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课件ppt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课件ppt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课件ppt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课件ppt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解读分析教科版科学教材整体框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综合三上植物动物我们自己纸水米饭和淀粉三下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与浮溶解空气混合四上有生命的物体冷和热声音磁铁天气四下新的生命电岩石与矿物食物五上生物与环境(一)材料在阳光下健康生活五下生物与环境(二)运动和力地球的运动时间六上机械与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六下微观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信息教材的结构系统、模型与结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变化与守恒形式和功能解释数据、建立模型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并验证假设测量、推断、预测观察、分类、交流统一的概念科学探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强调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及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习做观察记录和进行小组交流。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四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活动;学习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五年级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

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验;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五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但运用能力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课堂纪律:活动音量的控制,实验开始后停不下来。

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科学五上册1.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需求动物的形态构造、行为方式与环境的关系2.光

光的传播特点光光和热的关系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及地球内部的形态变化4.运动和力

运动和各种力的关系科学五上册从活动要求上

对围绕研究课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及实验操作、交流、分析整理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较好地掌握对比实验的原则及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能较长期地跟踪观察和记录,能通过计算、测量、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推理、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对本册内容的研究兴趣;培养能较长期地坚持观察、记录的毅力;知道保护生物生活环境、爱护和增进健康;懂得材料再次利用的意义。并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如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活环境,回收有用材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热爱科学技术,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证据的品格;学会在探究中与同学愉快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生

境单元外部结构植物的一生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与环境(二)有生命的物体新的生命植物生物与环境(一)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植物与环境植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动物与环境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个条件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平衡的生态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十分重要。生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生物之间的关系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的现象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难点建造生态瓶(6课)1.确定一个研究条件。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其他条件没有变化。2.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3.注意收集实验证据,用事实来说话。1.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2.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做准备。3.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4.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对比实验(1、2、3课)阳光水份土壤空气温度…….本单元两个主题活动:

一、种子发芽实验

植物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本单元两个主题活动:

一、种子发芽实验1.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是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2.实验之前必要的指导、充分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阳光水份植物空气温度…….本单元两个主题活动:

二、建立栖息地

动物秋冬季的生物动物的栖息地建立栖息地记录动物的特征观察到哪些特征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的生活需要二、建立栖息地:

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

核心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环境对生物的形态构造及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

具体概念“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秋冬季的生物”●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动物的栖息地”●动物生活的环境叫做栖息地,它包括动物生活区域内的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建立栖息地”●建立某种动物的栖息地,要了解、满足这种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记录动物的特征”●特征是一种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它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观察到了哪些特征”●动物和人类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动物、植物、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为何在五上时出现“设计”?设计在学生的发展中有何作用?什么是设计,什么又是科学的设计?对学生而言,设计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如何进行设计?

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设计在前四册中出现过几次:设计小纸车,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等。在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时提出了多个问题:电灯和开关应安装在什么地方等?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提问,猜测或预测,实验,解释等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经历的这些活动都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生经历的活动是片断式的,被动式的,各活动是较为机械的联系。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设计在学生发展中有何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探究过程技能发展的体系。突破了个人认识的局限,迈向开放式学习的重要一步。体现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用价值。是学生对科学概念“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科学的设计?设计是一个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设计是一个科学的程序:猜想与假设不等于制订计划或“设计”。制订计划或“设计”是切实可行的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是观察与实验的具体指导方法。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科学的设计?设计是一种探究技能——识别与探制变量;识别与探制变量如何识别?——

变量有多少?有哪些?如何控制?——不变量与变量(或控制变量与变量)设计是一种探究技能——不仅仅在于识别与探制变量,还要综合考虑实验的材料、成本、实验场所、实验人员分工等综合因素。设计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技能。

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科学的设计?是科学课的特色之一:科学的设计与工艺美术广告的设计的区别——科学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科学原理、科学程序可操作性:能被识别、能被实施如何认识和把握“设计”

——设计的难点在什么地方?要知道设计目的;要知道设计中所有的变量;要知道设计时现有的准备;例一: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我们提出的问题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光照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分不同实验的方法找6颗绿豆种子,其中3颗种子放在干燥的杯中,另外3颗种子放在湿润的杯中,同时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例二: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我们提出的问题种子发芽与阳光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种子发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的水分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光照不同(光亮和阴暗)实验的方法找6颗绿豆种子,分成两份,加入相同数量的水滴,把其中3颗种子放在光亮处,另外3颗种子放在阴暗处。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仔细想想,这个实验计划有没有问题?如何上好《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策略之一提供主动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水、光、空气、温度、养分、土壤等。不要急于对条件进行筛选。如何上好《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策略之二原型启发。

A:提供一份实验计划;

B:出示设计的方法步骤;

C:阅读书中的图例文字。如何上好《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策略之三头脑风暴由教师有效领导的班级讨论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研究表明了留出回答问题的时间和回答问题的途径并对讨论的质量有所帮助。开放性问题即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给出创造性的和有思想的答案。可以用其它类型的问题鼓励学生看到特定的联系和差异或帮助他们概括和得出结论。把这些问题混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练习。给学生回答的“等待时间”也经常是一种好的练习,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广泛的参与和更有思想的回答。“最近发展区”策略的特征正常高度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起跑线如何上好《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策略之四最近发展区选择变量潜在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多个变量想研究的问题猜想识别与控制变量策略之四如何上好《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策略之五建立互动平台

A:成立评审小组

B:建立互评机制

C:小组决策机制

对比实验中“要控制的条件、不控制的条件”---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条件、相同的条件”观察研究的材料:因地制宜研究课题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种子发芽和光的关系种子发芽和肥料的关系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种子发芽和空气的关系要控制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温度土壤光肥料水空气不控制的条件(相同的条件)土壤、水、空气、光、肥料温度、水、空气、光、肥料土壤、水、空气、温度、肥料土壤、水、空气、光、温度土壤、温度、空气、光、肥料土壤、水、温度、光、肥料种子发芽活动的价值1.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观察记录——分析数据——扩展思考2.自主完成部分探究过程自主设计自主实验种子发芽活动的价值3.了解并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知道用控制与不控制实验的条件的方法进行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明白对比实验的意义。4.学习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解释。明白实验数据的作用:对实验情况的如实记载,证据,逻辑的基础。

建立栖息地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1.与有生命的单元进行联系,巩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2.与种子发芽实验进行联系,知道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条件。3.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4.形成栖息地的概念。建立栖息地科学探究方面的发展

1.知道在动物的栖息地进行观察是重要的研究动物的方法。

2.较持久地对动物进行观察记录。

3.进一步用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认识动物的特征。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实验一: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做1次。实验材料纸盒、剪刀、蚯蚓、塑料薄膜、黑布、一次性筷子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学生怕蚯蚓,不敢动,怎么办?2蚯蚓不听话,或被折腾没劲了?怎么办?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1次。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实验材料纸盒、泥土、蚯蚓、水实验可能会出现老问题:蚯蚓不听话,或被折腾没劲了?怎么办?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一节课,40分钟。怎么处理这2个实验?方法一:先做一个实验,再做另一个实验。方法二:全班分组安排,两个实验同时做。方法一要注意什么问题?方法二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学生还想做其他的实验怎么办?材料的准备和实验后的处理也要考虑。建立栖息地教学建议

1.如何让学生持久地对动物进行观察研究?

A: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B: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C: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动物的变化;

D:人人参与记录;

E:。。。。。。

建立栖息地教学建议

2.如何建立栖息地?

A:建立栖息地的材料从简;

B:合作建立,人人动手,人人出力;

C:自主建立

D:。。。。。。动物和植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动植物和非生物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生物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多种动植物非生物(石头、沙子、水)

光单元外部结构空气地球的运动热与燃烧材料水光五年级第二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传播特点光和热光光和影影子的特点1、2影子产生的条件1、2光的反射4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3太阳光与热光的强弱与温度5物体的特性与吸热6物体受光的角度与温度6太阳能的利用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6、7设计、制作、评价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7、8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阅读资料---拓展延伸牛顿的发现看不见的光线光的合成和分解光的“大家庭”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两大学习主题光热光与影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太阳光谱光与温度吸热材料太阳能热水器本单元主要探究活动光热我们知道的光源、影子阳光下的影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阳光下的物体光强与光弱设计、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核心概念●光沿直线传播,能被物体反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光强热量大,光弱热量低。核心概念“我们知道的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阳光下的不透明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借助物体可以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广泛运用。“美丽的彩虹”●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阳光下的物体”●我们看到的物体都会反射太阳光,物体反射太阳光和吸热的能力和物体的性质有关。具体概念

“光强与光弱”●阳光下的物体比背阴处的物体温度高。●阳光下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弱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受光越强,温度越高。“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物体反射光的本领越强,吸收热的本领越弱;物体反射光的本领越弱,吸收热的本领越强。“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影响着它的效能。“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丰富和最清洁的能源,人类正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操作制定计划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五年级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观察影子

分小组选择长度不同的几根杆子,立在地上。每隔一段时间在竿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子做记号,测量影子的长度,同时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几个需要说明的实验竿长影长发现什么?

把竿子的长度和开始测量时的影子长度标示在左边的方格图内,用直线把A点和B点连接起来。比较各小组的图,我们有什么发现?

影子都在背着太阳光的一面。竿顶、太阳、影端成一直线。同一时刻,所有竿长和影长之比是一个相同的值。用斜线把竿长和影长连接起来,得到的三角形都相似。(对应的角相等)思考:1这个实验中的五个不同位置的光源是同时出现的吗?2这个实验中,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哪些因素没有变化?3要保持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有什么好办法?4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上时看不到影子,怎么解决?5在一幅图上画五个不同的影子,是不是觉得有困难?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光源的位置用光源直射、斜射描述(照射物体的光线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为直射,其余为斜射。角度越小斜射得越厉害)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要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光和影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思考:1这组实验中改变的什么条件,什么条件没有改变?2如果光源和物体太近,会有什么后果?3被照射的物体怎样悬空比较方便?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三个实验概括: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光源的方向和位置高低(照射的角度)有关系。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侧面的形状有关系。思考:1.这组实验中改变的什么条件?2.物体是放在桌面上,还是悬在空中?3.光源和屏、物体的距离有没有要求?三孔一线1这样就足够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2会不会是波浪式或螺旋式传播呢?3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证明……4移动卡纸,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左右移动还可以前后移动看看光是怎样传播的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必杀绝招绝招二工具:镭射笔、黑板过程:把镭射笔贴在黑板一边,向另一侧照射,手前后微微抖动,让镭射笔和黑板距离有细微变化,就能看到一条闪烁的光路,直观形象。绝招一工具:镭射笔、透明饮料瓶、香过程:点燃香(两三根),在矿泉水瓶中收集烟,盖好盖子,然后用镭射笔照射矿泉水瓶,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光路。而落在墙上的光斑,更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推测中间隐藏的光路,提升思维能力。光的反射

光照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要改变原传播方向,有一部分将返回原来的媒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4.光的反射平面镜平面镜从观景孔里看到的是一行树做一个观景箱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建议困难之一:阳光不充足建议:整合课程内容、室内室外相结合本单元室内活动有:室外活动有:我们知道的太阳阳光下的影子做一个观景箱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制作牛顿盘自制水棱镜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阳光下的物体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向阳与背阴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利用太阳能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建议困难之二:室外实验及测量时间偏长测量影子变化2小时测量纸筒温度变化20分钟测量不同颜色的纸的温度变化20分钟测量向阳和背阴处温度10分钟测量光强与光弱与温度10分钟太阳能热水器实验20分钟建议:实验及测量内容可组合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及建议困难之三、测量数据不准确性、不完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和实验情况的真实反映,又是进行分析解释的基础,又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可靠的成果。困难之三、测量数据不准确性、不完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影子长度的变化记录

竿子的长度开始时的影子长度半小时钟后的影子长度2小时后的影子长度第一组20403627第二组20423727第三组20393626困难之三、测量数据不准确性、不完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纸筒温度变化数据表

时间黑色纸筒的温度白色纸筒的温度开始时18◦C18◦C2分钟后21◦C20◦C4。。22◦C6。。28◦C24◦C8。。27◦C25◦C10。。26◦C

20。。26◦C24◦C困难之三、测量数据不准确性、不完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纸筒温度变化数据表

时间黑色纸筒的温度白色纸筒的温度开始时18◦C18◦C2分钟后22◦C21◦C4。。。25◦C23◦C6。。。28◦C24◦C8。。。25◦C25◦C10。。。26◦C25◦C20。。。26◦C24◦C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的

原则和方法原则有:客观、真实、多样本(允许有误差、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方法有:找规律——求多个样本的绝对平均数求多个样本的相对平均数取多个样本的中间数

取多少样本的中间数值段

不完整——根据规律进行嵌入不准确——根据规律进行排除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与设计种子发芽的“设计”的异同设计的目的分析同:解决生活的一个实际问题异:

1.让太能阳热水器中的水在短时间内温度升上来。(巩固应用已知)

2.证明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证明一个假设)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与设计种子发芽的“设计”的异同设计中的科学探究技能的侧重点不同

1.综合已有光热的知识制订制作计划

2.学习如何制定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计划。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与设计种子发芽的“设计”的异同设计中的涉及的变量的分析同:都有识别与控制变量的要求异:

1.变量更复杂。(材料的吸热、反光、光入射角度、材料透明与否、材料的传热性)

2.制定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计划。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海洋、陆地、高山、河谷、平原、峡谷、沙漠、冰川……地球的表面地形不断变化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空气、水加剧或减轻风化侵蚀岩石土壤隆起和沉降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太阳、水、风、生物、冰川、重力等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地球表面崎岖不平内力人类活动外力沉积凸起的地方被削掉低洼的地方被填平《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结构图溶洞、石林、海蚀柱;切沟、冲沟、河谷、峡谷等平原、沙滩、沙漠等有时会发生自然灾害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地球表面地形及整体概况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部运动引起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引起地表形态变化本单元两种主要的教学形式地表的地形地球内部的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流水对地表的影响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风化及其对地表的影响风化及其对地表的影响以阅读、交流资料和讲解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推测、模拟实验验证为主要教学方法。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平原太行山山势陡峭,连绵不断。山地东北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平原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地球表面的地形概括:1.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2.地表是崎岖是不平的。3.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4.平原多在河流的中下游。5……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提醒和思考:1.加热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岩石突然爆裂。2.岩石要清洗干净,以免造成干扰。3.要不要准备质地柔软或风化严重的岩石?4.观察岩石的变化——有无裂痕、破碎、棱角被磨的现象?5.观察水的变化——是不是变浑浊了?瓶底有没有出现小碎屑等?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实验现象:大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石屑(小颗粒)掉落……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实验建议:把广口瓶改为水槽,更便于观察现象石块使用页岩效果较好,在加热时就能听到噼啪的炸裂声,放入水中能很快能看到分离出来的石块碎屑,但要注意石块要薄些为好。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动植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动植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灰黑色掺杂着的碎石颗粒等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含有杂质等水浑浊,水上部还悬浮着一些杂质,土壤大部分已经沉到水底等第一层粉沙第二层黏土第三层沙第四层沙砾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自然土壤基本土体构型O或A0:是枯枝落叶层,即由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枯枝落叶构,A0厚度不等,有的可达数几厘米,有的只有几厘米,甚至没有A0。B淀积层:紧接于E之下,它接受了上面淋溶下来的大部分物质,它土体紧实,较粘重,常为枝块状和棱柱状结构,常见有新生体。C母质层:所谓母质是土壤发育的原始物质,即风化了的岩石。它保持着原始岩石风化物或沉积物的形态。D或R:是母岩层,即未风化了的岩石,保持着原来岩石的性状。细菌: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蚯蚓: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蚂蚁:在土壤中群居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植物的根和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我们的猜测(由学生自己填写)我们的发现土地状况雨水清洁状况下雨前土地平整,悬崖、斜坡明显等清洁下雨时“雨水”将土土壤颗粒打碎并溅起,土地表面的细沙和黏土被水冲走了。土地表面形成了沟渠。浑浊我们的解释土壤容易被雨水侵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探索土地侵蚀原因的模拟实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例一: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研究项目: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推测:坡度小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坡度大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要改变的条件:坡度不同。保持不变的条件:土质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例二: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研究项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推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要改变的条件:实验组的土地上种上草和树;对照组不种植物。保持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例三: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研究项目: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推测:雨量小土地不容易被侵蚀,雨量大土地容易被侵蚀。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要改变的条件:降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同样的土质,同样的坡度。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却忽略了人类自己对土地侵蚀行为,既不科学,又缺少教育意义。人类的过渡开垦、采矿,滥挖植物都会严重侵蚀土地。建议改为“流水、风、冰川、波浪和人类的过渡开垦、采矿,滥挖植物等行为都会侵蚀土地。”运动和力科学概念结构(1)物体静止状态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状态快慢的测量和比较运动力运动和力关系摩擦力弹力运动和力滑动、滚动、反冲运动重力科学概念结构(2)物体重量形变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有关应用产生大小方向产生产生大小滑动或滚动增加与减少接触面光滑粗糙竖直向下地球引力接触面摩擦力摩擦力弹力利与害重力弹簧测力计重量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动手制作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1.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吗?2.绳的长短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有关吗?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安装一个小缆车几点建议1.栓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