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1页
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2页
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3页
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4页
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关于能源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以甲烷为主的可燃固体

B.石油、天然气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

C.汽油、煤油、天然气都属于二次能源

D.柴油牌号是按照柴油的凝固点划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有强大的燃烧力,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项正确,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C项错误,能源按基本形态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煤油等。

D项正确,我国柴油牌号是根据凝点分级的。柴油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柴油按凝点分级,轻柴油有5、0、-10、-20、-35、-50六个牌号,重柴油有10、20、30三个牌号。凝点是评定柴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燃料不经加热而能输送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丧失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能源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热水和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故天然气不属于二次能源,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2.回顾媒介发展的历程,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刷媒介造成社会场景之间的隔离,从而促成知识的垄断和权威的得势;电子媒介则倾向于打破隔离,融合社会场景,从而模糊角色,消解权威。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们的话语影响力被“草根英雄”“平民英雄”抢尽风头。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在社会化媒体众声喧哗的媒介环境中,“被引导”“被议程设置”。“微博反腐”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新媒体:

A.对传播权力的消解

B.对社会结构的改变

C.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D.对信息传播的冲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新媒介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接着通过举例解释说明,随后强调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的话语影响力被“草根英雄”“平民英雄”抢占,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被“大众”所引导,并通过“微博反腐”的例子来解释说明,即“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权力发生改变,对应A项。

B项,“社会结构”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政府”对应举例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新媒体”对传播权力的影响,“信息传播”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媒介环境学视域下新媒体价值的消解与统合》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先讲述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接着提到“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最终引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们的话语权被“草根”“平民”抢风头和政府被社会媒体众声影响,接着举“微博反腐”的例子来证明。主要在强调新媒体传播权力被消解。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3.下列关于中国远古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龙山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B.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文化

C.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D.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在考古上常将其称为黑陶文化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龙山文化挖掘出了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分布日照、济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B项正确,河姆渡文化,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而命名,以黑陶和“干栏式房屋”为特色。在这个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

C项正确,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以辽河流域中的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其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D项错误,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命名。这一时期彩陶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黑陶文化是指龙山文化。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而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并非仰韶文化,D项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4.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桥梁吊绳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用酸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C.印刷电路板常用化学腐蚀剂来生产,这种化学腐蚀剂是氯化铁

D.点燃蜡烛的炭黑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点燃蜡烛去除烟味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它是由聚乙烯经熔融纺丝法纺丝而得到的纤维材料,包括短纤维和长丝,这种纤维的机械强度可通过纺丝工艺参数进行调节,而且湿态强度和伸长与干态相同,聚乙烯纤维具有强度高,密度低,绝缘性佳等优点,但热承载能力低和冷蠕变限制了它的应用,主要用于生产各种工业用纺织品,特别是滤材,篷布以及网带等产品。

B项错误,绝大多数农药呈酸性,用碱性物质泡会降低农药的药性,用酸性物质泡则不会。

C项正确,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项正确,蜡烛燃烧产生炭黑等无定形炭对烟雾有吸附作用,它能将室内有异味的气体吸附在黑色烟子表面,从而达到消除烟味的作用。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活常识中的化学常识,考生可结合生活经验用排除法作答。聚乙烯中的“乙烯”是有机物,而“聚”字是合成材料的一个标志,所以A项正确,排除。炭具有吸附性,生活中经常用活性炭去异味或者净水。所以D项正确,排除。考生只需要在B、C两项中进行选择即可。A项说法正确。有机合成材料常称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项说法错误。绝大多数农药显酸性,因此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浸泡,以降低农药的药性。

C项说法正确。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氯化铁溶液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

D项说法正确。石蜡在不充分燃烧时会有碳生成,所以,火焰上方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而炭黑具有吸附性,能消除烟味。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绝大多数农药都是偏酸性,碱水浸泡可有效除掉蔬菜表面农药,降低药性,原理是酸碱中和,例如用淘米水、小苏打等碱性物质浸泡。

因此,选择B选项。5.下列哪一项不是新疆出土的文物?

A.阿斯塔那伏羲女娲图

B.司禾府印

C.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D.“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伏羲女娲图》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画,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其描绘的是伏羲女娲相拥交媾的景象,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义。

B项正确,司禾府印为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东汉合葬墓。桥纽方形,煤精质地,篆书体,通高1.7厘米,边长2厘米。

C项错误,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D项正确,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6.吃饱了就困,在医学上称为“醉饭”。人在吃进食物之后,一方面要分泌大量消化液,一方面要消化道蠕动,以消化食物,这两个功能被中医认为是脾气的一部分。这个过程需血液、氧气、水分等帮助工作,导致其他脏器的供血有所减少,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饭后尤其明显。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醉饭”严重决不能掉以轻心

B.“醉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C.“醉饭”是由大脑缺血导致的

D.脾气虚的人“醉饭”更强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根据“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可知,“这种情况”即指“醉饭”,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符合文意,排除;

B项,根据“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可知,“醉饭”其实是脾气虚弱的表现,并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表现,不符合文意,当选;

C项,根据“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饭后尤其明显”可知,“醉饭”是由大脑缺血引起的,符合文意,排除;

D项,根据“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谣言:吃饱了就困是因为懒》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文段内容一一对应,从中找出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相符,可由“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能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推知,排除。

B项与原文不相符,“醉饭”是否为“正常的生理反应”文段未提及,当选。

C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导致其他脏器的供血有所减少,大脑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之感”推知,排除。

D项与原文相符,可由“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最后“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干预,严重的可以导致低灌注性的脑中风或者心绞痛”,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为无中生有。C项和D项对应中间部分“这个过程需增加血液、氧气、水分帮助工作,导致其他部位的脏器供血就减少,大脑也出现暂时性缺血现象,人因此出现嗜睡、困倦,饱食后尤其明显。如果他原本就是脾气虚的,饭后大脑的缺血就会更加严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7.①这些钟虽然用途迥异,但形制没有明显差别,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后,一直沿用至近代,学术界将这一新的古钟类型泛称为“梵钟”。

②这种新的古钟类型包括佛寺宫观使用的“佛道用钟”,还包括城市钟楼报时的“更钟”,以及朝堂禁宫安置的“朝钟”等。

③梵钟的名称虽有“梵”字,但并不是随佛教传入中国,而是由古印度的一种敲击的木板与中国的古钟文化结合而成。

④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先秦乐钟的古钟类型。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圆筒形梵钟开始广泛出现。

⑥自此,中国古钟的形制、声韵等都因其应用范围的拓展和使用功能的变化而发生了相应变化。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⑥④②①

B.⑤③⑥④②①

C.⑤④⑥②①③

D.④①③⑥⑤②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③句、④句和⑤句三句充当首句,③句介绍的是梵钟的名称,⑤句引出话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梵钟开始出现,应该先提出梵钟这一话题,再介绍其名称,故③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④句出现指代词“这”,指代不明确,不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对比B、C两项,④句前接⑥句或⑤句,④句中指代词“这”指的应该是一种古钟类型,⑥句介绍的是古钟的形制、声韵等发生了变化,非④句指代内容,排除B项;⑤句介绍了圆筒形梵钟的出现,与④句指代词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古钟的艺术(文物有话说)》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首先观察选项给出的首句,③介绍梵钟的来源,④含有指代词,⑤引出梵钟这一话题,分析可知,⑤最适合做首句,排除A、D。再利用④中的指代词,分析其前句,排除与之衔接不当的B。根据选项,首句在③、④、⑤之间选择,④出现指代词“这”,不能做首句,排除D。③直接介绍梵钟的来源,⑤引出梵钟这一话题,介绍梵钟出现的背景,相比之下,⑤更适合放在首句,排除A。

B、C两项中,④的前一句分别为⑥、⑤,④中的“这”指代的应是一种新型古钟类型,⑥指出我国古钟的形制、声韵等发生的变化,与④的内容不相关,两句衔接不当,排除B。⑤中的“圆筒形梵钟”与④中的新钟型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介绍梵钟的名字由来不是随佛教传入。④中代词指代不明,不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⑤介绍梵钟出现的背景是佛教的传播和道教的兴起。对比③⑤,③应该在⑤的后面,排除A项。

第二步,对比B项和C项。③和①的前后顺序不同,①说到学术界将新的古钟类型泛称为“梵钟”,③延续了①的话题“梵钟”的名称,①③衔接恰当。排除B选项。

第三步,验证C项。语义通顺,逻辑合理。

因此,选择C选项。8.“模棱两不可”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如果都加以否定,就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犯了“模棱两不可”错误的是:

A.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

B.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

C.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

D.讨论某甲是否有罪时,起初有人说:不能说某甲是有罪的;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也不能说某甲就没有罪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排中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

“模棱两不可”错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有人去考试”和“没人去考试”属于矛盾关系,并且对二者进行同时否定,符合“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符合定义,当选;

B项:“任何人的话都相信”和“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所有都和所有都不属于上反对关系,不符合“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和“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属于上反对关系,不符合“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起初有人说”和“随着调查的深入”,时间发生变化,不符合“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模棱两不可”和排中律两个定义,而“模棱两不可”与排中律有关联,需要对两个定义都理解到位。分析发现,“模棱两不可”定义的关键点为“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排中律定义的关键点为“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模棱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排中律要求。排中律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

A项,“有人去考试了”和“没人去考试”是矛盾关系,“并非有人去考试了,也并非没人去考试”即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B项,“任何人的话都相信”和“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反对关系,“不能任何人的话都相信,也不能任何人的话都不信”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C项,“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和“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反对关系,“不是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是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都加以否定,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D项,“起初有人说”和“随着调查的深入,又有人说”,说明人们对某甲的不同判断并非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得出的,没有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做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都加以否定。如果都加以否定,就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有人去考试了”和“没人去考试”具有矛盾关系,同时加以否定,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符合定义;

B项:“任何人的话都相信”和“任何人的话都不信”具有上反对关系,不属于“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不符合定义;

C项:“所有人都看电视直播”和“所有人都没看电视直播”具有上反对关系,不属于“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不符合定义;

D项:起初有些人的观点,和后来另一观点,不符合“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9.①学界一般认为美学是以美、美的本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②尤其应该辩证综合地研究主客体之间即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并以此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③但对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迄今并无定论

④其实,我们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更加宽泛一些

⑤同所有学科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学科性质

⑥不仅要研究作为审美客体的美,同时要研究审美主体的美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③④②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⑤①④②③⑥

D.⑤③①④⑥②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首先对比选项,判断首句。首句有①⑤两句,①句指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⑤句强调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关系。均可作为首句,不好判断。进一步观察文段发现,②句出现递进关联词“尤其”,通过“应该”提出对策,“应该辩证综合地研究主客体之间即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故前一句也应提出对策,并且话题与“主客体”相关。观察选项,②句前有④句和⑥句,⑥句通过“要”提出对策,强调要研究审美主客体的美,与②句话题一致且衔接紧密。④句强调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宽泛一些,不如⑥句与②句衔接紧密,故排除A、B、C三项,D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美学聚焦人与世界审美关系》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谈论美学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可以做首句。⑤引出“美学研究对象”这一话题,也可以做首句。①⑤不好判断谁做首句。

第二步,寻找句子之间的关联。④提出观点“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更加宽泛一些”,⑥“不仅”……“同时”与②“尤其”构成递进,介绍美学研究对象包含什么,是④的具体内容。故④⑥②接在一起。答案锁定D项。接下来验证D项。⑤引出“美学研究对象”话题,③谈论美学研究对象迄今并无定论,①介绍学界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一般看法,④⑥②谈论美学研究对象可以更宽泛一些,逻辑通顺。

因此,选择D选项。10.坐落在吐鲁番盆地中央平原的(

),是新疆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形制最复杂、影响最深远的一座名城。它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是汉魏以来河西及中原移民所营建的中心城市。

A.高昌故城

B.楼兰古城

C.交河故城

D.北庭故城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镇,城址包括外城、内城和“可汗堡”三重城。城址内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筑遗址和房屋遗址。高昌故城曾是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

B项错误,楼兰古城一般指楼兰古国。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C项错误,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D项错误,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疆历史文化概况,需要考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记忆这些容易混淆的地名时,考生可采用对比分析记忆法,以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记忆这些名胜古迹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A项符合题意。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千米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14世纪)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其居民主要是来自河西及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是汉魏以来河西及中原移民所营建的中心城市。

B项不符合题意。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若羌县境内罗布泊的西北角。据史书记载,大约在秦朝初年(公元前3世纪),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其与题干“汉魏以来河西及中原移民所营建的中心城市”不符。

C项不符合题意。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保存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朝的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它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项不符合题意。北庭故城为唐朝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正北12千米处,古时为西域城池,是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其居民主要是来自河西及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是汉魏以来河西及中原移民所营建的中心城市。1961年3月4日,高昌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高昌故城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因此,选择A选项。11.书法创作不外乎两种:一是有意识创作,二是无意识创作。有意识创作,即作者在艺术构思上以明显的主观追求为目的,或设境或立意,或以原蓝本风格为尺规,或集字等,时时想着自己在创作,以及为什么在创作,如何创作。因此,这种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具有超脱和个性鲜明的风格与境界,即使他的技能含量再高、再精湛,也属于初级创作阶段。而无意识创作,即作者的技能含量已经高度纯熟,学识修养相当丰富,获得了创作上的大自由,将自己与创作物件融为一体,进入无意识状态、无自我之境界,任性所之,自然流露。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高级阶段,书法艺术贵求自然,自然也即是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书法艺术创作贵在“内心自由”

B.求真才能达到创作上的大自由

C.纯熟的技能是一切书法创作的基础

D.无意识状态是书法创作的高级阶段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书法创作有两种:有意识创作和无意识创作,接着对有意识创作进行了解释,并通过“因此”指出这种在构思规则内的有意识创作属于初级创作阶段。随后文段又指出无意识创作有着创作上的大自由,并通过尾句指出这种获得自由的无意识创作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高级阶段,故文段通过对比有意识创作与无意识创作,重点强调当人处于无意识创作,也就是获得创作自由时,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对应A项。

B项,缺乏主题词“书法创作”,排除;

C项,文段强调的并非“纯熟的技能”,选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

D项,“无意识状态”是无意识创作中的一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书法二题之一》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先说明书法创作分为有意识创作和无意识创作,紧接着介绍有意识创作的作品不可能具有超越和个性鲜明的风格与境界,属于初级阶段。紧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而”,指出无意识创作则获得了创作上的大自由,属于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阶段。文段通过有意识创作和无意识创作的对比重点强调无意识创作之所以能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阶段是因为创作自由,自然流露。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12.2020年3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本要靠(

)。

A.乡村产业发展

B.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C.夯实基层基础

D.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0年3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本要靠乡村产业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疆时政的相关内容,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提法。近几年新疆公务员考试常会考查新疆时政,比如一些重要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等,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并掌握重要政策文件和会议的要点内容,比如一些结论性的表述、目标、新提法等。2020年3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本要靠乡村产业发展。要围绕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抓紧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农区畜牧业振兴行动、南疆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2020年3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根本要靠乡村产业发展。要围绕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抓紧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农区畜牧业振兴行动、南疆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加快培育集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给农民。

因此,选择A选项。13.2,12,28,56,102,172,(

A.202

B.214

C.242

D.272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多级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数列:10、16、28、46、70、(

);再次做差得到新数列:6、12、18、24、(

),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二次做差后括号内为,一次做差后括号内为,故原数列所求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D。14.求同法也叫契合法,是探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那么,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求同法的是:

A.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例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

B.一些社区居民牙齿都非常健康,居民也注重保护牙齿,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社区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可见,水源中含有氟化物是这些社区居民牙齿健康的原因

C.某人连续三个夜晚出现失眠,第一晚,他看了两小时书,喝了几杯浓茶;第二晚,他看了两小时书,抽了很多烟;第三晚,他看了两小时书,喝了两杯咖啡。可见喝浓茶、喝咖啡、吸烟是失眠的原因

D.一对双胞胎去饭店就餐,所吃其他食物相同,一个吃了冰激凌,出现腹泻,另一个没吃冰激凌,没出现腹泻,因此,吃冰激凌是导致腹泻的原因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离婚的案例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符合“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符合“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符合定义,当选;

B项:一些社区居民牙齿都非常健康,居民也注重保护牙齿,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社区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说明存在两个相同的先行情况:注重保护牙齿和水源含有天然氟化物,不符合“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根据某人三晚的情况,得出喝浓茶、喝咖啡、吸烟是失眠的原因,但看两小时书才是唯一相同的先行情况,不符合“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一对双胞胎去饭店就餐,所吃其他食物相同,一个吃冰激凌腹泻,另一个没吃冰激凌没腹泻,两个人在相同场合出现但是存在不同情况,不符合“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属于求同法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求同法定义的关键信息: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A项,指出很多要求离婚的案例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即被研究现象“要求离婚”只有“感情破裂”这一先行情况是相同的;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即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符合定义。

B项,指出一些社区居民牙齿非常健康,一方面是居民注重保护牙齿,另一方面是这些社区的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即被研究现象“牙齿非常健康”有“居民注重保护牙齿”和“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两种先行情况是相同的,不符合定义。

C项,指出某人连续三个夜晚失眠,其中只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看了两小时书”,结论是“喝浓茶、抽烟、喝咖啡是失眠的原因”,但“喝浓茶、抽烟、喝咖啡”并非共同的先行情况,不符合定义。

D项,指出一对双胞胎去饭店就餐,一个出现腹泻,另一个没出现腹泻。即被研究现象“腹泻”只发生在双胞胎中一人的身上,并非出现在若干场合中。所吃其他食物相同,而一人吃了冰激凌,另外一人没吃,说明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不同的,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

②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在各个不同的离婚案例中,感情破裂是共同因素,符合“在被研究现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因此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重要原因,符合“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符合定义;

B项:社区居民牙齿都非常健康是“被研究现象”,居民注重保护牙齿,社区水源中都含有天然氟化物,是相同的先行情况,均应成为社区居民牙齿健康的原因,但最终找的原因只有水源含氟,不符合定义;

C项:某人连续三个晚上失眠,相同的先行情况是看书,但最终找的原因不是看书,不符合定义;

D项:对比双胞胎吃冰激凌和不吃冰激凌,最后腹泻和不腹泻的表现,是寻找两人之间的不同因素,而不是相同情况,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15.社会协商是指社会公众就广泛存在的基层社会矛盾或问题所展开的协商解决方式,是基层群众自治范畴内的一种民主决策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协商的是:

A.某市市长在接待日接待来访的市民

B.某市为调整煤气价格举行公开听证

C.为解决宠物粪便清理问题,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

D.电视台就化解停车难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电视评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社会公众协商解决基层社会矛盾或问题”、“基层群众自治范畴”。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中市长接待来访的市民,并不是基层群众的自治行为,不符合“基层群众自治范畴”,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该项中某市举行公开听证,主导是政府机关,并不是基层群众的自治行为,不符合“基层群众自治范畴”,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该项中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属于基层群众之间协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符合“社会公众协商解决基层社会矛盾或问题”、“基层群众自治范畴”,符合定义,当选;

D项:该项中电视台邀请专家进行电视评论,评论只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非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不符合“社会公众协商解决基层社会矛盾或问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社会公众;

②就基层社会矛盾或问题所展开的协商解决方式;

③基层群众自治范畴内的一种民主决策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市长接待市民,不符合“基层群众自治范畴”,不符合定义;

B项:某市举行听证会,是政府机关的一种履职方式,没有体现“基层群众自治”,不符合定义;

C项: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就居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进行自我协商,体现“基层群众自治范畴内的一种民主决策方式”,符合定义;

D项:邀请专家进行评论,未体现“社会公众就广泛存在的基层社会矛盾所协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16.契合差异并用法是判明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归纳方法。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再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该条件与某现象有因果联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契合差异并用法的是:

A.在土壤等都相同的两块土地上种同一品种作物,一块施肥一块不施肥,结果施肥的产量高,不施肥的产量低,说明施肥是产量高的原因

B.某地长寿老人在当地人口中占比极高,经调查研究发现,该地空气中的负离子非常高,因此负离子高的空气是老人长寿的原因

C.医疗队在几个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的水域中检测不出碘,而在一些非流行病区能检测出碘,说明碘缺乏是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D.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这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唯一共同点在于不具有该条件”、“判明该条件与某现象有因果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在土壤等都相同的两块土地上种同一品种作物,一块施肥一块不施肥,这里只是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实验,没有提及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也没有提及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不符合“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唯一共同点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该项只分析了某地长寿老人人口占比高,是因为该地空气中的负离子高,并没有分析其他长寿老人人口占比高的地方,是否空气中的负离子同样高,不符合“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也没有分析其他长寿老人人口占比不高的地方,是否空气中的负离子也不高,不符合“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唯一共同点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医疗队在几个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的水域中检测不出碘,即存在碘缺乏(条件)是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同点,符合“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而在一些非流行病区能检测出碘,即不存在碘缺乏(不具有该条件)是甲状腺肿大非流行病区(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同点,符合“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唯一共同点在于不具有该条件”,根据以上两点最终得出碘缺乏是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符合“判明该条件与某现象有因果联系”,符合定义,当选;

D项:该项指出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和体积存在正比的关系,这里只是研究了两种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没有提及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也没有提及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不符合“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唯一共同点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

②再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该条件与某现象有因果联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一块施肥一块不施肥,结果施肥的产量高,不施肥的产量低,不符合“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

B项:某地长寿老人在当地人口中占比极高,经调查研究发现,该地空气中的负离子非常高,只体现了“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未体现“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

C项:医疗队在几个甲状腺肿大流行病区的水域中检测不出碘,体现了“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而在一些非流行病区能检测出碘,体现了“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说明碘缺乏是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体现了“从而判明该条件与某现象有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D项: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不符合“先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在于有某条件,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里其唯一共同点正好在于不具有该条件”,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17.教师承担着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对教师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高

,但高到什么程度,要有客观标准和现实考量。如果把教师的育人细节不加选择、

地置于舆论场,可能会给教师和学校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和干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可厚非随心所欲

B.公平合理杂乱无章

C.不容置喙毫无保留

D.由来已久轻而易举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前文“教师承担着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以及“但高到什么程度”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对教师要求高的“合理性”。A项“无可厚非”意为做的事情不能算错,不必过分地加以责备,B项“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不容置喙”指不容许插嘴,程度过重,排除;D项“由来已久”指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文段没有体现出时间的延续性,排除。

第二空,根据“如果把教师的育人细节不加选择”可知,横线处应体现“不加选择”的意思,A项“随心所欲”意为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体现出随意不加选择的意思,当选。B项“杂乱无章”形容杂乱而没有条理,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如何防止教育舆情“跑偏”》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教师承担着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对教师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高________,”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教师承担着立德育人的神圣使命,对教师的要求比其他行业高是合理的。A项“无可厚非”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和原因,符合文意。B项“公平合理”可以体现合理性,符合文意。C项“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由来已久”指的是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如果把教师的育人细节不加选择”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由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意思。A项“随心所欲”指的就是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符合文意。B项“杂乱无章”指的是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18.20,21,23,26,31,(

),52

A.32

B.37

C.39

D.42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多级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1,2,3,5,(

),(

),观察发现1+2=3,2+3=5,猜测新数列的后两项依次为3+5=8,5+8=13,此时所求项为31+8=39,向后验证,39+13=52,规律成立。

故正确答案为C。19.建党100周年前夕,中国正式获得无疟疾认证,被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成为完全消灭疟疾的国家。关于疟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全面消灭疟疾的国系

B.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C.疟疾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D.黑死病是疟疾的一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无疟疾国家,是指在世界卫生组织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如果该国可以证明,在至少连续3年内,按蚊引起的本地疟疾传播链在全国范围内已被阻断,世卫组织就会予以认证。此外,该国还必须证明其有能力防止疟疾再次传播。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全球范围内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卫组织的无疟疾认证。

B项正确,青蒿素来源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花蒿,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C项错误,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D项错误,鼠疫在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疟疾。

第二步,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20.夕阳:傍晚

A.宠物:警犬

B.生病:治疗

C.海滩:大海

D.美貌:整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没有“傍晚”就没有“夕阳”,“傍晚”是“夕阳”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为必要条件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宠物”是指家庭豢养的受人喜爱的小动物,“警犬”是指由警察机关使用的具有一定警务用途的犬,二者并非必要条件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先“生病”,后“治疗”,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没有“大海”就没有“海滩”,“大海”是“海滩”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为必要条件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整容”是为了获得“美貌”,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1.近日,有研究统计全球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剔除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等干扰因素后,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后续的实验中,实验者让小鼠患上刘易斯肺癌,接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疟原虫,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生存时间大大增加。于是研究者宣称“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疟原虫感染率越高的地区,癌症死亡率越高

B.实验时间普遍较短,长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未知

C.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的症状与人类不同,动物实验有效不等于人体治疗有效

D.疟原虫入侵人体之后,可以激活NK细胞,NK细胞可以同时杀死疟原虫和癌细胞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

论据:近日,有研究统计全球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剔除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等干扰因素后,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实验者让小鼠患上刘易斯肺癌,接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疟原虫,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生存时间大大增加。

本题论点说的是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论据说的是患上刘易斯肺癌并注射疟原虫的小鼠生存时间增加,二者话题不一致,加强考虑搭桥,即在“小鼠”和“人”之间建立联系,也可以考虑补充论据,解释为什么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或者举例证明论点成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明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正相关,意味着疟原虫感染可能无法治疗癌症,属于削弱项,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明实验设计存在问题,实验结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证,属于削弱项,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明小鼠与人类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不能应用到人类身上,切断了“小鼠”和“人”之间的联系,属于削弱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疟原虫入侵人体后可以激活NK细胞,NK细胞可以杀死癌细胞,解释了为什么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

论据:有研究统计全球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剔除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等干扰因素后,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后续的实验中,实验者让小鼠患上刘易斯肺癌,接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疟原虫,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生存时间大大增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削弱论据。该项说疟原虫感染率越高的地区,癌症死亡率越高,指出二者具有正相关性,具有削弱作用。

B项:不明确项。该项说明实验时间普遍较短,长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未知,不明确论点是否正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切断联系。该项指出动物实验有效不等于人体治疗有效,对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疟原虫入侵人体之后可以同时杀死疟原虫和癌细胞,对论点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22.①尤其在一个国家经历艰难转型的过渡期,这些声音会时强时弱的凸显出来

②就像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的,“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

③他们在爱国这个话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才会凝聚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④可是,任何社会,沉默的大多数才是主流和基石

⑤这时,爱国主义容易被情绪化、被断章取义、被利用,从而转化为各种抵制、冲击和谩骂

⑥任何社会都不缺偏激的叛逆者、狂热的偏执者、迷惘的盲从者,恶意的唱衰者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③①④⑤

B.⑥①⑤②④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⑥②⑤④③①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②句出现“就像”,属于举例论证内容,不适合作首句,排除A、C两项。⑥句指出任何社会都不缺偏激、狂热、迷惘、恶意的人,适合作首句,保留B、D两项。

继续观察发现。⑤句中出现指代词“这时”,根据指代词捆绑,判断⑤句前衔接①句还是②句,①句指出在一个国家经历艰难转型的过渡时期,会有时强时弱的声音凸显出来,可以与⑤句中的“这时”构成指代关系,①⑤两句构成捆绑,锁定B项。而②句通过引用塞缪尔·约翰逊的话进行举例论证,未出现表示时间的指代对象,无法和⑤句中的“这时”构成指代关系,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爱国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感情》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就像……”为补充论证,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C项。⑥引出话题,适合做首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分析B项和D项。判断⑥后接②还是①。①中“这些声音”的指代内容就是⑥中的“叛逆者、偏执者、盲从者,唱衰者”,⑥①衔接恰当。②中“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与⑥话题不接,⑥②衔接不恰当。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23.①所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②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关方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

③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可能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④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况

⑤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

⑥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在信用评级中都享有较高的评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⑥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⑥②④③①⑤

D.⑥②①③④⑤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对比首句,不易判断。观察其他句子发现,②句中出现转折关联词“然而”,可尝试捆绑,转折前后语义相反,②句指出近年来政府拖欠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选项中为①②或⑥②捆绑,①句与政府拖欠款项无关,⑥句指出“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与②句语义相反,故⑥②捆绑更恰当,排除A项。接着观察④句中出现“除了政府”,并指出企业也有拖欠款项的情况,故可知④句与②句论述话题一致,②④可进行捆绑,排除D项。

对比B、C两项,尾句均为⑤句,判断是④⑤或①⑤捆绑,④句在论述问题,与⑤句衔接不恰当,①句中出现结论引导词“所以”,指出国务院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⑤句中“提出”具体指的是该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故①⑤捆绑更恰当,锁定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欠债还钱,政府应作表率》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选项给出的首句为③、⑥,③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的危害,⑥指出政府和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具有较高信用评级,再结合其他各句的内容可知,⑥作为首句引出后文更恰当,排除A、B。再分析②、③、④之间的关系,排除D。选项给出的首句为③、⑥,③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的危害,⑥指出政府和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具有较高信用评级,而其余各句均是在论述一些政府和国企拖欠款项的事实以及国家对此的治理,因此如果⑥作为首句引起后文的转折更恰当,排除A、B。

分析C、D两项可知,④前分别为②、③,②讲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款项,③讲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的危害,④讲的是除了一些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款项的情况,③应是对②④的评论,应在②④之后,排除D。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

③句介绍了地方政府和国企如果拖欠款项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⑥句介绍了政府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被认为是信誉较高的主体,对现代经济中的政府下了定义。文段应先对政府下定义,再解释政府长期拖欠款项的不良影响。因此,⑥句应在③句前,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对比C项和D项。判断是②④③还是②①③。③句中涉及到地方政府和国企两个主体,②句和④句分别先后提到了地方政府和国企,②④③语义连贯。①句中有表示结果的关联词“所以”,《方案》应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应位于问题句③后,故排除D项。

第三步,验证C项。语义通顺,逻辑合理。

因此,选择C选项。24.作为新疆第三条出疆铁路,全长1213.7公里的(

)于2020年7月全线铺轨完成,它是我国又一条入疆大动脉。

A.青喀铁路

B.兰库铁路

C.兰喀铁路

D.格库铁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0年7月21日,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阿尔金山,随着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至新疆库尔勒)新疆段最后一节轨排铺设到位,标志着格库铁路铺轨全线贯通,为年内全线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格库铁路起自青海省格尔木市,沿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进入新疆境内,穿越阿尔金山,经新疆若羌县、尉犁县,到达库尔勒市,全长约1213.7公里,是新疆的第三条出疆通道。全线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铁路网结构,推动西部大开发提速,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疆铁路建设的相关内容,考生可以采用排除法作答。熟悉新疆铁路网的考生可能知道,新疆根本没有青喀铁路、兰库铁路、兰喀铁路的说法。因此,青喀铁路、兰库铁路、兰喀铁路更不可能是新疆的第三条出疆铁路,我们可以直接排除A、B、C,判定D项为当选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没有青喀铁路、兰库铁路、兰喀铁路的说法。

D项符合题意。格库铁路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尉犁县,到达库尔勒市,全长1213.7千米。该铁路于2020年7月全线铺轨完成,是继兰新铁路和哈额铁路之后的新疆第三条出疆铁路。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新疆省情。

第二步,格库铁路,是连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正线全长1213.7千米,是中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美誉为“大漠新丝路”。格库铁路作为出入新疆第三条铁路通道,开辟了新疆中部—青海中部的轨道交通。

因此,选择D选项。25.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新疆有5项入选,包括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塔城市俄罗斯族踢踏舞、(

)、青河县姑娘追、(

)。

①于田县维吾尔族曲棍球

②阿图什市柯尔克孜族约隆歌

③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

④莎车县维吾尔达瓦孜杂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新疆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塔城市俄罗斯族踢踏舞、于田县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青河县姑娘追、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

第二步,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其中新疆有14项入选。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塔城市俄罗斯族踢踏舞、于田县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青河县姑娘追、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与A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26.40,56,78,106,122,(

),172

A.137

B.144

C.148

D.166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多级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16、22、28、16、(

)、(

),观察新数列两次出现16,猜测新数列的后两项依次分别为22和28,即新数列为周期数列。则原数列所求项为,利用最后一项进行验证:,规律成立。

故正确答案为B。27.某果园雇人手工采摘樱桃,已知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天多3人;从第10天起,每天减少前一天一半的人,直到第14天,剩下5人。已知每人每天采摘樱桃50千克,问该果园这14天总共采摘樱桃多少吨?

A.不到40吨

B.40-60吨之间

C.60-80吨之间

D.超过80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第9-14天的采摘人数如下表:

前9天的采摘人数呈等差数列,公差d=3,根据通项公式,,解得。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前9天采摘人数共有人。则14天共雇1332+80+40+20+10+5=1487人,共采摘樱桃1487×50=74350千克=74.35吨,在C项范围内。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第14天为5人,则第13天为10人,第12天为20人,第11天为40人,第10天为80人,第9天为160人,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代入数据,160=a1+8×3,解得第1天为136人,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an)×n÷2,前9天为(136+160)×9÷2=1332人,14天共1332+5+10+20+40+80=1487人,共采樱桃1487×50=74350千克=74.35吨。

因此,选择C选项。28.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B.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

C.古代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

D.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中国最早的家绵羊是从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向东传播进入中原的,接下来介绍了中原地区发现了绵羊遗骸,最后一句通过“则”表强调,依旧论述了中国家绵羊的传播过程。因此根据文段可知,文段主题词为“家绵羊”和“传播”,根据主题词,对应A项。

B项,“考古发现”并非文段重点,文段旨在强调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考古发现”只是为了从时间上论证其“传播”,排除;

C项,“家绵羊的来源”为无中生有,文段只说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并未具体论述来源是哪里,排除;

D项,“地理环境”为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论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家羊的起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归纳与概括。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从时间和地域方向性两方面具体介绍了我国家绵羊传播的过程,然后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我国家绵羊的传播过程进行总结。正确答案应与此有关。文段首先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考古证据,指出我国最早的家绵羊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并指出其向东传播;接着用距今约为4500—4000年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证据对其传播方向加以佐证;最后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总结,指出我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是西部早、东部晚,可能有一个自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由此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说明的是我国家绵羊的传播过程,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是对其传播方向的佐证,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C项,文段仅介绍了家绵羊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文段未涉及,且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