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_第1页
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_第2页
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_第3页
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_第4页
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1二、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二、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2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3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4北亚中亚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5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6(一)地形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全球平均海拔875米,而亚洲平均海拔950米拥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上最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上陆地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海拔-392米,湖底海拔-792米有地形单元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和各种内外营力塑造的地貌类型,如流水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与冰川地貌等地势最高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自北而南分布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如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南海等,形成了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地貌类型最复杂起伏极端亚洲的地形(一)地形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7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8(二)气候与水资源4亚洲气候突出大特征原因:亚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大陆,北端纬度高。大陆轮廓完整,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又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距大西洋很远,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影响很小。表现: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比较大,降水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特征: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原因:背倚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且东部面临—最大大洋太平洋,南部面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中有黑海,里海,红海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叠加行星风带季节移动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和气候类型最复杂的季风气候☆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二)气候与水资源4亚洲气候突出大特征原因:9

也是大陆气候大陆性和复杂性的表现。表现:亚洲具有世界上少有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表现:除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和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原气候,全球的气候类型亚洲都有分布原因:亚洲南北跨度达92度,东西跨度164度。使各类气候都有发育亚洲地处高纬,高山高原地区很广,寒冷气候突出亚洲在各大洲中的亚热带范围最广,亚热带气候类型丰富亚洲干燥地区面积仅次于非洲,但若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荒漠,则亚洲远比非洲为大☆类型的复杂性☆要素的极端性

也是大陆气候大陆性和复杂性的表现。表现:除大陆西岸的温带海10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11水量之丰水力之丰亚洲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2280×108kw•h,占世界水力资源的26%水资源的形态河流:流域面积在100×104km²以上的有7条,长度在1000km以上的河流共有30条,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长度均超过4000km。湖泊:可以分为北亚、中亚、青藏高原、东亚和西南亚5大湖群。沼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中国的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冰川:现代冰川总面积为11×104km²,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冰川集中分布区。亚洲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亚洲年轻径流总量为12.85×1012m3

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分布大致同降水量分布一致.水量之丰水力之丰亚洲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2280×108kw•12据估计,目前大约2/3的亚洲野生生物栖息地已经被破坏,印度-马来区(包括南亚、湄公河流域和东南亚)70%的主要植被种类已经消失,可能连带损失15%的陆生植物物种。湿地、沼泽地和红树林减少达55%。亚洲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世界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亚洲都有存在。拥有世界8个生物地理区中的2个(古北区和印度-马来区)拥有世界最高的山脉、世界第二大雨林体系和世界一半以上的珊瑚礁。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有3个在亚洲,即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是野生和栽培谷物及水果物种多样性的中心(三)生物多样性据估计,目前大约2/3的亚洲野生生物栖息地已经被破坏13生物资源危机持续人口增长采矿污染狩猎城市化工业化旅游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危机持续人口增长采矿污染狩猎城市化工14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15区内波斯湾地区集中了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和31%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09t的五个国家均在该地区,它们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大成矿区域:特提斯褶皱体系两侧、环太平洋西岸褶皱体系、北亚中亚年轻地台-盆地区、内陆盆地油气藏分布区。(四)矿产资源区内波斯湾地区集中了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162.煤炭资源亚洲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带,以中国的北部和俄罗斯东部的两个大型含煤带为主。

3.铁矿资源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分别为250×108t、83×108t和28×108t,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4.锡矿资源亚洲的锡矿资源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的60%以上,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为世界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煤炭资源3.铁矿资源4.锡矿资源17(五)综合评价从总体上看,亚洲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大洲。但由于各自然要素分布及组合其上的不均匀性,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显著不同,进而形成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五)综合评价从总体上看,亚洲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18地区六大自然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劣势优势劣势北亚大区水及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锡、铜、锌、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冷湿,光热资源不充足,永冻层广布,大河多北流,易泛滥,并形成大面积的湖沼地带,因此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的展开中亚大区光热资源充足,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广布。适于畜牧业发展,农业全部需要灌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的资源潜力巨大深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贫乏,水资源严重短缺东亚大区濒临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西北太平洋渔场是世界主要渔场之一),多天然良港。典型的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特别是稻谷的生长。水及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煤、铁、钨、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为东亚地区的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大陆东缘地质构造复杂,多山且火山、地震频繁,并易受台风侵袭,给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危害东南亚大区气候湿热,水、热、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和锡、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使该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农矿产品产区和出口区南亚大区位于低纬地区,季风气候为主,多大河,水、热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这些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从而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成为世界上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西亚大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其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焦点但地处内陆地区且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等,又不利于经济发展地区六大自然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劣势优19谢谢观赏madebyzengqiang谢谢观赏madebyzengqiang20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21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22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冷湿中国的罗布泊在2010年科学考察中,几次用仪器测得空气的相对湿度为零干亚洲气候极端之最热伊拉克的巴士拉在1991年7月8日极端高温达58.8度热印度的摩辛兰1861年降雨量达26米的记录,在长度数月都阴雨绵绵湿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23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24二、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二、亚洲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25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26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27北亚中亚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28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29(一)地形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全球平均海拔875米,而亚洲平均海拔950米拥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世界上最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上陆地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海拔-392米,湖底海拔-792米有地形单元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和各种内外营力塑造的地貌类型,如流水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与冰川地貌等地势最高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自北而南分布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如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南海等,形成了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地貌类型最复杂起伏极端亚洲的地形(一)地形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30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31(二)气候与水资源4亚洲气候突出大特征原因:亚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大陆,北端纬度高。大陆轮廓完整,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又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距大西洋很远,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影响很小。表现: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比较大,降水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特征: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原因:背倚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且东部面临—最大大洋太平洋,南部面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中有黑海,里海,红海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叠加行星风带季节移动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和气候类型最复杂的季风气候☆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二)气候与水资源4亚洲气候突出大特征原因:32

也是大陆气候大陆性和复杂性的表现。表现:亚洲具有世界上少有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表现:除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和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原气候,全球的气候类型亚洲都有分布原因:亚洲南北跨度达92度,东西跨度164度。使各类气候都有发育亚洲地处高纬,高山高原地区很广,寒冷气候突出亚洲在各大洲中的亚热带范围最广,亚热带气候类型丰富亚洲干燥地区面积仅次于非洲,但若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荒漠,则亚洲远比非洲为大☆类型的复杂性☆要素的极端性

也是大陆气候大陆性和复杂性的表现。表现:除大陆西岸的温带海33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34水量之丰水力之丰亚洲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2280×108kw•h,占世界水力资源的26%水资源的形态河流:流域面积在100×104km²以上的有7条,长度在1000km以上的河流共有30条,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长度均超过4000km。湖泊:可以分为北亚、中亚、青藏高原、东亚和西南亚5大湖群。沼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中国的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冰川:现代冰川总面积为11×104km²,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冰川集中分布区。亚洲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亚洲年轻径流总量为12.85×1012m3

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分布大致同降水量分布一致.水量之丰水力之丰亚洲水力资源蕴藏量为12280×108kw•35据估计,目前大约2/3的亚洲野生生物栖息地已经被破坏,印度-马来区(包括南亚、湄公河流域和东南亚)70%的主要植被种类已经消失,可能连带损失15%的陆生植物物种。湿地、沼泽地和红树林减少达55%。亚洲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世界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亚洲都有存在。拥有世界8个生物地理区中的2个(古北区和印度-马来区)拥有世界最高的山脉、世界第二大雨林体系和世界一半以上的珊瑚礁。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有3个在亚洲,即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是野生和栽培谷物及水果物种多样性的中心(三)生物多样性据估计,目前大约2/3的亚洲野生生物栖息地已经被破坏36生物资源危机持续人口增长采矿污染狩猎城市化工业化旅游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危机持续人口增长采矿污染狩猎城市化工37亚洲的自然条件课件38区内波斯湾地区集中了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和31%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09t的五个国家均在该地区,它们依次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大成矿区域:特提斯褶皱体系两侧、环太平洋西岸褶皱体系、北亚中亚年轻地台-盆地区、内陆盆地油气藏分布区。(四)矿产资源区内波斯湾地区集中了全世界约67%的石油储量392.煤炭资源亚洲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带,以中国的北部和俄罗斯东部的两个大型含煤带为主。

3.铁矿资源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分别为250×108t、83×108t和28×108t,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4.锡矿资源亚洲的锡矿资源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的60%以上,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为世界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煤炭资源3.铁矿资源4.锡矿资源40(五)综合评价从总体上看,亚洲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大洲。但由于各自然要素分布及组合其上的不均匀性,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显著不同,进而形成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五)综合评价从总体上看,亚洲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41地区六大自然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劣势优势劣势北亚大区水及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锡、铜、锌、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冷湿,光热资源不充足,永冻层广布,大河多北流,易泛滥,并形成大面积的湖沼地带,因此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的展开中亚大区光热资源充足,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广布。适于畜牧业发展,农业全部需要灌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的资源潜力巨大深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贫乏,水资源严重短缺东亚大区濒临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西北太平洋渔场是世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