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62-小学数学说课稿
学校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上册第38页,角的熟悉。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初步熟悉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同学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熟悉,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学问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同学在实物当中熟悉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同学熟悉角的基础上,让同学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同学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阅历,但是他们对角的熟悉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当结合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动身,组织同学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关心同学形成对角的科学熟悉,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角,把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熟悉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育同学的观看思维力量,动手操作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把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二、说教法
依据同学学问的有限性以及同学的心理进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纳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沟通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同学学习学问的爱好。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猎取学问,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让同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熟悉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沟通法:让同学通过合作沟通,体会合作沟通的精神,并在沟通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知合作人员,提高同学语言沟通力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同学对学习的爱好。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同学的爱好,让同学通过观看,熟悉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熟悉角。并且引导同学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关心同学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同学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同学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关心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沟通力量。
2.摸“角”:让同学上来摸一摸老师手中的角,在次直观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让同学说一说摸角之后的感受。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向同学介绍角的部分的名称。边
顶点
边
(老师示范画角)
3.画“角”做“角”:让同学自己画一画,做一做,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并且进一步巩固对角的图形特征的熟悉。再通过推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角、从平面图形中找角,准时关心了同学对角的概念加以巩固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首先让同学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老师演示纸扇打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同学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熟悉之后,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渗透比较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行沟通。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以及语言表达力量。
(四)、巩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关心同学巩固角的学问。第三题让同学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观看数学的乐趣。
学校数学说课稿2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使同学把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培育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的力量,提高同学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力量。
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预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同学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同学把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化的学问打下基础,同时培育同学乐观思索问题,喜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教法:针对本课的学问特点,采纳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争论法。在预备阶段,让同学独立完成习题,同学依据以前的学问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日学习较简单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同学观看、比较例1和预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把握本课的学问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把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纳分组争论法,让同学通过分组争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老师敏捷采纳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教学步骤: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预备。
老师出示复习题,同学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新课。
老师出示例1:
请同学思索: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X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
解:设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老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1的答案对不对。”
老师出示例2:
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8.5元4X0.1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
老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依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
三、小结。
老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再写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
四、练习:
1、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支铅笔,每支X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X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7
2、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五、布置作业(略)
学校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班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班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力量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同学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同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同学认真观看、比较,培育同学动手操作的力量。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沟通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同学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认真观看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同学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同学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同学自己完成。
其次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相互关心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同学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察班级,加入到同学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同学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关心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沟通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同学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同学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同学争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同学边摆小棒边讲题,实行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同学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同学在这里立刻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同学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实行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沟通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关心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同学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同学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同学假如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赐予鼓舞。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关心同学理解十进制,为一班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同学理解,不需要把握。
第六环节,为了关心同学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沟通。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育同学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鼓舞算法多样化。
(3)“登山嬉戏”。实行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加同学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学问点,老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总结计算方法。关心同学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同学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同学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仆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乐观地表现自我,同时也留意用乐观的语言评价同学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乐观的情感体验,以关心孩子们熟悉自我,建立信念。
学校数学说课稿4
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熟悉图形”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详细化、形象化,我从农村远程络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进行动态演示模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引起同学的爱好,增加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同学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想,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同学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熟悉图形,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熟悉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沟通力量。依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课件出示):通过观看、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熟悉并会辩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渗透平安教育和审美教育,培育同学抽象、概括、实践、创新力量,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课件出示):会辩认这四种图形,另外,依据同学的已有学问阅历,很简单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成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为同学预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笔、白纸等等。
结合一班级同学的熟悉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我从农村远程络上下载一些同学以前学过的图片(课件出示),我想通过这个问题来关心同学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学问,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同学应当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同学不熟悉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熟悉三角形做预备,接着我说:“今日,我们来这里还要熟悉几个新伴侣,在交伴侣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的什么样?住在哪里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校数学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试验教材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三单元《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力量目标:
通过让同学观看、操作、比较、分析,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抽象思维力量、沟通与合作力量。
(三)情感目标:
1、能乐观参加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奇怪 心;
2、充分感受数学乐趣,获得乐观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推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四、教学难点: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推断,如荡秋千。
2、建立同学的空间观念,进展抽象思维。
五、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伴侣卡;
2、陀螺、风车、同学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伴侣,你们平常课外喜爱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日,老师准备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阅历,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同学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伴侣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看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看得真认真(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同学在动手中思维,在观看中分析,把旋转的表象印在脑子里,从而能够形象直观地感知到旋转现象,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熟悉规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力量和辨识力量,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同学的奇怪 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爱好。
2、动手操作,连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熟悉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同学分四人小组合作,轮番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熟悉,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3、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旋转现象可多了,下面你们能动脑筋、想方法,让你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旋转起来么?
同学小组内沟通、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沟通、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发散同学的思维,让同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看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伴侣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沟通: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同学思索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育同学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退畏惧,鼓舞他们敢于思索,擅长思索,乐于思索,同时培育同学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同学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方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任能制造出美妙的境界,通过同学的自我展现,老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推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布满真实的关怀鼓舞,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同学心灵,让心灵才智、学问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伴侣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抓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同学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嘉奖伴侣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由于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由于它扇动时转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由于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伴侣卡)
同学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沟通。
设计意图:让同学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怀,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学问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同学到生活中去探究数学的神秘。
(五)课外延长。
刚才许多小伴侣得到了伴侣卡,这些卡片都是我们班同学制作的,他们听说你们是一群聪慧好学的同学,都特殊想跟你们做伴侣呢,你们情愿吗?(情愿)现在他们想请大家产小老师,教教他们:卡片中他们参与的活动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哪种现象?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擅长观看,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觉更多、更好玩的数学神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学校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班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熟悉,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同学已经把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同学熟悉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同学进行折纸试验、验证,引导同学将‘图’和‘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觉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依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同学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熟悉使同学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同学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受观看、猜想、试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进展抽象思维力量。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由于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同学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简单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同学在试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需贯彻以同学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觉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沟通中发觉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知我们,学习是同学乐观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加获得的学问,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试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由于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同学通过老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同学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同学:你能依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看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支配教材,我的理解是:假如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同学的留意力和激起同学学习的爱好,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支配,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消失在同学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同学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同学的思维力量应当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假如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当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当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认真观看,观看时引导同学对比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由于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同学的爱好;其次熬炼提高同学的观看比较事物的力量;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同学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会到在数学中学问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同学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同学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学校数学说课稿7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学问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支配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同学经受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同学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学问,从而顺当地理解除法含义。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同学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力量。
3、在实践探究中培育同学的公平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同学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班级同学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同学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熟悉和计算作预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同学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楚的表象。(转载数学网)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纳主题式教学,以详细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探究的乐观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同学多种感官参加,经受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对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意共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同学始终在详细的情境中经受“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制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意同学问题解决力量的培育,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现我的教学:
1、通过安排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让同学在自主选择安排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安排礼物,在经受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推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同学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沟通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同学感爱好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育同学运用所学的平均分学问敏捷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预备;同时,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觉“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意同学审美意识和统筹支配力量的培育。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同学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谈话创设情境:小伴侣,我们庄市学校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学问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其次名,第三名,学校预备了6本精致的笔记本嘉奖给这三个小伴侣,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同学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伴侣特别聪慧,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觉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其次次每个小伴侣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其次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由于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伴侣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伴侣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伴侣?(2个)平均分给2个小伴侣,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伴侣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学校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头了!每个小组也把预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伴侣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伴侣?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伴侣,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款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伴侣,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其次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伴侣,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伴侣,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预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同学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慧的同学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预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班级的小伴侣制作了很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爱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预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盼望学校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伴侣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消失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美丽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晰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同学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认真观看结果记录,你们发觉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伴侣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美丽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吧!
学校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同学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外形、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连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同学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预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同学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同学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同学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依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当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同学生活经受让同学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同学经受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纳多种方法在沟通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旧采纳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同学在活动中把握这部分学问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学问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详细化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方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整、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详细、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其次学段提出这样一些详细目标经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依据结果作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并能进行交谈。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同学实际状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洁的统计过程学会依据实际状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同学进一步增加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展统计观念培育学习的爱好。
二、说学情
四班级的同学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依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受统计过程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依据学校儿童好动、留意力简单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与同学生活的环境、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又是同学感爱好的学习情境。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动身有效地组织、引导同学进行观看、沟通、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同学参加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同学学应当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同学实际在教学中我敏捷采纳谈话法、观看法、争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同学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依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同学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剧烈的探究爱好驱动下对原来枯燥的统计学问产生一种新奇感和真实感每个同学都能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同学能自然而然地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沟通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受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殊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胜利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需留意从同学的生活情境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应参加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同学们为了看上去整齐美丽像参与运动会广播操竞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上校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预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预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同学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日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数据
1让同学观看身高记录单老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同学总人数和每个同学的身高。再观看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2老师向同学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2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229cm中号--身高130139cm大号--身高140149cm
3老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同学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老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同学发表看法。同学的看法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4让同学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精确 。在活动中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胜利的体验。
2、制作统计表
让同学争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当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接着要求同学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同学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我提示同学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同学给统计表命名。
3、分析数据
我引导同学观看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4、回顾统计过程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受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5、老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学问加以运用。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同学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同学沟通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通过巩固练习进展同学的思维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初步培育同学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全课总结提问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洁明白、富有条理性使同学能够利用板书清晰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分段整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学校数学说课稿9
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学校数学《100以内数的熟悉》
一、教材分析
一班级的同学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许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经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关心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学问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意同学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同学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量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非常重视让同学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同学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把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同学已有学问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沟通。
2、引导同学观看、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培育同学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体会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同学动手操作,留意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使同学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看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详细到抽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留意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培育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公平、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1、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同学20以内数的熟悉和已有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的,
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老师在引入时为同学创设学习情境,给孩子们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看、估量、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2、数植物的种子
首先向同学展现1粒种子的大小,接着让孩子抓一把进行估数,这时也是想通过操作建立数感,但这数感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了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然后动手数一数,通过数数达到要验证估量是否精确 ,同学主动探究数数方法的目的。最终以汇报的形式与全体进行沟通。同学数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便利快捷,也有些是繁锁缓慢,在这时,对于各种方法的优劣我不进行评论,而是让各种方法得以展现,至于哪一种方法较好,孩子们在操作中是能够体会到的。
3、数100
这一环节以同学的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更进一步了,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认为是便利、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觉,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学问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孩子经受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在这插入课本36页的练习题2这幅小皮球图,我认为并不重在数出100,而在于用什么方法来数,由于有格子,整齐排列,又有颜色间隔,同学可以较好的去思索以不同方法数出皮球的数量,可能会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二十个二十个数,五十个五十个数,前面所学学问既得到巩固,又得到进展。
4、数数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同学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闹、开心。孩子的学习爱好高涨。学问在好玩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猜数嬉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育孩子的数感。嬉戏中部分孩子不断提示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关心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嬉戏过程中同学的数感得到培育,对100以内数的熟悉越来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数
100以内数生活中有许多,通过同学的说一说,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是如此贴近,学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校数学说课稿10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去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二、节课的内容。
学情:本节课既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学问的基础上的拓展,又是后续将要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学校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典型章节(即转化思想)
在整个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使同学理解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并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同学在欢乐的学习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并加深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法则的实际应用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同学处于思维力量和数学化力量的进展阶段,留意力难以长久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纳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从而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体现学问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同学通过观看发觉、启发探究、课堂争论三个维度去发觉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绽开: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强化,课堂小结。
复习旧知:本环节我设计两种题型:通分和同分母分数计算,这样既可以对所学学问进行准时复习巩固又可以运用到下面的教学中。
情景导入:本环节我会出示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加强同学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顺当的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本环节我设计的思路是:先启发引导,再自主探究。首先我出示生活垃圾分类的扇形统计图,让同学认真观看,然后出示第一个问题: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中共占几分之几?同学们很快能列出算式1/4+3/10=?但是同学知道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于是我启发引导同学利用刚才所复习的学问进行思索,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争论的形式去合作探究,这样一来他们会渗透这样的转化思想:由于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所以先将异分母分数通分再进行加减。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孩子的思索过程及结论,这样一来就可以满意同学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同学有成就感,提兴奋趣。下面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会出示其次个问题:危急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让同学自己解决该问题,并通过以上的学习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老师要提示同学留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巩固强化:数学是一门重在练习的学科,所以相应的练习题是很必要的。本环节我会让同学训练做一做的计算和改错以及练习二十二的第四题(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上对本节课学问进行巩固和应用。
课堂小结:一节课最终的总结是很必要的,所以我主要的总结思路是:以“学了什么?怎么用?留意什么?”为问题关心同学梳理新学问,有效的巩固和把握要点。
四、板书设计
我用简洁的文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化异为同
通分
取缔以前的概念性教学,有利于同学的自主探究。
学校数学说课稿11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同学已经熟悉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洁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动身,使同学发觉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新颖好玩、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同学把握并敏捷运用学问,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究、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纽扣、红黄蓝绿色卡、练习题
【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胜利教学法为主,遵循导学自学、示学量学、施教施学、互教互学、用教用学、再教再学、查教查学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充分让同学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氛围中乐学好学。同时,我还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嬉戏学习”的理念,使同学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欢乐无比的嬉戏,一场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一回激荡人心的竞赛。从而提高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乐观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前几课的学习关联不大,而且学问点较多,所以我在课前的预备时间里给同学做了学习铺垫的嬉戏。
课前嬉戏:1.左右训练: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例)从285到28500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从16000到16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1/1000倍)……
教学过程:
(一)导学自学
新课伊始,我就让全班同学来读一个惊奇的数,随着课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同学也跟着报出不一样的数,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数字没变,大家却报出不同的数?原来是淘气的小数点在捣乱。同学的学习爱好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内心产生要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大小变化的剧烈愿望,此时便可以立刻进入新课教学。
(二)示学量学
胜利教学法强调让同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我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同学布置了预习《小数点搬家》的任务,同时完成自学表。而书上的情境图始终惹来很多争议:快餐的价格从4元始终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厅从没有顾客到客人如潮,跟现实生活不符。所以我不准备把这情境作为新课的引入,而是让同学在预习时自己去理解、去找缘由、谈感受。
(三)施教施学
我有意以考同学的自学状况为由,让同学在急迫修改不合理价格的心情中主动探究小数点移动所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之所以选择巧克力和蛋糕为情境,是由于一来这些是同学平常最爱吃的零食,他们会比较清晰价格,二来这两种食物随着份量的大小和质量的凹凸而有较大的价格差异,这就正合我心愿,让同学猜出两种价格,从而顺势探寻小数点移动两次的规律。
教学时,我跟同学说:刚才一个不留神,淘气的小数点又跑到商场里捣蛋去了。看这里,一颗巧克力糖果的价格是50.00元,大家觉得价格合理同学会说:小数点应当向左移一位,使价格变成5.00元。
也有的同学会说:小数点向左移两位,价格变成0.50元会有更多人买。
就这样,逐步引导同学探寻出小数点向左移的规律。
同时我也板书出:从50.00到5.00,小数点向左移了一位,这个数也缩小到原来的1/10,列式为50÷10=5。
当讲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还特殊要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来板书小结,然后乘兴追击,让同学得出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变化规律。
最终,用蛋糕的标价0.80元来让同学同桌沟通,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的规律。总结后让全班齐读规律来加深记忆。
(四)互教互学
刚蒸出来的馒头假如不给它用小火保温,馒头就简单变硬而缺乏口感。同样,刚发觉的规律假如不反复操作运用,它就会很快从同学的记忆中淡化褪去。而认知规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动手做动脑想。所以我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手来,依据题目要求来移纽扣求得数。
我会跟同学说:小数点看同学们学习仔细,一兴奋,变成一颗纽扣来到我们身边,要跟我们做嬉戏,大家想玩吗?
然后要求同桌轻轻倒出信封里的数字卡和纽扣,并强调嬉戏规章:同桌两人轮番玩,一个人移小数点的时候另一个要仔细检查。在这里,体现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两人中成果较好的一方在操作时起示范作用,当轮到另一方移时,就算遇到困难也能得到准时的关心和指正。
练习的处理我也是作了细心支配的,如:
(1)把618缩小到原来的1/10,生移小数点得61.8。(强调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缩小到这个数的1/100,生移小数点得0.618。(小数前面数位不够要补0)
(3)接着把0.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倍,生移小数点得6.18。(小数点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终把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00倍,生移小数点得6180。(小数点向右移,后面数位不够要补0)
同时,为了让同学把规律和算式联系上,以便往后的敏捷应用,我还让同学依据给出来的式子摆得数。
6180÷100=61.861.8÷1000=0.06180.0618×10000=618
(五)用教用学
通过合作学习后,优生把规律理解得更好了,学困生也慢慢有了头绪。此时我预备了选择题让同学独立做,题型主要是反复巩固规律,最终的两题还有肯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样使同学的学习状况能最快地反馈给我呢?我想到了一种全新的反馈手段:答题时让同学举色卡。
于是我给每个同学预备了一套四种颜色的答题卡,先让同学默读理解题意,然后听指令快速举出自己所选的答案。颜色是眼睛最易辨别的,这样我就能一眼看到谁对谁错了。而立刻得到反馈的最大好处就是我能立即抓住这些出错的同学,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缘由,从而渐渐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执教是青岛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长方体的熟悉。本课是在同学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学问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同学把握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应当关心同学建立初步的空间形体观念。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学问技能方面:使同学熟悉长方体并把握其特征。
在力量训练方面: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观看及空间想象力量,关心同学建立空间观念。
在情感态度方面:让同学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享受胜利的喜悦。
3、教材重、难点:
重点: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二、说同学
五班级的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观看、比较、综合的力量。同学有了较强的自信念和剧烈的表现欲望,为同学自主学习制造了条件。
三、说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同学的仆人作用,教学中向同学供应更广更宽的操作、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做一做等实践活动,逐步熟悉长方体的特征,使同学成为熟悉活动的仆人。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温故布新、创设情境
先复习了学过的图形,从中熟悉到立体图形。俗话讲:“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一节课开头时同学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每个同学都有剧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以提问调动同学乐观性,自由发言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为新课作好铺垫。考虑同学对于面、棱、顶点的熟悉有困难,因此引导同学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为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探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让同学先自己结合手中长方体外形的物体完成导学案(一)考虑同学直接填写长方体的特征表有困难,先让同学完成我们能发觉:其实问题和长方体的特征表相近,只是这里没有涉及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同时也为小组合作完成长方体的特征表打下基础。
2、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是难点:让同学在小组中完成,同时给每组预备了3种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小棒,每种颜色长度相等各四根,8个顶点。在拼摆前先让同学给小棒分类,为给为长方体的棱分类打下基础。同学供应一个操作、思维的空间。同学利用拼出的长方体,这样能较好地理解、把握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3、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同学通过自学课本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据长方体所方放位置的不同而转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4、熟悉透视立体图形:让同学观看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围绕“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绽开争论,引导同学不定位观看、定位观看逐步抽象得出,看到的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虚线表示,关心同学建立空间形体观念。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同学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难点。
(三)成果展现、演讲沟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现导学案。师生共同理解问题,加深理解。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引导同学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深化对长方体特征的熟悉过程。拓展:方形西瓜,学学问的用途。
你有哪些收获?”“你想提示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同学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仆人。
(五)反馈训练、布置预习
同学完成练习案
预习:正方体的特征
学校数学说课稿13
《熟悉方向》是苏教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常常消失在同学的生活经受中,是培育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消失。本课是第一教时,教学内容是在同学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同学熟悉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同学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同学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推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二班级同学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由于二班级同学的推理思维力量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学问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把握。
为此,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同学在沟通的过程中正确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引导同学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阅历,熟悉并理解方位学问;
3、在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主动乐观的学习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这课的重点时使同学熟悉东南等4个方向,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难点是在详细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向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仆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从同学阅历动身,探究新知
2、结合学具,整理概念
3、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4、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下面我说说我在各环节的构想:
1、从同学阅历动身,探究新知
学校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简单引发同学的爱好和问题意识,使同学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乐观心态。虽然同学以前没学过东南这4个新方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向已有所了解,因此,我以包场一些单位为背景图,从说说各单位在十字路口的位置关系动身,让同学尝试发觉东南这4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争论的过程中完善同学对新方向的熟悉,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2、结合学具整理概念
当同学熟悉4个方向之后,我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供应适当的条件,引导同学去理解概念,老师只是引导、参加学习,留给同学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课中,我把指南针与练习中的方向板整合,并将本课的重点(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融于其中,让同学完成方向板,之后组织同学通过观看、思索、沟通,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关心同学建立空间方向感。
3、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详细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为了突破难点,我将方向板再次使用。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同学,而是先让他们争论解决,当一部分同学争论后仍觉困难,我随之指出方向板可以关心我们。这样同学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我觉得只有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仔细去把握方法。由于同学差异,在之后的过程中,我鼓舞同学采纳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慢慢地,同学由扶着方向板过渡到在自己头脑里建立一个方向板。
4、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学习数学学问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念,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究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和大胆探究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些与生活亲密相关的情境问题及嬉戏。
由于生活中的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将平面图上的方向正确引入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实际上同学在这点上差异较大,一部分同学对生活中的方向较熟识,不需引导能顺当指出方向;另一部分同学要经过思索或借助工具,要老师扶一扶;个别同学难以辨别空间方向,要架着走。针对这些状况,我再次利用方向板,给各层次同学不同目标,自己能辨别的自主探究,要扶一扶的利用方向板,困难同学多给他熬炼几次,这样,保证了绝大多数同学将平面图上的方向顺当引入到空间中。
此外,我结合同学自己的住址,设计了让同学画画家在学校的大致方向,使同学在练习时经受空间
方向和平面方向的有机融合,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同学同学应用数学的力量;还有下棋的嬉戏等练习。
促进同学的进展,必需关注同学进展的自主性,敬重同学进展的差异性,强调同学进展中的体验和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进展和变化的主体。这些正是我在这节课中的尝试和摸索。
学校数学说课稿14
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一班级上数学《左右》。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挨次”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连续性学习。但熟悉左右比熟悉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
“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熟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我共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依据教学大纲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三个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熟悉“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熟悉“左右”的过程中,培育初步的推断力量,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动好玩的数学活动,使同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依据我班同学的学情特点和本课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4、教学重点:熟悉“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是本单元的训。
三、说同学
从力量方面,一班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喜爱参加性的活动。学问方面同学在生活中和平日学习中对左右的学问有肯定的感官体验,这些为本课的教学供应了基础。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同学主动参加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同学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同学进行学习,并采纳各种好玩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在一个宽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公用设施改建用电方案
- 团队重要性培训课程
- 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试题有解析答案可打印
- 建筑行业人才晋升管理方案
- 儿童游乐场装修施工方案
- 部门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试题含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职工安全培训试题参考
- 生产车间消防安全监测方案
- 大型游乐园安全管理方案
- 2024年时事政治考点大全(173条)
- 生鲜猪肉销售合同模板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 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区域分类管理台帐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农村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三年行业预测报告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3.8形状改变了(教学课件)科学二年级上册
- 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