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原因:质量巨大)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包括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星、土星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9、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黑子11年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极光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形成大气圈,——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现代大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1、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恒星月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面13、月相(朔望月29.53日)月相日地月位置时间潮汐天文现象新月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初一(朔)大潮日食上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初七、初八小潮满月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十五(望)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廿二、廿三小潮14、潮汐的影响:弊: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利: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连续两次落潮(或涨潮)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15分15、太空资源:=1\*GB3①空间资源;=2\*GB3②太阳能资源;=3\*GB3③矿产资源(氦—3);=4\*GB3④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PAGE13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天极逆时针,南天极顺时针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日期:东减西加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赤道处不偏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3º26’黄赤交角变大的影响: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了,而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的影响: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变化的原因: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北极圈的纬度+北回归线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90度)
18、二分二至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6912太阳直射点0°赤道23°26’N北回归线0°赤道23°26’S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90°)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最大(90°)向南北递减赤道最大(90°)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最大(90°)向南北递减昼夜情况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第二篇岩石与地貌1、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分类形成原因岩石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晶粒较粗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晶粒较细,有气孔玄武岩(长白山,富士山)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流水,风等搬运作用,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有明显层理构造,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煤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有片理构造石英砂岩变质成石英岩。页岩变质成片岩,板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2、三大岩类的转化:沉积岩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高温熔化3、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4、六大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5、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对地表影响举例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带附近常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向上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等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6、地震的相关概念: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2倍。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等震线:受地震烈度相同的地点连线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7、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8、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9、地貌类型一、主要的地貌类型(一)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形成高山和洼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①在空间方向上相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某一种作用占优势③从全球角度看,内力作用对地表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具体某一地形某一种力起主导作用。二、5种主要地貌类型:流水地貌<最广泛分布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1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上游:深切而狭窄的河谷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地貌:中游:河谷宽阔,多形成曲流(河曲)——河流的凹岸侵蚀,泥沙在凸岸堆积下游: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2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侵蚀地貌。—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以西南各省/云贵高原最突出。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盆地、落水洞、孤峰和孤林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或地下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常造成漏水、坍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3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分布:我国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分布:我国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4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沙漠、黄土、新月形沙丘★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5黄土地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地貌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流水沉积地貌1)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黄土地貌的利与弊: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②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修筑梯田、植树种草二、等高线地形图(一)相关概念:海拔:(绝对高度)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距:相邻2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等高线地形图: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一般可看到,大圈一般看不到闭合,中断在边框上)④2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特殊: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合)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三)等高线图地形图的判读——凸高为谷,凸低为脊(1)判断五大基本地形★平原:海拔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顺直。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山丘陵。山地: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200m,等高线密集,弯曲大。丘陵: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等高线稀疏,弯曲较和缓。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内部稀疏。盆地:等高线外高内低,边缘密集,内部稀疏。(3)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⒈推算等高线的值:①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B里面高山岗(山丘)A里面低洼地◆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⒉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若两点都在等高线上:H相对高度=H高-H低若两点有一点在等高线上:(n一1)d<H相<nd。若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n一1)d<H相<(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⒊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一1)d≤H相<(n+1)d(其中n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⒋两地温度差的计算: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先算相对高度,再算温差。(4)地形与实际应用=Ⅰ.选“点”水库位置: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的中间部分,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但是大坝上游来水会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择海水深(表现为沿岸海区等深线密集)且避风的海湾;河流的凹岸、南左北右岸。∵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④气象观测站:应选在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⑤疗养院: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工厂污染,光照、温度等适宜的地方。Ⅱ.选“线”:①铁路、公路线: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走)∵绕等高线走,坡度平缓,工程量小,行车安全,不易造成水土流失。★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世界形三大工程难题是:高寒、缺氧、多冻土。②引水路线: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关键是应从地势高处向低处利用地势使水自流。③输油管道的选线:应注意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Ⅲ.选“面”①工厂区位: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原料燃料的地方。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②居民区的选址应考虑: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②地形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③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③农业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蔬菜、花卉园艺业、水稻种植宜靠近水源地。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在低山丘陵地区坡度<25时,可建梯田发展耕作业;坡度>25时,易发生水土流失,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5)人工利用地貌的利与弊★(1)合理利用自然、建设自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如:建造高楼、挖掘河道、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围海造田(2)不合理利用,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如:不合理的围湖造田、过度开垦、无序采矿、战争10、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类型地形特点等高线分布特征平原海拔小于200米,起伏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稀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缓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减小山地山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表示河谷的等高线呈V字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缓和盆地中央低平,四周高中央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数值由中央向边缘增加陡崖若干条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低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等高线向低值区弯曲等高线向高值区弯曲山峰洼地鞍部山脊山谷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1、大气的组成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②水汽③尘埃2、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成云致雨)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3)中间层(平流层顶—80km)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4)热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1.气体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又称离子层。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离子态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3.反射无线电短波。∵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短波。4.极光在该层。5)散逸层/外层:(800km以上)大气稀薄,大气粒子散逸到星际空间。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①防弹衣: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O3吸收紫外线;水汽、CO2吸收红外线)2、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反射各种波长太阳辐射)eg:夏天多云的天气不会太热3、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eg:晴朗天空呈蔚蓝色(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长越短。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eg: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表热量损失的少)。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多出现霜冻(晴朗夜晚少云和水汽,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热量损失多)。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4、热力环流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风: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温度高于海洋,气压低于海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陆风:陆地…………,晚上降温快,温度低于海洋,气压高于海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响海洋。2)山谷风(山坡上树少,吸热快、放热快≈陆地;山谷里树多,吸热慢、放热慢≈海洋)谷风:山坡白天吸热快,温度高于山谷,气压低于山谷,近地面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山风:山坡晚上放热快,温度低于山谷,气压高于山谷,近地面风从山坡吹向山谷。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产生活、交通需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人为热。近地面大气从郊区流向城市,高空大气从城市流向郊区。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②不同等压线图上,两条等压线间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5、气旋和反气旋气压中心气流运动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台风)低气压区上升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多阴雨天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反气旋(寒潮)高气压区下降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晴朗、干燥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高压——向北受地砖偏向力影响——30°N上空形成西风——30°N聚集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近地面风由副高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在赤道辐合上升。中纬环流:30°N聚集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被抬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高纬环流:极低空气受冷下沉——近地面高压——指向副极地低气压,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西风相遇,不断被暖化抬升——高空高压——向北偏转。(5)高低气压带形成原因热力作用:赤道低气压带(受热上升)、极地高气压带(冷却下沉)动力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被迫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常年受单一因素为主导影响形成的气候。①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终年炎热少雨;②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终年炎热多雨;③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圈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典型的冷湿气候;极地气候——极地附近,极地东风带(苔原气候)或极地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控制,终年严寒少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形成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湿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多雨;干季——低纬信风带控制,炎热少雨。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炎热干燥;冬季——中纬西风带南移控制,温和湿润。气候分布模式图8、锋面类型概念锋面过境是的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分布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北方秋冬季节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准静止锋(梅雨)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阴雨连绵、闷热潮湿伏旱6、7月份江淮地区9、季风气候东亚季风夏季(7月)冬季(1月)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洋气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陆地气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被切断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向东南风西北风特点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夏季(7月)冬季(1月)成因1)海陆热力差异2)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东南信风南移风向西南风东北风特点湿热干燥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与农业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利:夏季风的进退强弱不稳定:旱涝灾害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冬季风控制:冬春旱情、低温冻害、寒潮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慢进快退11、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原因影响措施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森林火灾植被被破坏人口增长等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土壤盐碱化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霍乱等疾病增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控制人口增长城市热岛人为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多不易散热通风不良缺少绿地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诱发中暑的疾病加剧大气污染导致城市雨岛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臭氧洞太阳活动人类使用氟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引起全球气候异常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①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酸雨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等酸性气体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煤炭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第四篇水环境1、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淡水的主体:冰川2、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纽带”联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纽带②“调节器”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③“雕塑家”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④“传送带”地表物质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⑤使陆地水得到更新和再生3、河水补给补给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变化分布雨水降水量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积雪融水气温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春汛中国东北地区(春汛和夏汛)冰川融水气温径流量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夏汛中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4、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体总量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5、水资源的评价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原因数量上总量大(世界第六位)人均少(世界平均数的1/4)国土面积广;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时间上东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西北:夏季多,冬季少东部:季风气候的影响西北:气温影响空间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季风气候的影响7、水危机的原因及其措施水危机的原因水危机的措施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跨流域调水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导致用水量激增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滴灌、喷灌等技术;工业循环用水等)水质污染加强管理,防治水污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水意识8、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三大流域: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原因:自然原因:地处华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小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9、世界水资源分布及其原因水资源分布原因最丰富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最贫乏地区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洲西南部地处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10、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如西风漂流洋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洋流补偿流:秘鲁寒流11、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注:1、注意洋流的流向与行星风系的关系2、不同海区洋流的名称及其成因123、表示世界大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太平洋1位置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太平洋2位置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涌升流,饵料丰富大西洋1位置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大西洋3位置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南下寒流,海水上下翻动,饵料丰富。12、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降温减湿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原因之一是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13、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升温,上升气流明显,导致南美洲西岸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多;太平洋西部气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亚洲东部,菲律宾群岛等地降水量较正常年份少,夏季风势力较正常年份弱。13、洋流的影响①对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②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形成世界四大渔场③对航运:顺流有利于航运,逆流不利于航运④对全球水热平衡:有利于全球的水热平衡⑤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1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季节洋流分布原因夏季顺时针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来到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冬季逆时针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顺时针运动15、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等地。16、海洋权益领海: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22千米),沿海国家对领海拥有全部主权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约200海里(370千米),沿海国家对其间的资源享有专属权及管辖权,其他国家可航行、飞行、铺设电缆和管道等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18、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交通运输(海洋运输)、通讯、储藏、旅游、生产(人工岛等)和兴建海底城市等。第五篇人口1、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人口自然变动的四个阶段工业化之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阶段,人口规模很小工业化初期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高增长阶段,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中后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增长率下降阶段,人口规模扩大趋缓后工业化时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阶段2、人口的构成(1)指标: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2)人口金字塔(三种类型) 增长型发展中国家 稳定型、缩减型发达国家3、人口问题和对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政策与措施发达国家1.人口严重老龄化(2.人口自然负增长,1.劳动力不足,2.青壮年负担过重,3.财政压力大4.内需不足鼓励生育接纳民等推迟退休发展中国家1.少年人口比重大2.人口增长迅速1.给教育、就业、住房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来巨大压力2.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甚至造成超载、破坏实行或赞同计划生育4.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1)基本国情:a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b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问题突出 c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d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2)人口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5、世界人口分布(1)世界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地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地域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亚250以上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丘陵地形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地域,历史悠久,世界主要工业地带南亚300以上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及巴基斯坦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平原与低平高原地形区,水热条件特别优越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地域。历史悠久欧洲100一150以上北纬60°以南欧洲部分温带气候,平原广阔工商业与交通发达地区。世界两大工业地带汇集地区北美东部30一100以上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温带气候,平原丘陵地形世界生产力水平最高地区。开发历史较短(2)世界四类人口分布稀疏地区类型特征分布高纬度地区寒冷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南极等热带雨林地区湿热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等沙漠和干旱草原地区干旱撒哈拉沙漠、我国西北内陆、西亚和中亚沙漠等高原高山地区高峻、寒冷青藏高原等6、我国人口分布:a分界线(黑河腾冲线)b分布特征:东部多,西部少;c原因:地形:东部平原盆地地区多,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少;气候:东部湿润地区多,西部干旱地区少;农业:东部有农业地区多,西部林牧业地区少;交通:东部交通发达地区多,西部交通闭塞地区少。7.人口迁移迁移类型表现原因劳务迁移农村城市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难民迁移战争地,自然灾害发生地安全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智力迁移(科技人员)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的差异8、人口容量(1)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正比关系(2)科学技术水平正比关系(3)地区开放程度正比关系(4)人均消费水平反比关系第六篇城市1.城市的基本特征:(1)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2)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2.城市分类(1)按规模分类: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中等城市(20万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2)按职能分类 综合性城市:具有多种职能。 矿业资源丰富工矿业城市 交通条件优越交通运输城市 专业性城市: 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城市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城市 教育科技发达科技文化城市 具有某种意义其他特殊职能城市(3)城市体系世界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全国性中心城市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省区主要城市)省内区域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3.城市内部职能分区职能区组成布局要求商业区商业街和购物中心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居民稠密,常在城市道路的交汇处附近工业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分布的地区,常常由于同类工业部门集聚而形成多个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土地资源充足、对外交通方便,有良好的协作条件。若有污染工业,出力求清洁生产外,在布局上要考虑配置在城市的下风口、水源下游居住区成片的住宅楼群以及商店、学校、医院、绿地组成交通便捷,居住环境良好,污染轻微的地区文教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文化机构和设施集中分布的地区较好的交通、通讯条件和优美的环境风景区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城市郊区、临海、临山、临江地区,交通方便4.城市空间结构(1)同心圆结构(一般城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地价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2)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比同心圆复杂的多,有一个或多个城市副中心。)5.世界城市群(1)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2)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3)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4)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5)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6)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6、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城市人口比重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近年城市化速度发展中国家小低快发达国家大高慢(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人口转移方向城市地域原因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转移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郊区化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城市改造,土地置换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转移城市总人口减少城市环境恶化,城乡差距缩小,私人汽车普及和交通网络发达。(4).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出现城市群(4)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7.城市问题(1)城市问题 a环境问题b交通问题c居住问题d社会问题(2)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 a分散城市职能,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卫星城镇 b进行城市规划,总是城市立法,加强城市的管理和建设第七篇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条件=1\*GB3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和熟制,水分决定决定农作物的品种,也影响农业生产方式(2)地形:垦殖指数(耕地比重),平原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区适宜发展林或畜牧业(3)土壤:黑土和冲积土较肥沃,酸性红壤适合种茶树,紫色土适合种水稻=2\*GB3②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2)消费市场(3)交通运输(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国家政策2、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1)气候:气候湿润,生长期短;(2)地形:地形破碎;(3)土壤:土壤贫瘠,不宜种粮,适合牧草生长。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2)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大;(3)交通运输:交通便捷确保了运输;(4)人口:城市和人口集中,3、农业区位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减弱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布局。4、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特点水田农业亚洲东部、南部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属劳动密集型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精耕细作,单产高。旱作农业中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发展中国家:自然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率低。我国:机械化程度提高,产量增大。游牧畜牧业北非、西亚、中亚及非洲南部一些地区。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自给性农业,逐水草而流动。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区,欧洲的西欧和中欧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一定的农业地域范围内,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地中海型农业南欧、西亚、北非等地中海沿岸以及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热带种植园农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以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省南部。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专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很高。牧场畜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5、城郊农业特点:(1)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2)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3)布局常呈环状结构。6、现代农业特点:不仅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而且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高。(孙桥、杨凌)第八篇工业区位与工业区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技术、集聚、土地价格等。(三)环境因素: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会产出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进行工业(特别是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工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注意不同工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1.从主导风向上看,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选择厂址,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工厂应该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2.从水源上看,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该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地区,而自来水厂宜于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3.从距居民区的远近上看,占地面积不大而没有污染的工业,宜于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而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于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和郊外。4.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看,工业布局应该远离生态脆弱带和自然保护区。2、上海宝钢大型钢铁企业的区位条件上海市布局钢铁工业有利区位因素有: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河运、海运和陆运),有利于原料(淮南、山西)、燃料(澳、巴)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②接近消费市场(沪宁杭工业区)。③工业用水方便(临近长江)。④技术力量雄厚。⑤位处与市中心区盛行风向垂直东北区,工业污水不影响市区。3、各类工业部门区位选择原则工业导向类型工业特点区位选择原则工业部门举例原料主导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的费用较高
接近原料地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等市场主导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厂、汽水厂、印刷厂、家具厂、石化厂、加工厂、棉布厂、汽车制造厂、面粉厂等。动力主导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金属冶炼(炼铝、炼铜等)、钢铁、化学等重工业。劳动力主导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纺织厂、电子装配、制伞、制鞋厂等。技术主导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接近高等院校或科技发达地区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4、工业区位的变化(1)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2)大型现代化传统工业发展趋缓,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3)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4)工业布局在“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的格局基础上,出现“临空型”布局主导因素布局条件企业特点典型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煤矿和铁矿附近有丰富的煤、铁矿;交通条件好以重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大英格兰中南部、美国五大湖-宾夕法尼亚、德国鲁尔区、乌克兰克里沃罗格-顿巴斯临海型廉价便利的海运;优良的港口超级油轮、巨型货船、集装箱运输原料和市场均依赖国外曰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法国敦克尔克、日本太平洋沿岸临空型科技和人才;科技发达现代高速交通;环境洁净以中小型为主;实行清洁生产美国硅谷、曰本九州北部、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地区5、世界主要工业区:(1)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北美工业区区位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2)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地区——西欧工业区区位条件: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了质量高,煤、铁资源丰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工业地域逐渐从内陆向沿海地区发展。(3)工业区世界著名的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东欧工业区区位条件: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属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工业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4)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区位条件: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工业,海运便利。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5)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第九篇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一、第三产业地域差异1.第三产业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第一类属于遍布性行业:如通讯、医疗、教育、商业、服务业等(2)第二类是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3)第三类与城市的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者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级商业中心。二、商业区位条件(1)交通:商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交通的主要结节点附近,集散人流大。(2)人口:人口多,密度大,使商品流通量大。反之,则小。(3)集聚:是商业活动在空间布局的重要存在形式。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集约使用土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商业的知名度,节约顾客的时间和交通费用,提高商业效益。(4)地价:有能力使用高地价土地,获取高额利润。三、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1)国家之间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国际贸易额居世界前列的多为发达国家。(2)世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品为主,发达国家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4)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包装等标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2.世界贸易组织(WTO)宗旨:“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取消歧视性的贸易行为来提高缔约国的生活水平”3.我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四、现代交通运输与通信1.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2.海洋运输:港口经济价值取决于: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发展程度。3.青藏铁路:三大工程难题:高寒、缺氧、多冻土五、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提高第一产业质量,稳步增加农业产量;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加强能源等基础工业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各地区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上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第十篇地域文化1、世界文化圈西欧文化圈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西方文化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东欧文化圈东欧国家东正教俄罗斯俄罗斯的芭蕾舞非常著名。东亚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儒家思想、汉字中国文化季风气候造就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南亚文化圈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教等,宗教复杂受古印度文明影响印度舞蹈、泰姬陵东南亚文化圈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佛教、伊斯兰教等受中国、印度、欧美影响吴哥窟、婆罗浮屠伊斯兰文化圈中亚、西亚、北非伊斯兰教炎热干燥气候造就的文化,阿拉伯人穿长袍,伊斯兰教朝觐圣地麦加,圆顶尖塔的清真寺非洲文化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原始宗教有图腾崇拜,神秘的宗教仪式,刚劲粗犷的鼓声和舞蹈,形成非洲黑人文化景观。拉丁美洲文化圈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天主教为主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相互融合,墨西哥金字塔、桑巴舞,狂欢节,探戈太平洋文化圈太平洋中岛屿,包括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由崇拜神灵、巫术到信奉基督教有土风歌舞、航海等文化特色,复活节岛上的巨人石像。2、中国区域文化饮食服饰民居文艺风俗东北黑土文化泥草房、泥瓦房、火坑、火墙二人转华北平原文化四合院京剧、评剧江南水乡文化白墙黑檐楼房江南丝竹、评弹、越剧华南妈祖文化粤剧、崇拜海神、敬奉妈祖四川盆地文化麻辣吊脚楼川剧云贵高原文化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少数民族歌舞黄土高原文化面食、肉食、喜酸窑洞秦腔、信天游内蒙古草原文化蒙古包马头琴、那达幕节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阿以旺、毡房青藏高原文化糌粑、酥油茶、青稞酒掉袖藏袍碉房地理信息技术在农林方面的应用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在农林方面的应用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在水文、海洋方面的应用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在测绘方面的应用遥感的应用林业(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农业(识别作物,估算产量;分析长势,田间管理;灾害监测)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及地震地质)矿产(调查矿产资源、寻找成矿线索、缩小找矿范围)水资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冰雪监测、海洋研究(海温、盐度、浅海水深、洋流)等等水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地污染监测以及各种污染导致的破坏和影响等快速获取测绘信息在新领域的应用查找违章建筑等等2、GPS的应用:精确导航、大地测量、城市规划、农业监测、资源管理、森林调查、3、GIS的应用:测绘、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投资环境分析、防灾减灾等第十一篇自然灾害及其防治1、自然灾害概念及特点(1)特点: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破坏性(2)自然灾害分类:大气圈:热带气旋、台风、飓风、龙卷风、暴雨、干旱、冰雹、寒潮、霜冻等岩石圈:火山、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水圈中:洪涝、风暴潮、海啸、海面上升和海水入侵,以及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灾害等生物圈:病虫害、鼠害等2、地质地貌灾害极其防御崩塌、滑坡、泥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山区及南部丘陵地带,其中以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及西北一带的山区较多。(1)崩塌定义:在急陡坡或河、湖、海岸上发生岩石崩解、塌落的现象。危害:妨碍航道、影响交通、毁坏堤坝、破坏房屋。(2)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3)泥石流定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等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原因:自然方面:坡徒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人为方面:滥砍滥伐,过度开垦使植被减少;修建铁路、公路、水渠等不合理开挖土地,破坏山坡表面。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3、水土流失及其治理(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原因:自然因素: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土壤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少、多暴雨的冲刷人为因素:尖锐的人地矛盾: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过度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植被破坏。露天矿的开发,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摊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3)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②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③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4、荒漠化及其防治(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大部分、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2)产生原因:自然因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方面。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5.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气象、气候灾害及其防御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我国的东部季风区的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2.旱灾我国典型地区:主要发生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形成原因:季风的不稳定和雨带的推移造成,华北地区春旱、江淮地区伏旱、华南和西南地区秋旱。治理措施: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灾害损失;整治河道;修建水库。第十二篇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1.气候资源类型:光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风力资源特点:各种资源中变化最大最频繁利用途径:趋利弊害2.光照资源:衡量指标: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我国分布:南北差异小,但西部优于东部最高区—青藏高原最低区—四川盆地世界分布:各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尤其撒哈拉沙漠地区)以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影响:①对农作物分布影响很大②是一种旅游资源③是一种能源资源3.热量资源:表示方式:气温、积温、无霜期热量带: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分布和复种指数世界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丰富,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我国分布: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较少。4.水分资源:衡量指标:降水量和干燥度(一个地区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全球分布:赤道多,亚热带大陆西岸、内部少,温带多,极地少(二多二少)我国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5.气候资源与农业(1)气候资源(热量、光照、水分)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2)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意义: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是当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措施;生态农业;立体农业2、水资源(1)概念:狭义——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特点:可再生资源、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地域性、时间性(3)衡量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利用方式:发电、灌溉、航运、养殖、工业及生活用水、航运等(5)我国水资源特点:①数量上——总量不少,人均不多;②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③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变率大(6)世界分布: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丰富;非洲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较少国家:总量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度人均—加拿大水资源最大中国人均占世界三分之一(7)存在问题: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人为原因用水量大(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解决途径—-修建蓄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工业—循环用水、农业灌溉—滴灌、喷灌)、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治水污染(8)我国水资源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紧张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水污染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防治和治理水污染(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项服务补充合同标准文本(2024版)
- 2024年广告设计服务劳务合作合同
- 海外工程项目劳动力派遣合同(2024版)
- 住宅转租合同书规范文本
- 汽车贷款合同范例:车辆融资租赁合同
- 智能酒店项目企划书方案
- 2024年浸渗胶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4年搽剂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光伏板维护清洗详细合同(2024版)
- 二手房产购买意向合同:个性化定制版
- 烽火悠悠乱世悲歌-春望、雁门太守行比较阅读
- 工程竣工移交单移交甲方物业
- 亮化维修协议书范本亮化维修方案(九篇)
- 销售、配合、带动
- GB/T 13331-2005土方机械液压挖掘机起重量
- GB 14194-1993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 职高(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题库完整
- 种植体及公司产品介绍课件
- 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与处理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七负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数学六上《负数的初步认识》
- Proficy-Cimplicity-软件介绍及入门提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