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_第1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_第2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_第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_第4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任课教师:刘松副教授2010年9月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任课教师:刘松副教授2010年9月襄樊学院1任课教师自我介绍刘松,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联系方式:电话Q:879315082博客:黄山雪松(/u/1177736462)

邮箱:liusong3837669@任课教师自我介绍刘松,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介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介绍4一、课程概况介绍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查课课程代码:07ZX013104总学时数:36

理论:30

实践:6课程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开课对象:社会工作专业一、课程概况介绍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查课5二、本课程地位

本门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也是应重点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构建社工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方法基石核心: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深入了解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基础是社会工作者诊断分析社会工作的依据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展社会工作的依据二、本课程地位本门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6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分类社会工作概述类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社会福利政策、社工法规等社会诊断分析类课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等社会工作方法类课程社会工作方法、社工研究与评估、宏观微观社工等等社会工作实务类课程社工实习、儿童妇女老年社工、学校企业家庭社工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分类社会工作概述类课程7三、本课程作用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了解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变化过程熟悉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律学习分析研究人类行为的主要理论学习分析各阶段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分析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特点三、本课程作用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8四、本课程教学目的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环境中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特性了解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过程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成为健全“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知识及观念,以获得与社会相适应四、本课程教学目的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9五、课程的总体设计

研究对象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及二者的交互影响研究重点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所带来的行为和环境变化

理论架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维视角分析行为教学设计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技能培养五、课程的总体设计研究对象10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设计行为试验实践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维探解

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设计行为试验11作业要求

写读书笔记搞小组讨论撰写小论文编排情景剧作业要求写读书笔记12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论(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二章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理论8学时)精神分析理论及案例分析(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及案例分析(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科尔伯格)行为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人本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马斯洛、罗杰斯)镜中自我理论及案例分析(库利)符号互动理论及案例分析(米德)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论(理论4学时,实13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续)第三章胎儿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四章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五章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六章青少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6学时,实践1学时)第七章成年期(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续)第三章胎儿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14七、课程考核

第一部分:日常学习记录占40%

主要包括每次讨论心得、读书笔记;第二部分:阶段学习成果占30%

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3500字,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交。分为三个等级,能公开发表则评为“优”;能在院、系刊物上发表,则评为“良”;其余为及格;第三部分:实践学习活动占30%

主要包括实践体验、情景剧编排等活动。七、课程考核第一部分:日常学习记录占40%15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

库少雄主编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9-1作者介绍: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16教材纲目结构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生态系统模式第四节行为动力学模式第五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第三节行为主义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第五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六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章胎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婴儿期第五章幼儿期

第六章儿童期

第七章青年期

第八章成年早期

第九章成年中期

第十章老年期

后记教材纲目结构第一章导论第三章胎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17教材点评本书特色:注重概念界定、理论逐层推演深入案例有针对性、典型性,可读性强有丰富图表,表达直观、形象生动该书结构严谨、贯穿三维分析视角本书不足:案例内容略显陈旧,理论分量略小教材点评本书特色:182.参考书推荐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二版)作者:(美)阿什福德等著

王宏亮等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4-1作者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教授2.参考书推荐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19参考书1纲目结构第1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多维框架

为什么社会工作者要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多维框架

本章概览

小结

在线资源

InfoTrac大学版电子书库

关键词第2章评估社会功能的生物生理维度

生物生理成长与发展

生物生理危险第3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心理学维度

认知发展与信息处理

态度与情感

社会认知与调节心理危险第4章评估社会功能的社会维度

家庭、群体、支持系统与社会环境

多元文化和性别因素

社会危险第5章怀孕、分娩和新生儿

发展主题

生物生理维度

心理学维度

社会维度第6章婴儿期第7章儿童早期第8章儿童中期第9章青春期第10章成年早期第11章成年中期(中年期)第12章老年期尾声:生命之旅

术语表

参考文献参考书1纲目结构第1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多维框架

为什么社20参考书1推荐理由:一以贯之地运用多维理论框架分析评估人类行为问题并随后应用到各个章节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大量完整的实证案例及详细的分析与评价,材料时代感强案例内容上敢于突破禁区真实反映现实思维具有较强逻辑性、发散性、思辨性有大量图表、案例、在线资源便于自学

参考书1推荐理由:一以贯之地运用多维理论框架分析评估人类行为21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

作者:(美)扎斯特罗,阿什曼著,

师海玲等译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1

作者介绍: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硕士、博士,威斯康星一怀特沃特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作者:22参考书2纲目结构前言

第一章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观点

本章要点

基础知识与社会工作的目的

基础知识与社会工作的过程:评估的重要性

环境中系统的影响

聚焦1-1虐待儿童

聚焦1-2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生物-心理-社会系统评估中的运用

多样性视点1-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对不同人群的敏感

系统影响模式组织的影响

从系统的视角审视组织

社区与人类行为

小结

第一部分婴儿期和儿童期

第二章生物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第三章心理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

第五章民族中心主义与种族主义

第二部分青少年期和青年期

第三部分中年期

第四部分老年期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参考书2纲目结构前言

第一章有关人类行为与第一部分婴儿23推荐点评:这两本美国人编的教材共同特点是:逻辑性强、案例丰富、分析细致翔实结构严谨、有分析有总结,便于自学不足之处:不太符合中国人演绎思维、思考习惯文风、文字等文化差异降低了可读性推荐点评:这两本美国人编的教材共同特点是:24③参考书3介绍: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作者介绍:王瑞鸿,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理论兴趣:西方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社会工作。

③参考书3介绍:25参考书3纲目结构1第一章多维理论中的人类行为

第一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交互分析

第二节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第二章社会环境分析:性别

第三章社会环境分析:家庭

第四章社会环境分析:社会政策参考书3纲目结构1第一章多维理论中的人类行为

第一节生理26参考书3纲目结构2第五章胎儿期第六章婴儿期

第七章幼儿期

第八章儿童期

第九章青春期

第十章成年早期

第十一章中年期第十二章老年期

参考书3纲目结构2第五章胎儿期27参考书3特色双重视角讨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视角一:生理—心理—社会系统全景视角二:生命成长发展变动周期视角既注重行为理论、环境理论的深入分析又注重人类成长各阶段社会实务的分析喻理于行、夹叙夹议、文风朴实、易读注重吸收中外教材观点特长,有时代性参考书3特色双重视角讨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28参考书3不足之处理论的基本概念没有界定、体系有待推演各章未突出“生理—心理—社会”分析维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圉于生命成长阶段历程缺乏横向、跨年龄阶段的通性分类和分析缺乏典型实证案例和针对性分析过程展示

(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同学们自行体会)参考书3不足之处29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

韩晓燕,朱晨海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作者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华东师大副教授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30参考书4纲目结构导论: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上篇人类行为理论第一章当代人类行为理论

第二章系统理论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

第四章毕生发展理论

第五章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第六章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第七章符号互动理论

第八章超个人理论

第九章增权理论

下篇个体生命发展周期第十章从怀孕到出生发展的总体框架发展的阶段性焦点:出生缺陷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第十一章婴儿期焦点:依恋第十二章儿童早期焦点:游戏活动第十三章儿童中期焦点:学校学习第十四章青少年期焦点:自我同一性第十五章成年早期焦点:社会角色的变化与适应第十六章成年中期焦点:更年期危机第十七章老年期焦点:积极老龄化参考书4纲目结构导论:下篇个体生命发展周期31参考书4推荐与点评本书特色:理论部分翔实,占据全书一半分量结构严谨,内容新颖,重点较突出有关键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等环节有当代议题、社工实务运用等环节有各阶段发展框架、发展焦点环节注重梳理历史脉络,有批判性分析参考书4推荐与点评本书特色:32相关参考书推荐《行为医学》扩大视野,转换视角《穿裤子的猴子》另一视角看人类行为《社会心理学》有助于理解行为动机《社会文化学》有助于理解环境作用《行为学》全面研究人类行为的理论相关参考书推荐《行为医学》扩大视野,转换视角33课后作业1.活动分组,选小组长(学习委员负责)要求:尽量以寝室居住单位为依据,6-8人一组,尽量保证每组都有男女同学。2.到图书馆、院资料室借书,做好学习准备。3.建立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群,要求全班每人都加入,设立公共电子信箱,建立与教师网络资源的联系。课后作业1.活动分组,选小组长(学习委员负责)34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基本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基本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5内容提要基本概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提要基本概念36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1.人类行为思考讨论:什么是行为?如何给人类行为下定义?人类行为有哪些特点和内容?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1.人类行为思考讨论:37(1)行为

(behavior)定义: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者对环境的反应。狭义行为指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广义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1)行为

(behavior)38(2)人类行为定义:个体(或群体、组织)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umanbehavior)(2)人类行为定义:(humanbehavior)39人类行为分类按行为起源分:本能行为(遗传)习得行为(学习)按行为的功能分:生理行为心理行为社会行为思考:偷盗属于哪种?人类行为分类按行为起源分:40按行为内容分摄食行为(生存行为)睡眠行为(生养行为)游戏行为(生趣行为)认知行为(生智行为)劳作行为(生产行为)繁衍行为(生殖行为)皈依行为(生息行为)按行为内容分摄食行为(生存行为)41按行为的主体分个人行为集体行为组织行为按医学标准分正常行为异常行为健康行为病理行为按个人成长阶段分胎儿行为婴儿行为幼儿行为青年行为中年行为老年行为按行为的主体分个人行为按医学标准分按个人成长42人类行为何以产生和维继?好奇心(求知)食物荣誉感(道德)被社会排斥的恐惧性体育运动秩序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认为:独立复仇社会交往家庭社会声望厌恶公民权希望影响别人人类行为何以产生和维继?好奇心(求知)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认为432.社会环境思考讨论:什么是环境?环境有哪些分类标准?如何给社会环境下定义?社会环境应该有哪些内容?2.社会环境思考讨论:44(1)环境

(environment)定义:环境是影响有生命事物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环境分类:自然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存在,如资源、物候)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1)环境

(environment)45(2)社会环境

(socialenvironment)定义: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义的活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关键点:指出了与人类行为的联系指明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2)社会环境

(socialenvironment)定46社会环境内容诠释: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由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交织而成的体系,也包括纳入人类活动视野的、经过或将要被人类活动影响或改造的部分自然环境体系。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内容诠释: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47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关键:是否被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过例如:隆中躬耕田自然变人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关键:48社会环境的构成物理环境(改造后的自然界、人工世界)社会组织(家庭、群体、社区、关系网)社会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制度等)社会环境的构成物理环境(改造后的自然界、人工世界)49社会环境分类按所包含要素分:物理社会环境(如:道路、建筑设施)生物社会环境(如:驯养的动、植物)心理社会环境(如:风俗、制度法律)按涉猎内容领域分:聚落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环境休养环境社会环境分类按所包含要素分:聚落环境文化环境503.案主定义: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系统。可以是受助人、直接受益人;也可以是家庭、团体或社区;可以是现有案主,也可是潜在案主;3.案主定义:51二、为什么要研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意义: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目的的需要;是熟悉社会工作过程步骤的需要;是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的需要。二、为什么要研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意义:52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专业大背景:社会矛盾彰显、问题突出社会工作:(socialwork)

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中心:社会环境中的人核心问题:人类受社会环境影响巨大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专业大背景:53环境中的人环境中的人54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直接帮助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协调关系协调案主与公私组织机构间的关系影响政策联系人与组织,帮助获得资源机会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直接帮助55案例1(1997年南京橡胶厂真实案例)案例1(1997年南京橡胶厂真实案例)56分析思路图:分析思路图:572.社工人员服务过程2.社工人员服务过程58社会工作基本步骤研究问题和情境选择介入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实施实际的介入

向个人提供咨询协调、沟通组织影响其改变政策有序地结束介入社会工作基本步骤研究问题和情境593.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本门课程积累了社工专业基础知识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试图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犯罪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本门课程提供了人与环境互动视角突出了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意义3.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本门课程积累了社工专业基础知识60王瑞鸿先生观点:生理因素是基础(行为的生物基础)心理因素是核心(行为动机和动力)社会因素是根本(决定性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方式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和影响力量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时代参照和标准人类行为的个人问题往往源自深层社会原因王瑞鸿先生观点:生理因素是基础(行为的生物基础)61案例2: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观看《马加爵的公开遗书》分析并讨论:有哪些社会诱因导致马加爵事件发生?马加爵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提示:家庭、学校、暗恋的女友、寝室同学、社会救济保障、就业系统、文化氛围案例2: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观看《马加爵的公开遗书》62三、研究路向与研究方法1.人类发展的多维向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维度进化维度三、研究路向与研究方法1.人类发展的多维向度63生理维度(biophysicaldimension)系统构成:生物生理系统包括生化系统、细胞系统、器官系统、心理系统。重点关注:考察生物生理因素与成长发展关系生理组成部分间的能量平衡与交换主要学科:行为医学生理维度(biophysicaldimension)系统构64心理维度(psychologicaldimension)观察视角:从对个人精神活动过程产生影响的视角主要考察个体和群体在心理行为动机方面的心理功能、信息交流、认知发展、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涉及学科:行为学、心理学心理维度(psychologicaldimension65社会维度(socialdimension)观察视角:从社会关系系统视角考察个人与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包括该系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如家庭、社区、文化群体)。涉及学科: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维度(socialdimension)观察视角:66生态维度考察视角: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同时注意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强调人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相互作用而适应环境并不断发展。涉及学科:生态学生态维度考察视角:67生命文化周期发展维度观察视角:从时间发展的历时态维度考察个体行为与生命周期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群体行为与种族文化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学科:遗传学、人类文化学、进化心理学生命文化周期发展维度观察视角:68案例3:遗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双胞胎男孩自出生后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彼此从未见面。然而两个收养家庭不约而同地都将他们的名字取为“詹姆士”。两人不仅在机械绘画和木工工艺上具有相似的天赋,并且两人的妻子都叫琳达,他们各自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孩子的名字也几乎一样:分别名叫詹姆士·艾伦和詹姆士·艾兰。这对双胞胎兄弟后来又都和妻子琳达离了婚,并且再婚妻子的名字又都叫贝蒂。此外,两家的宠物狗的名字也都叫“玩具”。直到40多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才得以重逢,从而也发现了彼此惊人相同的命运。

(欧阳)

来源:《新京报》案例3:遗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一69思考讨论两兄弟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是由于相似的环境影响,还是由于他们共享相同的基因?用什么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何种程度上一个人的行为受遗传天性的影响?在何种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两兄弟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是由于相似的环境影响,还是由70关于家庭成员相似性研究方法方法一:双胞胎研究考察与相同环境被养大的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生是否更为相似?方法二:领养研究

侧重研究那些分别领养成人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与领养家庭成员的相似程度可以说明是环境的影响。关于家庭成员相似性研究方法方法一:双胞胎研究71研究表明:人们在智商得分的差异中有50%是遗传的结果;人格特征如外向、神经质,显示40%的遗传性;各种形式的心理病理现象,如精神分裂,有30%的遗传性,越轨、犯罪等行为也受遗传影响;某种创新基因与创新人格特征相联系,具有创新基因的人容易冲动、兴奋、脾气易变、言行放肆所有人类行为特征的1/3—1/2可归因于遗传;这表明人类行为的大部分差异是环境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们在智商得分的差异中有50%是遗传的结果;72基因、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的结论:结论一:(同源于基因,异源于环境)兄弟姐妹相像,是源于共享相似的基因兄弟姐妹差异,互动时受环境影响不同结论二:(各人基因对环境偏好不同)基因是通过决定人们选择环境的类型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差异源自基因偏好结论三:(凭借后天的先天在起作用)同卵双胞胎基因的偏好相同,选择同境基因、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的结论:结论一:(同源于基因,异源于环73案例启示:社会工作者如果忽视生物生理层的因素,他们的结论和实践质量会打折扣。在社会工作评估中,必须找出个体在生物系统方面的差异。在实际评估中,万万不可把生物学变量视为常量。案例启示:社会工作者如果忽视生物生理层的因素,他们的结论和实742.专家观点与研究模式乔斯·B·阿什福德观点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教授)库少雄(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研究模式王瑞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生命周期动态发展模式2.专家观点与研究模式乔斯·B·阿什福德观点介绍75阿什福德的主要观点社会竞争模式和优势视角人环系统模式压力与调适模式人类发展的生命跨度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阿什福德的主要观点社会竞争模式和优势视角76库少雄观点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生理—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库少雄观点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77王瑞鸿观点生理—心理—社会结构分析视角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核心社会因素是根本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王瑞鸿观点生理—心理—社会结构分析视角78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79行为动力学模式图行为动力学模式图80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小组分析法社区分析法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81个案分析法定义: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其个人和一般社会的福利。步骤:接案收集案主资料诊断与分析核心问题制定服务、治疗计划和提出建议结案与评估个案分析法定义: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82案例4讨论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她该怎么办?社会工作者应与之讨论并帮助她作出选择。案例4讨论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她83第一种选择是人工流产。其积极的结果是迅速解决问题,消极的影响包括手术费用、寻找医生时可能遇到的麻烦、手术给肉体带来的痛苦等等。有些人也许认为流产是不道德的。第二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亲自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尽到了作母亲的职责,消极的结果是她将因此而面对抚养费、学习和来自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分析: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种选择是人工流产。其积极的结果是迅速解决问题,消极的影响84第三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和孩子的父亲结婚。虽然这样作的积极结果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这对仅十八九岁的男女大学生真的有结婚的打算吗?第四种选择是生下小孩送给别人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的孩子将活下来并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消极的结果是她将作为一个生过小孩的学生而面对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闲言碎语、送走小孩时她将面临的痛苦和悔恨。

第三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和孩子的父亲结婚。虽然这样作的积极结果85案例4点评:社会工作者不能替她作出决定。应该由她自己以自己的价值观权衡各种选择的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并作出最佳选择。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认真地思考她的处境和各种选择。案例4点评:社会工作者不能替她作出决定。86小组社会工作研究法定义: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间互动,增进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步骤:接受小组任务组建小组组织开启小组活动发展小组活动结束小组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研究法定义: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间互动87案例5:青少年家庭沟通技巧小组

假如你是一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你发现现在的青少年虽然自立,但也自我;很多孩子并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母,如何表达自己意愿,如何与自己的家人沟通。但现有的亲子沟通服务主要以家长为主,却罕有针对儿童的。为此,你决定开设一个针对初中生的小组,旨在教导青少年家庭沟通技巧。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服务方案。

案例5:青少年家庭沟通技巧小组假如你是一家青少年服务中心88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1)青少年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面临以下几点问题:①青少年逐渐要求更多的自由与独立自主的空间;②对父母的依顺减少;③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模式呈现单向沟通;④青少年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2)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青少年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需求:

①沟通技巧培训的需求;

②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

③提高表达能力的需求。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1)青少年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面临以下892)方案设计

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将以小组工作的形式为部分初中学生提供服务,具体方案如下

(1)小组名称:跟爸妈说清楚讲明白——家庭关系探索团体

(2)小组性质:教育小组与成长小组。

(3)小组成员:初中同学10名。

2)方案设计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将以小组工作的形式90(4)小组目标:①总目标:协助成员发展与家人良好的沟通。

②具体目标: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帮助成员表达自己情感;协助成员观察、了解家中成员的沟通模式,与家人多接触;协助成员解决和家人相处的困难。

(5)小组成员招募方式:通过学校内张贴海报、以自愿的方式和老师推荐相结合。(4)小组目标:①总目标:91(6)小组纲要计划设计:

第一节

缘来有你

目标:1.建立专业关系,成员相互认识

2.了解小组目标,确定成员希望在小组中的收获

3.订立小组规范,签订小组契约,建立初步的团体信任内容:1.暖身游戏:小蜜蜂

2.相互认识游戏:我画我说

3.社会工作者介绍团队的目标,并让成员讨论

4.社会工作者说明团队规范的意义,并且要求成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内容

5.签订小组契约(6)小组纲要计划设计:第一节

缘来有你92第二节

家的联想目标:1.增进团体成员的凝聚力

2.协助成员了解家的概念,能清楚每个人在家中的角色内容:1.暖身游戏:大风吹

2.绘制家庭树,了解家庭结构与角色

3.成员分享:家的自由联想

4.家庭作业第二节

家的联想目标:93第三节

我家沟通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家庭沟通模式

2.学会观察分析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内容:1.回顾家庭作业

2.讲解家庭沟通模式

3.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沟通模式第三节

我家沟通目标:94第四节

我想说

目标:1.掌握家庭沟通障碍所在

2.学习家庭沟通技巧内容:1.暖身游戏

2.短讲,并讨论家庭沟通障碍的原因及表现

3.情景模拟:我想说,学习家庭沟通技巧

4.布置回家作业第四节

我想说目标:95第五节

我爱我家

目标:1.学习理解父母

2.协助成员能表达对父母的关怀内容:1.回顾家庭作业

2.游戏:记者会,以问答方式学习对父母的理解

3.游戏:谢谢你,学习对父母表达爱意及关怀

第五节

我爱我家目标:96第六节

珍重再见

1.回顾小组历程,彼此互相鼓励,结束小组任务

2.分享在团体中的收获

3.彼此给予正向、肯定的道别

4.互相交换小礼物

5.总结道别第六节

珍重再见97(7)方案执行:涉及整合学校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8)方案评估:

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

③社会工作者的小组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7)方案执行:涉及整合学校资源、提供服务、98社区工作研究法社区:具有一定地域、一定人口、一定资源、一定组织管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工作:是以一定社区居民为对象,帮助社区居民认识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动员调配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以及改善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活动。社区工作研究法社区:具有一定地域、一定人口、一定资源、一定组99社区特殊群体与服务对象研究老年人的研究残疾人的研究优抚对象研究下岗工人研究外来人口研究社区特殊群体与服务对象研究老年人的研究100社区工作内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以及社会秩序社区法制宣传及“四防”工作(防火、防盗、防灾、防事故)社区保障与服务工作(社保、优抚、特殊服务—家政、信息、娱乐、婚丧等)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科普、健身等)社区的发展规划工作(绿化、现代化)社区工作内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以及社会秩序101社区分析法应用社区问题及需求分析社区活动及资源分析社区项目与计划制定社区工作的政策研究社区市场化服务研究社区分析法应用社区问题及需求分析102课后作业:(选作)1.阅读博文:“全国优秀教师汪金权事迹报告会有感”试选择“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关角度撰写小论文;2.查看有关网页,分析马加爵、张超事件,自选题目撰写分析论文;3.查看有关双胞胎行为特征论文,思考生物遗传基因和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不同作用,撰写小论文。课后作业:(选作)1.阅读博文:“全国优秀教师汪金权事迹报告103课后作业:(预习)4.在网上搜索并浏览和思考:中国古代有哪些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西方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和中国的异同?近代西方关于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主要有哪些流派?查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介绍;比较马克思与弗洛伊德在人学的异同点;查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有关理论;课后作业:(预习)4.在网上搜索并浏览和思考:104再见再见105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1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任课教师:刘松副教授2010年9月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任课教师:刘松副教授2010年9月襄樊学院107任课教师自我介绍刘松,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联系方式:电话Q:879315082博客:黄山雪松(/u/1177736462)

邮箱:liusong3837669@任课教师自我介绍刘松,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108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绪论课件109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介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程介绍110一、课程概况介绍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查课课程代码:07ZX013104总学时数:36

理论:30

实践:6课程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开课对象:社会工作专业一、课程概况介绍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查课111二、本课程地位

本门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也是应重点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构建社工基本理论训练基本方法基石核心: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深入了解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基础是社会工作者诊断分析社会工作的依据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展社会工作的依据二、本课程地位本门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112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分类社会工作概述类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社会福利政策、社工法规等社会诊断分析类课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等社会工作方法类课程社会工作方法、社工研究与评估、宏观微观社工等等社会工作实务类课程社工实习、儿童妇女老年社工、学校企业家庭社工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分类社会工作概述类课程113三、本课程作用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了解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变化过程熟悉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律学习分析研究人类行为的主要理论学习分析各阶段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分析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特点三、本课程作用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114四、本课程教学目的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环境中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特性了解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过程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成为健全“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知识及观念,以获得与社会相适应四、本课程教学目的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115五、课程的总体设计

研究对象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及二者的交互影响研究重点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所带来的行为和环境变化

理论架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三维视角分析行为教学设计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技能培养五、课程的总体设计研究对象116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设计行为试验实践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维探解

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设计行为试验117作业要求

写读书笔记搞小组讨论撰写小论文编排情景剧作业要求写读书笔记118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论(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二章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理论8学时)精神分析理论及案例分析(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及案例分析(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科尔伯格)行为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人本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马斯洛、罗杰斯)镜中自我理论及案例分析(库利)符号互动理论及案例分析(米德)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论(理论4学时,实119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续)第三章胎儿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四章婴幼儿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五章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第六章青少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6学时,实践1学时)第七章成年期(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续)第三章胎儿行为发展与社会环境120七、课程考核

第一部分:日常学习记录占40%

主要包括每次讨论心得、读书笔记;第二部分:阶段学习成果占30%

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3500字,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交。分为三个等级,能公开发表则评为“优”;能在院、系刊物上发表,则评为“良”;其余为及格;第三部分:实践学习活动占30%

主要包括实践体验、情景剧编排等活动。七、课程考核第一部分:日常学习记录占40%121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

库少雄主编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9-1作者介绍: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122教材纲目结构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生态系统模式第四节行为动力学模式第五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第三节行为主义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第五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六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三章胎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二节心理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第四章婴儿期第五章幼儿期

第六章儿童期

第七章青年期

第八章成年早期

第九章成年中期

第十章老年期

后记教材纲目结构第一章导论第三章胎儿期

第一节生物系统123教材点评本书特色:注重概念界定、理论逐层推演深入案例有针对性、典型性,可读性强有丰富图表,表达直观、形象生动该书结构严谨、贯穿三维分析视角本书不足:案例内容略显陈旧,理论分量略小教材点评本书特色:1242.参考书推荐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二版)作者:(美)阿什福德等著

王宏亮等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4-1作者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教授2.参考书推荐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125参考书1纲目结构第1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多维框架

为什么社会工作者要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多维框架

本章概览

小结

在线资源

InfoTrac大学版电子书库

关键词第2章评估社会功能的生物生理维度

生物生理成长与发展

生物生理危险第3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心理学维度

认知发展与信息处理

态度与情感

社会认知与调节心理危险第4章评估社会功能的社会维度

家庭、群体、支持系统与社会环境

多元文化和性别因素

社会危险第5章怀孕、分娩和新生儿

发展主题

生物生理维度

心理学维度

社会维度第6章婴儿期第7章儿童早期第8章儿童中期第9章青春期第10章成年早期第11章成年中期(中年期)第12章老年期尾声:生命之旅

术语表

参考文献参考书1纲目结构第1章评估社会功能的多维框架

为什么社126参考书1推荐理由:一以贯之地运用多维理论框架分析评估人类行为问题并随后应用到各个章节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大量完整的实证案例及详细的分析与评价,材料时代感强案例内容上敢于突破禁区真实反映现实思维具有较强逻辑性、发散性、思辨性有大量图表、案例、在线资源便于自学

参考书1推荐理由:一以贯之地运用多维理论框架分析评估人类行为127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

作者:(美)扎斯特罗,阿什曼著,

师海玲等译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2-1

作者介绍: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硕士、博士,威斯康星一怀特沃特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作者:128参考书2纲目结构前言

第一章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观点

本章要点

基础知识与社会工作的目的

基础知识与社会工作的过程:评估的重要性

环境中系统的影响

聚焦1-1虐待儿童

聚焦1-2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生物-心理-社会系统评估中的运用

多样性视点1-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对不同人群的敏感

系统影响模式组织的影响

从系统的视角审视组织

社区与人类行为

小结

第一部分婴儿期和儿童期

第二章生物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第三章心理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系统及其对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影响

第五章民族中心主义与种族主义

第二部分青少年期和青年期

第三部分中年期

第四部分老年期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参考书2纲目结构前言

第一章有关人类行为与第一部分婴儿129推荐点评:这两本美国人编的教材共同特点是:逻辑性强、案例丰富、分析细致翔实结构严谨、有分析有总结,便于自学不足之处:不太符合中国人演绎思维、思考习惯文风、文字等文化差异降低了可读性推荐点评:这两本美国人编的教材共同特点是:130③参考书3介绍: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作者介绍:王瑞鸿,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理论兴趣:西方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社会工作。

③参考书3介绍:131参考书3纲目结构1第一章多维理论中的人类行为

第一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交互分析

第二节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第二章社会环境分析:性别

第三章社会环境分析:家庭

第四章社会环境分析:社会政策参考书3纲目结构1第一章多维理论中的人类行为

第一节生理132参考书3纲目结构2第五章胎儿期第六章婴儿期

第七章幼儿期

第八章儿童期

第九章青春期

第十章成年早期

第十一章中年期第十二章老年期

参考书3纲目结构2第五章胎儿期133参考书3特色双重视角讨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视角一:生理—心理—社会系统全景视角二:生命成长发展变动周期视角既注重行为理论、环境理论的深入分析又注重人类成长各阶段社会实务的分析喻理于行、夹叙夹议、文风朴实、易读注重吸收中外教材观点特长,有时代性参考书3特色双重视角讨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134参考书3不足之处理论的基本概念没有界定、体系有待推演各章未突出“生理—心理—社会”分析维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圉于生命成长阶段历程缺乏横向、跨年龄阶段的通性分类和分析缺乏典型实证案例和针对性分析过程展示

(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同学们自行体会)参考书3不足之处135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

韩晓燕,朱晨海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作者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华东师大副教授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者:136参考书4纲目结构导论: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上篇人类行为理论第一章当代人类行为理论

第二章系统理论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

第四章毕生发展理论

第五章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第六章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第七章符号互动理论

第八章超个人理论

第九章增权理论

下篇个体生命发展周期第十章从怀孕到出生发展的总体框架发展的阶段性焦点:出生缺陷发展期的重要风险及相关议题第十一章婴儿期焦点:依恋第十二章儿童早期焦点:游戏活动第十三章儿童中期焦点:学校学习第十四章青少年期焦点:自我同一性第十五章成年早期焦点:社会角色的变化与适应第十六章成年中期焦点:更年期危机第十七章老年期焦点:积极老龄化参考书4纲目结构导论:下篇个体生命发展周期137参考书4推荐与点评本书特色:理论部分翔实,占据全书一半分量结构严谨,内容新颖,重点较突出有关键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等环节有当代议题、社工实务运用等环节有各阶段发展框架、发展焦点环节注重梳理历史脉络,有批判性分析参考书4推荐与点评本书特色:138相关参考书推荐《行为医学》扩大视野,转换视角《穿裤子的猴子》另一视角看人类行为《社会心理学》有助于理解行为动机《社会文化学》有助于理解环境作用《行为学》全面研究人类行为的理论相关参考书推荐《行为医学》扩大视野,转换视角139课后作业1.活动分组,选小组长(学习委员负责)要求:尽量以寝室居住单位为依据,6-8人一组,尽量保证每组都有男女同学。2.到图书馆、院资料室借书,做好学习准备。3.建立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群,要求全班每人都加入,设立公共电子信箱,建立与教师网络资源的联系。课后作业1.活动分组,选小组长(学习委员负责)140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基本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基本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41内容提要基本概念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提要基本概念142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1.人类行为思考讨论:什么是行为?如何给人类行为下定义?人类行为有哪些特点和内容?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念1.人类行为思考讨论:143(1)行为

(behavior)定义: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者对环境的反应。狭义行为指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外在活动,广义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1)行为

(behavior)144(2)人类行为定义:个体(或群体、组织)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umanbehavior)(2)人类行为定义:(humanbehavior)145人类行为分类按行为起源分:本能行为(遗传)习得行为(学习)按行为的功能分:生理行为心理行为社会行为思考:偷盗属于哪种?人类行为分类按行为起源分:146按行为内容分摄食行为(生存行为)睡眠行为(生养行为)游戏行为(生趣行为)认知行为(生智行为)劳作行为(生产行为)繁衍行为(生殖行为)皈依行为(生息行为)按行为内容分摄食行为(生存行为)147按行为的主体分个人行为集体行为组织行为按医学标准分正常行为异常行为健康行为病理行为按个人成长阶段分胎儿行为婴儿行为幼儿行为青年行为中年行为老年行为按行为的主体分个人行为按医学标准分按个人成长148人类行为何以产生和维继?好奇心(求知)食物荣誉感(道德)被社会排斥的恐惧性体育运动秩序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认为:独立复仇社会交往家庭社会声望厌恶公民权希望影响别人人类行为何以产生和维继?好奇心(求知)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认为1492.社会环境思考讨论:什么是环境?环境有哪些分类标准?如何给社会环境下定义?社会环境应该有哪些内容?2.社会环境思考讨论:150(1)环境

(environment)定义:环境是影响有生命事物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环境分类:自然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存在,如资源、物候)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1)环境

(environment)151(2)社会环境

(socialenvironment)定义: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义的活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关键点:指出了与人类行为的联系指明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2)社会环境

(socialenvironment)定152社会环境内容诠释: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由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交织而成的体系,也包括纳入人类活动视野的、经过或将要被人类活动影响或改造的部分自然环境体系。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内容诠释: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153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关键:是否被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过例如:隆中躬耕田自然变人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关键:154社会环境的构成物理环境(改造后的自然界、人工世界)社会组织(家庭、群体、社区、关系网)社会文化(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制度等)社会环境的构成物理环境(改造后的自然界、人工世界)155社会环境分类按所包含要素分:物理社会环境(如:道路、建筑设施)生物社会环境(如:驯养的动、植物)心理社会环境(如:风俗、制度法律)按涉猎内容领域分:聚落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环境休养环境社会环境分类按所包含要素分:聚落环境文化环境1563.案主定义: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系统。可以是受助人、直接受益人;也可以是家庭、团体或社区;可以是现有案主,也可是潜在案主;3.案主定义:157二、为什么要研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意义: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目的的需要;是熟悉社会工作过程步骤的需要;是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的需要。二、为什么要研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意义:158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专业大背景:社会矛盾彰显、问题突出社会工作:(socialwork)

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中心:社会环境中的人核心问题:人类受社会环境影响巨大1.社工专业服务目标:

“环境中的人”专业大背景:159环境中的人环境中的人160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直接帮助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协调关系协调案主与公私组织机构间的关系影响政策联系人与组织,帮助获得资源机会社会工作者服务途径:直接帮助161案例1(1997年南京橡胶厂真实案例)案例1(1997年南京橡胶厂真实案例)162分析思路图:分析思路图:1632.社工人员服务过程2.社工人员服务过程164社会工作基本步骤研究问题和情境选择介入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实施实际的介入

向个人提供咨询协调、沟通组织影响其改变政策有序地结束介入社会工作基本步骤研究问题和情境1653.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本门课程积累了社工专业基础知识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试图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犯罪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本门课程提供了人与环境互动视角突出了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意义3.研究社会问题训练思维本门课程积累了社工专业基础知识166王瑞鸿先生观点:生理因素是基础(行为的生物基础)心理因素是核心(行为动机和动力)社会因素是根本(决定性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方式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和影响力量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时代参照和标准人类行为的个人问题往往源自深层社会原因王瑞鸿先生观点:生理因素是基础(行为的生物基础)167案例2: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观看《马加爵的公开遗书》分析并讨论:有哪些社会诱因导致马加爵事件发生?马加爵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提示:家庭、学校、暗恋的女友、寝室同学、社会救济保障、就业系统、文化氛围案例2: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观看《马加爵的公开遗书》168三、研究路向与研究方法1.人类发展的多维向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维度进化维度三、研究路向与研究方法1.人类发展的多维向度169生理维度(biophysicaldimension)系统构成:生物生理系统包括生化系统、细胞系统、器官系统、心理系统。重点关注:考察生物生理因素与成长发展关系生理组成部分间的能量平衡与交换主要学科:行为医学生理维度(biophysicaldimension)系统构170心理维度(psychologicaldimension)观察视角:从对个人精神活动过程产生影响的视角主要考察个体和群体在心理行为动机方面的心理功能、信息交流、认知发展、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涉及学科:行为学、心理学心理维度(psychologicaldimension171社会维度(socialdimension)观察视角:从社会关系系统视角考察个人与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包括该系统中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如家庭、社区、文化群体)。涉及学科: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维度(socialdimension)观察视角:172生态维度考察视角: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同时注意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强调人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相互作用而适应环境并不断发展。涉及学科:生态学生态维度考察视角:173生命文化周期发展维度观察视角:从时间发展的历时态维度考察个体行为与生命周期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群体行为与种族文化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学科:遗传学、人类文化学、进化心理学生命文化周期发展维度观察视角:174案例3:遗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一对双胞胎男孩自出生后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彼此从未见面。然而两个收养家庭不约而同地都将他们的名字取为“詹姆士”。两人不仅在机械绘画和木工工艺上具有相似的天赋,并且两人的妻子都叫琳达,他们各自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孩子的名字也几乎一样:分别名叫詹姆士·艾伦和詹姆士·艾兰。这对双胞胎兄弟后来又都和妻子琳达离了婚,并且再婚妻子的名字又都叫贝蒂。此外,两家的宠物狗的名字也都叫“玩具”。直到40多年后,这对双胞胎兄弟才得以重逢,从而也发现了彼此惊人相同的命运。

(欧阳)

来源:《新京报》案例3:遗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一175思考讨论两兄弟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是由于相似的环境影响,还是由于他们共享相同的基因?用什么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何种程度上一个人的行为受遗传天性的影响?在何种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两兄弟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是由于相似的环境影响,还是由176关于家庭成员相似性研究方法方法一:双胞胎研究考察与相同环境被养大的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生是否更为相似?方法二:领养研究

侧重研究那些分别领养成人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与领养家庭成员的相似程度可以说明是环境的影响。关于家庭成员相似性研究方法方法一:双胞胎研究177研究表明:人们在智商得分的差异中有50%是遗传的结果;人格特征如外向、神经质,显示40%的遗传性;各种形式的心理病理现象,如精神分裂,有30%的遗传性,越轨、犯罪等行为也受遗传影响;某种创新基因与创新人格特征相联系,具有创新基因的人容易冲动、兴奋、脾气易变、言行放肆所有人类行为特征的1/3—1/2可归因于遗传;这表明人类行为的大部分差异是环境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们在智商得分的差异中有50%是遗传的结果;178基因、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的结论:结论一:(同源于基因,异源于环境)兄弟姐妹相像,是源于共享相似的基因兄弟姐妹差异,互动时受环境影响不同结论二:(各人基因对环境偏好不同)基因是通过决定人们选择环境的类型来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差异源自基因偏好结论三:(凭借后天的先天在起作用)同卵双胞胎基因的偏好相同,选择同境基因、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的结论:结论一:(同源于基因,异源于环179案例启示:社会工作者如果忽视生物生理层的因素,他们的结论和实践质量会打折扣。在社会工作评估中,必须找出个体在生物系统方面的差异。在实际评估中,万万不可把生物学变量视为常量。案例启示:社会工作者如果忽视生物生理层的因素,他们的结论和实1802.专家观点与研究模式乔斯·B·阿什福德观点介绍(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教授)库少雄(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研究模式王瑞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生命周期动态发展模式2.专家观点与研究模式乔斯·B·阿什福德观点介绍181阿什福德的主要观点社会竞争模式和优势视角人环系统模式压力与调适模式人类发展的生命跨度视角和生命历程视角阿什福德的主要观点社会竞争模式和优势视角182库少雄观点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生理—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库少雄观点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183王瑞鸿观点生理—心理—社会结构分析视角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核心社会因素是根本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王瑞鸿观点生理—心理—社会结构分析视角184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视角185行为动力学模式图行为动力学模式图186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小组分析法社区分析法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187个案分析法定义: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其个人和一般社会的福利。步骤:接案收集案主资料诊断与分析核心问题制定服务、治疗计划和提出建议结案与评估个案分析法定义: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188案例4讨论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她该怎么办?社会工作者应与之讨论并帮助她作出选择。案例4讨论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她189第一种选择是人工流产。其积极的结果是迅速解决问题,消极的影响包括手术费用、寻找医生时可能遇到的麻烦、手术给肉体带来的痛苦等等。有些人也许认为流产是不道德的。第二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亲自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尽到了作母亲的职责,消极的结果是她将因此而面对抚养费、学习和来自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分析: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种选择是人工流产。其积极的结果是迅速解决问题,消极的影响190第三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和孩子的父亲结婚。虽然这样作的积极结果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这对仅十八九岁的男女大学生真的有结婚的打算吗?第四种选择是生下小孩送给别人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的孩子将活下来并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消极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