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16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16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16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16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单元16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

预习·梳理与积累预

读【了解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苏轼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苏轼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相关链接】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赋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到汉代正式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故又称之为“骚赋”。到了汉代,便正式确立了赋的体制,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谓之“律赋”。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格,称为“文赋”。它不讲对偶、音律,句式错落多变,押韵比较自由,章法开放。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中的佳作。知

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8)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4.记诵苏轼有关名句(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研习·讨论与鉴赏问

讨【任务一】

分析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参考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漂荡。景色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2.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参考答案:主——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悲——(洞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文中“客之三悲”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二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之须臾)感触生悲,三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4.第3段中,客人对曹操生发感慨的用意何在?参考答案: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归于“虚无”。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5.请从文中找出几个能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乐—悲—乐。先写作者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然后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洞箫声,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中;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任务二】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段话。参考答案: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洞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2.如何看待本文采用的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参考答案:(1)这种方式使文中的感情波澜起伏,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文章结构也摇曳多变。(2)主客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两种思想的交锋,一者苦闷,一者开解。这主客二人的对话也是苏轼进与退两种思想的激战。当然激战的结果是达观战胜苦闷。3.作为一篇“赋”,本文散文化的笔调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散句的运用,使全篇文情沉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课

动《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试分析。提示:观点可以不一样,但在分析时必须有理有据。可以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有关词句,也可以查找有关背景资料加以体会。整

构【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包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文章第1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发苏子的感情抒发,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3段客的议论,便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第4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作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生动可感,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素材挖掘】

●变化、永恒是相对的

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保持良好的心态

面对同样的景色,主人“饮酒乐甚”,客却以“其声呜呜然”的箫声传达出悲观的情绪。这何尝不是心态决定的呢?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你用什么心情去看待,“物随心转,境由心生”,用不同的心情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领悟生命的真谛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理解。●苦难成就人生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他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在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身处逆境,乐观豁达

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练习·思考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解析:B项,“和”指同声相应,唱和;C项,“骤”,一下子,很轻易地;D项,“更”,再。2.下列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抱明月而长终C.而卒莫消长也

D.纵一苇之所如答案:A解析:A项,“冯”同“凭”,乘。答案:B解析:B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窈窕”,古义,指《诗经·陈风·月出》中的句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历史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