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2017年三基培训记录基本理论_第1页
精神科2017年三基培训记录基本理论_第2页
精神科2017年三基培训记录基本理论_第3页
精神科2017年三基培训记录基本理论_第4页
精神科2017年三基培训记录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1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丁祥洪主讲人:喻元凤记录人:唐雷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基本理论:细胞生理概论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二、物质的跨膜转运(一)单纯扩散(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根据通道对不同性质刺激的反应,将通道分为以下几种: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非门控通道1.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ionchannel2.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carrier3.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三、静息电位1.概念: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内负外正)。4.RP的变化●极化(polarization):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外正内负●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膜两侧电位差加大,膜内负值增大●去极化(depolarization):膜两侧电位差减小,膜内负值变小●复极化(repolarization):去极化后,膜内电位向RP恢复四、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⒈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2)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五、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一)AP的概念⒈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RP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二)AP的产生机制(三)AP的特征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②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四)AP的传播1.传导:指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称为传导。2.传导方式(1)无髓神经纤维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2)有髓神经纤维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3.传导特点:生理完整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六、局部反应(localresponse)七、组织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一)概念1.兴奋性:可兴奋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兴奋性与阈强度成反比2.兴奋:指活组织在刺激作下发生的一种可以传播的电现象,并能引起某种效应的反应过程。3.刺激stimulation:内外环境的变化。(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2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唐雷主讲人:丁祥洪记录人:雍那参加人员:培训内容:血液生理概论血细胞生理1.造血过程的调节2.红细胞生理1)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2)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③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将盛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红细胞沉降率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红细胞叠连(rouleauxformation)――由于多个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④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用红细胞对低渗NaCl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表示红细胞的脆性,故称渗透脆性。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4.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2)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3)血小板的破坏(三)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①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②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血小板聚集过程两时相:第一聚集时相出现的血小板聚集能迅速解聚,也称可逆聚集时相;第二聚集时相出现的血小板聚集则不能被解聚,也称不可逆聚集时相。③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2)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当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胶原被暴露时,血小板迅速粘附于胶原上并被迅速激活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血小板的激活立即引起血小板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同时也使血小板失去盘状外形,出现粘附变形。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作用包括:①激活的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与因子Ⅹ和凝血酶原的激活;②血小板质膜表面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FⅤ等的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③血小板激活后,释放颗粒的内容物,可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加固凝块;血小板内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块收缩,成为止血栓,牢固止血。2.血液凝固与抗凝(1)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发生收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凝血因子(blooddottingfactor)――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凝血过程瀑布学说两条凝血途径①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②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TF)来自组织,又称凝血的组织因子途径。2)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如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和体液抗凝系统(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肝素等)。主要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纤溶的作用是使生理止血过程中所产生的局部或一过性的纤维蛋白凝块能随时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纤溶系统还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多种功能。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又称血浆素原)、纤溶酶(又称血浆素)、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纤溶的基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溶酶原的激活:有内、外源性激活途径;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溶抑制物及其作用:(四)血型与输血原则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bloodgroup)――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2.红细胞血型1)AB0血型系统①ABO血型的分型②ABO血型的检测2)Rh血型系统①Rh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分布②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③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3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丁祥洪主讲人:唐雷记录人:雍那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心血管生理概论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脏将血液泵出,并由血管将血液分配到各器官、组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最后回入心脏。这一个过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即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氧和二氧化碳等,并在机体各个部位通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此外,血液循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以及机体防卫功能等也起重要作用。心血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循环系统,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能,如心肌细胞课合成和分泌心房钠尿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肾素等,这些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体内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功能调节。在体内,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同时,心血管系统自身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机体通过这些调节活动,使血液循环与机体的代谢需求相适应,保证机体的整体协调。心脏的生理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心房和心室不停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推动血液循环的必要条件,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则是触发心肌收缩和泵血的动因。1,.心肌细胞的分类2、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GB3①静息电位:人和哺乳类动物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2\*GB3②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在于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降支和升支不对称。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4期五个成分。(3)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4期去极化特点:随时间的递增,去极化的速度远较0期缓慢,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3、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基本的生理特性。其中收缩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都是以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属于生理特性。=4\*GB3④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细胞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因此,心肌细胞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而始终作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活动,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4、体表心电图在正常人体,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按一定的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心脏各部分在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活动,可以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1)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心脏兴奋过程中发生的电变化,所以记录到的图形称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①心动周期(cardiaccycle):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②心动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心率。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为75次/min,则每一心动周期约为0.8s,其中心房收缩期为0.1s,舒张期为0.7s。③在人体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运动强度成正比,故心率是运动生理学中用来评定心脏功能、训练水平和运动强度的一项最常用、最简便易测的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心脏的泵血过程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相似,而且同时进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射血和充盈的过程。(1)心室收缩期2、射血期(periodofventricularejection)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射血后,心室肌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半月瓣关闭。心室充盈期。心房在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室收缩期时,心房主要发挥临时接纳和储存从静脉回流的血液的作用。在心室舒张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房也处于舒张状态(全心舒张期),这时心房只是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心音的产生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对心血管壁的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可以在胸部听到这些振动形成的声音,称为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1)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2)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心指数心泵功能的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的贮备或心力贮备。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血管的生理不论体循环或肺循环。由于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system),再返回心房。(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2、动脉脉搏——起始于主动脉根部(二)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血液达到静脉后,血压已经很低,微静脉压只有15~20毫米汞柱(2.0~2.7千帕)。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脏收缩力量(2)体位改变(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4)呼吸运动(三)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循环系统中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微循环的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微循环的三条通路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的需求也不同。人体正是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使心输出量以及各器官之间的血液分配,能适应机体及各组织器官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神经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神经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3)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reflex)2体液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2)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它们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3)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是在下丘脑室上核和室旁核的一些神经元内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在肾集合管可促进水的重吸收,故又称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是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4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丁祥洪主讲人:雍那记录人:唐雷参加人员:培训内容: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1.水的生理功能是一切生化反应的场所。是良好的溶剂。参与体温调节。润滑作用。参与组织结构的形成,称为结合水。2.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有: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维持静息电位及参与动作电位的形成。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等。水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1.水的平衡:正常人每天出、入液体量2.电解质的平衡:体液中电解质的分布细胞外液(mEq/L)细胞内液(mEq/L)阳离子钠14210钾5156钙54镁226总计154196阴离子碳酸氢根2412氯离子1044磷酸根240—95蛋白质1654其他831—86总计1541963.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1)抗利尿激素和渴感的调节等渗性调节。(2)醛固酮的调节等容性调节。(3)利钠激素调节利钠利水作用。三、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种类:按照细胞外液张力(渗透压)的改变可分成等张、高张或低张性变化。等张性变化:包括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和容量过多(高血容量和水肿)。高张性变化:高钠血症和水缺乏(高渗性脱水)。低张性变化: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和水中毒。(一)高渗性脱水特征:失水大于失钠,血清Na+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原因和机制: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皮肤、呼吸道、胃肠、肾。对机体的影响:口渴、尿少:细胞外液含量减少,渗透压升高。体液转移: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故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细胞皱缩。血液浓缩:较轻。脑细胞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补5%-10%葡萄糖液,适当补钠。适当补钾。(二)低渗性脱水特征:失钠大于失水,血清Na+小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原因和机制:失液后只补充水分。经消化道失液体腔大量积液经皮肤失液肾性失钠:利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体液转移(2)血液浓缩(3)早期无口渴、少尿,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少尿。(4)尿钠变化:肾性失钠:尿钠↑(大于20mmol/L)肾外性:尿钠↓(小于10mmol/L)防治原则:去因:停利尿药,治原发病。补等渗氯化钠,并抢救休克。四、钾代谢紊乱(一)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1.原因(1)钾的摄入减少:蛋白、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神经性厌食、刻意减肥者。(2)钾进入细胞增多:碱中毒,应用胰岛素,周期性麻痹。(3)钾丢失过多:胃肠、肾丢失。2.对机体的影响:血钾小于3mmol/L时才出现严重症状。(1)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2)对心脏的影响:可引起包括心室纤维颤动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3)中枢神经:糖代谢↓能量生成↓抑制(4)对肾脏的影响:浓缩功能降低,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5)酸碱平衡: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3.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钾。(二)高钾血症细胞外液钾浓度超过5.5mmol/L。1.原因钾摄入增多:库存全血、青霉素G、补钾。钾由细胞内转向细胞外:细胞受损、酸中毒。肾脏排钾减少:是高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2.对机体的影响:对神经—肌肉的影响:肌肉无力或麻痹。血钾小于8mmol/L时,一过性兴奋。血钾大于8mmol/L时,静息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失活。对心脏的影响:严重传导阻滞、心肌兴奋性消失导致心室纤颤和心跳停止。酸碱平衡: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3.防治原则:积极防治原发病,立即停止钾摄入,禁食水果、牛奶等富钾食物。使钾移入细胞内: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钙剂或钠盐:降低体内总钾含量:透析,尿、粪排出。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和神经肌肉活动的变化。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5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丁祥洪主讲人:喻元凤记录人:唐雷参加人员:培训内容:酸碱平衡血液pH血液pH是表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正常人动脉血pH在7.35~7.45之间,其平均值是7.40。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NaHCO3]/[H2CO3]的比值pH=pKa+1g[HCO3-]/[H2CO3]从式中可知,当[HCO3-]/[H2CO3]的比值为20:1时,pH为7.40。当[HCO3-]/[H2CO3]的比值大于20:1时,pH升高。pH大于7.45为碱中毒(alkalosis),但不能区分是代谢性碱中毒还是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H2CO3]的比值小于20:1时,pH下降。pH低于7.35为酸中毒(acidosis),但不能区分是代谢性酸中毒还是呼吸性酸中毒。pH正常并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紊乱。因为pH正常的情况有三种:一是机体没有酸碱平衡紊乱;二是机体有酸碱平衡紊乱但代偿良好,为完全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三是机体可能存在相抵消型的酸碱平衡紊乱,正好相抵消时pH正常。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CO2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由于CO2通过肺泡膜的弥散能力很强,因而动脉血PCO2与肺泡气PCO2几乎相同。PaCO2正常值为5.32kPa(40mmHg),波动范围在4.39~6.25kPa(33~47mmHg)之间。PaCO2是反映呼吸因素的可靠指标。PaCO2升高(>46mmHg)表示肺泡通气不足,CO2在体内潴留,血浆中H2CO3浓度升高,pH降低,为呼吸性酸中毒。PaCO2降低(<33mmHg)则表示肺泡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血浆中H2CO3浓度下降,pH升高,为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时PaCO2也可以发生代偿性改变,在代谢性酸中毒时下降,而代谢性碱中毒时上升。单纯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经肺代偿所造成的PaCO2下降或上升,其值一般不会低于2kPa(15mmHg)或高于8kPa(60mmHg)。超出该范围时,常提示有原发性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存在。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bicarbonate,SB)是指血液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因为标准化后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影响,所以SB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代谢性酸中毒时SB下降,代谢性碱中毒时SB升高。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后SB增高;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后SB降低。实际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CO2和实际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度。AB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AB=SB,AB>SB表明有CO2蓄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AB<SB表明CO2呼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若两者数值均低于正常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而两者数值均高于正常则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四、缓冲碱缓冲碱(bufferbase,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即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这些阴离子包括HCO3-、Pr-、HPO42-、Hb-和HbO2-等。BB通常以氧饱和的全血测定,正常值为45~55mmol/L(50±5mmol/L)。BB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BB减少表明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BB增高表明代谢性碱中毒抑或是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五、碱剩余碱剩余(base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PCO2为5.32kPa,Hb为15g/dL,100%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升全血滴定至pH=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L数。若需用酸滴定就表示血液中碱剩余,BE用正值(BE+)表示;若需用碱滴定则表示血液中碱缺失,BE用负值(BE-)表示。BE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BE正常范围为0±3mmol/L。BE正值增大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亦见于经肾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BE负值增大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经肾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六、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anion,UA)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undeterminedcation,UC)量的差值,即AG=UA-UC。UA包括蛋白质阴离子Pr-(15mEg/L)、HPO42-(2mEg/L)、SO42-(1mEg/L)和有机酸根阴离子(5mEg/L);UC包括K+(4.5mEg/L)、Ca2+(5mEg/L)和Mg2+(1.5mEg/L)。血浆中的阳离子总量=Na++UC,阴离子总量=Cl-+HCO3-+UA。血浆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当量数相等,均约为151mEg/L。即AG=Na+-(Cl-+HCO3-)AG的正常值为10~14mEg/L(12±2mEg/L)。AG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G变化,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两类。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6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雍那主讲人:丁祥洪记录人:唐雷参加人员:培训内容:意识障碍的评估谵妄状态(delirium):

又称急性神经错乱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对客观环境的意识能力及反应能力均有轻度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环境理解和判断失常,常产生错觉或幻觉,多种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

二、醒状昏迷(vigilcoma):

属于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双目睁开,眼睑开闭自如,但思维、情感、记忆、意识及语言活动均完全消失,对外界环境不能理解,毫无反应,肢体无自主运动,呈现意识内容消失。

三、嗜睡(drowsiness):

对周围事物无主动关心与兴趣,表现为持续性睡眠状态,但可唤醒。唤醒后回答问题正确,但停止呼唤后又立即进入睡眠状态。

四、昏睡(stupor):

患者的觉醒水平、意识内容和随意运动均明显降低。呼唤或推动患者肢体不能使其觉醒。对痛觉刺激可有较强反应并能短暂觉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五、意识模糊(cloudingofconsciousness):

属轻度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觉醒与认识功能方面障碍以及嗜睡、眼球活动及眨眼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且不清晰。

六、昏迷(coma):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个等级,但昏迷的深浅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

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3、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评估意识障碍程度的常用方法是GCS格拉斯哥评分法。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7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雍那主讲人:唐雷记录人:丁祥洪参加人员:培训内容: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伤害。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8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唐雷主讲人:雍那记录人:丁祥洪参加人员:培训内容: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9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唐雷主讲人:喻元凤记录人:丁祥洪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10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唐雷主讲人:丁祥洪记录人:雍那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应激障碍研究现状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急性应激反应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精神科三基三严培训记录(基本理论)时间:2017年11月地点:心理治疗室主持人:丁祥洪主讲人:唐雷记录人:雍那参加人员:培训内容: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t"/item/%E6%83%85%E7%BB%AA%E7%AE%A1%E7%90%86/_blank"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