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戢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①世界文学_____(cuǐ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②马尔克斯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凤毛麟角。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1)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答:__________(2)

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2分)序号: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璀璨(两个字完全正确给2分,只一个字正确不给分。)(2)序号:④(1分)

修改:“通过”和“让”去其一。(1分)2.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大学更要有大爱新京报(以下简称“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大固然不等于一流,但既然是一流大学,当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特别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国际名牌大学。杨福家(以下简称“杨”):恰恰相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曾多次排在世界大学前三名,但普林斯顿不过6000多学生,加州理工更少,才2100多名学生,它不把自己叫大学,叫学院。但它的航空航天和遗传科学、物理学都是世界领先。香港科技大学也不是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不长,但它用了10年左右就进入世界300强之内。反过来看我国的大学,许多大学管理学院的历史已不止10年,大楼也不少,却没做到小学院能够做到的地步,又怎么能说一流的一定是大的呢?新:解放前清华的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不是指的有大楼,而是有大师。您在这句名言上又加了一个词“大爱”,具体指什么呢?杨:“大爱”这个词的提出,我想了很久,没想到特别合适的字眼,姑且这样表达吧。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也能请得来、留得住大师。新:我们的大学也经常在讲以人为本,在讲爱心。杨:以人为本不光是空话,首先体现在投入上。比如中欧管理学院,创立之初就投入4500万欧元用于聘请教师。再如香港的大学,80%的投入是用在人的方面;而国内大部分钱是用来修房子,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大楼”的阶段。其实,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离一流也就不远了。新:一流大学除了对他的教师有宽容的爱心,对于学生是否也是这样?杨:确实如此。就拿我所在的英国大学教育来说,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从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每个人从进大学那天起,就有人关爱他。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人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储存火种的地方,而找到火种并且点燃,不光需要训练的技术,更需要爱。从教师来说,需要负责的精神。比如诺丁汉大学,我们规定,教师在外兼职的时间不得超过1/5,而国内教师兼职的情况很难考察。新:师生关系疏远,除了教师责任心,是否也和扩招太快,一个教师需要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有关。杨:其实这里倒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全心全意。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个导师,他一个人加上一个助手,管160多个学生。我听说他管这么多学生,觉得难以相信,就随便点了几个人,请他讲讲这些同学的学习、家庭情况,他都非常熟悉。国内的老师上完课就不管学生了。这些人一般水平很高,在外事务多,很忙。他们跟学生的关系就是课堂上授课的关系。新:师生的亲密关系,除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是否也需要学校的努力?杨:学校需要为师生的交流、为学生受教育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还是拿英国来说,牛津和剑桥都有不少学院,所谓学院是一个个社区,是学生和导师一起居住的地方,学生并不按专业居住,是综合的,导师在这里全面管理学生的生活。许多导师经过几年相处,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根本不需要考试就能知道学生的水平。再比如哈佛大学,它的校长办公室在一幢历史古老的大楼里,大楼的最高层却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的宿舍,能住在那幢大楼里是一种荣誉。再如耶鲁大学,它要求新生入学第一年必须住在校园里。这些做法都是培养一种社区氛围。学校应是学习做人的地方。第一任务不是训练,而是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最优秀的学生。(节选自《在北大听讲座》,有删改)【注】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并连任三届,成为出任英国知名大学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19.请简要概括杨福家关于一流大学有哪些观点。(4分)

20.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的烟熏将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5分)

21.请结合杨福家对我国大学现状的批评,概括我国大学存在的问题。(6分)

参考答案:19.⑴一流大学不一定要规模大,小学院也可以是一流大学。⑵要有以人为本的爱心,并落到实处。⑶对老师要有宽容之心。⑷要全心全意关爱每一个学生。⑸要为师生交流创设一个社区环境。(答对1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2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意思有两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专长等;(2分)这些兴趣爱好和专长需要导师用关爱的方式去启迪,才能被挖掘出来。(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21.⑴我国的大学“以人为本”成为空话,钱更多地投入到建楼,而非用人上。⑵教师责任心不够,在外兼职太多,师生交流少,对学生缺少真正的关爱。⑶学校过分关注训练,而忽略做人教育,很难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每答对1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分别为C、F)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王海波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但真正广泛流行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周代以来主要有《史籀》《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的生命较长,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史籀》《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再如唐代的《蒙求》,至明清时被《龙文鞭影》取代。这样的兴替,均不是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结果,完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而主动选择的结果,这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的姓氏、诸物、五官三个部分,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职官、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时,这一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沿用长久,其实就是对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类书式蒙学教材,更是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声律启蒙》一类教材也蕴含有广博的自然、人文常识。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这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如《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以律令和官员道德修养要求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如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类似于铺陈之法,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唐代科举以进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因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宋代科举考试文体也增加了论。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蒙学教材数量较多,但不同时代主流教材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更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教材地位更稳固。B.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选择的结果,比如《蒙求》唐代比较流行,明清时就被取代了。C.汉代比较重视赋这种文体,影响到启蒙教材的变化,罗列相类事物词汇、运用铺陈之法的启蒙教材就比较流行。D.古代蒙学教材都是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的,不会受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影响,古代政府也难以对教材的兴替产生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儿童还处于词汇学习阶段,古代蒙学教材主张通过对词汇的学习,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B.在古代,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教育是蒙学教材的重要方法,《易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C.《蒙求》四对八句一韵,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符合唐代科举考试科目的文体要求,成为当时重要的蒙学教材。D.《急就篇》能够长时间盛行,和它含有律令教育、官员道德修养教育,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有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蒙学教材基本都比较重视知识基础的广博,《急就篇》《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广博的知识。B.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如唐代科举重视律诗、律赋,宋代科举增加了论,因此蒙学教材很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C.古代蒙学教材也比较重视道德人格的教育,《孝经》《四书》《急就篇》《龙文鞭影》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德行教育的内容。D.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直接推动蒙学教材变革,就诗文教育的效果看,《急就篇》不如《蒙求》,《蒙求》不如《三字经》。参考答案:1.D2.B3.D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五、六段可知,“难以对教材的兴替产生影响”错,唐宋政府科举制度对教材兴替产生了重要影响。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据第三段可知,本文引述《易传》意在阐明“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思想源头,看不出《易传》是启蒙教材。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据原文“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可知,不同的需求决定教材的兴替,没有效果的好坏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A

9.B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完颜更名修。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①分江流,潴②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即因遗址浚筑,亘四十里。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先是,曦已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王钺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疾。曦又遣其弟吴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吴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复命以帛书赐甲曰:“所乞致.仕.,实难允从,已降指挥,召赴行在。”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罢之。又乞以皂郊③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岁收租四万斛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从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注】①高保融:人名,曾任江陵尹。②潴:水停聚。③皂郊:地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B.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C.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D.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忠臣”者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略有不同。B.讳,我国古代用来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C.致仕,把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权,指临时代职。在我国古代表示临时代职的还有“摄”“假”“行”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甲恪尽职守。他在湖北任职,对水利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他在四川任职提出一些意见得到朝廷同意,又进行减税。B.刘甲忠于国家。刘甲到四川任职,吴曦已经和金国勾结,两次派人拉拢刘甲,都被刘甲拒绝,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C.刘甲深得信任。皇上亲自称他为“忠臣”,并赏赐他金钱;朝廷听说有官员不和,写信询问他;西部边境的很多事都让他决定。D.刘甲革除时弊。之前,对于来四川安抚的大臣,将领们多以互相送礼的名目行贿,他代理四川制置司事时,下令取消此项名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2)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程松策划逃跑,刘甲坚决挽留他没有成功,程松马上见机行事发檄文征召刘甲兼任沿边制置。(2)(朝廷)又让刘甲告诉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过分,以及访求四川可以使用的人才。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朝廷”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不之信”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甲”是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避讳是指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不只是针对“死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而且避讳是回避掉名字,不是“在名字前称讳”。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B项,“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与原文不符,原文“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遁:逃跑;固:坚决;便宜:见机行事;俾:让;减汰:裁减淘汰;及:以及;蜀人才之可用者:定语后置句,四川可以使用的人才。参考译文:刘甲,字师文,是元祐宰相刘挚的后代。淳熙二年考中进士。出使金国,陪席姓完颜的,名字触犯仁宗的名讳,刘甲极力推辞出席,姓完颜的改名为修。出任江陵知府,湖北安抚使。刘甲认为:“荆州是吴地、蜀地的脊梁,高保融分截长江水流,蓄积成为北海,太祖曾命令挖开它,是为了保住江陵的要害。”就依遗留的旧址疏浚修筑,绵延四十里。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任用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在此之前,吴曦已献四个州给金国,金国造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金国人攻破大散关,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命令让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程松策划逃跑,刘甲坚决挽留他没有成功,程松马上见机行事发檄文征召刘甲兼任沿边制置。吴曦派王钺带给刘甲书信,刘甲引用大道理拒绝他,于是卧病在床。吴曦又派他的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打算自己脱身回朝廷,先找到两名士兵拿着帛书送交参知政事李壁报告事变,并且说:“如果派吴总凭着右职的身份进入四川,当天就可以瓦解敌人。”吴曦僭越登上王位,刘甲就辞去官职。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叛变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李壁袖中藏了刘甲的帛书献上,皇帝看了帛书,两次称“忠臣”。召刘甲前往皇帝所在之地,赐给他很多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士兵,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又用帛书赐给刘甲说:“你所请求的退休的事,实在难以答应。已经派遣指挥使召集你到皇帝所在地方。”刘甲此时乘船到达重庆,听到安丙等人灭了吴曦,又回到汉中,上奏章等候治罪。皇帝下诏催促刘甲回到任上。刘甲上奏叛变大臣子孙族人亲属以及附和叛变的罪行,公众舆论认为大快人心。这一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辂和安丙不和,写信问刘甲,又让刘甲告诉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过分,以及访求四川可以使用的人才。西部边境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命令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当地各个将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相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取消了这个名目。又请求把皂郊博易铺的地重新隶属沔戎司,每年收租四万多斛,钱十三万,交给总计。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看,决定每年一共少收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境的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刘甲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3、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ks5u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分)C(解析:“薄”应为“迫近”)3、(3分)D(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A、B、C三项。)4、(3分)D(解析: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ks5u5、(6分)(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参考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掌管城中的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智慧修补城墙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再也不能支撑下去。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无法通行。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今年“双节”期间,作为北京天安门“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向祖国献礼。请根据花坛布置方案,回答问题。⑴今年的大花篮顶高17米、篮体高15.3米,底部花坛采用心形图案,底部直径达50米。篮体南侧写有“祝福祖国,1949-2017”;北侧写有“喜迎十九大”。以喜庆的“花果篮”为主景,篮内摆放柿子、石榴、苹果及牡丹、玉兰、月季等仿真花果,寓意:

(不超过20字)。⑵东单西北角的花坛将突出

的主题。花坛以大雁塔、郑和号宝船、骆驼为主景,寓意是

。⑶西单东北角花坛,突出“共圆梦想”的主题。花坛以世界各国的儿童用鲜花装扮美丽地球为主景,寓意:

(不超过20字)。参考答案:⑴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⑵①“一带一路”;②“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⑶①同心共圆梦想,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解】此题考核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注意根据文段中的上下文作答,第一空注意根据“以喜庆的‘花果篮’为主景,篮内摆放柿子、石榴、苹果及牡丹、玉兰、月季等仿真花果”概括“喜庆的主题”;第二空注意根据“大雁塔、郑和号宝船、骆驼为主景”答出“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第三空根据“共圆梦想”答出“同心共圆梦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词语。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甘之若饴。②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③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④几年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⑤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成语的正确运用。甘之若饴: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属于望文生义。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属于不合语境或对象不当。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使用正确。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据报道,高考给奥赛获奖学生加分的政策将做重大调整,真正给奥赛热降温。在此之前,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结果不去学其他学科了,一心只对付比赛,一旦得到了金牌就成为名校争相招揽的对象。他还说了一件事,他带过一个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了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的不错,第二年进了精神病院。最近也有不少媒体报道,由于奥赛热,一些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个别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根据材料,针对“奥赛热”的问题,给高校和家长各拟一则建议。(语言得体,每则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5字)

高校:

家长:

参考答案:(1)高校:高校招生应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应只盯奥赛金牌。(2)家长: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或“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6分。每则建议3分。其中(1)“招生”1分,“综合素质”1分,“只盯奥赛金牌”1分。(2)“尊重孩子”1分,“学习兴趣”1分,“全面发展”或“健全人格”1分。超字扣1分,语言表达不准确,酌情扣1分。)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得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

,冰心的

,梁秋实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

。A.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B.情趣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C.情趣

冷峭深沉

温和娴雅

举足轻重D.情趣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轻重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近义词和成语的辨析。考生应抓住词语中的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进行辨析。“情趣”,性情志趣,情调趣味;“情调”,是人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指人情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冷峻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遇事沉着冷静;“冷峭”,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温和娴雅”,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冲淡平和”,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平和”更加侧重于心态的平静,心平气和即使是愤激的情感也是以淡泊之音表现出来。“至关重要”,关,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原载《武汉晨报》,作者:赵顺清)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例文:

这也是一种悲哀当幼儿园里的孩子画出一张张大同小异的图画时,当路边的花草被人为地裁剪成整齐划一的模样时,当课堂的即兴演讲变成单一的陈词滥调时,我深深感叹:盲目纠偏,追求统一,也是一种悲哀。不要说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画和课本上一样的图画,那是创造力的翅膀被生生折断的脆响;不要说精心修饰的花草美观典雅,那是自然的个性被残忍抹杀的呻吟。柏拉图曾说:“人是蝼蚁般的身体,金子般的心。”人之外表本来同等渺小,但脑海中自由生长的思想和个性的枝条却能织出各不相同的森林;思想的差异、鲜明的偏向与个性原本就是人性最宝贵的闪光点,我们又如何能暴戾地挖去那长在思想边缘的树苗?诚然,全面而无偏科的发展,的确是人的成长之道,但古往今来的大家,走的往往是常人不屑的旁门小道,追求的是“术业有专攻”。郎朗从小便是数理课堂的逃亡者,但他脑中那棵与音乐相承的小苗,却得到了父母的包容与理解,从而茁壮成长。那双握不住笔写不好字的手,居然流淌出一首又一首优美的钢琴曲,让世人领略到了钢琴的魅力。倘若郎朗的父母盲目纠偏,挖去了那株长在边缘的“偏苗”,那么郎朗也可能成为传统教育模式的殉葬品,那将是他一生的悲哀。张晓风曾说:“我曾手植一株自己,长在山的岩缝里。”韩寒标新立异,以自己的个性行文赢得如潮的好评;乔布斯荒弃学业却让苹果文化风靡全球……个性的彰显飞扬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思想碰撞的火花更推动了社会的前行。八股文压制个性,范进中举的闹剧何其悲哀;清朝文字狱钳制思想,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祸及生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此浅薄可笑。盲目纠偏,盲目裁剪,万物长成一个样,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花鸟虫鱼,请交给烂漫孩童去想象,世界应作一方梦的沃土,让孩子乘着梦想去勇敢创造;日月星光,请交给寒窗士人去细数,这是时代的气度,文明渴求新颖思想的养料;学海无涯,请交给莘莘学子去横渡,脑中长偏的树苗也能织成怡人的绿阴。世界不需要一模一样的机器人,社会不需要呆板机械的书生,请给我一片庄子的“广莫之野”,请让我远离那千人一面的悲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