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_第1页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_第2页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_第3页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_第4页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概况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54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各类在校注册生总数28,18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475人,硕士研究生4,881人,博士研究生394人,成人教育学生11,139人,外国留学生1,294人,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学校占地约1900亩,建筑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38,260台件,拥有各类实验室60个。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369.4142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266.7214万册,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院系设置学校下设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15个院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教学部门,共有本科专业48个。学院名称系别专业名称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系物理学(师范)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化学系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系、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宏观生物学系生物科学(师范)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统系、旅游系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智能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学首都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设置学院名称系别专业名称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历史学院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城市传统与文化管理)世界历史(基地班)历史学(文物鉴定与保护)政法学院政治学系、法律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公共管理系、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社会工作法学哲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心理系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系、俄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英语(师范)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英语)(师范)◆小学教育(数学)(师范)◆小学教育(音乐)(师范)◆小学教育(美术)(师范)◆小学教育(中文)(师范)◆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范)◆小学教育(科学教育)(师范)首都师范大学各院系、专业设置学院名称系别专业名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声乐系、钢琴系、器乐系、理论作曲指挥系、舞蹈系、音乐科技系音乐学(师范)音乐学(作曲、指挥、表演)舞蹈学录音艺术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绘画系、艺术设计系、美术史论系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艺术市场方向)艺术设计绘画注:带有◆标记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培养模式为适应首都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近年来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可自主“选课”、“选时”、“选师”。1.“选课”:各个专业都设有30—40%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修这些课程;2.“选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学校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3-6年内毕业;3.“选师”: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课程开设平行班,学生有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二、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还设有“一本一辅”、“一本一专”制度。1.“一本一辅”:学校设有20余个辅修本科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自主选择另一个辅修本科专业进行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获得辅修本科专业学位证书。2.“一本一专”:学生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辅修一个专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毕业时可以获得辅修专科学位证书。三、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志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一年后可有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四、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化优势,陆续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语言、科学技术、艺术教育、体育健康与就业指导、教师教育等多个系列几百门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可跨专业、跨院系、跨年级选修全校所开设的2000多门课程。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2441人,在123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5人、副教授420人;博士443人,硕士4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9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含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12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41人,市级青年学科带头人26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91人,校级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44人。53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点11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3个;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1个北京市品牌专业;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体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地区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1个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1个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设有93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18项,“973”计划合作项目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2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1246万元。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数学》、《高教研究》、《教育艺术》等。教学实践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近年中,学校获评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名教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4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3本。在历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61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多项奖励。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实验室开放基金”工作,从校内外聘请专家学者经常性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常性讲座。2008年以来,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每年有20个学生项目获该计划资助,同时有30个学生项目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资助。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来访交流团组110多个,公派学生留学或短期研修200人左右,派出教师350人左右。同时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每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2000多人。为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着力把“国际意识”与学校人才培养相结合。随着“首都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赴国外合作学校参加学分转换项目、3+1或2+2本科双学位项目以及各类短期出国项目。目前实施学生交流项目的国外大学有:美国北方州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莫里斯分校、美国阿利根尼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学院、美国卡城大学、美国西雅图大学、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美国威斯特菲尔德学院(以上面向所有对应专业);英国罗汉普顿大学3+1双学位合作项目(英语语言专业、计算机专业、历史专业)、瑞士Thurgau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德语专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历史专业)、韩国牧园大学(舞蹈专业);法国东方语言学院、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翻学院、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大学、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语言大学、俄罗斯城市师范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和歌山大学(以上面向相应语言专业)。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继续与国外大学合作,努力扩展学分转移项目并开发双学位项目。目前已建立四所孔子学院: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和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本校应届毕业生有机会以志愿者身份被国家汉办派往本校孔子学院教授汉语。校园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热情、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在110个学生社团所呈现的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上。在科技活动方面,校内广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作风,建立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创新赛事体系和“科技论坛”、“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研究生科研奖励”等活动,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文艺活动方面,艺术社团成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学生艺术团成立于2002年,包括管乐团、舞蹈团、话剧团,京剧团,共300余人,艺术团以“倡导高雅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丰富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沃土。其中我校的管乐团,其前身是北京大学生军乐团,成立于1991年,在200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等部门还持续开展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以“12•9”文艺汇演,卡拉OK比赛、女生文化节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学生展示风采、锻炼成才的一个个舞台。公益类社团以志愿者协会、晨曦社为主要代表,在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形成了一支动态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要力量。数学科学学院(咨询电话:68902353)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型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分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和“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点(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控制、数学与信息技术、数学物理、数学教育)和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北京市重点学科)、数学教育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数学科学学院下设数学、应用数学、计算科学3个系,并设有“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所”、“数学物理中心”、“非线性科学中心”、“北京数学教育中心”、“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检测成像重点实验室”、“生物数学实验室”;“量子信息与计算”和“科学计算”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拥有公共实验室总面积600多平米,一个数学图书馆,藏各类数学图书资料6万余册,期刊200余种、拥有固定的数学教育实习基地近10个。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4名,其中教授30名,副教授35名,博士生导师25名,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60多名。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创新(跨世纪)人才4名,北京市拔尖人才4名,全国模范和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德国洪堡学者4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教师30多名;北京市创新团队一个。近年来,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做报告40多人次。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数学家为学科带头人,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数学科学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由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代数学”(含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是国家精品课程、“解析几何”、“几何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有多项教学成果和多部教材获国家和北京市一、二等奖。每年招收本科生170名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与计算机技能训练,因而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金融保险业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实际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办学五十多年来我院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万余名(包括博士、硕士毕业生800多名),其中既有以“全国十佳教师”张思明为代表的一批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特级教师,和以戎小春(被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报告)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数学家,也有以汪丁丁、汪同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多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劳动模范”。近年来,许多优秀的硕士、博士工作在一些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所的科研和教学第一线,有的已经成为出色的数学工作者。数学科学学院已成为国家和北京市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科学学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班。该实验班入学后按照国家理科基地班的培养模式,按照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的培养方案教学。本科期间的学习将为硕士、博士期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本科、硕士期间实行学分制。进入高年级后鼓励学生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此类课程在学生进入本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可免修。优秀的毕业生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攻读硕士课程,学院对研究生实行硕博连读等培养方式,为优秀数学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实验班学生本科毕业时有能力承担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的教学;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最终成为优秀的数学与物理研究人才、信息处理高级专门人才;省市级重点中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高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数学科学学院对学生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深刻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和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在一、二年级开设的主要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继续学习。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能胜任并且适应中等数学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以及其它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本专业还另设中学数学解题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方法论、竞赛数学、数学史、教育统计、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等教育系列特色课程以及教育实习等活动。就业方向: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数学以及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学生深入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良好的数学修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能把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管理能力。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另设随机过程、运筹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应用回归分析、经济博弈论等应用数学类特色课程。就业方向:报考研究生,或到企业、事业、经济等单位和领域从事管理和项目开发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制本科

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数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数学应用的能力,熟悉基于数学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基本具备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另设离散数学、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计算几何、数据(网络)安全等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课程。就业方向:报考研究生,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物理系物理系现有教职工61人,教授13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技术人员20人。特聘教授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北京市讲座教授5人。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师范类)、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六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学技术史与光学工程。物理系现设普通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光电信息教研室、光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并建有北京市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演示实验室、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信息光学实验室、高等电子实验室、感测技术与无损检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等10余个教学实验室。由北京市政府专项基金资助的实验室有:太赫兹光电子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太赫兹波谱与成像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波谱学、太赫兹成像、太赫兹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太赫兹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全光谱表征技术研究、纳米管与团簇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光电子学研究等。物理系的师资力量、实验室的面积、基本设施条件和仪器设备均可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物理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物理教育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课程设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教育技术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物理教学技能、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五大系列选修课(理论物理系列、学科教学系列、物理学史系列、光学系列、电子及计算机系列)。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北京市及外省市的基础教育;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与现代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以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其学习内容涉及数理基础、工程光学、信息光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等信息工程领域诸多方面。以光学和光学工程硕士点为依托,以太赫兹光电子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太赫兹波谱与成像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光机电算一体化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并为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传感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相关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激光与现代光学及光电子范畴相关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光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基础理论(力学、电磁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近代物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程)、现代光学(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信息光学、工程光学,光学设计)、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技术(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光传输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信息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虚拟仪器测控技术、CCD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C语言、Matlab、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光学工程和光电器件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光学仪器制造等行业,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光电信息元件、设备和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光电信息设备和系统的使用与维修;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使用和维修,以及管理工作;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化学系(咨询电话:68902234)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4年,是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发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化学系现有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学科教育学四个专业具有硕士授予权,在10个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化学系现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系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联合课题。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现代化学开放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公共实验室面积达到4000余平方米。拥有化学教育实习、实践基地10多个。化学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76%。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7名。有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和科学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其中包括:黄本立院士(厦门大学)、杨锦宗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佐书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等担任我系客座教授。宋心琦教授(清华大学)、刘育教授(南开大学),范国强教授级高工(北京同仁堂集团科学研究所)等担任我系兼职教授。化学系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由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70余名。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可以从事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我系是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系毕业生中有一批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及一批在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社会团体担任领导职务和关键岗位工作的优秀代表。化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化学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的方法,达到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课程设置: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大学化学提高型实验、大学化学研究型实验、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等专业必修课。另外开设有现代无机化学、配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理论有机化学、稀土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应用电化学、食品化学、环境化学、日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工产品与开发、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教育学、化学信息学、化学专业英语、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等30多门专业选修课。就业方向:可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应用化学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与化学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研发、教育、生产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应用化学属于应用理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需要,能在科研机构、学校、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工作、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具有宽口径、适应性强的特点。根据北京市的社会需求,应用化学专业目前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分析测试与检验。除化学与应用化学必修的课程外,还设置了具有特色的主要选修课:化学工程基础-2(反应工程学)、化工开发概论、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化学、日用化学、化工制图、药物合成反应、无机药物化学、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工业分析、分离富集、食品检验与分析、分析化学中的有机试剂、有机分析、环境分析等。相关的实验课程有:综合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实验、化工开发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离富集实验、环境分析实验等。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设置了化学前沿选论、化学信息学、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纳米化学、绿色化学概论等课程。此外,每年还为学生组织多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使同学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还安排专业实习与见习活动,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就业方向:从事化学科学的实验研究、技术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硕士学位。生命科学学院(咨询电话:68901479、68907228)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54年,是北京市“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历经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打造出布局合理、设备先进、设施完备的发展空间,为生命科学的腾飞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植物学),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北京市“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重点建设学科3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遗传与生物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本科生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2个,具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总价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我院与中科院的20多个研究所、北京市数十所著名中学联合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近20个。学院现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个;植物学、遗传学博士授权点2个以及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涵盖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学科教学论等)。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含教育硕士等)150余人、博士研究生15-20人,博士后5-10人。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特聘院士1名,全职特聘教授3名,教授12名,副教授30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经历的35名(80%以上有在国外优秀实验室学习工作经历),占我院任课教师总数的70%。学院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北京市创新团队1个、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近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30余项,主持973子项目、863项目及省市级项目20余次。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年龄和专业结构基本合理,治学严谨、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按生物科学类统一招生,即招生时不分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其中“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基地班”40名(20人在招生时直接录取,余下20人,入学后通过考试进行选拔)。该基地班主要任务是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该班学生实行滚动机制,并享受我院制订的优惠政策:主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单独授课;每届学生中支持10%的优秀学生到国外实验室进行专业交流学习半年到一年;毕业时获得英语辅修证书的同学,学院负责提供辅修学费。生物科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主要为北京市培养中学师资。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的方法,达到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本专业还另设教师教育系列特色课程,包括有生物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生物教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及野外实习等活动。毕业方向:可报考研究生;或到教育系统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生物科学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数理化基础和系统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和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科研和管理能力。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另设生物科学前沿领域系列特色课程,包括有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命科学前沿专题、生物信息学等。生物科学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活动。毕业方向:可报考研究生,或到科研院所、农、工、医、食品、环保等相关行业从事生物科学方面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生物技术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数理化基础和系统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本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另设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系列特色课程,包括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题、生物制药工艺学等。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活动。毕业方向:可报考研究生;或到科研院所、公司、食品加工业、发酵工业、环境保护、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相关企业等从事生物技术方面应用和基础研究、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咨询电话:68901384)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1957年建立地理系,2001年7月正式成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院下设地理系、旅游系和地理信息系统系;拥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点: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理教育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工程、旅游管理、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为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3年,70%的本科生以各种形式参与科研项目,获国家、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奖励100余人次。现有4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地理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等。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地理学基础理论与地理信息新技术相结合”、“室内基础实验与野外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创新型教学相结合”、“本科生、研究生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教学示范辐射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地理学师资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创建了良好的环境。2008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同类师范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拥有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03年)、教育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2005年)、北京市资源环境与GIS重点实验室(2001年)。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6项,主持其他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拥有一支高素质、开放的教学团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研究员是我院特聘教授、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是我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我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5人、正副教授37人。此外,聘请了12名讲座教授、15名客座教授,他们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每年在学院开设大量的学科前沿讲座和研讨班课程,为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救灾应急工作中,我院师生50余人,连续工作20多个日日夜夜,出色完成了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遥感中心交付的遥感灾情监测任务,制作出500多幅遥感图件、3个系列29册专题图集,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办学五十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生4000余人。他们分布在首都的各条战线上,成为各行业的骨干。现在校研究生327人,本科生432人。地理科学(师范)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地理科学专业,创建于1954年,是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地理教育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地理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依托自然地理“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生态环境调控、环境演变和区域开发等方面已形成了新的生长点,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成人教育等构成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培养专门人才。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地理教师的摇篮和北京市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基地。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能胜任地理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学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了解地理科学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地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班主任工作,能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类工作。培养的学生地理基础厚实、野外实践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较强、知识面宽、系统了解现代地理科学技术、地理教学理论与技能训练较为系统。课程设置(课程主要有四个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专业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育法)及计算机技术课(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语言、多媒体应用等),专业教学实习包括:地图、地质地貌、植物土壤、区域地理实习和中学地理教育实习。就业方向:中学(北京市四中、二中、八中、101中学、首师大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教学研究机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石景山教师进修学校等)、教育管理机构(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区县教委)、报考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遥感(RemoteSensing,简称RS)、全球定位系统(GlobePointingSystem简称GPS)等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成为当今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环境调查、监测与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政府管理、应急反应和军事等众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成立于2002年,以“教学、科研、团队协调发展,学科、专业、课程相互促进”为发展理念,以“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依托4个国家、省部级优秀教学平台和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只以刘先林院士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近20项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以及10余项省部级教学荣誉和奖励。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和欧空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每年挑选一定量本科和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依托“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分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本专业在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测绘院、北京星图环宇、山海经纬等单位设有室内实习基地,在顺义来广营、鹫峰风景名胜区和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有稳定的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是PCI软件、ARCINFO、ENVI软件和山海易绘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培训基地,学生可免费参加上述公司举办的各种软件培训并在上述公司实习。本专业实验仪器先进,实验设备完善,拥有齐全的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验数据与配套的软硬件。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胜任企业、研究院所和政府部门有关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培养规格:学生以地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侧重学习地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进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训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计算机科学类(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象处理、C语言、C++、VB、JAVA等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国土资源学、城市规划等)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类(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组件GIS、WEBGIS、ARCGIS、PCI等)。就业方向:企业(如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公司、用友软件、超图地信、中遥地网公司、北京中讯高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山海经纬地信公司等)、研究院所(如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北京市地质研究所等)和政府部门(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国家民政部减灾中心、北京市旅游局等),以及考取相关方向研究生。旅游管理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依托单位旅游管理系是北京地区最早培养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单位之一。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导游员资格考试培训定点单位,同时也为区县旅游局、旅游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开创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模式。该专业具有本科、硕士两个培养层次。现有本科生159人,生态旅游、旅游管理与规划方向研究生44人。本专业设有模拟饭店与旅游规划实验室,是北京市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为本科生提供教学必需的实验条件包括:1、模拟饭店系统,模拟饭店客房必要布置,为相关课程提供实地教学条件。2、旅游规划与管理实验。提供典型地区旅游资源基本数据和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状况,设计旅游规划方案。该专业注重与国外旅游管理相关院校加强交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旅游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培养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与国内、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具有经济、管理、行政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旅游开发实际问题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突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管理等学科体系的掌握,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主要有:管理学、旅游学导论、旅游法学、旅游美学、旅游教育学、旅游英语、旅游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旅游产品设计、饭店管理、财务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导游学、礼仪学等。实习环节包括:旅游规划与管理实习、教学实习、旅行社实习等。就业方向:旅游业相关的旅游管理、规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如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旅行社(如中青旅、国旅、妇女旅行社等)、酒店(如国际俱乐部、昆泰嘉华酒店等)、旅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航、物流公司、海关等)。另外,可以考取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科研院所、院校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等。信息工程学院(咨询电话:68909606、68903443)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是学校最大规模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下设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智能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6个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八个本科专业及方向,较全面地覆盖了信息学科的主要领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在校研究生200余人。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58.7%,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55.6%。学院有8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名教师进入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师3名,校级优秀主讲教师16人。学院现有讲座教授2人,2007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电子学首席科学家金声震研究员以北京市讲座教授身份来院工作,2008年我国航天功臣、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神州一号飞船至七号飞船嵌入式计算机总设计师于伦正研究员以北京市讲座教授身份来院工作。近几年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主持国家863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计划新星项目等52项。近5年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22篇,核心期刊400余篇,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33篇;获得15项国家专利;获得17个国家软件著作权。“高可靠嵌入式系统”科研团队入选2008年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高可靠嵌入式系统”科研团队入选北京市三期“211工程”建设项目。近几年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课程《电路分析》入选2008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全国百余所师范院校电气信息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课程《操作系统实践》入选“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拥有3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电路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智能信息获取技术》;10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优秀课程;拥有5部北京市级精品教材,5个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006年至今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分别达到首都师范大学总量的30%和22.5%;近三年主持北京市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4项。2008年我院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个,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个;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23项,北京市级学科竞赛奖励103项,占首都师范大学的52%,学院以不足全校学生总数1/8的学生获得了全校创新学分的45%以上。获教育部、北京市高等学校、校级教学成果各类教学奖励25项,其中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5项,教育部二等奖2项,教育部三等奖2项。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六个专业、八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三个专业按照电气信息类统一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与非师范)、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四个专业方向联合培养,即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一、二年级统一学习基础课,并设立实验班。培养学生深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修养和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在一、二年级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三年级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专业发展愿望,学院指导学生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专业继续学习。实验班学生在入学后按照国家工科基地班的培养模式,并按照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教学,学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本科期间的学习必将为硕士、博士期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鼓励学生选择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学生如考取本院研究生,此类课程在进入本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可免修。优秀的毕业生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将对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实验班学生将有机会优先参与国家、北京市级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优先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立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优先参加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等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有一定的课件制作经验;具有计算机科学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网和网络管理、维护、应用能力;兼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能力;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创新精神和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课程设置: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平台课外,还有(1)计算机基础知识类,微机组装与维护、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概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测试技术等;(2)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类,有程序设计综合设计实践、数字系统综合设计实践、单片机与接口综合设计实践、计算机组成原理与CPU设计实践、网络设计与管理实践、软件工程设计实践、、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网络工程、网络编程技术、Web编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分析与实践等;(3)教育类课程,有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教法、网页设计艺术、课件设计与制作、网站设计与制作、通用技术研究等。就业方向:既能够胜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了;也能够胜任政府机关、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开发、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及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得到一个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有一定的外语应用水平,能够读懂一般的外文资料,浏览外文网页,具备一定的外语口语的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课程设置: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平台课外,还有软件工程、微型计算机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SOPC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Internet技术等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是如何组成的);互连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怎么回事);系统容错、机群并行(大型计算机系统-如银行电信-是如何协调工作的);网络管理(网站和邮件系统怎样维护运行);多媒体信息(声、像以及交互方式);嵌入式技术、SOPC技术(小型硬件系统如类似手机等的设计开发);工程应用系统开发(例如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绘图或图像分析等);数据安全、数据挖掘;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软件编程);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控制与仿真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或者“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也可以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到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就业),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的系统工程(中外企业的软、硬件工程技术开发编程或者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技术骨干,可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还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政府部门、学校教育部门、银行金融机构、部委的信息中心、行业的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教员)、技术管理(秘书)、系统维护(网管员)和应用部署(软件系统使用和维护等)}的多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软件工程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本知识和数学理论基础,接受了严格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方法的训练,可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和维护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软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规格:既重视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轨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使学生能扎实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以及实现技术等基本技能;掌握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测试技术以及相关法规;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科学思维能力和人文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全国四级英语统考。课程设置:除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开设的平台课程以外,还包括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与管理、软件设计与构造、软件测试、网络编程、面向对象分析与UML、软件过程管理CMM、程序设计综合实践等。就业方向: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可以作为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软件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与维护人员,软件市场技术支持与营销人员,软件项目管理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等进入任何与之相关的领域或单位从业。发展方向: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测试,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监理、软件市场技术支持与营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等。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以计算机科学理论与软件工程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嵌入式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主流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从事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课程设置:除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开设的平台课程以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软件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嵌入式软件测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片上系统(SOPC)技术综合设计实践、信息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建模与MATLAB、人工智能概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本专业现有国内一流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与研究条件,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等多个世界著名企业建有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就业方向: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可以从事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和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高校、科研单位和中外企业的研究中心),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信息处理的系统工程(中外企业的软、硬件工程技术开发和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还可以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及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技术管理、系统维护和应用部署)的多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嵌入式系统简介: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领域,目前,它所带来的工业年产值已达到数万亿美元,2010年以后全球软件设计将有90%以上是在嵌入式系统中运行。从手机、掌上电脑、MP3、照相机、VCD/DVD机、机顶盒到汽车以及军事武器系统,都是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从技术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可以看作是软件产业、信息处理产业的综合。从学科角度来看,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是当前最有发展潜力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稀缺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信息化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学、经济学三个相关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管理运筹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信息检索、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证券投资分析等。就业方向:在政府机关、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教育、科研单位等信息化部门或行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系统实施管理与评价,以及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和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经济学基础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能将技术与商务和管理有机融合,了解信息化、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子商务专业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经济管理原理、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方法,从事电子商务规划、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管理运筹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会计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概论、信息管理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实务/实验、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证券投资分析、生产运作管理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门户网站、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物流和运输企业、金融机构、管理咨询公司、教育及科研单位等,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技术开发、评价及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运作、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行业研究与咨询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系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子信息科学领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控制及其电子实现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分为电子工程、信息处理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三类主干课程。电子工程类课程主要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DSP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传感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信息处理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类课程主要有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综合电子系统实践、SOPC综合设计与实践等,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开设了许多少学时的概论、本专业较前沿内容的专题讲座类课程,例如:现代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让教师有机会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教学,或者根据社会需求组织教学,这样既发扬了专业特色,又缩短了学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距离。就业方向: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部队以及现代电子信息企业、公司等部门从事电子及信息系统方面的设计、研发、技术支持及维护等。智能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本科授工学学士学位智能科学技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应用为目标,是一个引领未来的交叉学科。在中国科协最近公布的“五个十”评选结果中,作为其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重要应用的“未来家庭机器人”,双双入选引领未来的十大科学技术,在当今所有科学技术中独一无二。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内建立最早的智能专业之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协调小组”均挂靠在我校。我们始终坚持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工程化模式培养的专业建设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主要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和“智能游戏”这三大平台上开展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程学习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多种多样的学生科研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如“机器人足球竞赛”、“机器人表演赛”、“智能游戏开发”、“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校园”等。通过各类教学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以及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种智能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产品等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技人才。课程设置:除开设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以外,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与认知)、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智能管理及智能信息新技术学术报告等。同时,还开设一些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选修课。就业方向: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到政府机关、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公司及学校等单位从事该专业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维护、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尤其是创新性社会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些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高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产业更是大有可为。教育技术系(咨询电话:68902185)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拥有包括相关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在内的较完整培养体系。近年来,教育技术系充分发挥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的优势,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智能教育软件和教学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评价与决策、Web技术应用、教育影视制作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是北京市培养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资源与教育软件开发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和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本系建有设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媒体与影视制作实验室”、大型教学机房、多个专业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等,为本系学生的学习、科研和应用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专业设置:教育技术系设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下设“教育技术理论”和“教育软件工程”两个方向,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进行选择。师资情况:全系共有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3以上。教师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的科研开放项目,数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或北京市的奖励,每年都有多名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并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获奖或做主题报告。此外,教育技术系还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来系里讲学、合作研究、培养学生或担任讲座教授,为学生开阔学术视野、提高专业水平提供良好学术环境和机会。教育技术系本科生课程主要由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高职称、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项目研发能力也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还兼任本科生导师工作,在大学期间全程指导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课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开发和其它学术活动。学生培养教育技术系一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各种形式激励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练就过硬本领,回馈国家社会。毕业生因普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在学校非师范专业中位居前列。教育技术系一贯重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