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宝象金融业务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市场前景_第1页
根据宝象金融业务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市场前景_第2页
根据宝象金融业务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市场前景_第3页
根据宝象金融业务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市场前景_第4页
根据宝象金融业务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市场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概述1.1供应链金融定义目前供应链金融尚没有唯一的权威定义。瑞士圣加伦大学的霍夫曼教授2005年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中包括外部服务提供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之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图表SEQ图表\*ARABIC1霍夫曼的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框架数据来源:《供应链金融》,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宝象金融研究院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与金融的融合体现。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一种产业链条,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等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商业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等多个主体的系统。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显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思想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组成供应链系统的成员企业协同运作,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从总体上看,现代供应链管理呈现出如下特征:(1)追求卓越服务。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成员开始真正地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成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此为标准。客户服务重点的转移所产生的结果就是重视与供应链所有相关企业的关系,并把上下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合作者。(2)追求时间与速度。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3)注重质量与资产生产率。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改进资产生产率不仅仅要注重减少企业内部的存货,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数据共享减少供应链外部渠道中的存货。(4)组织精简,凸显优势。供应链成员类型及数量众多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比如,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企业,理想情况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势。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的基础上,依托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核心企业,在确保贸易真实的前提下,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存货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以较低风险向供应链上的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质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链为依托、以交易环节为重点、以资金调配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保证、以实现共赢为目标,将金融服务在整条供应链全面铺开。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即“四流合一”,把核心企业和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为其提供融资和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将单个企业不可控的违约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可控的风险。供应链金融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降低了对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需求,从而衍生出保理、融资租赁等模式。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图表SEQ图表\*ARABIC2供应链金融的“四流合一”数据来源: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2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1.2.1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宏观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开始出现,国际分工由同一产业同一行业不同品种之间衍化为同一生产流程内部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国际分工与交换。国际之间的分工与交换逐步走向细化与纵深化。同时,跨国公司的经营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趋于同步。目前,近70000家跨国公司贡献了全球总产值40%的份额,贡献全球贸易总额60%的份额。随着分工的细化与纵深发展,跨国企业的壮大,全球经济体现出“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传统产品的价值链更加碎片化,每一个地区或者每一家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全球生产化链条中的一环,产品的价值链可能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企业分工完成。随着产品价值链条的重构,国际贸易也呈现出贸易总量增大、贸易金额增长,贸易品种增加以及贸易范围扩大的特点。贸易领域的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开始从地区性的互惠互利向多边贸易体制转变,统一的全球化大市场逐步形成。国际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必然伴随着资金流动的全球化。在此基础上,开启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不仅使得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效的流动,更重要的是,金融全球化使得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国家、地区、行业、公司、项目。通过资本向更高效益地区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效率的提高。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生产链和供应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联系日趋紧密,生产链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此为基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要求金融市场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于企业而言,金融的全球化使得以供应链为中心的融资模式就成为了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图表SEQ图表\*ARABIC3中国2014年非金融对外投资达到1029亿美元图表SEQ图表\*ARABIC4中国2013年末境外资产达到1.6万亿美元数据来源:商务部,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商务部,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2.2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与产业组织结构变革下的金融需求变化相关,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竞争压力的创新需求反映。1.2.2.1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转型需求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存贷利差(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于存贷利率管制导致的高利差环境,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躺着赚钱”。然而,央行2015年10月宣布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标志着中国推进了近20年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终于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推进,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将一去不返。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息差将进一步缩窄,银行将会为吸收存款付出更高的成本,市场将呈现出激烈的竞争,中小银行的生存状况堪忧,未来不排除各银行为揽储而展开持续的价格战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下半年已有连续两个月实际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银行的存款利息不再具有吸引力。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利差的规模将会逐渐缩小,拓展新业务来源也就成了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选择。而供应链金融业务结合产业运行,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源高度结合,从而实现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源的乘数效应,无疑是中国商业银行业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方向。迄今为止,中国有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10多家商业银行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图表SEQ图表\*ARABIC5实际CPI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差值逐渐收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2.2.2中小企业融资痛点催生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在中国进行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达到99%以上,中小企业贡献了58.5%的全国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图表SEQ图表\*ARABIC6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7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贡献GDP占比图表SEQ图表\*ARABIC8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外贸出口额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图表SEQ图表\*ARABIC9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税收占比图表SEQ图表\*ARABIC10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贡献就业占比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然而,中小企业发展起步晚、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落后,财务信息不透明,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少等内在原因及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不愿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与传统银行单独个体授信模式不同,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不再强调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经营业绩和担保方式等静态的财务数据,转而强调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性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力以及信用水平。这样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又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无疑受到了中小企业的青睐。1.2.2.3核心企业转型下的财务及信用安排需求图表SEQ图表\*ARABIC11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以粗钢为例图表SEQ图表\*ARABIC12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数据来源:WIND,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CEIC,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许多行业的核心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利润逐年下滑的严峻形势。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财务压力的增大,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对核心企业业务发展造成了阻碍。依靠传统经营理念和资金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实现核心企业产能升级和快速发展的需求。另外,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唇齿相依,只有解决了上下游企业的融资诉求才能加快产业链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通,从而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的系统性融资安排,帮助减少供应链环节上的“木桶短板”。供应链金融可以帮助核心企业有效地安排财务计划、信用额度等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与现金流管理,形成稳定供应和销售网络,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并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3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供应链金融1.0阶段—“1+N”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线下模式,银行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持为其上下游企业“N”提供融资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供应链金融2.0阶段应运而生,2.0阶段即是“1+N”模式的线上版本,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其中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银行等资金提供方、物流服务商等,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融资贷款的风险;而供应链金融3.0阶段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服务平台代替核心企业“1”来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N”提供信用支撑。1.3.1供应链金融1.0阶段,线下“1+N”模式“1+N”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作为支持,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N”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2003年提出。由于长期的业务往来和合作基础的建立,核心企业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及资信等情况比较了解。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核心企业的风险把控,批量开发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从而依托核心企业对这些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此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核心企业为信用载体,主要通过保理、库存融资、应收账款管理等形式实现。这一模式把核心企业和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以真实的贸易为支撑,重塑传统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挖掘在传统信用体系下无法开发的中小型企业客户。这一模式的局限性在于,由于整个流程是基于线下的传统模式,效率比较低,且银行出于风控的考虑做的规模也不大,扩张的规模受到限制;最后,这一模式没有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以及物流、资金流与商流的对接。图表SEQ图表\*ARABIC13供应链金融1.0模式数据来源: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3.2供应链金融2.0阶段,初步实现“四流合一”平安银行于2012年12月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转型,借助web2.0虚拟空间的互动变革,将企业管理引入一个全新模式,把传统的线下“1+N”模式搬到了线上,初步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由此供应链金融进入了2.0阶段。在这一阶段,供应链利益链条与1.0时代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供应链中的商业、物流、资金等众多信息都能通过虚拟平台来传递、归集和整合,交易、融资、结算及支付趋于电商化,资源的整合与分配更加合理,供应链各方的效率得到迅速提高。同时,通过这种整合与归集,为进一步提供适应于供应链的征信、融资、结算、理财等风险管理手段与融资金融服务打下基础。在这一阶段,显著区别于1.0阶段的特点是资金提供方不再是银行占绝对主体。宝象金融研究院看到,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线上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开始纷纷成立或者加强与小贷公司、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企业的合作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极大地丰富了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来源。然而,在此阶段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等信息数据只是初步实现了归集和整合;核心贸易数据各自掌握在核心企业、仓储物流企业或电商交易平台等各方手中,很难形成一个立体综合的大数据风险评估系统平台,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等难以做到精准的评估。图表SEQ图表\*ARABIC14供应链金融2.0模式数据来源: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3.3供应链金融3.0阶段,大平台趋势供应链金融3.0时代,颠覆式的“N+1+N”生态圈。其中,“1”代表服务于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平台,两端“N”分别代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生了“去中心化”的质变,不再需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这样就突破了单个供应链的限制。3.0阶段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将来式”,不仅仅是产业供应链与金融的结合,更是“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三个要素的高度融合,搭建一个依托三大产业的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跨资金来源的金融生态圈。在该阶段,更多的运用场景得到构建,更多的底层数据能被收集,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大数据与征信系统综合运用下,实现供应链金融对产业的全面渗透,从而真正达到中小企业和不同风险偏好资金的无缝对接,实现资金的高效周转,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图表SEQ图表\*ARABIC15供应链金融3.0模式,大平台趋势数据来源: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4供应链金融生态解析供应链金融生态包括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微观环境等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参与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生态系统。图表SEQ图表\*ARABIC16供应链金融的生态数据来源:《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宋华《供应链金融》,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宏观环境层面—政策、法律、技术紧密相连:制度层面包括产业政策、物流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的配套措施,涵盖了《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技术层面的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对整条供应链不同环节设计各种融资产品并评估风险水平;在供应链金融1.0时代,由于企业、物流、金融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差别较大,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应用存在“孤岛”现象,进入2.0时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步引入,无缝对接供应链上下游及各参与方成为了可能。产业环境层面—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间存在交叉融合:交易平台提供商作为供应链金融支持服务的提供者,为流动性提供者、风险承担者提供如电子账单呈现等信息传递及开票、支付、融资等金融操作的基础和载体;交易风险管理者的职责主要包括:1.有力支撑交易与信用保险;2.合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工具;3.整合物流数据;4.促进融资行为。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之间存在交叉融合,共同提供了供应链金融的设计与解决方案;流动性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职能包括:1.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2.提供资金来源和信用增进;3.后台风险管理。微观环境层面—“四流”合一,大大提高产业链效率:涉及参与运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过“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构成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三要素高度融合的智慧体,宝象金融研究院认为包括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在内的各参与方成功切入并有望主导相关产业链融资业务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背靠足够大的行业空间。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业链需具备大体量的特点,否则金融业务容易触碰到天花板,影响甚至限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长性;2.拥有数量众多的弱上下游企业群体。融资痛点的存在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上下游企业越弱势且群体越庞大,其融资需求越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痛点越深、弱势上下游企业群体规模越大,供应链金融施展相对优势的空间越大。3.较强控制力和足够低的资金成本。资金提供方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较强的控制力;自身融资渠道有优势且成本较低,这样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利润。4.具备完备的风控体系和手段。对线上资金流信息以及真实贸易信息的观察、收集和追踪能力较强,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产业链中发生的真实交易进行风险评估,当然最好同时具有线下的物流仓储配套。1.5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空间1.5.1中国主要行业应收账款规模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包括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应收款融资等三种类型。目前,中国开展较多的业务种类为应收账款融资。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的行业都明显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供应链上的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状况加剧。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由2005年的不到3万亿增加到了2014年的10.52万亿,十年里增长了3.55倍,年均复合增速15%。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表SEQ图表\*ARABIC17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历年应收账款净额年均复合增长1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据统计,目前,中国供应链金融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图表SEQ图表\*ARABIC182014年中国主要行业应收账款规模(亿元)数据来源:WIND,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1.5.2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预测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2011年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10%至30%,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在20%至25%,但近年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频频试水供应链金融领域,将这一规模不断做大。据前瞻网产业研究院2014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以上。假如用这些应收账款当作银行贷款的潜在抵押品加以充分利用,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潜力巨大。报告同时显示,中国供应链金融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近15万亿元左右。根据统计,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刚突破8万亿,这说明未来可以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图表SEQ图表\*ARABIC19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测(万亿元)数据来源:前瞻网,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FIGURES插图目录TOC\h\z\c"图表"图表1霍夫曼的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框架 21图表2供应链金融的“四流合一” 23图表3中国2014年非金融对外投资达到1029亿美元 24图表4中国2013年末境外资产达到1.6万亿美元 24图表5实际CPI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差值逐渐收窄 26图表6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比 26图表7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贡献GDP占比 27图表8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外贸出口额占比 27图表9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税收占比 27图表10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贡献就业占比 27图表11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以粗钢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