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_第1页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_第2页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_第3页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_第4页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手法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描写【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表现手法: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

【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赏析】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概念】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概念】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例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概念】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象征【概念】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赏析】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对比对照【概念】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句】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抑扬【概念】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概念】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动静

【概念】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句】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正侧【概念】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直抒胸臆【概念】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概念】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例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概念】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用典【概念】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这首词除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是实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修辞手法:比喻【概念】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概念】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从篇法结构讲,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概念】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句】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高考18个文言虚词含义记忆1”于【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2”与“【释义举例】“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②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2、用作连词,“同”“和”“跟”。①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3、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例如: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例如: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3”焉“【释义举例】“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句中不译)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词尾不译)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指蛇。)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在其中)②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从这里)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例如: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4”何“【释义举例】“何”字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语译为“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例如: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定语,什么)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怎么”“为什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句首,为什么)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怎么)5”其“【释义举例】“其”字有代词、连词、副词三种词性。1、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称,指代人、事、物,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如: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第一人称,我)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三人称,他)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的)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要是”;表选择,译为“还是”。例如: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选择,是……还是……)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等或省去。例如:①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测度,大概)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反诘,难道)③以乱其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婉商,还是)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期望)6”若“【释义举例】“若”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1、用作代词,表对称,译为“你(的)”“你们(的)”;表近指,译为“这”“这样”。例如: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样)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表选择,译为“或”“或者”。例如: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假设,如果)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选择,或者)7”因“【释义举例】“因”字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1、用作介词,译为“趁着”“经由”“通过”“因为”“凭借”等。例如: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趁着)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经由,通过)③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因为,由于)④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凭借)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译为“于是”“便”。例如: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便)8”为“【释义举例】“为”字有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三种词性。1、用作动词,通“谓”;或译为“算是”“是”“做”“成为”“担任”等。例如:①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谓”)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算是)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做)⑤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成为)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担任)2、用作介词,译为“因为”“被”“给”“对”“向”。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因为)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被)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给)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对)⑤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3、用作语气助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疑问)②何辞为?(《鸿门宴》)(反诘)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感叹)9”所“【释义举例】“所”的助词用法主要有三种。1、“所”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所……地方”等。例如:①今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养的人;所用的人)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安身的东西)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过访朋友的事情)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所存在的地方)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被)3、“所”“以”连用,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凭借和目的。例如: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凭借)③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战国策·赵策》)(目的)10”以“【释义举例】“以”字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1、用作介词,译为“由于”“带领”“把”“依据”“按照”“凭借”“用”等。例如: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因,由于)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带领)③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把)④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依据、按照)⑤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用)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承接、修饰、因果、目的关系。例如: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列)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递进)③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承接)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修饰)⑤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因果)⑥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目的)11”则“释义举例】“则”字有连词、副词两种词性。1、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承接、并列、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如果”“便”“就”“却”“倒是”等。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设关系,如果)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承接关系,便)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并列关系,就)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转折关系,却)⑤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让步关系,倒是)2、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就是)12”而“【释义举例】“而”字用法有两种: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例如: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假设关系)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并列关系)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因果关系)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转折关系)⑦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承接关系)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递进关系)13”且“【释义举例】“且”字有连词和副词两种词性。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和让步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尚且”例如:①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列,并且)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递进,况且)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尚且)2、用作副词,译为“将要”“暂且”“姑且”。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要)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暂且)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姑且)14”乃“【释义举例】“乃”字用法有三种:1、用作副词。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等。例如: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逆转相背)②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活板》)(顺承)③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紧接)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你的”。例如: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示儿》)3、表判断,译为“是”或“本来是”。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5”之“【释义举例】“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1、用作代词。批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如:①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③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道理)2、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等。例如: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3、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译为“得”;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例如: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定语标志)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③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①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16”乎“【【释义举例】“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1、介词相当“于”。例如: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2、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可译为“啊”“吧”“吗”等;也可以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例如: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感叹语气,啊)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测度语气,吧)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疑问语气,吗)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表停顿)17”者“【释义举例】“者”字有五种用法:1、者字结构,附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如:①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的,穷的)②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来的人)③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过江的人)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在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例如: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用几人欤?(《五人墓碑记》)3、放在数词后边,译为“个”“样”等。例如: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4、有时放在时间副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例如: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5、“者”“也”连用,表示判断。例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8”也“【释义举例】“也”是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判断、肯定、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如: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感叹语气)②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判断语气)③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肯定语气)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疑问语气)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停顿)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14、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15、蟋蟀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17、关山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18、羌笛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2、螟蛉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23、鸿雁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24、神器指帝位、政权。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27、祝融火灾称为祝融之灾。2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32、问鼎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33、见背背,离开。34、逐鹿“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35、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36、杜康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38、秦晋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39、彭祖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40、谢家(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41、鸡肋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43、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44、执牛耳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46、虞美人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49、精卫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51、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58、玉成比喻为人成全好事。59、口碑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60、壁还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61、方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62、等身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63、西席代指老师。64、心许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65、三味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67、斧正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68、抱璞,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69、染指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70、射影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71、掣肘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72、青鸟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80、提刀比喻代人写文章。81、下榻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82、润色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85、抱柱后以喻坚守信约。86、斑马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88、辞第后以喻为国忘家。90、钓鳌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94、烂柯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95、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9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100、吴钩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101、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102、双鲤代指书信。103、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10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105、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10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107、怀桔指孝顺双亲。10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109、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11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111、柳营指军营。112、南冠指囚犯。113、东篱

表现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114、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115、浮云

指飘泊不定的云。诗词中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另外,也比喻一切邪恶势力。116、绿窗也称碧窗,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或闺阁情景。117、西楼属泛指,是象征性概念。“高”是其特点,常表悠悠的愁绪。118、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119、新亭源于“新亭对泣”的故事,表示怆怀故国,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120、落红指凋残之花。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又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表现了无限的惋惜和无奈的感情。121、翠微多借指环境美好,犹如仙境一般。122、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123、阑干①古代建筑附加的木制栅栏;②横料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③形容泪水纵横或纵横散乱的样子。124、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125、迟日即春日,相对冬日短而言,杜甫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句。后人多用来表示“融和的阳光”。126、落日一般用指暮年“落日心犹壮”127、秋风落叶常塑造悲的气氛,烘托悲的情绪。128、长城指守边的将领。129、折腰指屈身事人。130、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131、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32、五柳隐者的代称。133、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134、雕虫喻微不足道的技艺。135、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136、桑榆原指日落余光所照之处,后喻垂老之年。137、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138、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139、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140、杨柳曲乐府曲调,即折杨柳。以伤心之词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141、行路难——古曲名

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142、梅子的成熟

比喻少女的怀春。144、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145、周公吐哺

求贤146、望帝啼鹃

哀切的思念147、塞上长城

守边将领148、封狼居胥

建功立业149、六月飞霜

指冤案150、结草衔环

报恩151、请缨

请军报国史上最精华最全成语分类集锦一、两用成语集锦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比喻办事圆滑。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至劳而无功。也形容生活困窘.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粗枝大叶:形容简略或概括了,也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该义项使用较多)。狗尾续貂:原指封官太多太滥,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秀色可餐:本是形容美好的容色使人忘掉饥饿,多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但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成语,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异想天开:用来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独特时,含有褒义;用来形容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带讽刺意味时,含有褒义。龙飞凤舞:褒义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贬义形容字迹潦草。(多用于形容书法)张口结舌:想说而无法说,形容惊慌或紧张的样子;也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哑口无言:形容理屈词穷;也形容由于某种原因默不作声,无话可说。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乘风破浪:现比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事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二、褒贬两用成语集锦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4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5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6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7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8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9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10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11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12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13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14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15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16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17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18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19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20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21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22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23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24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三、看成语的使用范围不同凡响: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出神入化:只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颠扑不破:多指理论。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雕虫小技:多指微不足道的文字技巧。罚不当罪:多指处罚过重。覆水难收:多用于夫妻离异。甘之如饴: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含饴弄孙:形容老年人悠闲的家庭乐趣。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快。回心转意: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想法,多指放弃嫌怨,恢复感情。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善男信女:指信仰佛教的人。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罄竹难书: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料。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煮鹤焚琴: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做杀风景的事。相濡以沫: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多用来表示不足为奇。当仁不让:泛指做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狗尾续貂:本讽刺封官太滥,现多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姑妄言之: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退避三舍:让步,不与人相争。四、常见贬义成语举例半斤八两人云亦云别有用心不可告人不择手段处心积虑俯首帖耳大吹大擂大放厥词夸夸其谈胆大妄为党同伐异道貌岸然得陇望蜀得意忘形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如蚁附膻趋炎附势趋之若骛如丧考妣软硬兼施上行下效见风使舵甚嚣尘上始作俑者数典忘祖弹冠相庆挖空心思为所欲为养尊处优一唱一和一团和气颐指气使上下其手色厉内荏很多成语是不能望文生义的。不经之谈(正常)不刊之论(修改)不名一文(占有)不速之客(邀请)不以为然(正确)不赞一词(添加)恃才傲物(众人)差强人意(稍微)屡试不爽(差错)吊民伐罪(慰问)救死扶伤(照顾)巧言令色(美好)杀人越货(抢劫)硕大无朋(比)倜傥不羁(约束)高风亮节(坚贞)细大不捐(舍弃)进退维谷(困窘)首当其冲(要冲)临危授命(献出)敬谢不敏(才能)人莫予毒(伤害)尾大不掉(摇动)手疾眼快(迅速)矢志不移(发誓)手足无措(安放)厉兵秣马(喂)励精图治(激励)势均力敌(力量相等)六、看成语个别字的书写迫不及待完璧归赵山清水秀轻歌曼舞一筹莫展谈笑风生以逸待劳铤而走险再接再厉泾渭分明为人处世入不敷出以德报怨万事俱备源远流长原形毕露无以复加委曲求全仗义执言金榜题名世外桃源略见一斑计日程功意气风发漫不经心杳无音信斑驳陆离出其不意与日俱增休养生息墨守成规黯然销魂班门弄斧并行不悖民生凋敝针砭时弊按部就班甘拜下风扬长而去川流不息百口莫辩连篇累牍穷兵黩武貌合神离和盘托出沧海桑田惨绝人寰张皇失措拾人牙慧招之即来缄口不言直截了当振聋发聩万籁俱寂陈词滥调变本加厉眼花缭乱高屋建瓴风靡一时蓬荜生辉提纲挈领含辛茹苦礼尚往来首屈一指众口铄金病入膏肓珠联璧合枉费心机举止安详义愤填膺喧宾夺主开门揖盗坐收渔利元气大伤心浮气躁出类拔萃出奇制胜真知灼见走投无路矢志不渝异曲同工融会贯通骨鲠在喉兵荒马乱精兵简政沉渣泛起七、看成语的古今意义暗送秋波:(原)比喻美女暗中眉目传情。(今)多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暗渡陈仓:(原)一段战争历史。(今)暗中进行某中活动。八面玲珑:(原)窗户宽敞明亮。(今)形容为人出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波谲云诡:(原)房屋建筑形状各异。(今)形容事物千变万化,变幻莫测。不枝不蔓:(原)茎不分枝杈。(今)比喻文章简洁。不求甚解:(原)要领会实质不咬文嚼字。(今)只求大概,不求深刻了解。长袖善舞:(原)做事有凭借易成功。(今)有权势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分庭抗礼:(原)宾主相见,分列相对行礼(今)彼此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孤家寡人:(原)古代君主自称。(今)比喻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明哲保身:(原)明智者不参与危险的事。(今)怕犯错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态度抛头露面:(原)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中。(今)指某人公开露面曲高和寡:(原)知音难觅。(今)言论或作品高雅,能理解欣赏的人很少。甚嚣尘上:(原)晋军纷乱厉害尘土飞扬。(今)议论传闻或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天花乱坠:(原)法师讲经使天花坠落。(今)说话动听(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八、看成语的包容性生灵涂炭(人民)由衷感谢(出于真心或发自内心)当务之急(目前或其他时间类词语)蓬荜生辉(房屋等意义的词)立竿见影(迅速或立即之类的词)忍俊不禁(笑等之类的词)难言之隐(的苦衷等意思的词)莘莘学子(众多、许多等之类的词)方兴未艾(正等意思的词)遍体鳞伤(浑身、身体之类的词)贻笑大方(被人等之类的词)穷凶极恶(特别、十分、非常等词)孑然一身(独自之类的词)望穿秋水(眼睛之类的词)黄发垂髫(孩童之类的词)刻骨铭心(难忘之类的词)溢美之词(过分的之类的词)芸芸众生(普通的之类的词)怙恶不悛(不思悔改等词)充耳不闻(好象没听见似的)一、语序不当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3)虚词的位置。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移到“趁”前)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动物”放在“用绳子”的后面)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渴望”后缺少动词“有”。)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地方。(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三、成分残缺和赘余(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1)缺少主语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2)缺少谓语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3)缺少宾语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4)缺少修饰成分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二)、成分赘余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1)堆砌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2)重复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3)可有可无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4)应删去“的”字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四、结构混乱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一个。)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2)藕断丝连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5)结构含混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五、语意不明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1、费解①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2、歧义(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六、不合逻辑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1、自相矛盾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突然”和“渐渐”矛盾。)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