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PAGEPAGE14山西大学附中2012—2013年高三年级(上)历史10月月考试卷时间: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50分)1、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A.人事权和司法权B.人事权与兵权C.司法权与财权D.兵权与财权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和“公天下”并存3、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ks5u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5、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6、《宋代职官大辞典》称:“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在材料中,朝廷设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7、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B.“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8、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我们当今社会,各地也有所谓的”祖传秘方“存在的现象。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eq\o\ac(○,1)手工业市场狭小迫使手工业者自卫eq\o\ac(○,2)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eq\o\ac(○,3)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eq\o\ac(○,4)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A.eq\o\ac(○,1)eq\o\ac(○,2)eq\o\ac(○,3)eq\o\ac(○,4)B.eq\o\ac(○,1)eq\o\ac(○,2)eq\o\ac(○,3)C.eq\o\ac(○,1)eq\o\ac(○,2)eq\o\ac(○,4)D.eq\o\ac(○,1)eq\o\ac(○,3)eq\o\ac(○,4)9、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10、《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居民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1、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力量12、宋代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D.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13、《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形胜》引旧志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如右图)这表明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C.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1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5、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16、《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17、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C.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18、《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19、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20、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21、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22、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列各项,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传统的耕织结构阻碍了科技进步B.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导致资本匮乏C.封建商品经济加固了传统的耕织结构D.中国传统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25、《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上)历史10月月考答题卡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材料解析题:(共3题,总50分)城市是是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帝“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2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政府设置了众多金融机构,有榷货务、市易务、抵当所、交子务、便钱务等,因职责不同发挥信用功能的路径各异,这些金融机构的繁荣和创新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实践经验。冯天瑜《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8分)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在谈到汉朝官制时说:“人民任官,都有一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它。清朝的考试,法律上规定的时间,三百几十年来都未曾更改过。至于考试的方法;皇帝亦不理会,做官高低,全由吏部掌管,所以中国的政治,实在不能算是君主专制政治。”钱穆又说:“秦汉隋唐几个朝代,政治武功,社会经济,都有很好的设施。秦朝统一天下,造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局面。这便近于现世所谓民族国家的理论。秦以后,两汉隋唐最有成就的事业是政治与社会。一统的政治和平等的社会。”——《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到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上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学资源网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教学资源网雍正二十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费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熟悉、精通)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两,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之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此照把持行市律就处,再枷号一月示儆。请回答: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材料反映出官府对事实真相作了哪些歪曲?(8分)山西大学附中2012—2013年高三年级(上)历史10月月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50分)1、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A.人事权和司法权B.人事权与兵权C.司法权与财权D.兵权与财权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和“公天下”并存3、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5、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解析:材料观点强调三省对皇权的牵制作用,与教材的观点有不符之处,但是试题要求归纳钱穆的观点。6、《宋代职官大辞典》称:“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在材料中,朝廷设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解析:转运使的设立,使地方上的财权收归中央直接管理,这就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7、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B.“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8、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我们当今社会,各地也有所谓的”祖传秘方“存在的现象。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eq\o\ac(○,1)手工业市场狭小迫使手工业者自卫eq\o\ac(○,2)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eq\o\ac(○,3)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eq\o\ac(○,4)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A.eq\o\ac(○,1)eq\o\ac(○,2)eq\o\ac(○,3)eq\o\ac(○,4)B.eq\o\ac(○,1)eq\o\ac(○,2)eq\o\ac(○,3)C.eq\o\ac(○,1)eq\o\ac(○,2)eq\o\ac(○,4)D.eq\o\ac(○,1)eq\o\ac(○,3)eq\o\ac(○,4)解析:传统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制作技术的秘密性使手艺无法推广,从而使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10、《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居民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1、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力量12、宋代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D.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13、《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形胜》引旧志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如右图)这表明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C.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解析:环城市镇的兴起,实际上是城市突破城墙的限制,向周边乡村扩张的一种形式。由于这类市镇与所在城市连成一体,成为城市市场体系的一部分,故其突出特点是工商业的异常兴盛。1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5、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16、《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17、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C.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18、《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19、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20、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21、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