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平台模式研发及应用课题_第1页
微课平台模式研发及应用课题_第2页
微课平台模式研发及应用课题_第3页
微课平台模式研发及应用课题_第4页
微课平台模式研发及应用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终身学习概念,如今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及泛在学习理念已在国内达成共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生行为。微课的兴起与发展源于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与微时代的到来。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混合学习模式,比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同时由Twitter引发的微博、微广告、微电影、微信等“微”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更多人有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应运而生。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1微课简介

1.1微课定义与形式

“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以是:①讲解一个课外小知识。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资源,比如微课《6分钟了解辐射》;②课程内容讲授,可以是真实课堂实录,用摄像机同时录制教师授课内容、幻灯片演示和学生活动,比如微课《圆明园的毁灭》;③解题与答疑。一线教师课下录制的教学难点、重点。多采用“PPT+视频”录制模式,比如微课《摩擦力的方向》;④阐述一个理念。比如CommonCraft网站上的微课,这是一个由LeeLeFever和SachiLeFever夫妻两个人创办的网站。他们用白板、剪纸和英语讲解,帮助客户在几分钟之内解释他们的理念。这种创意微课生动形象,帮助人们在趣味中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微课在应用时通常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学生在家学习微课,在课堂提出疑问,课上教师答疑并组织小组讨论。微课的呈现方式避免了学生因视频时间过长、知识点过多、有枯燥无聊的感觉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视频学习上。

1.2国外微课发展现状

国外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并取得了成功。在1995英国利兹大学的T.P.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讲座”。到了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独立教学设计师和网络学习顾问戴维·潘罗斯(David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明确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创作过程。他认为微课的效果可能超出任何一个资深教师的想象。2009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发了“OneMinuteProfessor”项目,后来改名为“OneMinuteScholar”项目,并把“微课程”发布到了名为“OneMinuteScholar”的网站上。在网站上有韦恩州立大学里的著名教授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世界未解之谜和民间奇闻怪谈。与此同时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各国兴起。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是涵盖各学科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每一节课程时长10分钟左右。视频短而精,内容深入浅出,吸引了各地的学生通过可汗学院进行学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录制好的课程讲解和PPT演示,节省下来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2011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各地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还有一种与微课紧密相连的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又称慕课。主要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国际在线教育网站提供课程。MOOC不同于国内的精品课程,它不仅提供课程资源,同时还组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并会对学习者给出学习评价。这三大平台就像真正的高校一样,有一套完整的学习、管理、评价系统,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注册上课。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课程作业,在学习者完成学习,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MOOC网络学习平台的认证,获得课程证书。目前,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承认这种认证,并可以换算成学生的课程学分。慕课的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微课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1.3国内微课发展现状

在我国,2011年7月广州省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创始人是胡铁生。其“微课”内容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内容,将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缩减至5~8分钟的精华内容,在1个月内,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2012年佛山市教育局两次向全市教师征集优秀“微课”作品。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携手北大未名集团启动“首届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启动“凤凰微课”项目,分专题、模块发布微课,课程时间10分钟左右,通过学习课程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凤凰微课”同时开发了微软WIN8版、苹果IOS版和安卓版,以便开展移动微课学习。国内能够学习“微课”的网站还有第九课堂、微课网、中国微课、油菜花网等。

2微课开发原理与过程

2.1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虽然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主动建构,但是这种构建需要他人的协同,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构建中,社会、人文环境都有影响因素。学习者需要加入学习实践共同体之中,借助教师、同伴等其他文化人文因素来完成学习目标。微课既是学习者知识构建的理论支撑,又是以学习内容为中心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者相互交流、沟通,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帮助每一名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内化相关知识。联通主义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西门思)。“在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是联通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布式认知是高度交互的、网络化的新媒介。联通主义认为知识是共建共享的,强调知识要在关系中学,个人无法拥有全部的知识,而个人知识网络可以反射到一个大的知识网中,而反过来个人又从整体的知识网络中得到回馈。祝智庭等学者认为微课的理论基础就是联通主义。知识微型化,更加便于在网络、移动设备上传输,从而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学习这些微内容,从而加强联通,构建个人知识网络。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被不停地分散,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设备不停地推送新的消息,每时每科都有吸引眼球的内容,因而网络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有研究显示网络时代的“注意力模式”为10分钟,只有在10分钟内,学习者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这也是微课通常在10分钟左右的原因。

2.2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主要有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开发、实施与评价几个步骤(如图1)。微课设计师应遵循时间简短、内容聚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几个关键原则。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尽量发挥图片和Flash的作用,使微课有趣味性,只有课程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课程。视频要背景干净简洁,无关信息不要出现在画面上,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线上的微课程要配以课程指导、教学目标、拓展资源、课后作业与评价方法。

图1微课设计流程

2.3微课制作

微课的制作方法很多,灵活多样。笔者在这里介绍目前比较常见的4种方法(如表1)。一是“可汗方式”:可汗学院的制作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教师在电子触控板上选取各种颜色的画笔,像在真实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在电子黑板上演示,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师不出现在视频课程中,视频呈现的是在黑板上用彩色笔演示的过程;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比如应用在Ipad上的制作微课软件ShowMe、EduCreations、ExplainEverything和Ask3等。Ipad的屏幕就是电子黑板,教师可以边讲解边做板书,电子板上的内容和教师的声音就同时被记录下来,不需要学习任何技术就可以制作微课,为教师节省时间。Ask3还可以创建班级,学生只要输入班级编号就可以学习微课。EduCreations还推出PC版,只要一台电脑,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完成微课制作;三是“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使用摄像机或者录播教室,全程录制教师授课过程,再根据知识点多少剪辑成一个或者多个微课。同时教案、课件、试题也都做相应的“微”处理;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以便于在线上指导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临场感。通过融合电子白板、PPT、Flash、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同时使用录屏软件、摄录教室、摄录机等,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一些表演、游戏活动、实景拍摄,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不必拘泥于形式。

表1微课4种制作方式比较

比较维度1可汗方式1软件式1录课式1混合式硬件1PC、绘图板1平板电脑或PC1摄像机或录播教室1PC、绘图板、摄像机等软件1画图软件、录屏软件1交互式电子白板录制软件1非线性编辑软件1画图软件、录屏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多媒体元素1视频、声音1视频、声音1视频、声音1视频、声音、Flash、二维码等制作难度1简单1简单1需要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1能够熟练了解并应用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2.4评价方法

综合网络课程评价体系和目前微课大赛所采用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技术支持、效果效益这4个方面来考量。在课程设计中适当选用文字、数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并能够设计自测和及时评价功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在网络上搭建微课讨论平台,提供师生、生生交互写作的机会,具备讨论、答疑、作业发布、协作编辑等功能。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定位目标学习者,保证课程对象明确、科学严谨、讲解生动。教师应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为课后拓展,提高微学习的效果。在技术方面,微课要在电脑、平板、手机中都能够运行,才能做到随时随地、高效便捷地学习。课程大小要便于传输、共享,课程格式要能够在各种平台打开。在效果效益方面,微课的点击人数、网络评价、学生反馈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微课要能够重复使用,延长微课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展望与建议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认识,学习方式在悄然改变,教育不再仅仅是发生在固定场所的教学活动。人们坐车、休息、闲聊时都可以随时打开微课进行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完成了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课老师,传播自己的知识,而同时他也是其它领域的微课学习者。从可汗学院到TED再到国内如雨后春笋般的微课网站,它们都在倒逼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今学生在家里可能已经通过网络学习了教师还没讲授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讲解,就有些事倍功半了。因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学习微课,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讨论、实验、答疑。同时,各省市也都在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师开发、设计微课,参加各种微课比赛,旨在建设一批优秀的微课资源。

微课在平台建设、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一线教师外,有很多企业和研究人员也投入到微课的研究与开发中。在开发方面,建议教师与研究人员能够大胆创新,融汇各种技术和教育理念,把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都融入到微课制作中,提升课程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习者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方面,建议能够“一课多用”,一节优秀的微课应该能用于预习、复习、巩固等多个阶段,并能够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域多次重复使用。微课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领域发挥更大的能量,为加快我国的教育数字化改革进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梁乐明,曹俏俏.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4\]谢百治,殷进攻.网络课程开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5\]INGEDEWAARD,APOSTOLOSKOUTROPOULOS.探索MOOC教学方法在mlearning中的运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6\]王萍.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7\]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开发教育研究,2006(1).

\[8\]尹睿,谢幼如.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9).

\[9\]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3(5).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杜能钢)试论微课学习平台在泛在学习中的应用

伴随着高速移动网络的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泛在学习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存在,微课的兴起更是成为泛在学习发展的助推器。

一、几个概念

1.泛在学习(U-Learning),又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泛在学习是一种较以往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更开放、更自由、更灵活、更人性、更公平的教育模式。

2.微课:又称为“微型教学视频课”。广义上,指围绕某个课题或知识点而展开的、以在线视频为形式的、短小精悍的声音解说或视像演示;狭义上,“微课”特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之所谓“微课”是因为较之其他课程(课件)而言,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微课学习平台:按课程体系、学习层次以及一定的标准形成的微课的集合,并集成有个人学习空间、交流互动、测试评价等系统的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云平台。

二、三者的关系如果说泛在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那微课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微课学习平台就是基于微课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一种学习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工具或者教学支撑平台以及教学资源。微课和微课资源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资源应用平台,能很好的应用于泛在学习,主要体现为:

1.碎片化的微课学习,使学习“无所不在”。将课程体系分解为一个个的知识点,围绕该知识点讲述、阐释、训练、延伸和拓展。时间短、容量小,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片段,将零碎而闲散的时间利用起来,达到无论何处无论何地无论何时皆可学习。

2.短小精悍,课微不小,使学习有的放矢。微课虽小,但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形式丰富,时间较短,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对问题的集中阐释,也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①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②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微课背景:

2013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追捧。同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全国性的微课大赛。这次爆发,不是偶然的,是一次酝酿了很久终于喷薄而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是教育界专家们敢为先行的结果。早在2010年,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就已经在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

胡铁生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过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镜头频繁地从埋头学习的学生切换到激情讲课的教师,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讲授的内容,也无法看到教师的完整板书过程、屏幕展示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录像对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录制这些录像的定位模糊不清,展示教师风采、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多重目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录了那么多录像课例,竟然没有多少是用于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这,有违资源建设的初衷,它是教育资源建设理念滞后的产物!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孕育出来。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

1、

理论认识的意义。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

2、

学生自学的意义。适合于我校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

4、

优化资源质量的意义。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我校教师可集中精力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

5、

资源共享的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微课,也期望我校教师能够为微课发展添砖加瓦,能够有我校的优质微课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

6、

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可以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而不像过去,教材一经改动,配套的教学光盘马上作废,过去,教学资源是被教材版本绑架的。微课,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作为基础教育系统中承载教育技术科研任务的部门,薛城舜耕中学电教中心决定对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展开行动。本课题决定从微课的开发、应用出发进行微课开发与应用模式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微课概念辨析,微课选题设计等。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这样的目标:

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微课的应用。教师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发展,一线教师普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大部分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微课,也期望我校教师能够为微课发展添砖加瓦,能够有我校的优质微课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开展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因为这类录像课例,除了展示师生的课堂风采外,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

2、

开展微课设计环节研究,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设计意图?

3、

进行微课制作技术培训。经常我们有好的设计,但没有恰当的技术去实现它,这就相当可惜。

4、

通过调查了解,微课设计制作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

5、

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既练兵,也去参加实战比赛,借此机会促成一批微课高手成长。

6、

建设我校的微课资源,结合各校同仁已经有的优质资源,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本课题从厘清微课概念,走出传统录像课例误区出发。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开始微课的设计制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题研究前将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初步预计有如下工作:专题讲座,问卷设计、调查、回收、分析,微课环节设计交流探讨,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微课资源库建设等等。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访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3、实施步骤:

课题准备阶段:2014.6.1-2013.9.1

组建课题组,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对于传统录像课例有什么看法等,希望学校在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方面的支持帮助;确定研究方案。

课题实施阶段:2014.9.1-2015.5.1

1)

对前面回收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情况。

2)

针对前面调查的结果,结合微课发展,开展专题培训。3)

在实战中对微课的环节设计进行研究,发动各学科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发现微课在不同学科环节设计的共通和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微课沙龙,交流各自关于微课的思考。

4)

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录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使用的培训,解决教师们实现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5)

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希望能够在教师中间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以及诞生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课题总结阶段:2016.6.1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老师们在微课设计、制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汇编课题研究资料,举行课题结题报告会。

三、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①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前期的项目进展;

②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③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本课题拟邀请微课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研究方向不跑偏。本课题已经过学校研究审定,认为极具研究价值,并已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过教师参与过相关的微课比赛,学校层面对本课题研究持大力支持与肯定的态度。研究资料可从校图书馆查阅,亦可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硬件方面,每位教师均有独立的液晶办公电脑,集中培训时可以使用学生计算机房。

四、

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4.6-2014.9微课开发注意事项研究报告

楮衍伟

2.

2013.9-2014.71微课应用

研究报告

楮衍伟

3

4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4.6-2015.9

一批优秀微课课例

视频光盘集

楮衍伟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课题设计论证;①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③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微课背景:;2013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胡铁生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课题设计论证①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②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③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微课背景:2013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追捧。同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全国性的微课大赛。这次爆发,不是偶然的,是一次酝酿了很久终于喷薄而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是教育界专家们敢为先行的结果。早在2010年,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就已经在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胡铁生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过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镜头频繁地从埋头学习的学生切换到激情讲课的教师,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讲授的内容,也无法看到教师的完整板书过程、屏幕展示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录像对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录制这些录像的定位模糊不清,展示教师风采、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多重目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录了那么多录像课例,竟然没有多少是用于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这,有违资源建设的初衷,它是教育资源建设理念滞后的产物!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孕育出来。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1、理论认识的意义。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2、学生自学的意义。适合于我校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4、优化资源质量的意义。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我校教师可集中精力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5、资源共享的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微课,也期望我校教师能够为微课发展添砖加瓦,能够有我校的优质微课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6、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可以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而不像过去,教材一经改动,配套的教学光盘马上作废,过去,教学资源是被教材版本绑架的。微课,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系统中承载教育技术科研任务的部门,薛城舜耕中学电教中心决定对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展开行动。本课题决定从微课的开发、应用出发进行微课开发与应用模式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微课概念辨析,微课选题设计等。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微课的应用。教师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发展,一线教师普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大部分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微课,也期望我校教师能够为微课发展添砖加瓦,能够有我校的优质微课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讲座,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因为这类录像课例,除了展示师生的课堂风采外,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2、开展微课设计环节研究,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设计意图?3、进行微课制作技术培训。经常我们有好的设计,但没有恰当的技术去实现它,这就相当可惜。4、通过调查了解,微课设计制作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5、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既练兵,也去参加实战比赛,借此机会促成一批微课高手成长。6、建设我校的微课资源,结合各校同仁已经有的优质资源,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从厘清微课概念,走出传统录像课例误区出发。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开始微课的设计制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题研究前将制定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初步预计有如下工作:专题讲座,问卷设计、调查、回收、分析,微课环节设计交流探讨,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微课资源库建设等等。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访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3、实施步骤:课题准备阶段:2014.6.1-2013.9.1组建课题组,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对于传统录像课例有什么看法等,希望学校在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方面的支持帮助;确定研究方案。课题实施阶段:2014.9.1-2015.5.11)对前面回收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情况。2)针对前面调查的结果,结合微课发展,开展专题培训。3)在实战中对微课的环节设计进行研究,发动各学科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发现微课在不同学科环节设计的共通和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微课沙龙,交流各自关于微课的思考。4)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录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使用的培训,解决教师们实现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5)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希望能够在教师中间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以及诞生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课题总结阶段:2016.6.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老师们在微课设计、制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汇编课题研究资料,举行课题结题报告会。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①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前期的项目进展;②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③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本课题拟邀请微课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以确保研究方向不跑偏。本课题已经过学校研究审定,认为极具研究价值,并已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过教师参与过相关的微课比赛,学校层面对本课题研究持大力支持与肯定的态度。研究资料可从校图书馆查阅,亦可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硬件方面,每位教师均有独立的液晶办公电脑,集中培训时可以使用学生计算机房。四、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4.6-2014.9微课开发注意事项研究报告楮衍伟2.2013.9-2014.71微课应用研究报告楮衍伟34最终研究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4.6-2015.9一批优秀微课课例视频光盘集楮衍伟22016.1-2014.6《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楮衍伟

自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建设理念以来[1],微课因其“短小精活、高度聚集、交互性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等诸多特点而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棒。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分别举行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和全国高校(含高职高专)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越来越多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学(协)会、教育资源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也纷纷加入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一对一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的推进,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热点领域。

微课是伴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发展到移动互联“微时代”的教育领域新生事物。微课从最初提出至今虽然不过短短的四年时间,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微课也处于不断丰富完善中。特别是受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影响,各种新思想、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受到不断冲击和处于急剧变化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对微课的概念、内涵、特点、分类和建设方式、应用模式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变化何在?还存在哪些问题?微课发展趋势和对策如何?……这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跟踪调查。鉴于此,2012年3月,笔者曾对213名佛山市参加首届(2011年)微课大赛的教师做了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网络问卷调查(网址:/jq/1219368.aspx

)。该问卷由笔者经过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文献调研,在参考、借鉴中外微型视频课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佛山市中小学微型视频课例网站,在初步分析佛山市中小学微型视频课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设计了《佛山市中小学微型视频课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调查问卷》的调查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征求了佛山市中小学参加此次微型视频课例比赛的一线骨干教及佛山五个区信息技术教研室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问卷调查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调查维度是:(1)教师对微课的认识程度;(2)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3)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4)教师应用微课的方式和效果;以及(5)教师对微课的需求和建议。本问卷共有29道题,1道开放题,做题时间为10-15分钟;本次调查共提交了242份问卷,其中剔除了无效问卷29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213份,问卷总体有效率为88.01%。2013年4月,笔者又对参加教育部首届(2012年)全国中小学微课评比大赛的600多名教师作了同样内容的调查(网址:/jq/2391878.aspx),从动态的变化中掌握微课制作和应用的变化,为将来区域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提供真实的依据与参考意见。一、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

1.对于微课的主要特点,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来看,教师对微课的主要特点的认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应用面广;资源类型构成多样,应用情景真实的特点,前后的调查结果并无发生变化。说明微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特点。

2.对于常用的微课的类型,教师认为微课常用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探究学习类、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启发类、讲授类以及合作学习类等。两次的问卷调查结果基本都一致,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类型是比较稳定的。教师认为探究学习类、演示类、启发类和自主学习类是日常教学中最为迫切需要的。教师自己上传的微课中主要是讲授类、解题类和活动类等类型。

3.对于确定微课的主要依据,教师首先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次是教学环节或进程、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这说明微课的选题是比较稳定的,但又是狭窄的。建议教师应该扩展微课内容选题范围,跳出过多单一地从书本教材中选取内容的限制,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习对象的学习特质,自主精选、修改、重组和整合内容,从而实现新课标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对于微课的时长,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均表明,大部分(80%)的教师认为微课时长在5~9分钟以内比较合适。研究表明:这个时长也正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地进行聚焦式学习,且不会感到疲倦。

5.对于微课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教师普遍(90%以上)认为微视频是最核心的资源,其次为微课件/微学件、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辅助教与学相关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其一、2013年68.69%的教师更注重课件,因为对此次微课比赛而言,其制作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师直接使用录屏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可能不出镜,因此课件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媒体,如舞台上的演员,直接向观众表现其曼妙的舞姿。其二、2013年44.24%的教师更注重为学生提供当堂练习,作为其巩固提高与诊断学习的方式,也反映了教师更加以生为本,符合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这与可汗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如出一辙。可汗学院采用专题测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每学习完一节微课,可汗学院会提供学习者相应的练习题以测试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反之,2012年88.84%的教师更注重教学设计,原因在于微课直观的表现形式是真实的课堂,师生都出镜,因此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课堂授课的前期准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2012年74.42%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课后观摩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但对学生的巩固提高的考虑相对少一些。微课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的变化见表1:表1

微课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的变化年度2013年2012年占比/排序%排序%排序微视频88.94194.421微课件68.69280.473微教案53.74388.842微练习44.24444.656微反思40.81574.424微素材39.72654.885

二、微课的开发途径和过程

1.上传的微课数量日益增多。2013年,教师在比赛中上传超过2节微课占20.57%,2012年仅占10.23%。说明越来越多教师倾向于开发专题型、系列化的微课。因此,为建设主题集中的专题式微课提供了条件。

2.微课的制作方式迥然不同。随着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摄录软件的发展,极大地便捷了微课的录制。2013年59.19%的教师主要利用免费录屏软件录制屏幕讲授内容,师生不出镜,与可汗学院的表现形式一致;其次是利用DV、手机等摄像设备拍摄教学过程(35.36%);最后是运用多种方式(如拍摄、录屏或视频软件)的占32.55%。2013年微课的制作方式如表2所示。表2

2013年微课的制作方式

制作方式占比(%)排序利用免费录屏软件录制屏幕讲授内容59.191利用DV、手机登摄像设备拍摄教学过程35.362运用多种方式(如拍摄、录屏或视频软件合成等)32.553利用Flash、PPT等动画视频软件合成27.884从自己原有的完整课例中切片剪辑而成21.345其它方式1.876

2012年53.49%的教师主要是用单机拍摄,其次是双机(40%)和三机(4.65%)。2012年微课的制作方式如表3所示。表3

2012年微课的制作方式

制作方式占比(%)排序单机53.491双机402三机4.653智能录播系统1.404其它方式0.475

两者进行对比发现,2013年教师利用录屏软件的先进技术,降低了摄制成本,提高了微课开发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微课录制画面的稳定性。反之,单机拍摄,容易因为技术不娴熟的缘故,如未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推、拉、摇、移等操作,导致画面切换不稳定或者画面单一、单调。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运用免费录屏软件亦或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录制微课将逐步取代单机或双机拍摄。

3.关于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前后两次调查来看,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确定选题、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作课件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都非常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2013年75.86%的教师认为做好教学设计首当其冲,起着先导作用,这是因为在教师和学生不出镜的情况下,教学设计犹如视频拍摄的剧本,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事先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此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012年77.21%的教师则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微课的最终呈现形式是真实的课堂,从中可见得,微课的呈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期准备工作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此外,选题、制作课件、资源整合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前提下,继而是视频拍摄和录制的技术水平。胡铁生(2011)认为,“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编辑技术是制约微课质量的主要因素”[3]。因此,有必要通过专家引领,对参赛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视频的拍摄与编辑,以进一步提高视频拍摄的质量和水平。前后两次的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年度2013年2012年占比/排序%排序%排序教学设计75.86174.422选题45.02273.023制作课件43.77334.885教学活动实施过程42.37477.211资源整合29.60536.744视频拍摄和录制24.61627.916三、微课的应用

1.关于微课的主要作用。2013年61.99%的教师更相信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2012年教师对微课是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心不大。换言之,教师忽略了微课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和影响。同时也表明,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用于学生的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用于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这一点可以学习和借鉴可汗学院的做法,可汗学院在网页设计与视频的制作商更能体现学生的风格,采用卡通、动画等形式的设计风格,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按照占比从多到少进行排序,微课的作用见表5:

表5

微课的作用年度2013年2012年占比/排序%排序%排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5.39187.44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61.99231.165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水平57.01377.212促进区域网络教研51.25450.234提高科组教研和校本教研45.33562.333

2.微课在其它方面的应用。按照占比从多到少进行排序,2013年的调查结果依次是学生自主学习(65.42%)、教师专业成长(65.26%)、移动学习(51.71%)和学校校本研修(51.25%);2012年的调查结果依次是教师专业成长(83.72%)、学校校本研修(60%)、微型移动学习(43.26%)和学生自主学习(40.93%)。从数据可知,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认为微课还能应用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校本研修;不同之处是:2013年教师最期待的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因为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自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5];同时也认为能运用于移动学习,在当今微时代,微博、微信都成为广大群体交流、分享的媒介,因此微课用于移动学习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反之,2012年,教师基本不太肯定微课能运用与学生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该题进一步验证了上一道题目的调查结果。同时,令笔者感到意外和困惑的是,时隔一年这么短的时间,教师的意识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大!这表明要更好地应用微课,还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网络中进行资源检索、查看、下载与评论等相关操作。

3.微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微课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视频质量不高最为显著。微课以视频为载体,无可厚非要非常重视视频的呈现形式,因此采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确保以全屏的高清的画面影像是给观众的第一直观印象。当然,要合理地适时切换镜头,确保生动活泼,避免单一、呆滞。为便于学习者掌握学习进度,在片头片尾以及主要教学环节要增添字幕。此外,还有诸多问题,如微课数量不够丰富、配套资源不齐全、微课质量不高、资源查找不方便等。日后要逐步解决以上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微课的质量与适应性。但是,教师认为选题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这两个因素都不是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微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6:表6微课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年度2013年2012年占比/排序%排序%排序镜头单一,缺少变化53.58138.142微课的配套资源不齐全43.77236.283视频画面不够清晰31.78345.581声音不够清楚29.60430.705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27.26526.986无片头片尾,主要教学环节缺少字幕提示26.32635.814选题不太合理15.1174.657

同时笔者通过问卷中开放题目的整理与归纳、总结,发现现今的微课太分散,没有形成专题式的微课程体系。这也是当前微课建设遇到的首要问题,预示着微课建设的发展趋势是要建设专题微课程。单一的、独立的微课对师生都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

4.对微课在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的看法。2013年,46.73%的教师认为微课的应用前景很好,有个别老师认为其很差(占0.16%);2012年,32.56%的教师尽管认可微课的应用前景,认为其很好,但54.22%的教师认为微课的应用前景较好,没有教师认为其很差。说明微课起初作为新生事物,教师对其持一定的观望态度,但随着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效果逐步凸显,逐渐赢得了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四、结论与讨论1.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教学理念依然没有更新和转变(1)教师对微课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并无明显变化

胡铁生认为,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管完善的发展阶段[6]。但经前后两次调查,教师对微课的主要特点、类型、选题的依据以及时长这4个核心要素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说明微课已逐渐成为独特、鲜明、富有特色的新型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了。

同时,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前后两次调查,大部分参赛教师认为微课在中小学将有“较好”或者“很好”的发展前景,即,教师对微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2)教师微课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和转变

从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现今大多数微课类型是讲授型,即依然是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但教师迫切需求和期望的却是探究学习类、演示类、启发类以及自主学习类。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针对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并且为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2.微课的开发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设计过程越来越精细化(1)微课的制作方式与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2年的微课大部分是基于真实课堂的实录;而2013年基本以录屏为主,技术较为简单,理念更为先进,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微课制作的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另一方面,改善了微课的呈现方式,提高了微课的可视化程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设计,且设计过程更加精细化

“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可以说微课的开发是涉及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7]。2012年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实施过程是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2013年教师则认为教学设计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在短暂的10分钟以内做好环节流畅、设计巧妙的教学设计则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微课研究者据此也提出了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以指导一线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李小刚等人(2013)认为微课的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设计[8];刘名卓,祝智庭(2013)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粒度化和要点提炼,并且要使得彼此间的内容相对独立,然后再对各个微课中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9]。事实上,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时间与教学过程,大部分教师都有精心设计微课录制的脚本,该脚本细分为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画面字幕以及用时等4个维度,如此以更精细化设计微课教学。(3)微课未来的开发更加专注于专题式、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现今微课的数量日渐增多,但基本源于教师个体的行为,呈现零散的、个体化的建设,从微课知识点谱系的形成来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随着建设的深入和应用的需要,有必要注重对某个学科进行专题式、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专题的微课程。如此,便于学生在有针对性地学习独立的知识点之余,还能够选定某个学科的专题课程进行连贯性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完整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较两次的调查结果,2013年的调查中教师上传超过2节微课的数量要多于2012年的数据,为开发专题式微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微课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微课质量与平台功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微课的应用更加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

前后两次的调查均表明微课能应用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校本研修;2012年教师认为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很小,但2013年教师则认为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现今涌现并流行的颠倒课堂、泛在学习以及自定步调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和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微课的商业应用便是典型案例,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在线课外辅导,如微课网(/),中学生淘课网(/)等网站都在走商业化、精品化的在线教育产业化模式[10]。因此,有必要开展微课在中小学生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应用的比赛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在线微学习资源。(2)微课的质量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教师亟待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前后两次的调查,教师均认为教学设计、选题、课件制作、资源整合等环节很重要,但往往忽略了视频拍摄和编辑这个技术环节。从部分专家的评价中可以见得,有部分微课作品教学内容虽好,但因为技术表现不到位,如存在镜头单一、缺少变化、画面不够清晰、声音不够清楚、无片头片尾等主要问题,导致微课作品评分较低。因此,亟需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由教育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专家提供示范引领作用,双管齐下,才能进一步优化微课质量,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的同时提高微课的视听效果。(3)微课平台功能单一,仍需加强技术支持

功能齐全、应用方便的微课平台是微课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从两次开放题教师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中得知,佛山市和中国微课网的平台的功能均比较单一,主要是满足参赛教师上传、修改、发布作品的需求,但满足不了教师之间深入的交互功能,如交流、共享、评价等功能还比较缺失。而可汗学院为学习者建立了完善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个人主页设计与数据分析图以及满足群体之间交互的功能,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并添加用户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记录,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因此,有必要加强技术支持,建设集微课建设、应用、管理与研究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微课平台最好能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如,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足迹自动“推送”学习资源,以更加智能化、高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11]。同时,平台应该具备异步在线讨论功能,在线学习的师生共同为学习者解惑,学习结束后,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参考文献:[1]李晓玲,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点击率破5万[N].南方日报,2011年5月19日.[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9.[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2(2):70.[5][6]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7-41.[7]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4.[8]李小刚等人.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3[9]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31.[10]詹春青,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62.[1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40.本文受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项目《中小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号:123620577)资助。作者简介:詹春青(1986—),女,广东潮州人,硕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胡铁生(1970-),男,江西安福人,硕士,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

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

2、微课:

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3、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提法上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而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课题组认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课题组成员研究“微课”的开发,如何最大化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重课例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结合“翻转课堂”,实现“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和课外的应用,可建立班级邮箱或QQ群,把“微课”上传,以便于学生课堂的学习和家里的学习,有利于家长的指导,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徐州市名优教师现代技能培训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苏州电教馆金陵馆长的关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报告,初步认识了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我们感到很兴奋,都有着一种研究的冲动。在今年暑假的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也接触到了“微课”,当时有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了这个名词,在比赛中也因为“微课”这一项而丢掉了一些分值,所以更觉得有研究的必要。“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家中先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很好地制作“微课”突破重难点,来指导学生在家中学习。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自小学中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等学科,这样对于“微课”的研究会更加全面。探索在各科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研究。我们拟筹建课题QQ群,经常开展课题会或网上研讨,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二、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12月到2014年1月)

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关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

2、课题论证阶段:(

2014年2月到4月)

课题主持人召开会议,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每位成员谈一谈自己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及自己的做法。

3、课题实施阶段:(

2014年4月到2015年11月)

课题组成员进行课例研究,核心成员开设使用“微课”的公开课3到5节。每个人针对课例写一篇心得体会。

4、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12月)

课题组成员召开总结会,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微课使用前后的认识。

(2)观察法:采用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微课”教育的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3)行动研究法:创设“微课”,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断及时的解决问题,以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做出正确判断。

(4)案例研究法:

对“翻转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养成了教师学习思考的习惯。让教师必须确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获得知识并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能。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影响。对于不同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他们表现在自主创新学习方面的心理特征。微课的开发能否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翻转课堂”?这就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课堂上,实行大班额教学,有些问题只讲一遍,有的学生没有懂得就过去了,这是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制做了“微课”,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学生在家中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看“微课”。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限5项)研究论文10篇(校级及以上)论文2015年11月袁晋课题研究大事记大事记2015年12月宋夏案例集锦案例2015年11月王淑慧学生观察记录观察记录2015年11月王新明

最终成果(限项)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15年12月魏红春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及学科背景

、研究经历:课题组成员姚媛媛和王新明都是鼓楼区青年名教师,曾经多次担当过课题主持人,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有多个课题结题。姚媛媛、巩慧敏、胡媛媛老师都参加过现代教育技能的的培训,熟悉“微课”的制作过程。袁晋老师和巩慧敏老师参加过“网络教研团队比赛”,对微课的制作有着一定的经验。胡媛媛老师亲自参加过为期两天的“微课”专题培训,王淑慧、宋夏老师获得过市级评优课、电教课一等奖。各位老师在任教学科领域都是很突出的,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热情、又能力、有干劲。2、围绕课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微课”和“翻转课堂”理论,认真学习书籍及课程标准,积极上网观看“翻转课堂”视频,成立课题QQ群,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下载录播软件,学习他人经验,练习制作“微课”。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带动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工作,保证研究经费。教科室负责教师培训,课题的组织与落实,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电教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课题组成员完成课件的设计、编写、音像资料的制作。

学校非常重视对课题实验的指导和理论学习,教科室利用书籍、网络,收集积累了大量和课题有关的资料供教师查询,这些资料都可以有效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除学习文献外,还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前期学校已经为课题组添置了相关理论书籍。为了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激励措施,通过细致、规范的考核,对教师的科研工作加以引导、激励、改进、鉴定。在师资培训、经费等方面学校都有意识的向课题组老师倾斜。

阅读全文(2775)|

回复(0)

|

引用通告(0)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微课”一词诞生之前,国内常见的类似惯用表达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作为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之一,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他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征环境。其对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旨在研究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鲍建生,2005)。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从1979~2011年分别以“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课例片段”、“微型视频”为题名进行搜索,获取的信息如表1所示:

题名期刊论文/硕士论文(数量)研究取向研究内容教学视频案例21/0集中在对理论的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