的未来超系统的未来子系统的未来系统的过去子系统的过去超系统的过去2122当前系统超系统子系统系统的未来超系统的未来子系统的未来系统的过去子系统的过去超系统的过去例子:测量毒蛇的长度皮、骨死蛇2223创新的方法技术矛盾创新原理物理矛盾分离方法物场模型标准解法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功能分析知识库2324工具创新的规律S-曲线能量传递法则协调性法则动态性法则子系统不均衡进化向超系统进化向微观级进化提高理想度法2425算法 ARIZ九步法自己的算法…2526TRIZ的体系2627技术系统矛盾的分类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技术系统矛盾的两大类2728什么是技术矛盾?由表述系统性能的两个参数所构成的矛盾称之谓技术矛盾当用已知的方法去改善系统的一部分或一个参数时,该系统的其它部分或参数就要不可容忍地变坏的现象.常表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

1)在一个子系统中引入一种有用功能,导致另一个子系统产生一种有害功能或加强了已存在的一种有害功能;

2)消除一种有害功能导致另一个子系统有用功能降低;

3)有用功能的加强或有害功能的减少导致另一个子系统或系统变得复杂化。2829矛盾的解决办法传统设计是在矛盾双方取得折中方案Trade-off,矛盾并没有彻底克服和解决TRIZ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了基于消除矛盾的逻辑方法。运用通用工程参数来表述矛盾,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矛盾,推动产品的不断进化,从一个状态进化到一个新的状态,向着理想化创新产品设计的方向推进。293039个通用技术参数运动物体的重量强度可靠性静止物体的重量运动物体的作用时间测量精度运动物体的长度静止物体的作用时间制造精度静止物体的长度温度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运动物体的面积照度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静止物体的面积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可制造性运动物体的体积静止物体的能量消耗操作流程的方便性静止物体的体积功率可维修性速度能量损失适应性及通用性力物质损失系统的复杂性应力或压强信息损失控制和测量的复杂性形状时间损失自动化程度稳定性物质的量生产率3031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分类几何参数:长度、面积、体积、形状一般物理参数:重量、速度、力、应力/压强、温度、光照度系统参数: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功率参数;物体的能量消耗、功率技术参数:操作时间、可靠性、强度、适用性和通用性、可制造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制造精度、设计复杂性、自动化程度、生产率、对象的稳定性与测量有关的参数:测量的必要性、测量精度损失参数:能量损失、物质损失、信息损失、时间损失313240个发明原理

-用有限的40条原理来解决无限的发明问题。

阿奇舒勒通过对250万份发明专利的研究发现,大约只有20%左右的专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其它80%的专利往往早已在其它的产业中出现并被应用过。阿奇舒勒坚信发明问题的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设计者掌握这些原理,就可以大大提高发明的效率、缩短发明的周期,而且能使发明过程更具有可预见性。为此,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40个发明原理。当前,40个发明原理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展到微电子、生物医学、管理、文化、教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问题。40个发明原理的广泛应用,导致不计其数新的专利发明的产生。323340个发明原理01、分割原理02、抽出原理03、局部特性原理04、不对称原理05、合并原理06、多功能原理07、嵌套原理08、质量补偿原理09、预先反作用原理10、预先作用原理11、预置防范原理12、等势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14、曲面化原理15、动态化原理16、不足或过度作用原理17、多维化原理18、振动原理19、周期性作用原理20、有效持续作用原理21、快速作用原理22、变害为益原理23、反馈原理24、中介物原理25、自助原理26、复制原理27、一次性用品替代原理28、替换机械系统原理29、气压或液压结构替代原理30、柔性壳体或薄膜结构原理31、多孔材料原理32、变换颜色原理33、同质性原理34、自弃与修复原理35、改变参数原理36、相变原理37、热膨胀原理38、强氧化作用原理39、惰性(或真空)环境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333401、分割原理将卡车分成牵引车头和拖车组合家具百叶窗拉圾桶活动房屋将物体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的部分提高物体的分割程度或分散程度3435美国陆军

M270多管火箭炮

发射中的M270M270反装甲子母弹攻击

正在爆裂的M270子母弹

将物体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部分;C.提高物体的分割程度或分散程度;3536矛盾矩阵表的组成阿奇舒勒将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对应关系,整理成39×39的矛盾矩阵表(详见(《创造创新方略》附录)。矛盾矩阵的第1行、列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编码,第2行、列分别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名称。但是,纵行表示要改善的参数,横行表示会恶化的参数。39×39个通用工程参数从行、列两个纬度构成矩阵的方格共1521个,在其中1263个方格中,均列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字就是由TRIZ推出的解决对应工程矛盾的发明原理的编码。按照编码查“40条发明创造原理”表,即可得到该编码的实际含义。使用者根据系统中产生矛盾的2个通用工程参数,从矛盾矩阵表中直接查找出化解矛盾的发明原理,并使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3637矛盾矩阵表系统恶化的特性系统改善的特性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尺寸速度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尺寸速度运动物体使用能量制造精度1333738实例:洗衣机的创新设计问题的描述:设计项目:“绿色”洗衣机用户需求:省水、省时间、省洗涤剂理想化最终结果:利用一些高新技术(比如纳米)使衣服不沾污渍而实现“免洗”3839定义矛盾减少物质的浪费是否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即:“物质的浪费”与“功率”之间的矛盾

“物质损失”“功率”39404041推荐的创新原理推荐原理有用的具体提示应用改进方案28.替换机械系统A用感官刺激的方法(光学、声学、热学及味觉系统)替代机械系统用其它系统替代现有的机械系统18.振动B已振动的物体,提高其振动的频率至超声波超声波振动水流把脏污从缝隙中弹出来38.强氧化作用C使用离子氧替代纯氧将自来水电解产生活性氧与次氧酸,以溶解衣服上的有机汗污27.廉价替代品无无4142合成的改进方案及其分析合成改进方案: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振荡相结合的方式,取代原有电机拖动波轮或滚筒的系统合成改进方案的分析:该方案可以避免衣物缠绕,也可降低甚至免用洗涤剂,且洗衣水可以重复利用,达到环保与节能的功效。从大电流的电机驱动到电解与振荡装置的发展,符合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虽然离理想化最终方案还很远,但实现了省水、省电和省洗涤剂的要求。4243物-场标准模型所有的功能都能分解成为三个基本元素(两个物质一个场)S1S2F14344物场模型的基本概念——术语物质:是指工程系统中包含的任意复杂级别的具体对象

材料-基料、辅料……

工具-流水线、设备、部件(组件)零件、特征……

环境-物场模型所在的周围环境场:是指工程系统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物理场-重力场、电磁场、强作用场、弱作用场。

其它的作用场-机械场、风场、热场、化学场、放射场、生物场、嗅觉场、声场……物场模型:是指工程系统中任意子系统以物质和场的形式,揭示系统的功能机制,描述系统中不同元素间发生不足的、有害的、过度的和不需要的相互作用(行为)的模型。4445物场模型的符合系统4546

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查找出压缩机氟利昂渗漏处?将掺有荧光粉的润滑油注入压缩机内,在暗室里用紫外光照射压缩机,通过渗漏出的润滑油中荧光粉发出的光,可以准确地确定氟利昂的渗漏部位。给出的条件是物S1(氟利昂),不能构成完整的物-场模型,引入第二个物S2(荧光粉)和一个场F(紫外辐射),完善了具有不完整功能的系统。S1S2FS1S2S1++F氟利昂荧光粉氟利昂紫外辐射紫外辐射氟利昂荧光粉建立完善的物场模型4647、+热场(居里点为00C的磁环)S1S2+高压电线冰雪应用实例:利用热场化解高压电线冰雪S1S2F1S1S2F、热场F2(居里点为00C的磁环)重力+F1重力+F24748、+风场S1S2+高压电线冰雪应用实例:利用风场消除高压电线冰雪S1S2F1S1S2F、由直升飞机形成的风场F2重力+F1重力+F24849应用实例—防止钢丸发送机弯管破损压缩空气和钢珠管壁S2钢珠S1S1S2F1S3S1S2F1F24950应用实例—防止钢丸发送机弯管破损压缩空气和钢珠电磁铁F2钢珠S1管壁S2S1S2F1F2给钢丸发送机弯管强烈磨损区添加保护层电磁铁F25051标准解系统的由来阿奇舒勒(Altshuller)发现的规律:如果问题的物场模型是一样的,那么解决方案的物场模型也是一样的,和这个问题来自于哪个领域无关。通过大量的专利分析,发现了实现产品功能的模型类型并不多(只有五大类76个)如果将其归纳总结,形成标准解,就能高效地为创新服务5152标准解系统的由来、某一类技术问题问题模型解决方案模型?技术问题1解决方案1技术问题2解决方案2S1S2FS1’S2’F’技术问题物场模型解决方案物场模型(发明、专利)发明家5253发明问题76个标准解系统构成第一级建立或完善物场模型的标准解系统………13

1.1建立物场模型……81.2消除物场模型的有害效应………5第二级强化物场模型的标准解系统………………23

2.1向复合物场模型进化…………22.2加强物场模型……62.3采用频率协调强化物场模型……32.4引入磁性添加物强化物场模型…………12第三级向双、多、超系统或微观级协调进化的标准解系统………6

3.1向双系统或多系统进化…………53.2向微观级系统进化………………15354发明问题76个标准解系统构成第四级测量与检测的标准解系统…………………17§4.1间接方法………………3§4.2建立测量的物场模型…4§4.3加强测量的物场模型……3§4.4向铁-场模型转化……5§4.5测量系统的进化方向…2

第五级标准解应用策略准则……17

5.1引入物质………………4

5.2引入场…………………3

5.3相变……5

5.4利用自然现象和物理效应……………2

5.5通过分解或结合获得物质粒子………3

合计765455应用物场模型分析标准解的流程、当前问题判断问题类型需要改进系统建立物场模型测量和检测问题建立物场模型第四级判断模型类型产生有害效应模型不完整作用不足第一级第二、三级第五级5556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效应知识库)效应知识库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几何等,对自然科学及工程领域中事物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实现全面的描述,借助于这些通用的原理,把问题简化到最基本的要素,引导和帮助创造者利用它来解决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知识问题(详见“创造创新方略”表4-2)5657功能化模型与效应知识库功能化模型是最容易定义的问题模型效应知识库中的方案最接近于最终的解决方案效应知识库是CAI软件的最大亮点,软件为创新者建立有多达四万余条创新功能方案。5758效应知识库(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应用应用TRIZ理论所以能消除矛盾,有赖于强大的效应知识库的支持。科学效应和现象是部件(或系统)功能突变的创新源,隐藏在其背后的是科学原理。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几何等,应用“本体论”并对自然科学及工程领域中事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实现全面的描述,借助于这些已有的关系和全新技术和相关知识,可以大大加快创新进程。5859效应知识库应用5步骤、发明问题提出确定相应的功能代码TRIZ对解题的建议优选适合解决问题的建议定义问题要求实现的功能功能代码表效应知识库逐一筛选形成解决方案应用于发明问题5960什么是物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物理矛盾——一个参数的矛盾技术系统要求某参数的性质为正(+)的同时又要求该参数的性质为负(-)比如要求系统既要出现又要不出现;既要高又要低;既要大又要小等完全相反的需求。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分离空间分离分离方法时间分离整体与局部分离条件分离6061分离原理应用实例空间分离:测量海底时,将声纳探测器与船体空间分离,用以防止干扰,提高测试精度时间分离:将飞机机翼设计成可调的活动机翼,以适应在飞行中各个时间段的不同要求条件分离:将水射流条件分离,给予不同的射流速度和压力,即可获得“软”的或“硬”的不同用途的射流,用于洗澡按摩或用作加工手段或武器整体与局部分离:采用柔性生产线,以满足大众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的不同要求6162十字路口的物理矛盾描述要通过十字路口,车辆必须占据十字路口的某个位置(A)而要不和其它车辆相撞,一定不得占据十字路口的位置(非A)道路必须交叉,以使车辆驶向目的地(A)道路一定不得交叉,以避免车辆相撞(非A)6263应用实例

——解决交通的物理矛盾空间分离时间分离6364各分离方法相对应的发明原理列表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个体与整体分离发明原理01分离02抽取03局部质量04非对称07嵌套13逆向思维17多维化24中介物26复制30柔性外壳或薄膜09预制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5动态性16不足或超额行动18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持续性21减少有害作用29气动或液压结构34抛弃与再生37热膨胀01分割05组合06多功能性07嵌套08重量补偿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22变害为益23反馈25自服务27一次性用品33同质性35几何/物理/化学状态变化12等势28机械系统替代31多孔物质32改变颜色35几何/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8强氧化39惰性和真空环境40复合材料6465TRIZ的体系6566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化法则;3、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进化法则;5、向超系统进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向自动化方向进化法则。6667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一

-S曲线进化法则、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典型的S曲线是描述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当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完成4个阶段后,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技术系统来替代它,如此不断的替代。婴儿期衰退期成长期成熟期6768技术系统进化不同阶段的特征、tttt专利数量利润性能参数发明级别1234时间(阶段)通过性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准确地予测产品和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6869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二

-提高理想度法则最理想的技术系统:“它既不消耗任何资源,但却能够实现所有必要的功能”(作为物理实体它并不存在)技术系统是沿着提高其理想度,向最理想系统的方向进化提高理想度法则是所有进化法则的基础。6970测量金属腐蚀度的理想方案、

最终理想解利用已有资源去掉容器但能实现有用功能——盛酸溶液?腐蚀的有害作用自动消失传统设计者铂金容器耗费资源耗费时间7071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三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技术系统由多个实现各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包含着:任何技术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沿着各自的S曲线进化的;组成技术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都是不同步、不均衡进化的;整个技术系统的进化速度取决于系统中发展最慢的即最不理想的子系统(木桶原理)利用这一法则的知识,可以帮助创造者及时发现并改进最不理想的子系统.7172自行车的不均衡进化727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四

-(结构)动态性进化法则沿着增加增加系统可移动性的方向发展沿着增加增加系统的柔性方向发展沿着增加增加系统可控性方向发展7374不同产品技术的进化路径刚性单铰链多铰链柔性气体、液体场7475切割技术的动态性进化水切割激光切割线切割机床7576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五

-向超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系统首先向系统的合成方向发展技术系统的简化子系统双系统多系统单系统超系统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五

-向超系统进化法则此时,子系统功能得到加强的同时,也简化了原有的系统。单系统7677

“逐步增加→逐步减少”(“单-双/多-单”)技术系统总模式单系统双或多系统相似的功能不同的功能逐步部分地减少系统减少成新的单系统具有相似的特性具有混合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特性具有相反的特性7778飞机燃油系统向超系统跃迁

—空中加油机实例、超系统空中加油机系统受油机输油管子系统超系统7879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六

-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组成技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部件在保持协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表现在:结构上协调。比如:早期积木只能摞、搭;现代积木可自由组合、随意插合成不同的形状。性能参数的协调。比如:网球拍需要考虑两个性能参数的协调:一方面要将球拍整体重量降低,以提高其灵活性;同时要增加球拍头部重量,以保证产生更大的挥拍力量。工作节奏和频率上的协调。比如吸尘器.吸力太大,吸嘴会粘住地毯.7980(a)积木(c)

浇灌混凝土(b)网球拍结构、性能、节奏和频率的协调性8081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七

-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技术系统:元件:场的应用:微观宏观微观最初的尺寸原子、基本粒子尺寸高效场和增加场效率的方向8182录音机随身听便携CD机mp3耳环播放机播放机向微观的进化8283新颖的发明8384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八

-向自动化方向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总是摒弃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手工操作,实现并提高技术系统功能的效益,解放人们去完成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8485

各类物体的进化路径原子、粒子分子、离子复合分子粉末薄层卷材均质的物体场气体液体多铰接单铰接刚体Zeoliths和胶质材料带薄膜的毛细管毛细管-多孔材料多孔的材料中空的均质体均质的物体结构的进化路径材料的进化路径中空结构的进化路径85861-马车的进化S曲线2-滑轨装置车进化S曲线3-发动机驱动车进化S曲线4-螺旋桨飞机进化S曲线5-喷气式飞机进化S曲线6-化学燃料火箭进化S曲线7-核燃料火箭和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固体燃料火箭进化S曲线8-总体的S曲线提高运输速度的各类技术系统的S曲线8687系统进化法则的作用引导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实施专利布局(专利池)和标准战略适时选择企业战略。8788TRIZ的体系8889发明问题解决程序

(ARIZ)ARIZ是应对解决发明问题中另一类非标准问题的工具(在应用ARIZ之前,需要先核查一下你的问题是否属于标准问题,如果是标准问题,直接查找76个标准解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必要用ARIZ)一个创新问题解决的取决于对该问题的准确描述和趋向标准化程度,创新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对问题的不断描述和不断地趋向标准化。ARIZ以一套连续过程的程序,针对非标准问题采用步步紧逼的方法,巧妙地将一个状况模糊的原始发明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模型,并构想其理想解ARIZ是一套较为复杂的应用工具,为了能很好地掌握,接受专门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8990ARIZ-85解题步骤2分析问题模型3陈述IFR和物理矛盾5运用效应知识库4运用物-场资源6转换或替代问题7分析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8运用解决方案9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1分析问题把状态模糊问题准确描述为单一问题创建空间、时间、物质和场等有效资源清单:确定最终理想解方向及其阻碍的物理矛盾重新选择并定义另一对技术矛盾求得最终理想解获取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借以透彻分析增长创新潜能在上述的每一个步骤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多个子步骤。在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并不强制要求按顺序走完所有的9个步骤。当完成步骤3后,一般可尝试用标准解法解决新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则可直接跳到步骤7,如果没有解决则进入步骤4。9091TRIZ发明问题

求解工具间的联系、9192效应知识库矛盾矩阵76个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程序(ARIZ)理想化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需求功能/资源分析及矛盾定义物场模型39个通用工程参数分离原理选择和描述问题40个发明原理发明问题最终解决方案9293、归纳:1、表述理想模型2、确定实施系统资源和物场图3、提取技术和物理矛盾4、选择解决问题的路径转换:1、选择导航2、按目标、方法和资源来描述转换的方式3、在理想模型中实施转换理想功能模型诊断:1、定义目标和问题2、定义实施范围3、原有物场模型图4、选择解决的关键评价:1、解决矛盾的评价2、方案的有效性评价3、问题解决后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性的评价循环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模型-配置目标-配置综合的分析的目标理想(P77-7.12)解决发明问题程序一般示意图9394资源的分类及其特性技术系统资源系统资源信息资源功能资源结构资源一般系统特性信号和信息转换形成的功能物体的状态有效性、充足性、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及其他可靠、稳定、精确、完整、有效地分类汇编成规则,程序及参数目的(主功能),附加功能,负面功能,功能原理的描述(功能模型)各组元之间连接的结构形式(线性的,链式的,并联的,闭合的等)物理技术资源技术资源空间资源材料资源能量资源时间的评定几何特性材料特性能源特性及现象活动频率、持续间隔时间,滞后或超前量物体的形变尺寸(长度、宽度、直径等);特殊方面的形变(前面突出的、凹陷的空间等)。化学组合、物理特性、特殊功能、技术特性。考虑使用的能源类型(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等)9495各类资源特征的选择资源特征——价值——免费→不贵的→昂贵的

——特性——有害的→中性的(不能确定的)→有效的——数量——不限量的→充足的→不充足的——供应情况——现成的→可转换的→开发的9596从TRIZ到CAITRIZ方法:

遵循创新规律,提供具体方法,创新效率很高,使用门槛高CAI:

创新理论+创新技术+IT技术,创新效率最高,使用门槛低试错法:

漫无目标,耗费巨大,创新效率极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方案试错折衷凭经验设计再试错再折衷再试错TRIZ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方案CAI9697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AI——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本体论、现代设计方法学、语义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融为一体的一门高技术CAI的组成包括:创新技术:InnovationTechnology——问题分析、语

义处理,知识库,专利查询,方案评价等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图形交互技术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TRIZ,本体论9798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AI——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本体论、现代设计方法学、语义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融为一体的一门高技术取得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企业,发展潜力巨大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汽车、铁道、机械制造、石化、水电能源、通信、电子、土木建筑、轻工、家电、生物医学……9899开发CAI软件的先驱在原苏联明斯克,DrValeryTsurikov经7年的研究于1980年末首先创建了命名为“发明机器”的软件,当时他所创建的“发明机器研究院”运行非常困难。苏联解体后移居美国,创办了“发明机器公司”,获得微软优惠权,直至1995年,公司获得了成功,承包了摩托罗拉设计300万美元的项目。1997年以命名“最佳技术”的发明机器软件推广问世,使全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