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_第1页
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_第2页
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_第3页
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_第4页
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精特新投资专题分析报告1.

2021

年:“专精特新”元年1.1.

市场回顾:二季度企稳,随

730

政治局首提,下半年板块表现强劲2021

下半年,随着

730

政治局会议将“专精特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专精特新板块逐步走高,涨幅显著强于大盘。截至

2021

11

30

日,我们筛选的

390

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初至今累计涨幅

27.92%,显著跑赢沪深

300、中证

500

指数年初至今-8.27%/11.88%的累计涨幅。2021

上半年,专精特新板块维持低位震荡;7

30

日政治局会议中首提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政策大力推动以及市场成长风格逐步占优等因素催化,进入三季度,以中小市值为主、具备突出价值成长属性的专精特新板块逐步走强,2021下半年显著跑赢沪深300,且表现强于中证

500。具体来看,2021

年上半年“专精特新”累计涨幅从年初与沪深

300

差距明显到

6

月逐渐追平,进入下半年大幅上涨,至

8

月底达到顶峰,9

月冲高回落,10

月企稳后,11

月再次冲高。相比中证

500,7

月之前“专精特新”涨幅表现整体弱于中证

500,下半年则持续领跑,表现超越中证

500。年初至今“专精特新”板块走势的主要阶段可分为:(1)下跌(2021/1/4-2021/2/8):春节前震荡下跌,同期沪深

300

走强、中证

500

震荡筑底,市场上大盘股表现较好;(2)触底回升(2021/2/8-2021/8/25):“专精特新”板块累计跌幅达-13.60%后触底反弹,在第三季度之前稳步回升,同期沪深

300

走势震荡下跌、中证

500

稳步提升,进入

6

月后专精特新板块表现强势、领先中证

500;(3)涨势回落,不改上升趋势(2021/8/26-2021/11/30):专精特新板块冲高回落,但

10

月调整后,11

月再次向上,板块上升势头不减。1.2.

个股表现:工业企业领涨,中小市值表现更优中游制造个股领涨,中小市值相对表现更优。市值方面,涨幅居前的个股整体市值水平在

100-600

亿元区间,TOP10

涨幅的专精特新个股平均市值

273.4

亿元(截至

2021/11/30),跌幅前十平均市值

133.0

亿元,涨幅居前个股价值成长属性更强。从行业分布来看,中游制造占据主导地位,涨幅前

10

个股中分布在电源设备、化学制品、医疗器械、专用设备、半导体、新材料。2.

专精特新:盈利估值,投资机会分析2.1.

板块业绩:“专精特新”2021

年三季报业绩分析2.1.1.

收入同比延续高增,业绩表现卓越前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收入同比增速领跑市场,季节波动影响单季环比下滑。2021

年前三季度,402

家“小巨人”累计总收入

1.15

万亿元,同比高速增长

35.13%。其中,A股

390

家专精特新企业合计收入

1.1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10%,高于全

A(除金融两油)同期增速

9.90

pcts。精选层前三季度累计收入

5113

亿元,同比增长

41.22%。2021Q3

单季度,402

家专精特新企业共计实现收入

3983.60

亿元,同比增长

20.52%,环比下降

3.22%。其中,A股的

390

家“小巨人”企业总收入

3965.47亿元,约占全

A(除金融两油)Q3

单季度

12.26

万亿元总收入的

3.23%,同比增长

20.47%,同比增速高于全

A(除金融两油)6.26

pcts,环比下降

3.26%。12

家精选层

21Q3

的单季度收入为

18.14

亿元,同比增长

30.22%,环比增长

7.01%。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盈利改善,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

0.94%。402

家“小巨人”2021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达

1063.95

亿元,其中

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

1056.88

亿元,占全

A(除金融两油)净利润比例达

5.07%。精选层挂牌企业2021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规模达

7.07

亿元。Q3

单季度,A股“小巨人”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

0.88%,环比增速-14.27%;精选层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11.29%,环比增速

0.13%。受需求不振、企业期间费用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三季度盈利已得到改善,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回正。2.1.2.

“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扩张,资本支出加大2021

年前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扩张,资本支出增速远超市场整体水平。2021

年三季度

A股

390

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开支规模达

366.70

亿元,同比增长

64.26%,大幅高于全

A(除金融两油)市场

14.69%的同比增速,2021

年前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资本支出呈高速扩张趋势。但受季节波动、扩张期专精特新企业的期间费用率高企等因素影响,利润端承压,单三季度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支出效率环比下降,但整体仍好于市场表现,A股市场在

Q3

利润环比大幅下滑的同时,资本开支同比增速收窄。2.2.

分析师覆盖公司盈利增速2021-2023

年专精特新板块业绩预期增速中值分别为

44.7%/37.0%/31.6%,板块的业绩预期增速保持

30%以上高速增长;相较沪深

300

增速更为稳定,22-23

年利润增速预期高于中证

500。伴随政策持续发力,中小企业的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其中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电气/有色/军工等行业的净利润预计将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从市盈率(中值)来看,2021

年专精特新板块的市盈率中值约为

43.2

倍,处于历史

47.2%估值分位,2022

年市盈率中值约为29.9

倍,分位值下降至

7.30%,相对沪深300约9.8%的历史分位更低。专精特新较为集中的行业中,汽车的

2021-2023

年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3.

政策全面扶持,加快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3.1.

国务院印发实事清单:落实

31

项举措,多方协同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痛点2021

11

19

日,国务院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实事清单),提出

31

项务实举措,针对性的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痛点,集中优势资源精准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实事清单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等

10

个方面提出

31

项具体举措,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并落实各责任部门、引导多方协同参与。其中明确

2021年底前,财政将安排不少于

30

亿元,支持

1300

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点对点”服务。除中央财政外,还将进一步从信贷、市场化融资等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并从产业资源协同、人才培育、地方服务等

10

个维度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优环境。3.2.

政策推动构建优质中小企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政策全面扶持,十四五期间百亿奖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市场就业率以及市场活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2011

年国家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到今年北交所成立,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2018

11月,工信部提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明确“小巨人”企业具体门槛;今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截至

2021

9

月,工信部已公布三批共计

476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万余家,入库企业

11.7

万家。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

1000

家“单项冠军”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十四五”期间,财政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预计给予累计

100

亿元以上的资金补贴,分三批重点支持

1000

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的稳固性和竞争力,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各个中小企业上市步伐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国家级战略,未来将着重围绕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四基”发展瓶颈,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3.3.

北交所落地,打造服务创新性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对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交所设立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相较于其他交易板块,北交所上市条件更为“宽松”,再融资坚持“小额,快速,灵活,多元”导向,融资品种涉及多种多元工具,引入储架发行等机制安排,涨跌幅设立

30%限制,得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了“小巨人”企业的融资门槛,创造了更多企业实现资本化直接融资发展的机会,解决了这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更好更快的嫁接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北交所针对“小巨人”企业风险属性,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了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从现金分红,减持规则差异化上体现了对“小巨人”企业的包容性,平衡企业规范成本,为企业发展前期引导形成完善的治理架构,联动规范税收,社保等一系列问题;从定位上来看,北交所由新三板精选层升级而来,定位在“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培育高新科技龙头企业,提升了新三板中“小巨人”企业的地位,引来社会以及投资者对中小企业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中小企业壮大发展提供通路。随着北交所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未来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3.4.

各地已全面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奖补到位,中小企业迎高速发展快车道各地积极落实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随着专精特新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地方层面,各地政府都先后出台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政策,并举办了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对接活动,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良好环境、培厚创新土壤。以天津为例,天津市中小企业信息融资担保中心在

2019

年推出创新融资担保产品“专精特新贷”,并通过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引导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集。在此基础上,着力在便捷化上做好文章,在专业化和高效化上下足功夫,高效审批,限时办结,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专项融资担保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辽宁、安徽、陕西等部分省市自

2003

年起,已陆续启动对中小企业培育,2011

年“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专精特新”的培育工作,“十三五”时期各地行动进入高峰期,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在全国全面展开。前三批国家级的“小巨人”名单中,浙江、广东、山东的企业数量位居前三,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紧随其后。截止目前,各省、市级专精特新的企业培育情况中,山东、重庆、上海均在3000

家以上,安徽、江西、河北、贵州等地的企业在

2000

家以上。各地的“专精特新”奖励细则也陆续出台,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奖励补助外,还在政策支持、精准服务、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各地全面开展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各地方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也已陆续公布,中小企业迎来全面发展快车道。4.

2022

年:自下而上,“专精特新

50”抓年度主线4.1.

四维度筛选优质“小巨人”,构建“专精特新

50”指数根据工信部披露的三批

4762

家“小巨人”名单,我们梳理出主体或其参控股企业为“小巨人”的上市公司,并结合工信部的“专精特新”申报标准,分别从“专”、“精”、“特”、“新”四个维度出发,筛选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并从中选取市值最高的

50

家构建“专精特新

50”指数。其中:“专”:判断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占比与企业的专业性成正相关,因此选取企业核心业务收入占比作为“专”项筛选因子。我们采用2021

中报最新披露的企业收入结构,选取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一项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收入,剔除异常值后应用四分位法,筛选出核心收入占比前

75%的专精特新企业。“精”:我们采用管理层及员工的学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指标,分别对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学历结构(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其他进行划分),赋予各级权重(博士后/博士

40%,硕士

30%,本科

20%,其他

10%),将得到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学历权重指数分别给予

60%和

40%的权重,最终得到企业的综合员工学历权重指标,并选取有效数据中权重指标在前

75%的企业作为“精”项筛选条件。“特”:我们结合专利数量衡量企业独有的业务特色,根据数据的获取情况,我们采用比较方法,将截至

2020

年专精特新企业的累计获得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外观设计专利数量三者之和进行比较并选取二者孰高值,选取有效数据中专利数量不低于

30

项的企业。“新”:指标关注在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采用公司的研发投入作为衡量指标,为更加精细化的选择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我们分别将

2020

年及

2021

前三季度的企业研发投入均值、21

年三季报的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2020

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三项指标分别降序排序,将三项排名分别以

40%、30%、30%的权重计算得出研发投入权重指标,并选取有效数据中权重指标高于中位数的高研发投入力度企业。4.2.

年初至今“专精特新

50”表现领跑市场综合上述四项维度筛选的优质专精特新企业,我们选取三季报披露完毕后2021

11

1

日收盘总市值规模前

50

的企业作为专精特新

50

指数的成份股,进行等权配置得到“专精特新

50”指数。从

2021

年初至

11

30

日的回测结果来看,专精特新

50

指数累计涨幅近

50%,大幅跑赢同期的沪深

300、中证

500指数,并较专精特新板块整体表现更优。专精特新

50

指数以各细分领域的中小市值龙头企业为主,在专精特新四维度均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价值成长属性,作为时代主线有望继续领跑市场。5.

2022

年:自上而下,产业链精选“专精特新”我们认为,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专精特新板块迎来高速发展历史机遇,结合政策指向的补链强链重点领域,自上而下把握专精特新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高景气高成长、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产品技术持续突破的高端制造产业链环节,寻找在细分赛道逐步掌握产业核心资源技术、建立竞争优势和壁垒、业绩成长预期向好的明日“单项冠军”。展望

2022

年,我们认为专精特新投资聚焦碳中和、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三条投资主线,结合行业细分板块景气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板块的细分领域头部“专精特新”企业:1)“碳中和”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趋势明确。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新能源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重点关注新能源车及清洁能源产业链(光伏/风电/锂电/氢能)等具备高成长属性的新兴产业。2)强化科技力量,硬科技国产替代崛起。在半导体及关键元器件等国产比例较低、市场空间广阔的硬科技领域,国产替代仍是驱动产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底层逻辑。重点关注国内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关键元器件等具备较高成长性及发展空间的硬科技产业,本土各领域龙头企业有望继续突围,在技术迭代、市场景气度提升驱动下加速成长。3)中国高端装备、武器装备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迫在眉睫。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在关键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需求仍十分紧迫。国资委在党委会议中曾指出,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协同产业链资源,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在补链强链趋势下,聚焦“卡脖子”环节,重点关注高端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发展机遇;在政策支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背景下,为确保安全性,武器装备产业自主可控发展至关重要,本土企业随行业景气度提升迎发展机遇。5.1.

清洁能源5.1.1.

光伏碳中和趋势下,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光伏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等,中游主要为光伏组件,下游应用到各领域,主要需求包括光伏发电、取暖等。政策主导中国光伏产业有望加速增长,2021

1-10

月,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

29.3GW,同比增长

33.96%,伴随央企项目启动,2021Q4

将迎来全年装机量高峰。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约达

70-90GW。光伏实现平价上网将迎来需求端爆发,支撑行业的长期成长。2022

年上游硅料预计维持供需紧平衡。据

PVInfoLink,结合各家硅料企业扩产计划

2022

年全球多晶硅有效产能约

100

万吨,其中国内企业预计产能约

90

万吨,新增约

30

万吨,虽然厂商扩产计划饱满但产能释放进度不同,叠加双控及产线检修影响,预计

2022

年硅料供需仍维持紧平衡,伴随扩产产能释放,进入

2022下半年硅料供给紧张情况有望逐步缓解。同时下游硅片环节产能大幅释放或对硅料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长期来看,硅料是产业链中产能最为紧张的环节。电池片环节技术革新,N型电池即将迎来量产。当前

P型电池接近效率天花板,N型电池技术电池转换效率更高,HJT技术最高转换效率达

26.30%,TOPCon技术达

25.4%。目前

TOPCon、HJT和

IBC新型电池已进入小规模量产,伴随技术成熟,N型电池即将迎来快速爆发,开启新一轮电池片技术的生命周期。组件环节盈利修复,龙头企业一体化整合。据

PVinfolink,2020

年组件环节CR5

市占率合计

47%,头部企业产业链资源整合、成本管控、管理效率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未来在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企业抗风险能力、盈利稳定性等将持续增强,头部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待硅料价格回落,组件企业盈利将修复。5.1.2.

风电供给侧降本增效,带动

2022

需求高增。随着陆上风电资源逐渐饱和,行业重心转向海上风电,各地相继出台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十四五”期间风电产业迎飞速发展机遇。风电退补,行业进入平价时代,退补后行业竞争加剧,倒逼企业降本,带动价格下降,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在规模效应驱动下,大容量机组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明确,行业龙头集中度有望提升。降本推动招标价格下降,低价招标量爆发,需求高速增长,据金风科技三季报演示材料,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

41.9GW,同比增长

115.1%。中国风电渗透率仍较低,2022

年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5.2.

新能源车锂电池在政策、能源、技术等多因素推动下,汽车的电动化发展趋势明确,纯电动汽车未来将取代燃油车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带动锂电池产业发展。根据

GGII,2020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

143GWh,预计至

2025

年将达到

615GWh,2021-2025

CAGR超过

25%,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持续提升,2020

年占锂电池市场

56%份额,达

80GWh,同比增长

12.7%,增速远超其他应用终端。行业锂资源竞争激烈,龙头向产业垂直一体化发展,加大锂资源战略布局以确保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及降低成本,上游资源自主可控是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战略需求,关注行业龙头电池厂在成本优势及新产能逐步释放下的市占率提升。5.3.

半导体芯片设计:行业高景气,国产替代正当时。当前中国芯片自给率仍较低,国产替代发展空间广阔,在下游新能源车、5G网络迭代等需求拉动下,行业持续高景气,伴随产业供需改善,国内设计厂商迎快速发展机遇。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细分领域不断突破,国产替代进行加快。受益于半导体制造进入扩张周期,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企业在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板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技术进展,步入规模化量产,国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