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Q1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_第1页
2022Q1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_第2页
2022Q1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_第3页
2022Q1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_第4页
2022Q1银行理财回顾及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NTENTS目录监管政策:个人养老账户启动,养老理财试点扩容理财市场概况:存续规模28.4万亿,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提升银行机构理财产品跟踪:股份行占比超5成,固收类占比97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跟踪:29家获批,存续规模超17万亿热点问题关注之一:养老理财引入收益平滑机制,逐步探索目标日期类策略热点问题关注之二:理财公司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经营业绩飘红11.

监管政策:个人养老账户启动,养老理财试点扩容21.

监管政策:个人养老账户启动,养老理财试点扩容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相关通知个人养老账户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迎来发展机遇。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迎来发展机遇。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2021年9月10日,首批“四地四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2月11日,借鉴国际经验,明确贝莱德建信理财开展养老理财试点。2022年2月25日,进一步推动完善试点,加大养老理财产品供给,“四地四机构”扩展至“十地十机构”。发布日期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32021年9月10日《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试点期限一年。试点阶段,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规模限制在100亿以内。要求四家试点机构稳妥有序开展试点,保障养老理财产品稳健运行。同时,持续清理名不符实的“养老”字样理财产品。2022年2月11日《关于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为进一步丰富养老理财产品供给,明确贝莱德建信理财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一年。募集资金规模先期限制在100亿以内。2022年2月25日《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对于已开展试点的4家理财公司,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上限由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对于本次新增的6家理财公司,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上限为100亿元。2.

理财市场概况:存续规模28.4万亿,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提升4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2021年及之前的增速为年末值的同比增速,2022Q1的增速为相比于上一季度末的环比增速。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增速2.1

存续规模约28.4万亿,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超6成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及市场份额截至2022Q1,共321家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

存续规模

28.37

万亿,

同比增长13.34%,环比下降2.2%。截至2022Q1,净值型产品规模26.7万亿,占比94.2%。“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持续提升,从2018Q2的17.2%提升至2022Q1的94.2%。截至2022Q1,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5家正式开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倍。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正式收官与理财公司的健康发展,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稳步提高,

从2020Q4

的25.8%增长至2022Q1的60.9%。5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1Q4。理财产品的募集方式分类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1Q4。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分类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1Q4。理财产品的投资性质分类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1Q4。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分类2.2 特征:公募、固收类、开放式、中低风险等级的产品为主62.3

配置:债券仍为主要方向,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上升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1)数据截至2021Q4;2)2021年起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与之前的统计结果不具备时序可比性。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债券仍为最主要的配置方向。截至2021Q4,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1.2万亿,其中:1)债券类投资占比68.4%,包括债券投资(占比54.5%)以及同业存单投资(占比13.9%);2)非标资产投资占比8.4%;3)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3.3%;4)公募基金投资占比3.9%。7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理财产品在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方向的配置比例的变动2.3

配置:债券仍为主要方向,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上升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信证券研究部;注:这里的固收类指非现金管理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理财公司各类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逐步下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有所上升。“资管新规”以来:1)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从2018年4月的12.3%下降至2021年底的3.3%。2)公募基金配置比例先降后升,

2018

年4

月为3.6%,

19

年、20

年底下降至3%

以下,2021年底上升至4%。公募基金已经成为理财产品、特别是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参与权益市场的重要途径。截至2021年底,全部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为4%,其中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更高,为4.6%;特别地,对于理财公司混合类理财产品,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高达23.7%。83.

银行机构理财产品跟踪:股份行占比超5成,固收类占比97%9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机构类型分布(存续规模占比)3.1

股份行产品规模占比超5成,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超8成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分布(存续规模占比)截至2022Q1,股份行产品规模最高,占比52.1%;城商行次之,规模占比39%;其次是农商行,规模占比8.3%;国有行和外资行的规模较低,

占比分别为0.5%、0.1%。截至2022Q1,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81%。2021年以来,银行机构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2021

1

月的74.3%提升至2021年12月的85.4%,22年1季度期间略有下降。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0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投资性质分布(存续规模占比)3.2

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97%不同投资性质的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截至2022Q1,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97.1%,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1.7%,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0.2%,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占比较低。2022Q1期间,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基本稳定,权益类产品平均业绩基准有所下滑。截至2022Q1,存续的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中,权益类、混合类、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5.1%、4.99%、4.18%。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1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分布(存续规模占比)3.3

T+0、6~12个月产品规模占比较高不同投资期限的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截至2022Q1,T+0产品存续规模最高,占比33.2%;其次是6~12个月产品,存续规模占比20.5%;

再次是1~3个月产品,存续规模占比17.7%;3~6个月、1~3年、1个月以内、3年以上的产品存续规模占比分别为13.1%、10.8%、4%、0.8%。2021年以来,除T+0产品外,各投资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呈缓慢下行趋势,2022Q1期间整体较为稳定。截至2022Q1,T+0、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3年、3年以上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2.89%、3.44%、3.77%、3.98%、4.19%、4.57%、4.67%。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24.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跟踪:29家获批,存续规模超17万亿13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Q1。14获批理财公司的基本信息(同类型中按获批时间排序)4.1

机构动态:29家获批、25家开业类型名称股东注册资本(亿)获批日期建信理财建设银行1502018/12/26中银理财中国银行1002018/12/26国有行农银理财农业银行1202019/1/4交银理财交通银行802019/1/4工银理财工商银行1602019/2/15中邮理财邮储银行802019/5/28光大理财光大银行502019/4/16招银理财招商银行502019/4/16兴银理财兴业银行502019/6/6信银理财中信银行502019/12/4平安理财平安银行502019/12/27股份行华夏理财华夏银行302020/4/26广银理财广发银行502020/7/13浦银理财浦发银行502020/8/4民生理财民生银行502020/12/7渤银理财渤海银行202021/4/25恒丰理财恒丰银行202021/6/16杭银理财杭州银行102019/6/24宁银理财宁波银行152019/6/26徽银理财徽商银行202019/8/21城商行南银理财南京银行202019/12/9苏银理财江苏银行202019/12/19青银理财青岛银行102020/2/6上银理财上海银行302021/7/22农商行渝农商理财重庆农商行202020/2/11汇华理财东方汇理(55%),中银理财(45%)102019/12/20中外合资贝莱德建信理财贝莱德(50.1%),建信理财(40%),富登(9.9%)102020/8/11施罗德交银理财施罗德(51%),交银理财(49%)102021/2/19高盛工银理财高盛(51%),工银理财(49%)——2021/5/20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机构类型分布(存续规模占比)4.2

股份行产品规模占比超5成,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超8成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分布(存续规模占比)截至2022Q1,股份行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最高,为47.2%;其次是国有行理财公司,规模占比40.5%;再次是城商行理财公司,规模占比10.5%;农商行理财公司、合资理财公司的规模占比较低,分别为1%、0.7%。截至2022Q1,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18.9%,封闭式产品规模占比81.1%。2021年以来,理财公司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呈小幅降低趋势,从2021年1月的83.6%下降至2021年12月的82.1%,22年1季度末下降至81.1%。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5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性质分布(存续规模占比)4.3

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97%不同投资性质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截至2022Q1,存续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92.2%,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7.7%,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0.1%,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占比较低。2022Q1期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基本稳定。截至2022Q1,存续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中,权益类、混合类、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6.32%、4.87%、4.29%。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6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分布(存续规模占比)4.4

T+0、1~3年产品规模占比较高不同投资期限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截至2022Q1,T+0产品存续规模最高,占比30.9%;其次是1~3年产品,存续规模占比18.3%;再次是6~12个月产品,存续规模占比18%;3~6个月、1个月内、1~3个月、3年以上的产品存续规模占比分别为10.2%、9.6%、8.6%、4.5%。2022Q1期间,各投资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较为稳定。截至2022Q1,存续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中,T+0、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3年、3年以上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2.76%、3.33%、3.54%、3.81%、4.17%、4.61%、5.23%。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1718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统计基于净值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2022Q1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破净比例统计4.5

固收类较为稳健,权益类出现回撤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1)统计基于净值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2)黑色柱子为公募基金指数,红色柱子为理财公司产品收益的平均数。2022Q1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统计截至2022Q1,存续的有净值披露的理财公司产品共计11776

只,

破净产品数量1458只,破净比例约12.4%:1)固收类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数量710只,破净比例约7%;2)混合类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数量712只,破净比例约44.3%;3)权益类理财产品中,破净产品数量36只,破净比例约56.3%。2022Q1期间:1)固收类理财产品中,约73%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季度收益中位数为0.7%、平均数为0.3%;2)混合类理财产品中,约10%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季度收益中位数为-2.4%、平均数为-2.5%;3)权益类理财产品中,约15%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季度收益中位数为-5.6%、平均数为-7.1%。5.

热点问题关注之一:养老理财引入收益平滑机制,逐步探索目标日期类策略19截至2022年4月25日,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共16只,包括5只混合类产品及11只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合计466亿,其中招银理财177.2亿、建信理财152.3亿、工银理财68.9亿、光大理财67.3亿。收益平滑基金是养老理财产品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设计,独立于理财产品管理,能够起到平抑净值波动的作用。收益平滑基金设计包括计提/回补频率、计提条件、计提比例、计提限制、使用规则、回补要求等方面。关于收益平滑机制的参数设计细节、实际投资效果分析等问题可以参考《资产配置专题系列之十六—养老理财收益平滑机制的参数设计与绩效分析》(2022-03-25)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中信证券研究部;注:1)统计基于规模数据可得的理财产品,与全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存在差异;2)数据截至2022/4/25。资料来源:中国理财网,中信证券研究部;注:RB代表基准收益率。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平滑基金设计对比5.1

存续规模466亿,引入收益平滑机制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及规模统计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计提频率年度计提月度计提——定期计提回补频率年度回补月度回补月度回补定期回补1.成立至计提日年化20计提条件收益超过RB;2.净值为历次计提日新高;3.距离上一个计提日年化收益超过RB。成立以来累计年化收益超过RB成立以来累计年化收益超过RB相邻计提日的年化收益超过RB下限计提比例超出5%以内,超出部分计提30%;超出5%以上,超出部分计提50%超出部分计提50%超出部分计提30%超出RB下限,超出部分计提不低于10%;超出RB上限,超出部分计提不低于30%。计提限制平滑基金达到产品余额的5%不再计提——————使用规则相邻计提日收益低于3%时回补————相邻计提日年化收益低于RB下限回补要求回补至相邻计提日年化收益达到3%—— ——回补至相邻计提日年化收益达到RB下限21ICI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统计(单位:十亿美元)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注:详细内容请参考《资产配置专题系列之十五—定制化财富配置方案设计:以养老场景为例》(2021-07-20)

。养老场景案例的模型测算流程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注:详细内容请参考《资产配置专题系列之十五—定制化财富配置方案设计:以养老场景为例》

(2021-07-20)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下滑轨道设计结果5.2 预计未来将加大目标日期类策略的探索当前阶段,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主要以股债恒定比例策略、CPPI策略、目标风险策略为主。海外经验来看,在以401(k)计划、QDIA机制的影响下,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迎来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规模达1.8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国内养老理财产品也将逐步加大目标日期类策略的探索。6.

理财公司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经营业绩飘红226.

理财公司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经营业绩飘红,中信证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4/30,统计基于在年报中明确披露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的样本。理财公司的密集成立、新发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母行理财产品的平移,三方面共同影响下,理财公司产品规模从2020年底的6.7万亿增长至2021年底的17.2万亿,增长1.6倍。2022年1季度规模基本稳定,理财公司产品管理规模17.3万亿。8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规模占比合计82%。6家理财公司净资产规模破百亿,10家理财公司净利润超十亿。招银理财23502019/4/1627800.024500.0——建信理财1502018/12/2621883.36969.8838.3兴银理财502019/6/613500.06858.9——交银理财802019/1/412246.65338.01102.1宁银理财152019/6/2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