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研究(论文)6000字》_第1页
《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研究(论文)6000字》_第2页
《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研究(论文)60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小组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研究为例目录TOC\o"1-3"\h\u19235一、北京市顺义区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 131198(一)顺义区X镇情况介绍 115511(二)顺义区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 1322271.残疾人就业政策环境 1314932.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 1266863.原因分析 115272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121844(一)小组工作概论 123812(二)小组工作优势 122152(三)可行性分析 119505三、小组工作促进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实务 118636(一)小组工作针对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思路 128071(二)系列小组实务 1216931.电子化、网络化经济形式与就业 1280222.巧用手机与扩大就业 132123.微店的运营与管理 1148444.残疾人集体与网络平台的沟通 1323215.残疾人集体与X镇乡镇企业的沟通 117826总结 21316参考文献 320258致谢 4一、北京市顺义区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一)顺义区X镇情况介绍顺义区X镇地处北京市东北方向,整体面积约为26.98平方公里,该镇共有16个居委会,本地有1.5万户,共4.3万常住人口。根据北京市顺义区X镇2018年有相关登记记录信息的残疾人口约为2663余人,其中因为残疾而导致贫困的人数达到了1562余人,其中参与就业的人数达到了2442人。表1顺义区X镇各类残疾人基本情况年龄段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合计0-18岁3126142418202315619-35岁52653813297295046336-55岁16313484255186122112105655-75岁131113752011461158486575岁以上362662115811123合计4133642176334622942802663从上表北京市顺义区X镇残疾人基本情况信息可以发现,该镇残疾人主要人群集中在19-75岁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内36-55岁的残疾人数最多,说明该镇大多数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除了特殊的情况,基本上都具备成熟的心智,未成年和超过75岁的残疾人人数较少,对于未成年和年纪较大的残疾人员,我们一般不考虑就业问题,对于未成年残疾人员主要考虑助残和生活技能的培训上面,而对于年长的残疾人主要考虑他们的健康和赡养问题;从残疾类型来看发现肢体残疾的人员最多,其次是智力残疾,再者是视力残疾、然后是听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语言残疾的人数最少,说明顺义区X镇的残疾人群主要是肢体残疾,该镇残疾人类型的人数和年龄分布为残疾人群岗位供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二)顺义区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1.残疾人就业政策环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目标。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数据显示,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残疾人就业事业的不断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渠道和解决就业工作的途径越来越多。当前残疾人寻求工作的途径主要有熟人介绍、招聘会、公共服务就业机构、残疾人服务就业机构和自主创业等等多种途径。这些多样化的途径出现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据本次调研可知,该镇残疾人员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内勤、车工、后勤、雕刻,保卫、保洁员、保健服务,缝纫工、模具工,仓库管理员等等这类比较简单的工作。其中在保卫、保洁和保健服务上就业的残疾人员相对而言比其他类型的人数要多,从就业类型上来看该镇残疾人从事的主要是一些操作简单,收入比较低的服务行业。2.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现状从2016年至2020年,北京市X镇残疾人就业形式的表格中发现,近五年的时间里北京市X镇的三级及以上残疾人就业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该镇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有六种,分别是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公益性岗位、个体及灵活形式就业和辅助性就业。表22016-2020年北京市X镇三级及以上残疾人就业形式年份就业人数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公益性岗位个体就业及灵活形式辅助性就业2016173348435210265613920171821575342142617145201818745813611036771522019204357633228066918620202442696471352745178根据表格信息发现在2020年中这六种就业形式中个体就业及灵活形式就业的人数最多,其次是集中就业,再者是按比例就业,然后是公益性岗位,最后是辅助性就业;并且集中就业的人数从2016-2020年间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又上升的形势,同样还有个体就业及灵活就业形式呈现这样的状态,而按比例就业形式、公益性岗位的人数呈现一种波动的形势,辅助性就业呈现的是一种不断上升的形势,说明虽然个体就业及灵活形式就业人数多,但是波动性比较大,而集中就业模式作为传统的就业模式它的人数仍然比较多;按比例就业人数随便近年来存在波动,但是从整体而言人数还是有了明显幅度的增长;同样公益性岗位人数近几年人数也是在不断的增长;辅助性就业人数在近几年内增长态势良好,虽然人数相对而言较少,但是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就业形势之一。3.原因分析根据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数据显示,伴随着最近几年来残疾人就业事业的不断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渠道和解决就业工作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据前文调研可见,该镇残疾人就业的方式主要还是采用的熟人介绍来实现自我就业。其实这一原因,还是与我国许多地区残疾人就业的情形相似,同样这样的情况也表明了在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方面还在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残疾人在解决工作的渠道若是非常的狭窄,那么将会导致对就业信息不能够及时进行了解,从而不能够找到符合自身条件,并且更优的就业选择,熟人介绍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些人数较多且层次较低,薪资水平不高的服务性工作,收入仅仅只能够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从整体上来说,北京市顺义区在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渠道方面上存在着就业信息堵塞,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可行性分析(一)小组工作概论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在本文中,小组工作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小组。它主要是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群体活动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帮助群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获得群体经验,激发个体潜能,促进个体问题的解决和成长。(二)小组工作优势首先,是而小组动力,简单分析,也即为小组工作的动力。小组动力是体现在小组中或小组间的各种行为现象,如小组的形成、发展、运作、互动、吸引、排斥、反应或改变等,它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它用严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小组中的各种行为现象。小组动力的理论和原则不仅为解释小组的行为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可以通过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和技巧,为更好地设计和带领小组提供有用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其次,是社会支持网络,也即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故而整体来说,共有四大方面的看法:(1)亲密关系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实质。这一观点是从社会互动关系上理解社会支持,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2)“帮助的复合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帮助的复合结构。帮助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支持。(3)社会资源观: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潜在资源,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4)社会支持系统观:社会支持需要深入考察,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到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方面面。(三)可行性分析首先,小组工作中的帮扶观念与助残观念的转变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助残观念的更新,不少社区开始更加注重“以帮扶弱势群体为中心”,“注重弱势群体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人发展,满足弱势群体的个体需要”。社区群体工作的目的,是保证残疾人士能够像其他老弱群体一样快速适应校园生活。这符合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小组工作的服务内容能够满足残疾人士的需求。帮助是小组工作的基本功能,体现在救助受援者、解决困难、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对不少社区残疾人士而言,其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有着许多的要求。但是就从宏观上看,主要呈现有两种需求: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如果我们帮助残疾人士适应生活,解决就业,完善其职业规划和权利保护是弱势群体的普遍需要。那么群体工作就可以促进人类功能的发展,从而满足这群人的普遍需要。第三,小组工作在我国发达地区和部分社区有着成功的借鉴经验。通过小组工作的干预,为残疾人士获得人力资本能力,提供就业保障和建设性建议,将会更好的为其服务的同时,使其通过一定程度的劳动回馈社会。三、小组工作促进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实务(一)小组工作针对X镇肢体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思路首先,小组工作是提高X镇肢体残疾人自我效能、决策能力和意志力的基本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其服务主体主要是个人。这是经过培训的员工和服务主体之间的一对一的面对面互动。在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针对X镇肢体残疾人面临的困惑和困境,与X镇肢体残疾人建立职业关系,为X镇肢体残疾人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提供支持和服务。小组工作人员应通过开发和利用相关资源,帮助小组管理人员增强改变现状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帮助他人和自助的目标。其次,通过团队合作,提高肢体残疾人士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资本获取能力。小组工作是以小组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把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残疾人组织在一起。这些同质的网络群体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的经验。在专业团体活动的过程中,使大家不仅可以相互了解,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而且还可以恢复和加强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第三,通过乡镇企业社会工作来干预X镇肢体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乡镇企业集体工作是指以社会工作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管理和教育。这种形式包括一些科学方法和技能。通过乡镇企业、家庭和社区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使残疾人更快、更恰当地完成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二)系列小组实务1.电子化、网络化经济形式与就业针对北京市顺义区残疾人员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的需求,对其展开合理的培训科目和具体课程,必须将培训内容和北京市顺义区残疾人就业需求、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结合,需要将培训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当中。比如助其参与到电子化、网络化的经济形式中,通过培训的内容与就业紧密联系,从而加强其融入感。除此之外,小组介入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实训基地和创业基地,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激励残疾人就业、扶贫开发等等相关政策。2.巧用手机与扩大就业除了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之外还需要拓展信息渠道,还需要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直接接触到就业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因此,在小组介入工作的实务中,可以拓展网络、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等多种媒介,巧用手机来指导X镇的肢体残疾人来了解就业信息的宣传。并同时让其随时关注相关民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信息,借助好手机这个工具,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指导残疾人在线与就业服务询问窗口沟通,从而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方式,进而扩大残疾人的就业方向。3.微店的运营与管理对于部分三级及以上肢体残疾的人士而言,一定的体力劳动或是技术劳动已然无法参与,因此其在社会的工作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这时合理的借助X镇的工业或是农业品牌进行线上的微店运用与管理,不但可以帮助顺义区扩大生产销量渠道,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4.残疾人集体与网络平台的沟通为更好的解决残疾人就业信息咨询、能力测评、培训计划、就业安排、就业退出保障等等一系列的服务,应该构建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支持体系,从而帮助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员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并且帮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通过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成和不断完善,能够科学合理的将北京市顺义区的残疾人集体性的进行引导,从而能够使其逐渐地融入到社会当中。这种借助于网络平台的沟通方式,不但可以转变他们当前的就业观念,强化他们的心理抵抗能力,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以及适应当下的社会氛围。5.残疾人集体与X镇乡镇企业的沟通小组介入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完善相关政策的遗漏点位。借助小组工作的方式,可以积极推进市县级乡镇企业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残疾类型,不同的年龄层次的残疾人群来进行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和项目,将残疾人集体与X镇乡镇企业有机的合作,让实训与市场进行紧密的联系,将职业技能落到实处,发挥出残疾人士真正的作用,从而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提高参加培训之后残疾人的就业率。总结通过小组介入的方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对自身的劳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可以将社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本次站在小组工作的角度上,不断探索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市顺义区残疾人的就业,并且有利于我国有关残疾人就业的理论研究,对当前我国有关残疾人就业的理论研究进行不断丰富,同时也有利于新型社会组织的构成,能够有效提高残疾人在当前社会的地位,通过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能够实现残疾人平等就业,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故而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活动,可以为我国三级及以上肢体残疾的人士在今后的生活与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助残思路。参考文献[1]陈明龙,张奎彪.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其实务相关探究[J].现代交际,2019,0(3):66-67.[2]罗胜昔,郭成琳.南县残疾人工作的再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98-498.[3]杨烨,刘珠倩,汤婷.残疾人社区康复需求调查报告——基于对南京市栖霞区的调查[J].科教导刊,2019,0(11Z):190-192.

[4]胡炳仙.武陵山片区残疾儿童的助残增权研究——以铜仁市为个案[J].民族论坛,2013,0(11X):53-59.

[5]李程.论残疾人文化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的构建——以社会工作为主体[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0(1):58-61.[6]汤夺先,张传悦.HYPERLINK"/Qika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