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寒假课程第10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_第1页
高三数学寒假课程第10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_第2页
高三数学寒假课程第10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_第3页
高三数学寒假课程第10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_第4页
高三数学寒假课程第10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知识回顾】一、数列通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观察分析法;(2)公式法:;(3)转化成等差、等比数列;(4)累加、累乘法;(5)递推法.二、数列的求和基本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错位相消法:给各边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数或式,然后把所得的等式和原等式相减,对应项相互抵消,最后得出前项和.一般适应于数列的前项求和,其中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然后利用公式法求和.拆项(裂项)求和: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中消去中间项,只剩下有限项再求和.常见的拆项公式有: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倒序相加法:根据有些数列的特点,将其倒写后与原数列相加,以达到求和的目的.【考点剖析】考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例1、根据下面各数列的前n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2)1,2,6,13,23,36,…;选题意图:本题考查观察法求通项公式解析:(1)(2)例2、.选题意图:本题考查累加法求通项解析:.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满足,,求.解析:由条件知:所以,,.例3、选题意图:本题考查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解析:由条件知,代入上式得又,.变式训练2:已知数列满足,,则的通项解析:由已知,得,用此式减已知式,得当时,,即,又,,将以上个式子相乘,得,经验证时不符合这个式子.点评:累乘问题,同时也是非常经典的需要验证首项的数列题.例4、已知数列中,,,求.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一阶递推式求数列通项解析: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又,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所以.变式训练3:解析: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例5、已知数列{an}中,a1=1,Sn=,求{an}的通项公式.选题意图:本题考查由求通项答案解析:由,∴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2(n-1)=2n-1,即Sn=.∴an=Sn-Sn-1==∴an=变式训练:已知正数数列{an}的前n项和Sn=,求{an}的通项公式.答案解析:S1=a1=,所以a1=1.∵an=Sn-Sn-1∴2Sn=Sn-Sn-1+∴Sn+Sn-1=,即Sn2-Sn-12=1∴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n2=n,即Sn=∴an=Sn-Sn-1=-(n≥2),又n=1时也适合上式,∴an=-.考点二数列的求和例6、求和选题意图:本题考查分组求和法解析:由可知变式训练:求数列的前n项和Sn.例7、求和选题意图:本题考查裂项相消法求和解析:变式训练:求和:解析:设数列的通项为an,则,变式训练: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设(裂项)则(裂项求和)==例8、求和选题意图:本题考查错位相减法求和.解析:当时,;当时,,则(1)式-(2)式,得,故例9、求和选题意图:本题考查倒序相加法求和解析:根据组合数性质,将倒序写为,两式相加,得,考点三数列的应用例10、一辆邮政车自A城驶往B城,沿途有n个车站(包括起点站A和终点站B),每停靠一站便要卸下前面各站发往该站的邮袋各一个,同时又要装上该站发往后面各站的邮袋各一个,设该车从各站出发时邮政车内的邮袋数构成一个有穷数列{ak}(k=1,2,3,…,n).试求:(1)a1,a2,a3;(2)邮政车从第k站出发时,车内共有邮袋多少个?选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难度分级:B解析:(1)由题意得a1=n-1,a2=(n-1)+(n-2)-1=2n-4,a3=(n-1)+(n-2)+(n-3)-1-2=3n-9.(2)在第k站出发时,放上的邮袋共:(n-1)+(n-2)+…+(n-k)个,而从第二站起,每站放下的邮袋共:1+2+3+…+(k-1)个,故ak=(n-1)+(n-2)+…+(n-k)-[1+2+…+(k-1)]=kn-eq\f(1,2)k(k+1)-eq\f(1,2)k(k-1)=kn-k2(k=1,2,…,n),即邮政车从第k站出发时,车内共有邮袋个数为kn-k2(k=1,2,…,n).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2)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问: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和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选题意图: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已知得eq\b\lc\{\rc\(\a\vs4\al\co1(a5+a13=34,,3a2=9,))即eq\b\lc\{\rc\(\a\vs4\al\co1(a1+8d=17,,a1+d=3,))解得eq\b\lc\{\rc\(\a\vs4\al\co1(a1=1,,d=2.))故an=2n-1,Sn=n2.(2)由(1)知bn=eq\f(2n-1,2n-1+t).要使b1,b2,bm成等差数列,必须2b2=b1+bm,即2×eq\f(3,3+t)=eq\f(1,1+t)+eq\f(2m-1,2m-1+t),整理得m=3+eq\f(4,t-1),因为m,t为正整数,所以t只能取2,3,5.当t=2时,m=7;当t=3时,m=5;当t=5时,m=4.故存在正整数t,使得b1,b2,bm成等差数列.例1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数列满足,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使不等式对一切都成立的最大正整数的值.选题意图: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1)当n=1时,a1=S1=6;当n≥2时,an=Sn-Sn-1=eq\b\lc\(\rc\)(\a\vs4\al\co1(\f(1,2)n2+\f(11,2)n))-=n+5.而当n=1时,n+5=6,∴an=n+5.又bn+2-2bn+1+bn=0,即bn+2-bn+1=bn+1-bn,∴{bn}是等差数列,又b3=11,b1+b2+…+b9=153,解得b1=5,d=3.∴bn=3n+2.(2)cn==eq\f(1,2)eq\b\lc\(\rc\)(\a\vs4\al\co1(\f(1,2n-1)-\f(1,2n+1)))∴Tn=c1+c2+…+cn=eq\f(1,2)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1-\f(1,3)))+\b\lc\(\rc\)(\a\vs4\al\co1(\f(1,3)-\f(1,5)))+…+\b\lc\(\rc\)(\a\vs4\al\co1(\f(1,2n-1)-\f(1,2n+1)))))=eq\f(n,2n+1).∵Tn+1-Tn=eq\f(n+1,2n+3)-eq\f(n,2n+1)=eq\f(1,2n+32n+1)>0,∴Tn单调递增,故(Tn)min=T1=eq\f(1,3).令eq\f(1,3)>eq\f(k,57),得k<19,所以kmax=18.【课后作业】1.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2,,,…,的“理想数”为 () A.2002 B.2004 C.2006 D.20082.已知数列对任意的满足,且,那么等于()A. B. C. D.3.数列满足,则的前项和为4.设,则.5.对正整数n,设曲线在x=2处的切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则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是.6.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满足,n∈N﹡,且,,成等差数列.(1)求的值;(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且Sn的最大值为8.(1)确定常数k,求;(2)求数列的前n项和Tn.8.(1)已知数列中,,前项和与的关系是,试求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中,,,求通项公式.9.(1)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前10项的和为145,求(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与满足:成等比数列,且,求数列的前项和.10.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2n2,为等比数列,且(Ⅰ)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Tn.【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认识信息,理解理想数的意义有:2.【答案】C【解析】由已知=+=-12,=+=-24,=+=-30,选C.3.【答案】1830【解析】由得,,即,也有,两式相加得,设为整数,则,于是.4.【答案】5【解析】由,整体求和,所求值为5.5.【答案】【解析】,曲线在x=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切点为,所以切线方程为,令x=0得,令.数列的前n项和为.6.【解析】(1)相减得:,成等差数列(2)得对均成立,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