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自己修改)_第1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自己修改)_第2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自己修改)_第3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自己修改)_第4页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自己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解题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朓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朓楼,也称北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

也就是“在宣州谢脁楼设宴为官职为‘校书’的叔叔——李云饯行”,可判断出诗歌的类型———饯别诗一、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二、作品写作背景三、作品赏析四、艺术特色五、名家选评诗仙李白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李白的思想和生活道路,可分为五个阶段: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724),是在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从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724—742),是追求功业时期。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742—744),是供奉翰林时期。从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744—755),是诗人的漫游时期,也是其思想极为复杂的时期。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755—762),是报国蒙冤时期。李白的形象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写作背景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弃:抛弃。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拘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朓。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朓为小谢。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朓,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俱:都。都怀有豪放的兴致心高欲飞,想攀登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砍断江水,江水奔得更猛,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消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那句诗中可以看出来?明确:愁苦、烦闷。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可以看出。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李白强烈的精神苦闷。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艺术特色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艺术特色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段落大旨本诗可分为三小段:首四句为第一段

【诗旨】

以岁月如流,烦忧不断,兴起饯别之意「蓬莱文章」以下四句,为第二段

【诗旨】

言宾主具怀俊才,有惺惺相惜之意「抽刀断水」以下四句,为第三段

【诗旨】书写感慨,点名题旨,并以送別作结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突作转折:苦闷爽朗:秋空送雁图。借景抒情。“送”,“酣”“饯别”主题。“酣高楼”:一诗关锁,收束上文消去长愁,引发下文之逸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蓬莱”二句:笔分两面,切题面二人关系登楼感慨。

“中间”:比拟紧密关连。“俱怀”二句:逸兴同怀酒兴极致,烦忧尽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喻“举杯”句。“举杯……”,回到现实。“人生……”:解愁之悬念:为时世所“弃”。壮志难酬。一、李白善于发端的特色: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好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二、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

三、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太白集》载明人评语);"兴起超忽"(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雄情逸调"(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九)。《唐宋诗醇》卷七云:"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名家选评:

前人论李白诗风,有云“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此诗正体现了诗人这种独特的风格。整首诗大开大合,陡起陡落,感情变化剧烈而又不显突兀。语言奔放,意气豪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有人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